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科普:让我们正确对待精神病
发表时间:2009-03-09 21:51:00 阅读次数: 177      所属分类:心理学
科普:让我们正确对待精神病
周诗淳
很多人都知道精神病与遗传有关。其实,很多精神病是不遗传的。即使是遗传,也并不可怕——遗传只是病根。病根犹如树根、种子,没有一定的水分、空气、土壤、肥料,是长不起来的!遗憾的是,教育的失误,传统对精神病的认识——包括大多数医生,都将精神病人视为另类,从而给精神病人打下了“疯子”的烙印。一般,这种烙印——社会对精神病人的歧视……家庭成员对精神病人的过度呵护或野蛮管束,都是促使精神病发生、复发的水、空气、土壤、肥料。
其实,我们仔细观察一般精神病人的言行,将他们与酒疯子相比,区别是不大的。他们无非“醉”得深一些、久一些。酒疯子打人、骂人……一样会给自己或别人造成损失。然而只要酒醒了,社会、学校、家庭都将其作为正常人来对待,于是他们马上就能以正常人的心态投入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中。而精神病人就不一样了,教育的失误、传统对精神病的错误认识,医务人员的唯利是图……弄得他们一旦患过此病,社会、学校、家庭及他们自己大都心照不宣地耿耿于怀那“疯子”的烙印;学校、社会、家庭,明里暗里对“疯子”的特殊待遇(正、反)一次又一次加深了他们的“印迹”,以至影响他们像正常人那样生活、学习、工作,甚至终身走不出“疯子”的阴影。因此,社会、家庭正确对待精神病人和“精神病人”自己正确面对现实,成了避免此病复发的关键。这里,笔者主要从家庭与精神病人相互间的关系及精神病的治疗方面谈精神病。
1、精神障碍者和精神病人并非时时刻刻都处于神志不清的状态,他们神志、言行并非都不正常,即使是他们的病 “大发作”时,也不能打骂、虐待他们,因为他们的潜意识是会记下的!比如,二十世纪初,美国人C·比尔斯(C·Beens)就把自己在精神障碍时的痛苦体验直率地写入了《发现自己的灵魂》一书,描述了自己患精神病的实况和住院期间所遭受的残酷待遇、痛苦经历,强烈呼吁医院和社会都应当对精神病患者给予理解和更人道的待遇;引起了极大的社会反响,科学界因此兴起了一场理解比尔斯提出的“心理卫生”的概念以及预防“精神障碍”的运动。
笔者临床细心观察证明,精神障碍者和精神病人常处于梦幻——清醒——迷糊的状态中。因此,心细的人可以及时发现其病因并帮助解除其痛苦。家属切勿轻易把病人弄去精神病医院就诊;更不能轻易住院治疗——尽量避免给患者贴上“疯子”的标签。因为精神病医院并不能根治精神病! 在他们大发作的时候,可以服几次抗精神病药。症状缓解后应该寻找有爱心、耐心的人——有经验的心理医生和患者的好朋友或平时尊敬亲热的人,帮助他(她)找出烦恼、焦躁、恐怖、失望……的原因,根据他(她)的性情,结合客观的条件、环境,达成如何解除他(她)的不良状况的共识。特别要觉察他(她)潜在的需要,想出最妥善的对策。
环境影响心境。对于可以改换环境的患者,一定要改变环境,以利患者摆脱不利的心境。
对于精神障碍者和精神病人,他们的一般亲戚、同事、同学……在患者本人未提出要求时,一定不要去探视他们,以免造成对患者的不良暗示,使患者自觉地向“疯子”的社会“标签”靠拢。
切忌不要轻易接受精神病这一名称的诊断——如我国有的医院诊断为的反应性精神病,在西方国家看来无非是心理障碍,并无什么大不了的事(请参拙文《提高一切学科质量的心理学》内的《人人都经常出现心理问题》)。
对于患者的幻觉,人们不应该采取承认的态度,以免加重病情。如果患者硬要人们对他(她)幻觉表态,则不能直接否定,以免惹怒病人。可以回避、拖延、或者酌情说:“可能是你睡眠不怎么好,产生了幻觉”;“我现在还没有你那些感觉”;“我似乎没有看见、听见”……
