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套“好家长量规”,如何撬动家校共育?丨头条

   

家庭教育是教育链中基础的基础、关键的关键。为了更好地传递学校育人目标,助力家长找准目前的定位和未来的成长空间,成为受孩子信任、受学校尊敬的好家长,青岛中学小学部家校社联盟委员会牵头制定了《好家长量规(小学版)》。

“好家长量规”是一种可测量、可评估自身行为的工具,涉及五个维度、19项指标——

- 教育理念:家校共识、育儿观念、正面管教、自我修养;

- 家校关系:共育目标、沟通方式、参与程度、合理诉求;

- 家人关系:家庭环境、夫妻关系、亲子关系、情绪管理、隐私权利;

- 环境营造:学习环境、沟通机制、爱与仪式感、精神美育;

- 习惯培养:生活习惯、学习习惯。

“量规”不是一份标准,而是一面协助父母发现自己、了解自己的镜子;“量规”不是一份要求,而是一款帮助父母实现成长的工具。

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关键在于如何让这份“量规”有效落地,真正启动家长行为,推动家校共育?为此,我们做了以下探索。    


聚焦“高光时刻”,做好正面管教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性最深切的渴望就是获得他人的赞赏”。在“教育理念”维度下的指标“正面管教”,就是与家长的赞赏有关。“正面管教”的评价等级如下:

- 示范级:善于发现孩子优点,有一套鼓励孩子的思路,接受孩子的错误,并能给孩子反思和改正的空间。


- 合格级:能够意识到鼓励孩子的重要性,但有时候对孩子的错误没有耐心。


- 待改进:经常批评孩子,不懂得鼓励、赏识孩子的重要性,不能发现自己孩子身上的的优点,很少对自己孩子使用鼓励言语。


那么,老师需要做些什么,才能帮助家长达到示范级呢?

日常生活发现“高光时刻”

开学前,老师会给家长写一封信,重申我们的教育理念。比如我们希望培养什么样的孩子,家长需要通过哪些具体的行为来配合老师。

此外,我们也要做教育反思、班级叙事,通过私信或公众号的形式跟家长及时反馈。家长会了解到在一天的教学中,学校有什么事情,孩子有没有什么好的表现。

同大多数学校一样,我们也通过微信跟家长进行联系,但做法可能稍有不同。我们是两位包班老师跟每一个家庭建立单独的微信群,这样避免很多麻烦。如果所有家长和老师在一个大群里,老师针对单个学生的动作都有可能会引起其他家长的焦虑或攀比等情绪。而用这种一对一后援团的群来传递信息,就非常适切。

为了增加家长表扬孩子的机会,我们会拍一些学生在日常学校生活中的“高光时刻”发给家长。比如,平时站不好的孩子有一天在升旗仪式站得特别好;有的学生学科学习有进步,获得了奖励;包括入队仪式这种非常重要的时刻,我们都会记录下来发给家长。这些记录给家长提供了表扬孩子、赞美孩子的线索和依据,因为我们鼓励家长要实事求是地表扬孩子,而不是说一些假大空的话。

特殊节点注重任务设计

除了日常的这种交流,我们还会在特殊的节点设置特殊的环节。比如,学期末我们会有班级庆典的颁奖环节,家长要给孩子颁奖,这个奖需要家长自己拟定,自己写颁奖词。

一位家长为孩子颁发了“小青松奖”,颁奖词这样写道:

你的身上有一股坚韧的力量,它已经悄悄崭露头角。在你准备英语配音大赛的时候它出现过,帮你把难到掉眼泪的句子打败;在你练习平板支撑到达体力极限的时候它出现过,帮你实现成绩突破;在你面对超级苦的中药的时候它出现过,每天一碗,连喝一月。你就像一棵小青松,用坚韧的品质迎接成长中的各种挑战,茁壮成长。
这样的任务设计,倒逼家长去观察、发现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闪光点,并且在公开的场合大声地说出对孩子的赞赏。这一点尤其重要,因为很多教育悲剧发生的原点,就在于孩子内心里认为爸爸妈妈不认同自己。


精心组织活动,提高家长参与度

在“家校关系”维度下,我们设置了一个指标“参与程度”,其评价等级如下:

- 示范级: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家校活动和志愿服务,能够积极主动地利用和发挥自己的专业领域特长优势,以家长课堂等形式为孩子成长提供帮助。


- 合格级:当学校有需求时,能够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家校活动和志愿服务。当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有需要时,愿意提供相关的支持。


- 待改进:基本不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家校活动和志愿服务。从不向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自己的优势资源,认为这不是自己的义务,没有必要去做。


