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课本里的诗词 | 细读系列(高中篇):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

《望海潮·东南形胜》

教材原文及注音

艺术欣赏

注释

以上为[北宋]柳永著、薛瑞生校注:《乐章集校注》(典藏本),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中华书局2015年版(附《望海潮·东南形胜》内文首页)

1. 选自《乐章集校注》中编(中华书局2015年版)。望海潮,词牌名。这首词为赠两浙转运使孙何之作。

2.形胜:地理形势优越。

3.三吴:指吴兴(今浙江湖州)、吴郡(今江苏苏州)、会稽(今浙江绍兴),此处泛指今江苏南部和浙江的部分地区。

4.钱塘:今浙江杭州,旧属吴郡。

5.烟柳画桥:如烟的柳树,雕饰华丽的桥。

6.风帘翠幕:遮挡门窗的帘子与青绿色的帷幕。

7.云树:高耸入云的树木。

8.怒涛卷霜雪:指汹涌的波涛卷起如霜似雪的白色浪花。

9.天堑:天然壕沟。这里指钱塘江。

10.珠玑:珠宝。玑,不圆的珠。

11.罗绮:绫罗绸缎。

12.重湖:指西湖,以白堤为界,分为里湖、外湖。

13.叠𪩘:层层叠叠的山峦。𪩘,小山峰。

14.三秋:指农历九月。王勃《滕王阁序》中有“时维九月,序属三秋”之句。

15.桂子:桂花。

16.羌管弄晴,菱歌泛夜:羌笛在晴空下吹奏,采菱的歌声在夜空中飘荡。

17.嬉嬉:戏乐的样子

18.莲娃:采莲女。

19.高牙:牙旗,将军之旗。这里借指孙何。

20.吟赏烟霞:指吟咏欣赏山水景色。

21.图将:描绘。将,助词,用于动词之后,无实义。

22.归去凤池夸:意思是,回到朝廷,夸耀杭州的美景。这是委婉称赞孙何因政绩卓著,将入朝执政。凤池,即凤凰池,原指禁苑中的池沼,代指最高行政机关中书省。

白话译文

杭州地处东南,地理形势优越,风景优美,是三吴的都会,自古以来就十分繁华。如烟的柳树、雕饰华美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帷幕,楼阁房舍高高低低,大约有十万户人家。高耸入云的大树环绕着钱塘江沙堤,澎湃的潮水卷起霜雪一样白的浪花,宽广的江面一望无涯。市场上陈列着琳琅满目的珠玉珍宝,家家户户都存满了绫罗绸缎,竞相攀比奢华。

白堤两侧的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美丽。秋天有桂花飘香,夏季有十里荷花。晴空下人们欢快地吹奏羌笛,夜空中飘荡着划船采菱的歌声,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喜笑颜开。千名骑兵簇拥着长官,在微醺中听着箫鼓之声,一同吟咏欣赏美丽的山光水色。他日把这美好的景致描绘出来,回京升官时向朝中的人们夸耀。

知识链接

柳永(约987—约1053),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崇安(今属福建)人。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柳永像

柳永出身于官宦世家,先世为中古士族河东柳氏,少时学习诗词,有功名用世之志。咸平五年(1002年),柳永离开家乡,流寓杭州、苏州,沉醉于游山玩水、听歌买笑的浪漫生活之中。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柳永进京参加科举。次年初试落第,作《鹤冲天·黄金榜上》,在词中以“白衣卿相”自诩。此词后闻于宋仁宗,致使天圣二年(1024年)进士放榜之时,仁宗刻意划去柳永之名,并道“此人风前月下,好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填词去!”柳永因而第四次落榜。此后柳永长期不得志,四处漂泊,以作词为生,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景祐元年(1034年),柳永第五次参加科考,终于暮年及第。历任睦州团练推官、余杭县令、晓峰盐监、泗州判官等职,以屯田员外郎致仕,故世称柳屯田。

柳永是北宋第一位专力填词的作家,是第一位对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柳永大力创作慢词,多以城市风光、歌妓生活为词作题材,尤工于羁旅行役词。其继承和发展了民间词曲和文人词的优良传统,将“敷陈其事而直言之”的赋法移植于词,同时充分运用俚词俗语,以适俗的意象、淋漓尽致的铺叙、平淡朴实的白描等独特的艺术个性,对宋词的兴盛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词作于柳永从家乡前往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应考的途中。彼时词人路经钱塘(今浙江杭州),为谒见时任两浙转运使的旧友孙何,写下该词投赠友人。杨湜《古今词话》中还记载了关于此事的传闻:“柳耆卿与孙相何为布衣交。孙知杭州,门禁甚严。耆卿欲见之不得,作《望海潮》词,往谒名妓楚楚曰:'欲见孙相,恨无门路。若因府会,愿借朱唇歌于孙相公之前。若问谁为此词,但说柳七。’中秋府会,楚楚宛转歌之,孙即日迎耆卿预坐。”

