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游记:攀登中岳嵩山,感领悟嵩山历史文化;登顶峻极峰,穿越太室山,寻找内心的那个自己

     题记: 山高路远看世界,爬山涉水寻自己。 穿越太室山,登顶峻极峰,领悟嵩山历史文化。我攀登过的嵩山,愿你来过 。

       
       我和老公都爱登山,有山的地方,就有我们的身影。

        来到河南郑州,我们游览了著名的少林寺和嵩阳书院,中岳嵩山就是我们接下来的旅行地。嵩山虽没有华山险峻,没有泰山巍峨,但嵩山的历史和文化景观很值得我们去看看。


                           嵩山简介
       嵩山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人文景观众多,是历史上佛、儒、道三教荟萃之地,闻名于世的少林寺、嵩阳书院便深藏于嵩山的怀抱,是中国五大名山(五岳)之一。

       嵩山,古称“外方”,夏商时称“崇高”、“崇山”,西周时成称为 “岳山”。周平王迁都洛阳后,以左岱(泰山),右华(华山),嵩山位于中央,是为天地之中,故定嵩山为中岳。天册元年,武则天封禅嵩山时,该中岳为神岳。自北宋以后,俱称“中岳嵩山”至今。嵩山历代有30多位皇帝、150多位著名文人所亲临。


      嵩山属于伏牛山系,主脉在登封境内,连绵六十多公里,嵩山中部以少林河为界,中为峻极峰,东为太室山,西为少室山,嵩山是其总名。

       因此,嵩山并不是一座山,是由太室山和少室山两座山组成。太室山和少室山看起来并连在一起的,其实两座山相隔有一定距离。


       少室山在登封城西,就是少林寺所在的那座山。少室山如凤舞,山势险峻,峭壁沟谷鬼斧神工,是嵩山景区中最美的部分,三黄寨是其中的精华。前日去少林寺,三皇寨景区在维修,暂停开放,很遗憾,错过了爬少室山的机会,所以就计划来登太室山。

        太室山在登封城东,就是嵩阳书院背靠的那座山。据传,禹王的第一个妻子涂山氏生启于此,山下建有启母庙,故称之为“太室”(室:妻也)。

       太室山如卧龙,山势雄浑,人文景观较为丰富,台阶比较多,适合登山爱好者参观;因太室山东西起伏如眠龙,故有“华山如立,中岳如卧”的说法。传统意义的嵩山则是指的太室山。                        

登山

       3日一早,我们从酒店出发,开车来到了“中岳嵩山”景区停车场。

       停车场入口左边是购票厅,斜对面就是景区大门。


       停车,购票,8点进入景区大门。景区导游指示牌上有两条上山路线。

       我们选择往右(东)走:逍遥谷、太室山广场、老君洞、峻极宫、三黄口上山。这条线路汇集众多嵩山人文景观和地质景观,也是登顶太室山的首选。

       乘坐观光车,经过逍遥谷,8:10分就来到太室山广场。

       在太室山广场的尽头就是登太室山的检票口,旁边竹林掩映着几块巨石,中间高大的剑形石上书有女皇武则天御笔的红色“中岳嵩山”四个大字。真正意义的嵩山从这里开始了。

      
        站在太室广场,抬头向上一望,满眼的绿,层层叠叠。

        进入检票口,一条石阶向上延伸,平路和台阶交替蔓延。

       8:20进入嵩山的第一个山门,名叫“寻真门”,意味着跨过了这道门就是踏上了寻求真理的征程。

        山门两边有一幅对联:

                心悟红尘过此门门通神宫,

                足踏名山寻真道道达仙境。

       山门背面名叫“静思门”,门两边亦有一幅对联:

                观山赏水不容假,

                处世待人须更真。

                             老君洞

       过了寻真门,再走10分钟,后面的台阶就变得特别陡峭,台阶旁边立有“老君洞”的简介路牌,我一鼓作气登上108级陡峭台阶,8:30就来到老君洞

                     (一)老君洞的起源

       老君洞最初是一个洞,洞高两米,深4米,宽3米,背依太室山金壶峰下,始建于唐朝,为唐代初年隐逸居士潘师正所开凿。洞形像鸡卵,亦称“鸡卵洞”。内供奉着道教鼻祖太上老君,故称老君洞。据记载,老子在此隐居六年,撰写《道德经》垂言十万言。