提升家长的参与度,老师要做的就是当好“活动设计师”。我们设计了丰富多彩的家校活动,每一个活动都欢迎家长和孩子共同参加。

比如每年的 12 月 31 日,是校园狂欢节,孩子们可以扮演自己喜欢的人物角色,痛痛快快地玩一天。我们也欢迎家长入校,跟孩子一起参与活动。在这过程中,家长要负责道具、拍照、化妆、后勤等,其实也是一种对孩子的陪伴。

校园狂欢节


另外,我们也会邀请家长到学校里展讲座,即家长课堂。比如,某位家长是心理咨询师,他就可以给家长们开展和焦虑有关的心理学讲座;某位家长是做智能化养殖的,就会邀请他分享工作经验;有些爷爷奶奶特别擅长种地,就会邀请他们作为我们的种植顾问,参与到班级菜园的管理中。

由此,家长一开始进入学校,可能是活动的参与者和跟随者,但是慢慢变成了活动的组织者。比如,有两位家长是飞机驾驶员,他们就联合起来带领班级的孩子开展了一场飞行主题的校外研学活动,让孩子们获得更真实的体验。


设计真实任务,融洽亲子关系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尔·卡特说,“当孩子情绪波动时,愚蠢的父母责备孩子,聪明的父母关爱孩子”。在家庭教育中,构建好的亲子关系是关键。

在“家人关系”维度下,有一个指标“亲子关系”,其评价等级如下:

- 示范级:和孩子之间能够相互理解、信任和支持,有很强的同理心。孩子经常愿意和我分享成长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悟。


- 合格级:和孩子能够相互支持信任,但是总希望孩子能够按照我自己想法改变,没有很多关注孩子的内心。


- 待改进:更加注重孩子学习成绩,很少与孩子进行内心深度的交流。家人遇到问题容易相互指责,缺少必要的信任和支持。


教育学是关系学,而关系学是一门科学。作为老师,要从课程设计的角度来引领家长。

比如,五年级的学生会进行主题学习,里面有一个关于偶像的主题。主题学习过后,学生要完成一个叫“虚拟自传”的核心任务:每个孩子假设自己过完了一生,然后回溯自己的一生。

我们给家长也布置了一个任务,那就是请给你的孩子的自传写一篇序言。要完成这个任务,家长首先要看完孩子的自传,了解到孩子的梦想是什么,之后和孩子做深度的交流沟通,帮他解决一些困难。

针对虚拟自传,我们还设计了一场新书发布会。为了配合这个活动,我们请孩子们提前拍了未来的自己的照片,挂在学校的博物馆里。活动当天家长受邀参加,孩子们盛装出席,他们可以读一读最得意的文段,跟现场的观众互动,写一下对未来自己的期许。

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我们也会设计类似的学习任务。比如:

请采访你的爸爸妈妈、奶奶爷爷、姥姥姥爷,绘制你的家族树,至少包括三代人。采访完家人,请你在 A4 纸上绘制“我的家族树”。通过采访你还知道了哪些有趣的故事? 懂得了什么道理? 跟同学分享吧。

因为孩子年龄较小,我们会给他一个行动支架,那就是问题清单,让他根据清单采访自己的家人。这个任务促成了很多家庭内隔代的深入交流。


共建学习环境,建立归属感


在“环境营造”维度下,有一个指标“学习环境”,其评价等级如下:

- 示范级:能够和孩子共同打造独立、整洁的学习空间,并能够给孩子提供学习辅助工具。


- 合格级:能够为孩子提供较为独立的学习空间,但并没有关注其整洁性。


- 待改进:没有办法给孩子提供独立、整洁的学习空间,随意在哪里学都可以。当孩子需要学习工具时,只能让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


某次开学,我担任了新班的班主任。报到日当天,班里的学生和家长齐聚在教室里。由于刚刚过完假期,教室里有些杂乱,我们给孩子和家长设计了一个任务:一起合作把教室的空间打扫得干净整洁。为了让这个工作有条不紊地展开,我们事先做了一些准备。比如,把任务分成七个子任务,明确每个子任务需要几个孩子和家长,以及谁来验收等。

任务一:干净地窝在沙发里   

学生取下懒人沙发套和抱枕套(3人);家长可以选择合适的沙发套和抱枕套带回家清洗,周一请孩子带回。

任务二:你是你我是我   

给书包格贴上号码标签(2人);家长验收。

任务三:看到了美丽自己   

清理镜面(2人);家长可以协助孩子完成。

任务四:让世界流动起来   

清洁鱼缸并按说明书组装启用(2人);家长可以协助孩子完成。

任务五:制作一个小世界   

搭帐篷(2人);家长验收。

任务六:拿着抹布的粉刷匠   

擦家具(2人) ;家长验收。

任务七:展开的长卷   

粘贴墙书(4人);家长验收。

这次活动时间不长,大概一上午就结束了,但是效果很好。因为很多家长是第一次体验我们的家校活动,而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孩子对班级建立了归属感。

