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岳飞(12)

在收复襄阳后,岳飞又进行了两次北伐,虽然战果不大,但也沉重打击了伪齐,加速了其灭亡的进程。更重要的是,这让一个人看到了希望。

宋高宗之所以想偏安一隅,除了性格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个人生理问题——无后。

建炎三年(1129),金军绕过开封,直奔扬州,城中的宋高宗惊闻金军将至,慌乱出逃,可能是惊吓过度,不久后,赵构发现自己丧失了生育能力。

屋漏偏逢连夜雨,几个月后,发生了苗刘兵变,三岁的独子赵旉也在之后不久死去。

至此,赵构彻底无后。

也正是此事,让赵构彻底地丧失了恢复中原的勇气与执着,毕竟无人可传,那么奔波又有什么用呢?

要能和金国保持“和平”,哪怕吃点亏也可以接受。只要自己能安心养老、寿终正寝,哪管死后洪水滔天。

这也是为什么不许岳飞第一次北伐扩大战果的原因所在。

从后来的结果看,宋高宗也的确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颐养天年,也算是知行合一了。

但岳飞的三次北伐却再一次给了宋高宗希望,绍兴七年(1137),赵构召见岳飞,升其为两路宣抚使,相当于两省的最高军事长官。

赵构拉着岳飞的手说:“中兴大业,就交给你啦!”(中兴之事,朕一以委卿)。

更表示,除了张俊、韩世忠外,其余皆受岳飞节制。

赵构显然和其他领导不同,不喜欢画大饼,除此之外,更是将刘光世的部队划拨给岳飞。

刘光世,中兴四将之一,和其他三将比起来,刘光世的军事特点就是——躲。

每次对阵金军,都会想方设法的远远躲开,再加上生财有道——贪污。所以很受流寇、叛军的喜爱,毕竟跟着刘将军不仅生活有保障,还不用打仗,刘光世的军队也由此成为人数最多的部队之一。

由于南宋开国不稳(被金军追着打),即使在种种问题下,赵构也依然对刘光世大力安抚。包括军需供应、对其加官进爵等。

没办法,谁让自己军事力量孱弱呢!哪怕自己不能完全支配这支军队,也比投靠金人要好。

后来随着岳飞、韩世忠、张俊等人实力的壮大,南宋也收回了刘光世的兵权。

但对其部队的归属以及引发的后续,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面对部队的扩充,恢复中原的梦想即将成为现实,岳飞激动异常,随即上书《乞出师札子》。

这其中包括岳飞详细的军事部署,以及各个阶段的军事意图。高宗看后也是亲自嘉奖。

所有的一切似乎已成定局,只待岳飞大展拳脚、恢复旧山河。直到一个人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

张浚,注意不是中兴四将的那个张俊,此张浚为宰相,都督诸路军马,是各路将领名义上的长官。

北宋立国之初,宋太祖赵匡胤吸取唐朝灭亡教训,重文抑武,文官集团势力得到大幅增长。

直到靖康之变,北宋亡国,流亡途中的宋高宗,需要武将的力量抵抗金军,巩固统治。但随之而来的后果便是文官集团对武将集团压倒性的平衡被打破。

可以说,包括中兴四将在内的南宋将领,从来没有得到过如此的重视和权力。这在北宋时期是无法想象的。

如果北宋时期的武将能不被过分掣肘的话,也就不会有之后的靖康之耻。甚至连赵构都开始反思大宋立国重文轻武的国策。

但文官势力不会因为国家的稳定与否,而丧失对权力的争夺。刘光世的部队就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毕竟祖宗之法根深蒂固,在张浚的种种“建言”之后,赵构竟然真的改变了之前的主意,没有将刘光世所部划给岳飞。

为了能消除“误会”,张浚特意和岳飞进行了一次对话。为了表明自己是为了大宋王朝军队建设良好发展的初衷。张浚特意请教军队的人事任免建议。

王德、郦琼两人的军队,我想让王德统领,吕祉以都督府的身份统领他。怎么样?”

“淮西一军多盗贼叛军,如不能有效管理,很容易生乱,王、郦二人素不和睦,一旦王德上位,二人定会相争,至于吕祉则是文官,不能服众。”

随后张浚又问张俊、杨沂中,可否领军,均被岳飞否决。

张浚希望吕祉能统领这支队伍,因为吕祉是文官更是张浚的亲信。

岳飞的答复显然没让张浚满意,在张浚看来,皇上已经定下的事,不可改变,之所以询问岳飞也是希望其能顺水推舟。自己还能落下个善于倾听属下意见的美名。

但岳飞竟然不识抬举,让自己下不来台,这就是不懂规矩了。于是愤愤的说道:“那你的意思是非你不可了?”

岳飞岂能不知张浚的心思,但他的目光在北方,无意和文官集团争权。

“都督询问,岳飞不敢不秉忠直言,岂非是为了刘光世那几万兵马?”

事实证明,岳飞的判断是对的,几个月后,郦琼杀死吕祉,带领全军四万人,并裹挟百姓十余万,投降伪齐。

这就是淮西兵变,这次兵变使得淮西的前线阵地形同虚设。不仅失去了一支军事力量,更失去了十万百姓。

虽然三个月后,金人废掉了伪齐的傀儡政权,但此事却是影响了整个南宋,更改变了岳飞的人生轨迹。

因为,宋高宗从此不再信任武将了。

说起来,赵构也是有点流年不利,自从当了皇帝以来,算上之前的苗刘兵变,登基十年,两次叛乱。

自己刚刚开始反思太祖的开国之策,就被现实狠狠地抽打,如果赵构有雄才伟略的气度,自是能不怕挫折,迎难而上。

可自己已经绝后,只想平平安安的过几年好日子,实在是承受不住多次的打击。

恐惧已然占据了上风:如果岳飞反叛怎么办?

如果任由岳飞继续进行军事行动,万一北伐成功,人们可能只知道岳家军,而不知道远在临安的宋高宗。

但假如与金国和好,哪怕丢掉一些国土,丧失一些尊严,自己也还是大宋的皇帝,自己还是能偏安一隅直至终老。

收复故土,无非是增加自己的丰功伟绩(虚),但万一叛乱,关乎的却是身家性命(实)。

这么看来,重文轻武,真是至理名言!老祖宗果然诚不我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岳飞必须死?!谁是杀死岳飞的真凶?
害惨岳飞的张浚与张俊
赵构的“B面”:一个软弱皇帝,如何完成宋朝第二次“释兵权”
南宋因这一政策走了北宋的老路,结果,它始终无法收复昔日的河山
宋高宗不惜向金朝称臣纳贡,也要执着乞和,竟是因为他有三大心病
宋史:刘光世“退休”,宋朝第二次削减武将兵权的开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