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今年被麻省理工录取的2名中国学生,她们凭什么被世界名校选中?


MIT每年从中国大陆录取的学生都是个位数,但今年居然一口气从南外录了两个学生,还都是女生,实属有些惊讶。
说到麻省理工,普通人的印象是:灰色的建筑,要么是乏味的长条形,要么是痛苦的扭曲状,间或还点缀着一些让人看着云里雾里的抽象雕塑...这绝对是科学怪才和理工直男的乐园。
但实际上,麻省理工学院本科生的男女生性别比几乎是1:1,这是非常和谐的比例。这得归功于麻省理工招生办对于性别多样化孜孜不倦的追求。但因为各种原因,申请麻省理工的男生大约是女生的2倍以上。这意味着女生申请麻省理工的录取率大约是男生的2倍以上。

连续10年全球第一,进入MIT有多难?

麻省理工学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创立于1861年,简称“麻省理工”(MIT),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是一所世界著名私立研究型大学。 

麻省理工学院位列2021-22年度QS世界大学排名第一,这也是它连续十年全球第一!

MIT录取率2021-2022年数据

据2022年MIT官网的录取数据,2026届MIT共收到全球33,796名学生的申请,学校共发放1,337枚offer,整体录取率约为3.96%,低于去年的4.1%这意味着每100个申请者中只接受约4名学生。

而2021-2022申请季,MIT在大陆共招收了5名学生。分别来自北京,江苏、湖北。其中南京外国语学校独占2个名额。2名学生均为女生,在深入了解她们的成长经历后,我们发现她们都做了同样的事。

为了拿到MIT的录取,学生需要拥有优异的成绩、标化成绩、活动、文书及推荐信等。南京外国语学校今年录取MIT的两个女生是丁晓漫和周乐琪。

第一位,丁晓漫

图源:南京外国语学校

竞赛or天赋?她为什么能被MIT录取?这或许与她在信息学上超强的天赋有关。

在学校里,丁晓漫是全校闻名的信息学“大佬”。根据丁晓漫的老师回忆,她在小学六年级时就表现出了超强的竞赛天赋。升上初中后,丁同学在信息学领域相关竞赛上,大放异彩。

2019年获国际初中生信息学竞赛(isij)全球第一名;

2020年入选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NOI)金牌国家集训队;

2021年再次入选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NOI)金牌国家集训队;

丁晓漫参加了国际初中生信息学竞赛(isij),属于含金量极高的科学竞赛,也是面向初中生的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领域最高级别竞赛,主要目的是为国际高中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培养后备人才。

丁同学获2019年获国际初中生信息学竞赛(isij)全球第一名

如果说初中只是崭露头角,那么丁晓漫高中两次入选国家金牌集训队,就是其实力的最佳证明。

高一、高二,丁晓漫连续两年出征信息学全国决赛,第一年就拿下 " 最佳女选手 " 称号,并成功入选国家集训队。

天赋+勤奋炼成女学霸

丁晓漫从小就表现出对数字特别敏感,对理科更为感兴趣。自初中开始,就在信息学领域表现出超强的天赋。所有的课外业余时间,几乎都花在了对信息学的学习和钻研上。
在中国信息学竞赛上榜选手中,排名靠前的女生比较稀缺,难免让人有女生“不擅长信息学”的印象。但丁晓漫不这么想,她也一直想打破这个刻板印象。

高二加入国家队集训后,压力是很大的,但幸好丁同学有开明且与她无话不谈的父母,在她最需要支持的时刻,无条件地支持她。

" 竞赛需要花大量时间,集训期更是压力很大,想解法想到'崩溃’,可能不少女生就会产生畏惧心理,但是如果具体到个人来看,但是其实没有那么难,我个人觉得女生可以跟男生一样强。"

父母的宽松教育 

丁晓漫很感谢父母给了她一个宽松、开放的成长环境。

生活中,丁晓漫与父母几乎无话不谈,任何时候,只要看出孩子因为准备竞赛压力大,父母都会给予她正向的疏导。

“我的父母不会具体干涉我每天在做什么,我跟我父母的关系也都很好,沟通不会有任何障碍。有时候,我们信息考试的压力会比较大,可能就是一次性的,如果你没考好可能就结束了。但我父母一直跟我说不要有太大压力,除了竞赛还有其他很多条的路可以走。有了这样的后盾支持,反而会让我能更专心地扑在信息竞赛上,我也不用瞻前顾后,不用特别担心如果我失败了会怎么样。”

在申请MIT之前,丁晓漫已经保送了清华大学。高二保送清华大学,高三录取MIT这种其他人想都不敢想的梦校,在丁同学面前看起来都是那么的“轻而易举”。

但在看起来“轻松”之前,有无数个日日夜夜,丁晓漫都在努力学习。在训练中,一旦发现自己算出来的数据跟最终答案有出入,她就会花四五个小时反思、研究,直到找出问题的症结,这种探索钻研、不轻易放弃的精神,帮助她走得更远。

第二位,周乐琪



与丁晓漫擅长的方向不同。

周乐琪主攻数学方向,在各大数学竞赛中屡屡获奖:

  • 2019年在全国数学奥林匹克冬令营比赛中获得金牌;

  • 2019年和2020年获得中国女子数学奥林匹克竞赛(CGMO)金牌;

  • 2020获得第36届中国数学奥林匹克(CMO)比赛金奖,入选国家集训队。

“学霸”是如何炼成的?