如果精神病人的家属实在受不住患者的“折磨”,无论是看中医、西医,都要注意避免患者受到医源性感染——比如某中医说某女生的精神病是“热入血室,与月经有关”。自此,该女生每逢月经时则情绪紧张,甚至旧病复发。
2、当今美国的斯坦尼斯拉夫·格罗夫博士 “是一个传统的精神病专家、心理分析和治疗家,他以40多年的精力投入了经验性疗法(非常规疗法)的研究”,在他的《非常态心理学·前言》:“认识到被现代精神病学视为是病理的、而且使用抑制性药物进行治疗的许多心理状态,实际上是‘精神应急状态’,即心理精神危机,实质上,它们具有治愈和转化的潜力。”也就是说,精神病人的异常行为也是一种变相的宣泄,我们可以视其安全情节而任其自然……不加干涉;对精神病人不经易的、经常的使用镇静剂。
反应性精神病(心因性反应症)更不宜去精神病医院住院治疗。从世界著名的精神分析泰斗弗洛伊德的自传和《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的第八章《心理病理学·这儿,谁是疯子?》上,我们可以知道医院这种特殊的环境具有强烈的暗示作用——被作为病人送往精神病院住院,轻病也可能变成重病,何况精神病医院并不能根治精神病!
3、“冷漠”,是个最不利精神病人恢复健康的社会环境。有些精神病人平时缺乏关爱他人的品质,而且比较自私。即使爱谁,也都从自己的需要出发,不考虑别人的想法、需要,以至发病时,别人不愿倾心尽力地帮助他(她)摆脱困境;因此,养成多替别人着想的习惯,自然也就减少了对别人不满的情绪,开扩了心胸,多了一些万一发病时的好朋友、好同学、好老师、好同事——好环境、好心境。如此,才不至于遭到“冷漠”这个最不利精神病人恢复健康的心境所困。
有个别的“精神病人”倚疯妆疯,蛮不讲理,最终吃亏的还是他(她)自己——被人厌恶、仇视……
“精神病人”未发病时,一定要努力学习适应与他人相处,必须明白只有自己去适应自然、社会、家庭……而不是——也不可能让自然、社会……来适应自己。当然,适应别人是被动的。对于被动的事情往往使人心情不愉快,不利于健康,因此,积极地寻找自己的缺点,客观上就具有主动适应他人的作用。
对于有精神病遗传史的家庭,从小就要注意培养子女的心理承受能力。
父母为了拉拢子女的种种溺爱行为,简直是培养心因性疾病的温床。
4、一般说来,所谓痛苦,就是不能实现自己的希望。因此,“精神病人”对人对事,要尽早放弃不切实际的希望,领悟“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哲理。
患者出现心理障碍时,自己首先要设法解除障碍——为了避免旧病复发,“精神病人”必须学习一套自我心理调适的方法;另外,必须选定一个能为自己排忧解难的人,一旦自我调适不行就可以找此人倾诉——“一念之差”是很具有哲理和实际可证的话。
“精神病人”如果能客观认识自己所处的社会角色,以平和的心态正视周围的人和事,绝对不会“翻病”。
5、患者一定要解除长期失眠的状况。长期失眠时,可以服用中药及一般的镇静药,如“安定”、巴比妥类药物改善睡眠状况。张惠兰女士的《瑜伽》休息术,具有很大的放松催眠作用;但是,在放松的过程中切勿追随幻觉!!一定要由有经验的专业人员指导放松休息。
脑力和体力过度疲劳、饮食辛燥、大便长期秘结……可能引发旧病。
6、由于很多人还处于对精神病人的歧视状况,患精神病的人隐瞒病史工作或结婚则可能会造成辞退或离婚——临床经验证明:让别人清楚自己,一来无怨无悔;二来有利于别人对自己的关心和照顾,从而避免精神病的复发——避免给他人或社会造成大的损失,也算得上“精神病人”对爱人、对家庭,对社会的奉献。
精神病人的家属应当有对社会负责的道德意识。一旦发现自己的亲属有发病的症兆,就应该严密注视其行为,以免给他人和社会造成损失——其实,酒疯子也是一样,可能会对社会造成损害的;能像酒疯子那样不忌讳地谈自己的病,无疑已走出了“疯子”的阴影,消除了自我打上的心灵烙印。
