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思考的味道 | 你真的“知道”太阳比地球大吗?
userphoto

2023.04.13 上海

关注

刚刚六神磊磊更新了一篇公号,《所谓“中文已挂”这个事,其实也不难懂》

谈到,近些年像“海王”、“普信男”、“绿茶”、“渣女”、“婚驴”、“油腻男”、“癞皮狗”、“YYDS”、“绝绝子”之类的词汇如雨后春笋,

这些词的一个特点就是,都是“下结论”的词——人们热衷于给别人下结论。

结论应该是怎么来的呢?经过思考。

但关于如何思考的词汇没有任何增加。

这个观点很有意思,思考很重要,不要轻易下结论,不要动不动给某人某事就能判了。

来,思考一个问题。

你知道“太阳比地球大,而月球比地球小”吗?

你肯定会说知道,小学生都知道。

那么,你为什么知道?

你用什么工具测量过吗?

并没有。

所以,这里所谓的“知道”其实是一种“认同”或“信仰”。、

因为自从你出生,所有人、所有书籍、所有记录片都在告诉你,

太阳比地球大,月球比地球小。

于是,你就“知道”了,是不是一种“认同”或“信仰

还有另一种知道,“开水是烫的”,你可能不小心被开水溅到手臂上了,于是你真的知道了开水很烫。

但个人体验、时间、精力和能力都是极为有限的,也就决定了我们绝大多数的知道是第一种,是一种“认同”、“信仰”。

类似“太阳比地球大”这种所有人都知道的“信仰”,在一个社会一旦形成,就成为特定时空的真理,如果有人不认同,就很可能被关进精神病院,甚至被迫害。

由此我们发现,所谓真理,可能就是所有人都认同了。哥白尼之前人们都认同太阳绕着地球转,经历一场剧烈革命后,人们都认同地球绕着太阳转了,后面是否还会再有变化呢?没人知道。

那么,这个世界存在绝对真理吗?存在绝对的真实吗?

有三个关于真实的观点,

前现代(premodern),眼见为实,亲眼见到的就是真实。不认同我所认同的明显信仰的人是愚蠢的。比如一个古印度人亲眼看到一个得病的人吃了牛粪好了,他就坚信牛粪是古印度医学的神药包治百病。

现代(modern),存在真实,但每个人只能看到一部分真实,且每个人看到的不一样,即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觉得螺蛳粉是美食,有人觉得和放久发臭的面条没区别,但他们所说的只是自己的主观认识,没有人能说出螺蛳粉的客观真实。

后现代(postmodern),并没有什么真实,不存在外在世界,一切都存在内在之中。一切意义都是人赋予的,如果没有了人,比如对于一个天生盲人,他的世界里并没有光。如果所人类突然都变成了盲人,这个世界上就没有光。

今天看新闻,四川又有地方地震了,而且有人员伤亡,希望不要再有余震和人员伤亡了。

一般在自然灾害后,后统计灾害的严重程度,做一个简化的模型,比如A地死亡10人,受伤100人,B地死亡4人,受伤300人,那么,AB两地哪里灾害更严重?

这就必须有标准了,到底灾难的严重程度用什么来判断?是死亡人数还是受伤人数?抑或是经济损失?

没有一致的标准,就很难做出判断,得出结论。

这也就与前文六神磊磊所说的对应了,不经过思考,也没有标准,热衷于根据自己的体验做判断、下结论,然后去敲键盘的人,太多了,造成了网络上的好多乱象,如网络暴力、民粹等。

有些事是个案,有些事通则,个案不能代表通则。

你可能有一个好朋友山东人A,他身材魁伟、为人忠厚、做事踏实、酒量还不错。

于是,你就认为另一个山东人B也酒量好,这显然不科学。

唯一可以作为通则的可能就是“山东人的户籍是山东”,别的能喝酒、爱吃煎饼、爱吃大葱、会开挖掘机,都只能说是比其他省份的人稍微突出一点,百分比稍微高一点,这是以省份为单位的分析,不能直接落到个人头上。

李连杰拍的《精武门》里,他有一个日本女朋友,不能因为当时很多日本鬼子很坏,就认定他的日本女朋友是坏人。

很多“普世”的看似真理的信念,也不一定就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

比如“每个人都有自由的权力”,听起来总觉得没错,但真的如此吗?这是不是也只是现代社会普遍认同的一种信念而已?

毕竟在古代是没有这种想法的。

尤其是在漫长的远古时代,一个智人狩猎时被野兽甚至被其他部落的智人吃掉,可能是很常见的事;你刚费力狩猎的一只羚羊,可能被另一个部落的人抢去,也是常见的事,权力何在?

