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学】集句词:雨洗娟娟嫩叶光
userphoto

2013.10.18

关注

定风波 雨洗娟娟嫩叶光  

2012-04-08 22:51:09|  分类: 默认分类 |字号 订阅

 

定风波 题墨竹图

元丰五年六月七日,王文甫家饮酿白酒,大醉,集古句,作墨竹词。
    雨洗娟娟嫩叶光。风吹细细绿筠香。秀色乱侵书帙晚。帘卷。清阴微过酒尊凉。人画竹身肥拥肿。何用。先生落笔胜萧郎。记得小轩岑寂夜。廊下。月和疏影上东墙

这是一篇集句词。所谓“集句”,是指集辑前人的诗文成句以融汇成篇的一种作词方法。用这种方法所作的词叫做集句词,它是一种特殊的词体。

集句词大约是随着集句诗的盛行而同时出现的,创始于王安石。宋吴曾《能改斋词话》卷二云:“王荆公筑草堂于半山,引八功德水作小港,其上叠石作桥,为集句填《菩萨蛮》云:数间茅屋闲临水……。”一般把王安石当作集句词的最早作者。然而,苏轼的《定风波》(雨洗娟娟嫩叶光)词有序曰:“元丰六年七月六日,王文甫家饮酿白酒,大醉,集古句做墨竹词。”那么,苏轼作集句词的时间可能不会比王安石迟多少。

      要很好的理解苏轼的这首词,还要先读懂以下三首诗:

严郑公宅同咏竹

 杜甫《严郑公宅同咏》诗意图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嫩绿的竹子有一半还包着笋壳,新长的枝梢刚伸出墙外。翠竹的影子投映在书上,使人感到光线暗下来。竹影移过酒樽也觉得清凉。竹经雨洗显得秀丽而洁净,微风吹来,可以闻到淡淡的清香。(凝神细看,嫩叶上留下的雨水映射出太阳的光彩。和风吹送丝丝清香,沁人心脾,柔和的风,明丽的色,淡雅的味 ,了无尘杂,陶冶性情。)

只要不被摧残,一定可以看到它长到拂云之高。

墨竹诗  曹希蕴

记得小轩岑寂夜,月移疏影上东墙

东坡诗话》云:“希蕴颇能诗,虽于韵不高,时有巧语。”尝作《墨竹诗》:“记得小轩岑寂夜,月移疏影上东墙。”人称“此语最工”。

画竹歌并引
白居易
   协律郎萧悦善画竹,举时无伦。萧亦甚自秘重,有终岁求其一竿一枝而不得者。知予天与好事,忽写一十五竿,惠然见投。予厚其意,高其艺,无以答贶,作歌以报之,凡一百六十六字云。
 植物之中竹难写,古今虽画无似者。萧郎下笔独逼真,丹青以来唯一人。
 人画竹身肥拥肿,萧画茎瘦节节竦。人画竹身死羸垂,萧画枝活叶叶动。

不根而生从意生,不筍而成由笔成。野塘水边埼岸侧,森森两丛十五茎。
婵娟不失筠粉态,萧飒尽得风烟情。举头忽看不似画,低耳静听疑有声。
       西丛七茎劲而健,省向天竺寺前石上见。东丛八茎疏且寒,忆曾湘妃庙里雨中看。
幽姿远思少人别,与君相顾空长叹。萧郎萧郎老可惜,手颤眼昏头雪色。