简要评论

郭鹏源,中学一级教师,郑州市优秀教师,郑州市教育教学创新先进个人,河南省“风帆”名班主任工作室核心成员,郑州市上街区高中语文学科兼职教研员,发表有关作文教学的论文多篇。

张晓丽,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2020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热爱中国古典诗词。

《望海潮》是柳永都市词中的代表作品。其一反柳词惯常的风格,以大开大阖、跌宕有致的笔法,浓墨重彩地铺叙了杭州壮丽优美的城市风光和繁华富庶的都市生活,可谓“承平气象,形容曲尽”(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词的上片先总后分,层层铺叙,细致描摹了杭州的自然风物和繁荣景象,下片则生动展现出西湖的美景与杭州人民和乐闲适的美好生活。全词运用点染手法,先以简练之笔点明,后用精妙之笔渲染,铺叙晓畅,对仗工整,将杭州的繁盛风貌描绘得淋漓尽致。词调方面,此词的慢声长调与所绘之景起伏相应,音律协调,情致婉转。

作为一篇投赠之作,柳永在词中极力赞扬了杭州的美丽安定、民康物阜,同时也借此赞颂了赠主,即孙何的执政能力及其与民同乐的作风,并祝愿其早日高升。杭州地理位置优越,从古至今皆属繁华之地,到了宋朝时期更是声名远扬的大都市,人口众多,建筑恢弘,经济文化高度繁荣。故而柳永笔下的杭州盛况虽不免有夸饰色彩,但却也较为真实地折射了当时的社会发展状况,不乏纪实性。

透过柳永词中类似于《望海潮》的官场“交际”之作,不难看出,柳永虽时常流连于勾栏瓦肆,有其洒脱不羁的一面,但另外也有着积极入世的一面。其渴望见用于世,因此便借词与人应酬,以为仕途铺垫。然而此类作品虽有恭维之意,却常是赞颂与纪实相结合,夸张中不失真实。这或许由于柳永确实热心于追求功名,但又并不汲汲于此,不为世俗的评判标准所累,而只是顺从自己的内心,做自己愿意做之事。正如词人在《蝶恋花》中感喟“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于柳永而言,不论是喜欢的勾栏女子,还是仕宦理想,其皆是为热爱而活,天性浪漫,自由洒脱。

(以上内容为张晓丽同学根据郭鹏源老师的文章增补而成)

作文讲记

世人眼中的柳永,多是一位放浪形骸的市井词人。他流连于花街柳巷,沉溺于寻欢作乐,所写词令也大多表现市井生活、男欢女爱、恋人离别,情致悠长,含蓄婉约,“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李清照《词论》)。然而,在放荡不羁之外,柳永其实亦同于其他文人学士,怀揣功名用世之志,渴望“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为此,柳永曾借词与人应酬,以为仕途铺垫,写下了不少官场“交际”之作,在其中着力赞颂赠主之政绩与道德,同时祝愿赠主早日高升。《望海潮》便是此类作品中颇具代表性的一首。柳永运用浓墨重彩的铺叙生动展现了杭州的繁丽壮美,并借此盛况颂扬了孙何的治理有方及其与民偕乐的良好作风,祝愿其早日升迁。 

词作上片重在描绘杭州。开头即以鸟瞰视角对杭州风貌作了总括,从地理位置、发展历史,一横一纵两个维度揭示出杭州的非同一般。高屋建瓴,笔触阔大,予人强烈的壮阔之感。之后则又通过精妙的分层铺叙,具体而又充分地表现杭州的“形胜”与“繁华”。

作者首先展现的是抬眼远望之景:依依垂柳青葱婀娜,如烟似雾;雕画装饰的河桥静架水面,弯曲若虹。高高低低的楼阁、屋舍错落排列其间,参差有致,门窗处还悬挂着纱帘与青绿色的帷幕,约莫有十万户人家。此处的“十万”为一约数,意在强调杭州人烟阜盛。接着,词人的视线由远及近,落在了不远处的钱塘江上。只见江面广阔,一望无际,俨然一道不可横越的天然壕沟。江堤边的白沙上栽种着一棵棵高耸入云的树木,随着长堤伸向远方,古树亦绵延不断,就好像环绕着沙堤一般。而江中,翻涌的江水似携着怒意冲向江边,激起霜雪一般洁白清冽的浪花,气势浩大。简单的一个“绕”字和“卷”字,却尽显长堤迤逦、古树成行之静态,以及钱塘江的奔腾之动势。欣赏完江岸风光后,词人又将视线进一步拉近,描绘市井生活的图景。光亮珠宝遍陈于市,家家户户充盈绫罗,竞相攀比着奢华。“竞”一字,夸张而又形象,生动表现出杭州的民殷物阜。

