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书笔记-2023-18

《存在于虚无》

天地万物无不在自身内兼含存在与虚无两者。
一个存在物总是可能被揭示为什么也不是,一切问题才都假设实现了一种相对给定物而言的虚无化着的隐退,这种隐退成为一种动摇于存在于虚无之间的单纯表象。
焦虑和恐惧的区别是,恐惧是对世界上的存在的恐惧,而焦虑是在“我”面前的焦虑。眩晕所以成为焦虑不是因为我畏惧落入悬崖而是因为我畏惧我自投悬崖。
在这个意义下恐惧和焦虑是互相排斥的,因为恐惧是对超越的东西的非反思的领会,而焦虑则是对自我的反思的领会,一方产生于另一方的解体。
在自我面前作为自由表现的焦虑则意味着虚无总是将人和他的本质分隔开。
能够通过这些不同的结构抑制或掩饰焦虑吗?当然,我们不可能消除焦虑,因为我们就是焦虑。
事实上,我们致力要指出的是,世界和事物——工具,空间和量和普遍时间一样,是纯粹被实体化了的虚无,并且丝毫改变不了通过它们表现出来的纯粹存在。在这个意义下,一切都是被给定的,一切都是无距离地并且在其整个是在中面对我在场的;没有任何我看见的东西不是来自我的,在我看见的东西或我能看见的东西之外便是乌有。在我的周围到处都是存在,我似乎能触摸到它,把握它;作为心理时间的复现表象是哲学家们所做的纯粹虚构。
恋爱者不想像人们占有一个物件那样占有被爱者;他祈求一种特殊类型的化归己有。他想站有一个作为自由的自由。
因此手续色情狂原则上是一种失败。这没什么可奇怪的,如果我们认为受虐色情狂是一种“恶癖”并且这种恶癖原则上需指出,受虐色情狂是一种希望在使主观性被别人重新同花的过程中消除主观性或主体的永恒努力,而且这种努力伴随着对失败的令人精疲力竭和令人快乐的意识,以致这种失败本身正是整体最终要追寻的目的。
爱抚并不是要求单纯的接触;独自一人似乎能把爱抚还原为接触,并且似乎接触就缺乏它真正的意义。因为爱抚不单纯是轻抚:它是造就。在爱抚他人时,我通过我的爱抚使他的肉体在我的手指之下诞生。
性的态度是对待他人的原始行为。
他人原则上是不可能把握的:当我寻找他时他逃离了我,而当我逃离他时他又占有了我。
为了选择就必须是有意识的,为了是有意识的就必须选择。选择和意识是同一同样的东西。
事实上,焦虑、孤立无依和责任悄悄地或突然地组成了我们的意识的质,因为我们的意识是单纯的自由。
于是为了平庸所困扰着的人选择的是自己折磨自己。他选择了羞耻和痛苦,恰恰相反这并不意味着,他在羞耻和痛苦最强烈地出现的时候应该体验到快乐。
自由是选择的自由,而不是不选择的自由。不选择,实际上就是选择了不选择。因此选择是被选择的存在的基础,而不是选择的基础。自由的荒谬性概源于此。也就是由此自由把我们推回到给定物,这给定物只不过是自为的人为性本身。
常识用来反对自由的决定性论据在于使我们想起我们的无能。我们远远不能按照我们的意愿来改变我们的处境,似乎我们自己也不能改变我们自己。
此外,应该和常识相反,明确地说明“是自由的”这种表述不意味着“获得人们所要求的东西”,而是“由自己决定去要求”。换言之,对自由来讲,成功与否无关紧要的。
从经验的观点来讲,我们只有就事物的一种状态而言,并且不顾及这种事物的状态才能够说是自由的。人们可以说,当一种事物的状态不限制我的时候,我对这种状态而言是自由的。于是,自由的经验和实践的概念是完全否定的,它从对处境的考虑出发,认为是这种处境让我自由地追求这样或那样的目的。人们甚至可以说,这种处境从它在那里以便不约束我的意义上说,制约着我的自由。把在宵禁令发出后禁止通行的禁令除掉吧——对于我来说,在夜里出外散步的自由究竟能意味着什么呢?