                      (二)无极洞传说

       后来开始信奉无极,又同时敬奉无极老母、太极老母、皇极老母 ,因此,又称为无极洞或老母洞。

       有关无极洞有多种说法,还有另外两种说法:

一种说法源于易经,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易者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万物,故称无极洞;
 还有一种说法是“无极”代表太古时代,“太极”代表上古时代,“皇极”代表人类社会,三者合称“无生老母”(这里的无生指高境界), 故称老母洞                        
  而无生老母的说法源于明清时期的罗教,在当时叫做“无极圣祖”,又名“无生父母”,后来衍生成为“无生老母”。

       罗教认为无生老母是世界上至高无上的女神,是她创造了人类和宇宙,拯救人类于苦海中,还派出了释迦佛或弥勒佛等下凡普度众生,原型还套用了盘古和女娲的开天和造人说,将无生老母定位成既是造物主,又是救世主的存在。

       罗教在明清时期风靡一时,后来被灭。不过无生老母的形象却被保留了下来,只不过已经失去了原本的宗教意义,现“无声老母”成为了民俗文化中的一部分,所以我将这些传说收录在游记里。

        各种史料表明,无极洞早在伏義、女娲时代以及夏商时期就很有名气。尤其是到了东周老子在此洞编撰《道德经》,再到东汉道教形成后,尊老子为始祖,更把无极洞的名气推向了高峰。

                      (三)老君洞建筑布局

       老君洞建筑密集相连,布局紧凑,结构严谨,依山势造型,别具特色。在唐代以后,老君洞周围修建了一所道院,分中院、东院、西院。1984年进行大规模翻修,形成东、西两个院落,东西长188米,南北宽64米。东院为主体院落,山门、老君洞、 无极殿三进院落布局,三进院落相互连接,中间凿石为阶。经历代修扩建,现已成为一座著名道教建筑群。

       山门为1984年重建,高高凌起,青砖灰瓦,悬山卷檐,十分别致。

         山门前笔直而上的青石台阶。

        山门上方中央挂有竖式匾额,题有“阆苑真庭”四个蓝底金色小字,竖匾下方一横匾额,额上题有“太室仙都”四个蓝底金色大字。

        山门楹联:  “隔断红尘迟尺地,别开玄境一重天。”

        山门后为老君洞老君洞正门上方中央有三个金色大字“老君洞”,洞门横匾额写着四个金色大字“道教祖庭”,“老君洞”与“道教祖庭”之间有一小竖式匾牌写着“老母洞”。

        老君洞门楹联:“峻极峰嵩阳胜地,古灵山金壶洞天。”

       老君洞洞门前左右两侧相对有清光绪年间创建的金钟楼、玉鼓楼皆高8m,青砖砌筑,歇山式灰筒板瓦覆顶。

        老君洞顶平台上有明代修建的八角攒尖顶无木结构的砖亭,高约4m,南面辟圆券门,门额上有明代登封县知县丁应泰题、俞安期书“壶室”二字,行书字体,清秀自然。

      壶室后有一座面阔三间、进深四步架的硬山灰筒板瓦覆顶的卷棚式建筑,无前墙,檐柱撑顶,彩绘栋梁,内塑老子骑青牛像。

       老君洞内左右共有6座洞殿,砖石殿房利用自然崖壁作为后墙,空间虽然较为狭小,但是布局紧凑,具有精秀玲珑的风格。

        穿过老君洞,就是“正阳门”,大门左右两侧写着“中岳”、”福地”;背面是刻着“光明正大”以及“五岳真形图”。

       穿过正阳门就无极殿,无极殿位于东院最后一进,建于清代末年,面阔三间,硬山顶出前檐,黄琉璃瓦覆顶。殿内施有两根合抱的对称高浮雕盘龙木柱,龙的形象栩栩如生。殿外前檐柱为方形石柱,上刻行书楹联“尊上玄穹步清云乃登九五,圣称无极居太上以通三千”。殿房瓦件上的花纹多为龙、兽和荷花等,塑造精细,形象逼真。

       无极殿东侧顺偏房是千佛殿,面阔三间,硬山出前檐,灰筒板瓦覆顶。棂门槛窗,前檐柱亦为方形石柱,上刻楹联“人世间烟云任变幻,仙山中甲子自春秋”。西侧顺山房为祖师殿,形制同千佛殿,有楹联“道典通天万缘归正觉,峻峰障日紫气入三清”。