欧阳修曾在《有美堂记》中赞誉杭州:“为一都会,而又能兼有山水之美,以资富贵之娱”。杭州的山水之美,自是少不了西湖。词作下片则聚焦于西湖,多层次地展现了西湖之美。

起句即以“清嘉”概括出西湖山水的美丽风光。白堤将西湖分为里外二湖,故作者谓其“重湖”,映衬着周围层叠的小山峰,清丽秀美,宛若一幅淡墨山水画。金秋之时,山中桂花清香四溢;盛夏之际,湖中荷花相接十里。“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虽是两个不完整的词组,却工整对仗,概括力极强:在空间上覆盖了山与湖,在时间上横跨了秋夏两个季节,八字中景象颇丰。生活于此的百姓,则过着“羌管弄晴,菱歌泛夜”的和乐生活,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喜笑颜开。“羌管”二句实为互文,即不论白天夜晚,都有人们欢快地吹奏羌笛,唱着歌谣划船采菱。“弄”与“泛”二字,画面感强烈,生动描绘出百姓惬意自由、怡然自得的生活情状。在杭州,百姓安生乐业,而长官亦与民同乐。成群的马队缓缓走来,千名骑兵簇拥着长官,在微醺中听着箫鼓之声,一同吟咏欣赏山水美景。最后,词人借“好景”一词收束全文的铺陈描写,既赞美了繁华富庶的杭州,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朋友孙何的美好祝愿。

柳永自创《望海潮》这一长调,以都市风光入词,在简洁凝练、对仗工整的语言中,对有着“东南第一州”之美誉的杭州展开了精妙描绘,可谓绘声绘影,体现出柳永高超的艺术表现力。作为一首投赠之作,此词虽确有一定的夸饰之意,但实际上却也是对杭州盛况较为真实的反映,在其艺术价值外还有着一定的社会历史价值。

学而习之

1

课后回顾

1.解释下列加粗词的含义。

(1)参差十万人家(        )

(2)天堑无涯(        )

(3)重湖叠𪩘清嘉(        )

(4)异日将好景(        )

2.理解性默写(用原文填空)。

(1)《望海潮》开篇就以博大的气势笼罩全篇,“                    ,  

         ”,点出了杭州地理位置的重要、历史的悠久,揭示出所咏主题。

(2)《望海潮》中,作者从市区写到郊外,他在钱塘江堤上放眼望去,只见

                        ,            ”。

(3)据说金主完颜亮读到《望海潮》中“重湖叠𪩘清嘉,                    ”几句,遂起“投鞭渡江”之志。

(4)《望海潮》中“                        ,            ”几句,写出不论是白天还是夜晚,湖面上都飘荡着优美的笛曲和采菱的歌声,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国泰民安的游乐图卷。

3.探究提升

(1)“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常为人称道,被视作杭州美景的代名词,请简要赏析这两句词的表达效果。

(2)结尾两句“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有何深意?

【参考答案】

1.(1)高低不齐的样子  

(2)天然壕沟  

(3)小山峰  

(4)描绘

2.(1)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2)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3)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4)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3.(1)“三秋桂子”从时间着笔,与“叠𪩘”二字相照应,写山中桂花;“十里荷花”从空间着笔,与“重湖”二字相照应,写湖中荷花。桂为秋季花,莲为夏季花,此两句描绘了西湖不同季节的美景,高度凝练,将西湖以至整个杭州最美的特征概括了出来,具有撼动人心的艺术力量。

(2)“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是这首词的结束语,词人由写景转入抒情。“凤池”指朝廷中枢。“好景”二字,则将如上所写和不及写的,尽数包拢。两句意谓“当你被召还京之日,可将好景画成图本,献于朝廷,夸示于同僚,以示世间真有人间仙境”。既有对孙何宦途前景的美好祝愿,又巧妙地将这祝愿归结到了对美丽杭州的赞美上,虽然恭维之意在所难免,但西湖山水之美确乎如在眼前,令人向往。

2

类文拓展

八声甘州

[宋]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惨,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注释】①苒(rǎn)苒物华休:苒苒,渐渐。物华,繁盛美好景物。②颙(yóng)望:凝望,仰望,盼望。③恁(nèn):如此,那样。

1.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词上阕写登临所见之景,下阙抒写怀远思归之情。

B.“一番洗清秋”的意思是清秋经一番雨洗,分外寒凉清朗。

C.“何事苦淹留”,自己发问,意思是“为何要长久地在异乡停留呢”。

D.“误几回,天际识归舟”的意思是自己多次错过辨认远方归舟的时间。

2.诗词的首末句往往体现作家创作的主旨、情感,这首词也是如此,结句“正恁凝愁”包含了词人丰富的情感。请结合全词说说其中含有作者的哪些愁情。

【参考答案】

1.D(此句是写对方,想象佳人很多次把远处驶来的船错当作心上人回家之船,写出两地相思之苦)。

2.“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万物凋零的悲秋之感。“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时间流逝、人事落空、人生无成之愁。“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羁旅思乡之愁。“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相思之愁。(答出其中三层含义即可)

(以上内容由张晓丽同学执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望海潮教案2
柳永《望海潮》赏析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一首宋词能引发一场战争?你没看错……
中国最厉害的家族,统治了中国两千多年,现如今子孙遍布全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