学霸之所以能成长为学霸,天赋、勤奋、热爱、父母的支持、老师的引领、优质的学习资源等都必不可少。

全面发展的自驱型牛娃
周乐琪从小就以学习成绩优异出名。其就读的南京外国语学校(以下简称南外)是中国首批外国语学校,因其极高的升学率和竞赛强出名。所以,每年南外的小升初的最高分都备受关注。周乐琪就在2016年斩获了女生组的最高分。

右一为周乐琪

在老师眼中,周乐琪是一个热爱学习且学习习惯很好的人。

“这个孩子最大的特点就是觉得学习充满了乐趣,她没把学习当作一件苦差去应付,而是很享受学习的过程。所以学得轻松,学得快乐。她做任何事情,都用非常认真的态度去对待。在课堂上听课效率极高,自己做笔记,很专心,从眼神里就能发现那种专注和对知识的渴求。”

除了学科上的学习,周乐琪很喜欢阅读,且涉猎广泛。

不仅能写得一手好字,在绘画、演讲、运动上均有所擅长。打破了很多人眼中女孩子不擅长理科、运动不强的刻板印象。


在家庭环境方面,周妈妈是一位医生,平时工作特别忙。对于女儿如此优异的成绩,她坦言,自己工作经常没有固定的休息时间,她爸爸也经常出差,所以,对孩子的学习并没有帮助太多,“基本上是靠着她的自觉和努力,我下班回到家,她已经把当天的作业写完了”。

虽然忙碌,但是周爸爸和周妈妈对周乐琪的关爱和支持并没有改变。在面对周乐琪面临升学的挑战时,周妈妈的想法是选择不功利地全力支持:“结果不重要,我们看中的是过程,孩子还小,机会将来有的是。”

“她非常爱学,在她眼里学习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经常会跑来搂着我跟我讨论一些不懂的问题,分享自己的想法。”在她眼里没有主副科之分,就连体育都学得很好”。

在大学的选择上,周乐琪一直非常坚定,目标是世界排名前列的学校。虽然在高二已经被清北保送录取,但她依然选择坚持自己的梦想,最终也幸运地被梦校录取。

都在高二保送清北,在高三录取MIT,这两个女学霸成功的路径看似类似,却又不尽相同。

从她们的成长经历看,她们都有全力支持她们的父母,也幸运地入学了一所可以让她们尽情发挥所长的学校。自身天赋、家庭支持、学校资源都必不可少。

什么样的学生能被MIT青睐?

MIT表示,学校主要是依据学术能力、人格特质、全球愿景这三大方向来筛选学生。
首先,这透露着MIT是一所非常“分控”的大学。
MIT会在意“考试成绩”这种量化指标。这一点,从校方招生公告中就可以看出来。
即便是全球疫情下实行「标化可选」政策,表示不提交SAT/ACT也可以申请MIT。但MIT依旧“明里暗里”地强调:
“尽管SAT/ACT这些考试有所限制,但我们研究表明:SAT可以大大提高我们预测未来学生能否在MIT取得成功的能力。”(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意思懂的都懂)。

Despite the limitations of these exams, our research shows that considering performance on the SAT/ACT substantially improves our ability to predict subsequent student success at MIT. When we have SAT/ACT scores for a student, we can more confidently assess their preparation; when we don’t, we have to look (even) harder at other factors, such as those listed in the next bullet point.
而MIT招生主任Stu Schmill也曾在招生博客中指出:“At MIT, standardized tests and challenging coursework will continue to be important in our process.(在麻省理工学院,标准化考试和具有挑战性的课程将继续在我们的流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今年3月28日,麻省理工(MIT)宣布将恢复对于SAT/ACT标化考试的要求。成为Top30院校中首个恢复对标化考试有要求的大学。

图片来源:MIT中国学生俱乐部
到底什么样的成绩才够本申请MIT呢?

从最新的新生数据来看,大部分申请人SAT数学分数在750-800该区间录取率为10%,而低于700分的无人被录取。


SAT阅读部分大部分申请人在700-800区间750-800分录取率最高。

总而言之,数学优秀是基本,阅读的分数则越高越好。

其次,课外质量比数量更重要

MIT作为理工界“天花板”,光有完美成绩是显然不够的。大学还在其他方面考验你的学术能力。

MIT招生官也指出:“我们已将希望学生参加“他们可以参加的最严格的课程”,转变为了说我们希望他们参加“世界上最严格的课程”。

而这些勇于挑战“世界最难”的孩子,大多都是“竞赛大牛”。

所以对于那些想冲MIT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电气于计算机工程、数学、物理等热门专业的同学,是非常需要“硬料”竞赛来展示自己的兴趣、天赋与才能。

MIT也给大家提供了“思路”,展示了官方建议参加的26个竞赛项目,并指出这些项目都是列入了招生会优先考虑的范围

除此之外,也会在意学生的协作精神、领导力、冒险精神、好奇心、创新等品质。而这些内容,很大程度会体现在学生的申请文书和推荐信之中。因此,拥有过人的写作能力,写出一篇打动招生官的文书,也是令MIT刮目相看的重要方法。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16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国家集训队第六天的考题
2021年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国家集训队第二轮选拔试题(含解析)
什么是留学生进名校的“黄金筹码”?MIT力荐了这26个竞赛活动
刚被保送北大,又获国际金牌!邯郸帅气学霸的学习秘籍是……
数学奇才恽之玮:北大70年最强学霸,35岁媲美钱学森,如今怎样了
麻省理工的招生标准:智商只占七分之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