要让一个人产生归属感和主人翁意识,一定要让他投入足够的时间、精力和情感。设想一下,如果孩子一到教室就是干干净净,什么卫生都不需要做,他会不会珍惜这个环境?会不会对这个班里建立一种依恋?可能不会,但是经过自己的努力,跟父母一起把教室打扫得非常干净的时候,他一定产生了自豪感和主人翁意识。


善用有效工具,培养好习惯



马克·吐温说,如果你成功培养了习惯,那你会让成功成为一种习惯。在家庭教育中,也要注重习惯培养。

在“习惯培养”维度下,“生活习惯”指标的评价等级如下:

- 示范级:注重培养孩子生活中的好习惯,注重培养正确的作息时间、卫生饮食习惯,并且能有计划地与孩子一起坚持运动。


- 合格级:能够意识到培养正确作息时间、卫生饮食习惯的重要性,但是很难与孩子执行。有时间会与孩子一起运动。


- 待改进:作息时间很随意,没有正确的卫生饮食习惯。自己也不爱运动,更别说陪孩子一起运动。


生活习惯上,我们要求家长尽量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作息、饮食、运动。要推动家长做这件事,老师可以提供一些工具和支架。比如:

21:30上床打卡挑战赛打卡规则

21:30 前上床准备睡觉,上床后不再看书、不使用电子设备。

家长记录,连续 21 个工作日 (周一到周五)打卡,则挑战成功,反之,则挑战失败。

挑战成功的同学,从挑成功的第二天开始第二轮挑战挑战失败的,从挑战失败的第二天开始新的挑战。

21天挑战成功,得100贡献值;每组全部挑成功,各人得300贡献值。

另外,针对孩子们就餐时的消费超支以及营养偏食等问题,我们制定了午餐公约。

午餐公约

一、合理开支,每月消费不超过380 元。

二、均衡营养,午饭以套餐为主,果汁和拉面每周可以购买一次,不得购买蛋糕和面包。

三、违反上述约定者,一经发现,校园卡由老师代管,第一次代管一个星期,第二次代管一个月,第三次永代管。

为了展现这种仪式感,我们对午餐公约进行了签字和按手印的设计,同步给家长,家长就会知道应该怎样跟孩子交流。

关于“学习习惯”,评价等级如下:

- 示范级: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自己有阅读习惯,并能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 合格级:非常乐意在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上付出,可是没有方法,不知道如何引导好。


- 待改进:认为阅读买书太花钱了,孩子的阅读习惯不用培养,随便读读书就可以了。


在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尤其是阅读习惯上,我们设计了“阅读存折”,鼓励孩子们“存钱”。所谓“存钱”,其实存的是读过的书。我们会推荐具体而个性化的书目给孩子,比如对于喜欢昆虫的孩子,我们推荐《昆虫记》;孩子热情非常高,甚至自发做了昆虫的观察笔记。

另外,我们会指导家庭开展家庭图书馆的建设,其中的建议会非常具体,包括书的数量、摆放方式、家长的阅读方式等。

当然,在家校沟通、家校共育的过程中,教师要学会卷入资源,推动家庭成长建设。常见的资源类型有以下六种。

示范性资源:教师或家长在教育过程中的榜样行为。

生成性资源:学生和家长在学习中生成的作品。

任务性资源:教师在课程中布置需要家长参与的开放性任务,创造家庭教育契机。

仪式性资源:学校或班级举行特定的仪式,邀请家长参与,在参与活动中指导家长的教育行为。

策略性资源:家长在做出重大教育决策时往往会咨询教师的专业意见,此时教师基于对学生的了解和知识经验给家长提供决策建议。

素材性资源:教师将有价值的书籍、课程、视频等资料推荐给家长,对家长的育儿知识、教育理念产生积极影响。

人民教育家于漪老师说,人生最刻骨铭心的感恩,往往就是在别人帮助下实现了自己生命的成长。老师作为阳光下最伟大的一个职业,其意义也就在于可以影响孩子和家长的生命成长。

新时代,老师不仅是学习活动的设计师,更应该是家庭文化的浸润者。何为浸润?我的理解是八个字:美美与共,久久为功。



作者 | 丁一
责编 | 于雪峰
美编 | 张天禹
执行主编 | 张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家校共育:对照这份“好家长的19项量规”,你达标了吗?| 头条
学习习惯与教育引导的关系
孩子读书太慢?家长不如多关注阅读“流畅度”,比读书速度更重要
让生命在每天的成长里绽放
这10件事,比努力和聪明更重要!家长一定要告诉孩子!
高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