自言便是绝笔时,从今此竹尤难得。
    竹子挺拔秀立,生命力强,加之有志向高洁,卓然不群的象征之意,历来是文人墨客丹青画手乐以歌咏描绘的对象 。白居易这首《 画竹歌 》,通过对好友萧悦所画竹枝的再现与评价,赞扬了画家的高超技艺,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卓越的艺术思想。
   协律郎 :官名 ,正八品上,属太常寺,掌管音律。萧悦:兰陵(今山东苍山县西南兰陵镇)人,善画竹。在杭州住过一段时期,与白居易过从甚密。
    诗的开头四句落笔平直,首先告诉读者,竹子是最难以描绘的一种植物 ,古往今来 ,多少丹青妙手为此耗尽了自己的毕生心血,却鲜有画得和真竹相似者 。而协律郎萧悦却独能下笔逼真 ,可谓绘竹第一人。于是,读者自然会问,既然竹子如此难画,为什么萧悦独得画竹之秘,成为古今第一人呢?他的画究竟好在哪里呢?
     接着,诗人从三个方面表现萧画的非凡不俗之处:一是将萧画与他人所画作对比,从而表现萧氏所画生机勃勃 ,枝活叶动 ,秀拔耸立;而他人所画竹身粗壮 ,臃肿不堪,枝叶萎靡,毫无生气。这是从侧面,以他人之画的拙劣来衬托萧画的不凡。其二是正面描写萧画竹子的环境、神态。野塘水边,埼曲岸侧,森森然有竹两丛,挺拔秀立。所谓“野塘水边埼岸侧”,是极力表现画面的野趣、奇趣。因为野塘曲岸,更容易形成一种远离人间烟火、超越世俗的气氛,与人格化的竹枝更相吻合。下文“婵娟不失筠粉态,萧飒尽得风烟情”是从画面的细处描写,是画中竹枝的特写镜头。婵娟是形容竹子神态的秀美,左思《吴都赋》:“ 其竹则檀栾婵娟 ,玉润碧鲜。”不失筠粉态,是指其逼肖真竹,表明图画连青嫩带粉的鲜态及在风惊烟锁的特殊环境中,摇曳多姿、萧洒脱俗的婀娜神态都毕现无遗。由于画得如此逼真,竟使诗人怀疑这不是画,而是真实的生长于泥土之中的竹子了,他回忆起在天竺寺前 、湘妃庙里曾经见到过这样的竹子。这是第三层描写。“ 低耳静听疑有声”堪称是诗人的神来之笔,因为只有现实中的竹子才会在风吹之下发出婆娑之声。萧氏所画竟能使人产生这样的错觉,看来“丹青以来唯一人”之誉诚非虚言。
    诗的最后一部分是感叹如此绝妙的绘画,竟然少有人赏识 ,诗人与画家只有相顾失笑 ,嘘唏感慨一番。然而岁月难驻,时光易逝,身怀绝技的画家已是手颤眼花,满头华发的老人了。这幅画便是他的绝笔之作 。自此以后,再想求得他的画已是难乎其难了。言语之间充满了对画家的珍惜之情,无形中也抬高了这幅画竹的价值。
     诗的开头曾评价萧氏画竹能够“ 下笔独逼真”,诗中通过萧画与别人所画的对比,萧画本身的神态和真实的竹子三个方面对“ 逼真”二字作了具体描述,可谓层层递进,结构严谨 。但是,“逼真”又有什么好呢 ?朱自清先生认为 ,“这个‘真’固然指食物,可是一方面也是《老子》、《庄子》里说的那个‘真’,就是自然,另一方面又包含谢赫的六法的第一项‘气韵生动’的意思,惟其‘气韵生动 ’,才能自然,才是活的不是死的 。逼真’等于俗语说的‘活脱’或‘活象’,不但象是真的,并且活象是真的。”(《 论逼真与如画》)宋人苏轼也说 :“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谁言一点红 ,解寄无边春 。”(《 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也就是说,只追求形似并不足奇,写活,传神,有幽姿远韵,才是逼真的要求。白居易这首诗在描述萧悦的创作过程时曾说:“不根而生从意生”,也就是说萧氏事先成竹在胸,意在笔先。将个人意趣与大自然融而为一,来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这也是文艺创作的基本规律之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网用)苏轼(题画诗)《定风波·雨洗娟娟嫩叶光》全诗|鉴赏|赏析|意境解读
雨洗娟娟嫩叶光
苏轼诗词赏析 28 |《定风波·雨洗娟娟嫩叶光》
谁才是画竹子历史第一人?唯吴镇是也!简直是天花板的存在
苏轼美到心醉的春日雨后词《定风波·雨洗娟娟嫩叶光》
大师董寿平的墨竹!胸中之意,力透纸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