      此外,老君洞现有遗存的明、清碑碣30余品,内容多为重修、布施、记事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老君洞建筑群的历史。

       院内还有许多古树名木。院落里香烟袅袅,佛音绕梁,不负有“逍遥仙境”、“太室仙都”的美名。

        据说老君洞许愿灵验,我也跟着游客虔诚地在各菩萨面前一一作揖、跪拜,并在功德箱里投放了功德钱,以表达对菩萨的敬意和对传统文化传承的支持。

      参观完老君洞,我们从从右侧小拱门步入登山石阶,继续登山。
                 
        路牌提示,老君洞到峻极峰,台阶大约有4445个,到达峻极峰还有四分之三路程。

                            峻极宫

     我们从老君洞拾阶而上,经过观音阁,9:10来到了峻极宫。


      峻极宫,是嵩山著名的道教宫观位于太室山玉柱峰南麓之下,依山而建,宫殿的山门并不是很大,却是通往山上的必经之路,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

   峻极宫分上下两层,宫殿门前是一小块空地,供人们停留小憩。

        峻极宫东侧有一具形状如船的大石,旧称“石船”。游客到了这里都会坐一下这艘船,许个心愿,愿能乘坐这天造的巨船到达幸福的彼岸。

       峻极宫后有一巨石,裂为三块,常年云雾缭绕,又称“云城石”

       峻极宫创建时间不详,清代后期至今均有增修,室内供奉着无极老母。

      现有两进院落,前有“峻极宫”,后有“大仙洞”。八十年代又建了三仙洞和安阳宫。主要建筑有三佛殿、峻极宫等,建筑特征是清代后期至民国年间的道教建筑特色。

   嵩阳运动地质遗址

        参观完峻极宫,前行几分钟后便达到“聚仙亭”,可以登楼远眺半山美景和远处的登封城,在此休息片刻。继续前行,9:50到达到“嵩阳运动”地质遗址。

       嵩阳运动地质遗址位于嵩山的山腰,嵩阳运动是发生在太古代登封群沉积以后,早远古代嵩山群沉积以前的一次剧烈的地壳运动,是全球构造三大运动之一也是形成嵩山的重要一个阶段。


       据资料介绍,嵩山嵩阳运动是发生在距今25亿年的一次全球性地壳运动,由张伯声院士于1951年在嵩山南坡发现并命名。嵩阳运动”地质遗迹界面是划分太古与远古的界限,界面之下是太古宙沉积地层——登峰群;界面之上是古元古代沉积地层——嵩山群。

                         中岳行宫

        离开嵩阳运动地质遗址,前行几分钟后,看到一幅巨大的摩崖石刻,走近看,竟然是李白写的《赠嵩山焦炼师》

        传说嵩山焦炼师是一个得道高人,李白为此问道求仙,踏遍嵩山少室山、太室山36座山峰,闻风寄赠。

        过了摩崖石刻右转,径直上石梯,石梯右侧有一“定心石”。然后来到一个巨大的观景平台,平台上建有一道观为“中岳行宫”

       中岳行宫是古代帝王登游嵩山中途休息的地方。历史上,汉武帝、武则天、乾隆等三十多位皇帝曾经登游嵩山,驾临此处。

        中岳行宫,原叫中岳庙,宫内供奉者中岳之神中王爷。 

      宫殿位于嵩山太室山的半山腰,坐北朝南,建在两座山体的夹缝之中,从行宫往南看就是一大峡谷。
 

       宫殿初建年代不详,历史上无数次修建,现存大门、中王殿、菩萨殿、龙王殿、三官殿等完整院落一座 ,红墙青瓦,古香古色。

       中岳行宫旁还有镌刻着“神岳”、“第一山”字样的摩崖石刻,很有历史价值。

      正殿的前墙上东侧,嵌有明嘉靖四十四年刻立的“河南府登封县为重修行宫记”碑一块。
                             
       在10:20我们离开嵩阳行宫。自中岳行宫而上,山势开始变得更加陡峭起来,石阶也变得不再像之前那么齐整,越往上走,景色越峻秀,山势越陡峭。抬头望,一座空中走廊横在半山空,让人望而生畏。转过空中走廊,一道天梯从天而降。

