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野山参鉴别的新“五形”要诀

时下,又到了冬令进补的高峰期,加之临近年终岁尾的走亲访友,使得野山参再度热销市场。但是,如何评价野山参的真伪优劣,着实让普通消费者头痛。笔者入行20年,自幼生长于长白山区,熟知人参有别于正常植物的一些特殊生长规律,结合攻读博士期间恩师潘胜利教授所传授的有关植物生理学知识,逐渐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简便通俗的鉴别野山参真伪的小经验,戏称为新“五形”。虽与传统的书本上的“五形”鉴别法有小的出入,但实际应用多年屡试不爽。在此,愿与读者分享。

 

一、匍匐生长造成的平面体态。这一点以往资料很少提及,但不难理解。一般的直根系植物,其主根的生长方向是指向地心的;而多年生的人参则不然:在最初的几年“扎根”过程结束之后,便开始平行于地面匍匐生长,并始终与地面保持一定距离(限于篇幅,不细述原因)。这种生长习惯,使人参的根系分散并保持成为一个平面状。所以,在市场上看到立体感特别强的人参,十有八九是假货,其中形形色色的所谓“移山参”居多。

 

二、有限区域造成的有限须根。植物的生长奉行“节约原则”,并随着自然条件相应改变。人参主要靠根系吸收水分与营养,在自然条件下,一株人参的根系面积是有限的,而且土地的营养也是有限的。所以,野生的不需要过多的须根来执行吸收功能,常可见其须根粗壮柔韧;相反,若你所见的人参须根密密麻麻,那多半是因为其所生长的土壤中营养“极其丰富”的后果(比如化肥的大量使用)。

 

三、缩缢生长造成的腿长体短。体是指人参的主根,形如“人”字的上半部;腿是指人参的两条支根,形如“人”字的下半部。野山参体短腿长,形态秀美;而家种的人参则正好相反,相信大家都见过,可以说是“大腹便便”。传统的“五形”鉴别把以上两种形态分别称为“灵体”与“笨体”,但未讲明造成这一差别的原因。事实上,随着缩缢生长的逐年加剧,体全部退化消失,直至腿分叉的部位,甚至只余一条腿的现象,笔者也屡见不鲜(在这种情况下,把仅剩一条腿的人参归为“笨体”,是不合适的)。

 

四、生长年限造成的横纵纹理。人参的缩缢生长,本质上是在冬天到来之前把根茎部分“拉”进土层深部以防冻伤。缩缢的主要部位是主根部分,尤其是靠近根茎(五形中的芦)的部位,相当于人的肩部。因而野山参经日积月累在这一部位保留了大量“缩缢痕”,外形上呈细密的同心圆形状,传统上称为“铁线纹”。而各种非野山参,一方面由于生长年限不足,缩缢生长的任务相对繁重,因而需要全身向下拉伸,从而形成了体与腿均有横纹的现象;另一方面因生长速度过快,含水较多,干燥后体态皱缩严重,形成了大量纵向粗纹。

 

五、根茎脆弱造成的艼壮芦细。水分与矿物质从根向叶输送,有效成分从叶向根富集,都要经过人参最纤细脆弱的环节:根茎,即五形之“芦”。树脂的堵塞、昆虫的噬咬、鼠害的践踏以及土层的滑动,都可能造成“芦”的功能受损甚至彻底断裂,致使人参的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脱离而各自凋亡。因此人参在进化中建立了备用繁殖体系,即生长在芦上部的不定根,五形之“艼”。一株好的野山参,经常可以看到细弱的芦与枣核状的艼共存。相对来说,家参由在人工于种植环境中长大,芦受破坏的可能性不大,故而艼相对较少。

 

以上的新“五形”是作者的小经验的总结,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亦做为课题在研究中,本质上与传统的五形并不冲突。下图为作者在家乡长白山采到的一棵纯正野山参,读者不妨参考其外形特征品味人参鉴别的微妙之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参怎样辨别好坏 教大家如何鉴别人参
人参真伪鉴别
人参分类《转》
山参的类别及其鉴别
人参:中国瑰宝之一
参娃狗蛋讲人参 如何辨别上等野山参?懂了这五行标准,可算行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