自由、民主、产权,这都是文明进步的产物。

或许未来还会被新的信念所取代。

但至少现在我们必须遵循它们。

它们是我们这个时代思考社会问题的基本“范式”。

想象一个场景,研究生复试体检环节,进入一个视力测试房间,你前面的五个人都说看到了一个红色的8,但你却看到了一个绿色的8,你怎么办?你很可能也说“红色的8”,因为你要和大多数人保持一致,这是符合人性的。

网络提供了一个吵架的绝佳环境,前些天写过一篇吵架的思考,我觉得很有意思。

一个苹果,A说'是红色’,B说“是类球体”,C说“是含水量80%的一种植物果实”。

他们吵了起来,但他们都对。

从不同视角、不同层面得出不同结论是必然的,永远吵不出结论。

应该怎么样?综合起来,把苹果究竟是什么建立全面的认识。

或者根据具体应用,现在你渴了,采取C的说法;你在教小朋友学习认识颜色,采取A的说法。

总体而来,思考有两条路,演绎和归纳。

演绎,首先基于一定的理论分析去建立假设,然后去观察真实情况,看看假设与实现是否一致。

比如你先理性分析,宗教能给人心理的慰藉,于是假设贫困者、单身汉、残疾人等更可能信仰宗教,然后去现实中去观察,最后发现果然如此。

归纳,提出问题之后,不做预先的假设,直接去观察大量案例,从中总结出结论。

到底哪些人更容易信仰宗教呢?于是你经过长期的观察,发现贫困者、单身汉、残疾人信仰宗教的概率更大,接着你想到他们都是生活不如意的人,于是经过逻辑分析得出结论:宗教可以给生活不如意者心灵的慰藉。

很多社会调查的结论值得反思,因为过程有问题。

比如有调查显示,某城市中学生80%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而这些调查是在体育场旁边发放的问卷。

还有调查显示,当代人对生活很满意、买房压力不大,这个调查是在机场和星级酒店做的。

而那些绕过过程直接得出结论的键盘侠的结论,我认为基本比以上两个调查更不靠谱。

小时候打群架,班长说,除了脑袋,别的地给我狠狠打,出了事算我的。

我和那小子没啥过节,但我很可能抱着“不打白不打,打了也白打”的心态上去踹一脚。

要知道我平时是一个懂事听话的乖孩子的。

说明什么?

我们平时的“遵纪守法、讲道德”、“有礼貌”、“不做坏事”,可能并未我们本质善良,而是害怕“后果”,害怕“惩罚”。

如果有人承担责任,如果很多人导致法不责众,如果能免于惩罚,你可能不再这么善良。

比如回到宋朝,你是高衙内,你爹是高俅,你怎么瞎胡闹也没事,那么,你会不会也调戏良家妇女呢?很有可能。

可见完善的法律是多么重要,只靠道德约束不行啊。

还有一种现象,凡是对社会现状的解释,总会被一些人认为是在为既得利益者辩护,他们看不出研究者所竭力追求的客观理性。

比如我前些天说了一个观点:北京和山东人口结构不同,概率上讲,综合经济文化条件好的家庭孩子成才的可能性大一些,北京平均学历、职业结构等明显优于山东,北京孩子的名校录取率比山东高一些是合理的,但高多少是个问题、值得讨论研究。

怕有人误会,我又举了个例子:实验班和普通班各50人,现在选10人参加省里奥赛预选赛,怎么选?100个人统考取前十名吗(全国完全统一高考)?可能普通班一个也进不去,不利于安定团结。每班各5人吗(按照人口平分名额)?也不行,普通班这5人基本没希望,浪费名额。现实办法很可能是实验班8人,普通班2人,现实就是这样在各方利益纠纷中折中的。这是在解释现实,并不是给谁背书。

如果全国统一,京津沪的孩子也就不再综合素质了,全国孩子一起卷吧,京津沪由于家庭资本的强大,最终录取率还是高,而中西部地区可能有的省份录取率比现在还低得多甚至是0。

如果按照人口平均分配,那不成了不考虑结构的大锅饭了吗?

求生欲已经很强了,但很可惜,那篇推文我还是挨了不少骂。

还有人事情是恶性循环的。

比如美国的黑人,他们遭受偏见,于是受教育和获得工作的机会更少,导致黑人从事底层劳动或者偷窃的更多,于是偏见得到强化,他们的工作机会变得更少。可以说,一切都是一开始的偏见造成的。

我小时候也有这种经历,有个老师对我有莫名的偏见,我就不喜欢他教的那科,于是他的偏见得到验证和强化(你看,他果然态度不端正),我就更加不喜欢那一科干脆上课不听、作业全抄,陷入循环······

艾尔巴比《社会研究方法》第一篇笔记与思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强大的内心,源于信仰
山东聊城∣李吉林:探访红庙(组诗)
所谓的“神”是不是高维空间生物哪?
太阳对地球的引力会不会越来越小?
股市无真理,只有视角!
美国太空船发现,2.73亿公里外贝努喷出大量粒子,科学家得出结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