       天梯是最累的一段,台阶极陡。登山道两侧加了扶手,很多路段需要拉着铁链才能上行。我手扶铁栏,一步一级登爬陡峭的台阶,不敢回头俯视山下一个又一个的陡峭且漫长的台阶。

                           三皇口
       我们艰难地爬完了天梯,在10:50来到了三黄口。

        三黄口有很多黄褐色的嶙峋怪石,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石碑上用朱红色漆写的“三皇口”三个大字,特别显眼,旁边还有一个小庙。

      青石台阶继续向山顶蔓延,往前直走是通往二仙洞的山路,往左转是到峻极峰方向。

       站在三皇口,望着前方不远处就是最高峰峻极峰,我们选择直奔峻极峰。


                            登封坛
       后面的路程就变得轻松许多,基本上是向上的坡道和台阶,一路经过天爷庙、盘古殿、女娲殿,在11:10到达一圆形类似八卦的平台,这个平台就叫“登封坛”,登封台看起来有些破败。有几个游客在绕着坛膜拜。


       据文字介绍,这是当年武则天登嵩山封禅的祭坛,不过,到宋徽宗在位,下令毁掉了这个祭坛,只留下了一个圆形的地基。看到“登封台”这三字,我立刻理解了“登封”这个地名的来历。

                            峻极峰
      从登封台向上再爬50米左右路程,在11:20我们到达了峻极峰顶。

       据资料记载,峻极峰名字来源于《诗经·大雅·崧高》“崧高维岳,峻极于天”之句。

       峻极峰是历代皇帝、文人登山、封禅的目的地。后因清高宗乾隆皇帝游嵩山时,曾在此赋诗立碑,所以又称“御碑峰”,它是太室山的最高峰,又称嵩顶

       现在峻极峰顶只有一块海拔标志1491.7米的石碑,旁边还有一堆乱石头,周围用铁栏保护着,现实感觉不出历史说的那种神圣,有点小失望。不过,瞬间又被登顶的兴奋所代替,我战胜了自己,也是一种神奇。

        经历3个多小时的攀爬,我征服了太室山峻极峰,此刻,山在脚底,头顶蓝天,内心满满的成就感。


        伫立峻极峰巅,举目远眺,放眼四望,见碧空万里无云,千山万壑尽在脚下,少室山侍立于西,箕山南面而拱,脚下是万丈绝壁,千仞危崖,遥不见底,震撼人心。顿时,"一览众山小"之气势涌上心头,不禁想起范仲淹到此发出的感叹:“不来峻极游,何能小天下!”

        再看看那些裸露的岩石,它们堪称一部完整的地球历史石头书: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五个地质历史时期,总共36亿年。

         在地球演变的编年史上,地球的年龄约在46亿年左右,而嵩山距今已有36亿年的历史,这36亿年的沧桑变化,嵩山那些裸露的岩石就是见证者,它们皱巴巴地,象受过挤压,还象被火烧过、被刀砍过、被剑劈过。

                                 下   山

       爬上峰顶,登山使命完成,美景已赏,心愿已了,该下山了。


      按指示牌,下山有走法王寺,或庐崖瀑布两条路线。因为体力实在不行了,我们既没有去看法王寺,也没有去看瀑布,就原路返回。

      上山吃力,挥汗如雨,下山腿打闪闪,精疲力尽。

      登顶峻极峰,穿越太室山,上山、下山共26公里,共用了6个多小时,虽然身体很累,但一路观赏太室山自然美景,了解其人文历史,增长了见识,累并快乐着。

                            感    悟

        登嵩山,像是打开了一部博奥精深的文化史册,除了要有体力、耐力外,更主要是要有深厚的文化和知识储藏,才有信心翻开这部精深的文化史册,读懂它的厚重与珍贵。

       山高路远看世界,爬山涉水寻自己。只有不畏艰险,勇于攀登,才能体会到:登山的乐趣,拥抱自然的情趣,探索其历史文化渊源的雅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河南 登顶嵩山峻极峰,从卢崖瀑布方向下山
征服中岳,登顶峻极——晚春初夏中原行12:嵩山
登中岳嵩山游记
中岳嵩山
嵩山之太室山
河南登封嵩山洞,道教第六小洞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