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书笔记-2022-13

《艺术创造学》

 
艺术的秘土也就是人性的秘土,它比科学更贴近真实。

艺术,是一种把人类生态变成直觉审美形式的创造。

艺术眼光敏感于具体的生命状态。

艺术眼光并不关心道德本身,而是关心在各种道德规范下蠕动的生灵。它因生灵,才返观道德。

艺术眼光,是一种在关注人类生态的大前提下,不在乎各种权利结构,不在乎各种行业规范,不在乎各种流行是非,也不在乎各种学术逻辑,只敏感于具体生命状态,并为这种生命状态寻找直觉形式的视角。

艺术的思考,不是哲学论文式的思考,不是智力游戏式的思考,而是意会,是神交,是顿悟,是心有所感而不必道之的那种境界。

现代哲理的追求和传统情节的追求是有矛盾的。哲理求普遍,求整体,而情节则求具体,求局部。

艺术家表现的绝不是他自己的真实情感,而是他认识到的人类情感。

广大观众不愿意艺术家教训他们如何做一个好丈夫,好妻子,而愿意与他们一起平等地研究一个苦涩的普遍命题。这种研究,并不是为了获取解决方案,而是要更深切地品味人生。

在这些现代艺术家看来,世界的意义,人生的意义,都不是某种事先的强加,而只能产生在探索的过程中。探索有结果吗?可能有,也可能没有。

对艺术来说,一切理解都融化在感觉之中。

直觉,最完整,最经济地体现了一个人此时此刻的总体审美水平。一个人的直觉有较明显的弊病,是无法通过几次讨论,学习,争辩所能解决的。要改易直觉,实际上就是要改易一个人的审美心理结构,“牵一发而动全身”,触动的甚至可能是一个完整的人生系统。时间未到,功夫未至,则只能依凭已有的直觉。依凭旧的艺术直觉,也比丢弃直觉好,因为前者至少具备着真诚。

艺术形式,是对艺术直觉的提炼,也是对艺术直觉的允诺;是对艺术直觉的耗用,也是对艺术直觉的保存。

象征,就是有限形式对于无限内容的直观显示。按照谢林的说法,美就是从有限通向无限。

真正的艺术家,应该是艺术符号的制定者,而不应仅仅是艺术符号的沿用着。

创造,从根本意义上说,就是对适应的打破,改变和谐而有停滞的黏着状态,把动态过程往前推走。

艺术,固然不能与世隔绝,固然熔铸着大量社会历史内容,但它的立身之本却是超功利的。大量的社会历史内容一旦进入艺术的领域,变凝聚成审美的语言来呼唤人的精神世界,而不是要解决什么具体的社会问题。

艺术创造永远需要向人们已经习惯了的审美感知系统挑战,而不应仅仅在同一系统之内作数量上的加添。

传统并不只是我们继承得来的一宗现成之物,而是我们自己把它生产出来的,因为我们理解着传统的进展并且参与在传统的进展之中,从而也就靠我们自己进一步地规定了传统。
 
这本书断断续续看了半个月,倒不是篇幅太长,只是有意看的比较慢,余秋雨的散文上学时看过一些,但记忆都有些模糊了。这本书是实实在在讲理论的,据说之前是他的课堂讲稿,后来整理成书出版出来的。
 
这本书具体在讨论的问题好说,也不好说,就跟书名一样,作者试图把创造艺术的行为分解成具体的一种方法论,不管文学,戏剧还是绘画等等,他找到了一些能够涵盖大部分艺术创作行为的结构,方法和理论,然后试图证明它们。
 
当然,就像作者在开篇借用培根的话一样“艺术创造是人与自然的相乘”,这里的自然不止我们理解的大自然,而是除开主观的人之外的所有客观存在,我觉得要把这样庞大和深刻的行为(艺术创造)用一些通用的方法论拆分出来,其实很难的,即使它有一些常用的表现方式和逻辑,但从总体上来说,依旧很扑朔迷离。
 
在我看来,也正是我们对艺术创造行为的不可掌控,才导致了艺术依旧源源不断的出现,如果我们真的掌握了这门方法,或许艺术,也就沦为一个流水线上的工业商品,变的廉价又普通了。不过,作者发现的这些规律,或者通式,对于成为现代社会高产的创作者是很有用的,但如果对于真正的艺术家,大概不会有什么用。
 
最后借用作者在书里引用的一句话,艺术创作是一种探索,在探索进程中逐渐建立起自身的意义,我们都是探索者,探索有结果吗?可能有,也可能没有,但还是得继续探索下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书法的艺术价值与审美意义是什么?
中国画艺术表现的美学意味性 ——直觉的把握 情感的释放 形式的意味
一个审美范畴的出现与消失
发现纯粹的知觉对象——谢南星用“香料”开启着一个世界
艺术的拯救——解读尼采的生命美学
尼采:未经美化的人生不值得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