事实上,对我来说是障碍的东西可能对别人来说就不是障碍,没有绝对的障碍,障碍是通过自由发明的,自由获得的技术揭示了其敌对系数;它也是根据通过自由提出来的目的的价值揭示敌对系数的。如果我愿意不惜代价地到达山顶,这岩石便不成其为障碍;相反,如果我自由地限制我计划攀登的欲望,它就会使我丧失信心。
自为的永恒历史化是对其自由的永恒肯定。
思想只能被思想所限制,同样自由只能被自由所限制,它的限制就和内在的有限性一样,来自于它不能够不是自由这个事实,也就是说,他命定是自由的;而且正如外在的有限性一样,是由于这限制既然是自由,就是对其他一些自由地在它们自由的光照下理解它的自由而言而存在的。
自由是完全的和无限的,这并不是说它没有限制,而是说它永远不会碰到这些限制。自由每时每刻碰到的唯一限制说它强加给自己的那些限制,在谈到过去、周围和技术的时候我们曾讨论过这一点。
死去了的生命的特点,就是它是一切联系时蜷缩在自在的充实中。这不简单地意味着他人在对“死者”的生命进行一种解释的和认识的重新组合时把“死者”的生命留住。而完全相反,这样的一种重新组合只是别人的就死去了的生命而言的可能的态度之一,因而,“被重新组合的生命”的特点是一种在不包括别人在内的某些生命上留下印记的特殊命运。
我被遗弃在世界中,这不是在我在一个敌对的宇宙里像一块漂在水上的木板那样是被抛弃的和被动的意义下说的。而是相反,这是在我突然发现自己是孤独的、没有救助的、介入一个我对其完全负有责任的世界的意义下说的。不论我做什么,我都不能在哪怕是短暂的一刻脱离这种责任,因为我对我的逃离责任的欲望本身也是负有责任的;让我自己在世界上成为被动的,拒绝干涉事物和别人,这仍然是自我选择,而自杀则是混于别的在世的存在中的方式之一。
所有艺术作品倒是一种思想、一种“观念”;它的特性是就它只不过是这种意义而言明确地是精神的。但是,另一方面,在一个意义下,这种意义,这种思想是永远处于活动中的,就像我永远在构造它,就像一种精神不懈地设想着它——一个就是我的精神的精神——这种思想只靠存在支持自己,当我没有现实地想到它时它也仍然在活动中。因此我与它共存于包含着它的意识和与它的意识相遇的双重关系中。在我说它是我的思想时表明的恰恰正是这种双重的关系。在我们以后明确“拥有”着范畴的意义的时候,我们会看到它的意义。正是为了把这双重关系保持在化归己有的综合中我才创造我的作品,事实上我追求的正是我和非我的这种综合,并且这综合显然使作品成为我的所有。
人是一种无用的激情。
事实上,许多人都知道,他们寻求的目标就是存在;在他们拥有的这种认识的范围内,他们不注意把事物作为事物本身来化归已有,而且企图实现对事物的自在的存在的象征性的化归己有。但是,就是这种企图还具有严肃的精神、并且他们还能相信他们使自在自为的使命铭刻于事物之中而言,他们命定要绝望,因为,他们同时揭示了,人的所有活动是等价值的——因为这些活动都企图牺牲人以使自因涌现——人的所有活动原则上都是注定要失败的。于是,沉迷于孤独或驾驭人民到头来都是一样。如果这些活动之一战胜了另一个,那不是由于它的实在目的,而是由于这活动拥有的对它的理想的目标的意识的程度;并且,在这种情况下,沉醉于孤独的人的孤寂主义将战胜人民的驾驭者的徒劳繁忙。
看完这本书的感觉跟去年看尼采的《悲剧的诞生》很相似,一个是德国的哲学家,一个是法国的哲学家,都是非常有个性的人,再加上翻译的原因,整个阅读体会并不好。很多章节几乎没看懂,大部分时候都是凭着自己异想天开的个人化想象在理解作者的意思,也不想特意去查相关的资料,囫囵吞枣的一股脑看完了。
这本书又厚又密,远看就像一本枯燥无味的佛教经书,750多页的内容,看了快一个月,结果还是没明白作者说的存在与虚无究竟是什么。当我看到很多学哲学专业的人都无法理解这本书在说什么的时候,似乎找到了一些安慰,并不是我一个人愚昧,大家都愚昧。人就是这样,喜欢寻找同类,擅长把自己安插在同类里,为自己的愚昧找到庇护所。
最近都处于忙于应付突发状况的时刻,没空想太多自己的事情,也没空研究太多所谓“无用”的东西,陷在一堆很细碎的具体的实际情况中无法自拔。看到很多人在被疾病折磨着,也看到很多干净善良的面孔。我不想从哲学体系出发去聊存在与虚无本身,不懂也不擅长,只想聊聊我自己认知范围内理解的存在与虚无。
如果说存在与虚无本身就是来讨论是否有“意义”的,那存在就是意识(个体),虚无就是否定存在(意识)本身,活着有意义么?首先,你得先活着,才能有意识去判断有意义与否,最终发现存在是无意义的(虚无),因为存在本身不是有规律的,而是随机的,所以也谈不上意义本身;同样,你不一定要活着才能意识,或许我们都死了,但生命形式本身还在,不会因为我们的存在与否而改变,而意义本身也不依赖于我们的意识本身,它的存在本身就是有意义的。有趣吧,绕来绕去,没有什么正确答案,但我一直喜欢哲学的原因也在于此,很多人看哲学或许是为了找一个正确答案,其实在我看来,哲学从来不会给答案,它只是在帮我们找到更多不同的视角而已,你越想抓住一个点,你越发现根本没有点的存在,呈现在眼前的,只有无数条纠缠在一起的无序线条。
到最后,发现是否有意义本身已经不重要了,找寻意义的过程本身就是我们的生命本身,而这也将是所谓的真理本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杜小真:存在和自由的重负
萨特,存在与虚无
【创造真谛】心的法则高于一切法则
从萨特的《存在与虚无》中获取的理性感悟,送给哲粉!
【萨特哲学】人真正的不自由,就是永远都无法摆脱自由
虚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