7、对于精神病人康复后的孕育期间,千记要让其保持长期安宁的情绪——医学心理研究说:“众所周知,情绪总是就像符咒一样一代传一代。” 因此,为其营造平和的环境、心境,对下一代的成长至关重要。当然,并非营造一个事事都迁就孕妇的环境,而是应该达成一种如何安宁生活的共识。
8、患过精神病的人潜意识思维比常人活跃得多,适宜从事艺术类和独立性的科技创造性工作。因为创造性工作与人接触相对较少,如此,相对独立的环境对他们也更有利。
9、“精神病人”及其家属应该坚信:精神病与酒疯子没有多大差别;“精神病人”不等于比常人差。古今中外有很多精神病人都比常人更有所为——“1994年,英国皇家心理学会会员Post博士对291位世界名人的传记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视觉艺术家和作家发生精神疾病的概率远远高于普通人。随后,在对100名美国和英国作家的传记研究中,Post再次证实了作家的抑郁症和酒瘾发生率高于普通人群。所以他认为,在某些领域高创造力和精神疾病相关。” 如世界著名的心理学家荣格,还有著名的画家凡·高和毕加索、音乐家柴科夫斯基、哲学家尼采等,他们都患过精神病。史上,像这样既具有超人的创造力,又患过精神疾病的人比比皆是。
最后应该说的是,绝大多数的精神病人并非大脑本身出了毛病。精神病的西医学上的病因,至今还没有探索出个究竞。从该病的症状来说,都是心理态度失常。因此,改变病人的心理态度,无疑是治愈该病的良方——西药治疗精神病的不良反应大;精神分析泰斗弗洛伊德研究证明:电疗之类“假如有成功的例子的话,实际应归功于医生对病人的暗示作用”。迄今为止,世界上任何先进的药物都不能根治精神病!即使年复一年坚持服用精神病药物的人们中,也有不少人因受到种种精神刺激而“翻病”。中医治疗精神病也并非科学。因为医生——药,往往都在加深精神病人的“精神”烙印。对于精神病,中医的“治本”,也是经不起推敲的。
考查一些精神病人就知道,体质优劣与发病与否根本不成正比!很多没有长期服药或偶尔用药控制病情的人,却没有旧病复发。因为精神病是“心病”;“心病当用心药医”。
我们应当根据思想影响人的行为,行为影响人的思想的心理学原理,找出引发精神病患者心态失常的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影响患者的行为,为其营造新的心境,从而影响其思想。如此,会给患者带来好的心情,有助于患者对自己发病的原因有所认知,从而达到治愈的目的。
精神病是“心病”。治疗心病的人,必须是具有细心、耐心、爱心的聪明人。
本文的宗旨是:要以对待酒疯子的心态来对待精神病人,尽量避免给他们标上精神病的标签;“精神病人”要以自己“无非是大醉而已” 的心态来放下思想包袱,必须学习正确对待自己、家庭和社会!
(本文在广泛征求意见时,承蒙大家提出各类意见。笔者考虑再三,对最为普遍的意见做如此答复:个人的病情、学识、遗传素质、家庭及社会地位、经济状况、年龄、性别、爱好或嗜好、生活环境……不可能都一样;“人的思想千变万”,对这变化多端的思想性疾病,笔者即使按原来的底稿写出分类的病例,也不可能解决一些具体的问题。搞得不好,还可能误导!因此,笔者仅提出原则性的观点:要以对待酒疯子的心态来对待精神病人,尽量避免给他们打上精神病的烙印;“精神病人”除了不要“对号入座”地认定自己永远是“疯子”,同时必须学习正确对待自己、家庭和社会。)
(本文原创者:周诗淳http://blog.gmw.cn/u/33946/index.html
0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关爱精神病人 促进社会安宁
把幻听诊断为精分是害人
浅析《狂人日记》 病中的不合理性
精神病人生活悲惨无人管 流浪街头何处栖身(图)
精神科专业书籍有哪些?
精神病患者家属护理常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