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花之本草:上周回顾 | 认识中药,从花开始

清明桑叶小,

度雨杏花稀。

卫女红妆薄,

王孙白马肥。


作为传统农业国度,自古以来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桑。诗词歌赋之中,桑叶出镜率居高不下。


《诗经》云“言采其桑”,“桑之未落,其叶沃若”等等。连豪放稼轩也有诗: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桑叶可饲蚕,皮可造纸,葚可食,叶、皮、枝、果、根均可入药。而桑叶更是被卫生部正式列为“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药食两用的品种之一。古时田畦路边多植桑树,五亩之宅,树之以桑……桑叶之中透出浓浓的乡土生活气息。


想一想桑叶背后的桑葚,都不免要咽一下口水。


当然,今天我们还是从本草角度谈一谈桑叶。

39期主角介绍:桑叶

【拉丁名称】Morus alba

本品为桑科乔木或灌木状,高达15米,胸径50厘米。花期4-5月,果期5-7月。入药部位为干燥叶或者果实。

【性味】甘、苦,寒。

【归经】归肺、肝经。

【功能】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

【主治】用于风热感冒,肺热燥咳,头晕头痛,目赤昏花。

【用量】5~l0g。

【性状】本品多皱缩、破碎。完整者有柄,叶片展平后呈卵形或宽卵形,长8~15cm,宽7~13cm。先端渐尖,基部截形、圆形或心形,边缘有锯齿或钝锯齿,有的不规则分裂。上表面黄绿色或浅黄棕色,有的有小疣状突起;下表面颜色稍浅,叶脉突出,小脉网状,脉上被疏毛,脉基具簇毛。质脆。气微,味淡、微苦涩。

终朝采绿,不盈一匊。

予发曲局,薄言归沐。

终朝采蓝,不盈一襜。

五日为期,六日不詹。 

            —诗经


整天在外采荩草,还是不满两手抱。

头发弯曲成卷毛,我要回家洗沐好。

整天在外采蓝草,衣兜还是装不满。

五月之日是约期,六月之日不回还。 


一位女子终日采集,但是心不在此,故而采集收获不多,心里想的是回去梳洗等待着心上人回归。


不过这与板蓝根有什么关系?上文中“绿”其实是荩草,一种汁液可以做黄色染料的植物。而“蓝”则指蓝草,凡可制取靛蓝染料的植物,均可统称为 “ 蓝 ”,如菘蓝。菘蓝的干燥根即我们熟知的板蓝根。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凡蓝五种,各有主治……而作靛则一也。依次指出有菘、蓼、马、木、苋五种蓝。历史上将菘蓝作为染料的记载较多,今天我们谈一谈菘蓝的药用部分—板蓝根。

当然,今天我们还是从本草角度谈一谈桑叶。

40期主角介绍:板蓝根

【拉丁名称】Isatis indigotica Fort.

本品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的干燥根。秋季采挖,除去泥沙,晒干。

【性味】苦,寒。

【归经】归心、胃经。

【功能】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主治】用于温疫时毒,发热咽痛,温毒发斑,痄腮,烂喉丹痧,大头瘟疫,丹毒,痈肿。

【用量】9~15g。

【性状】本品呈圆柱形,稍扭曲,长10~20cm,直径0.5~lcm。表面淡灰黄色或淡棕黄色,有纵皱纹、横长皮孔样突起及支根痕。根头略膨大,可见暗绿色或暗棕色轮状排列的叶柄残基和密集的疣状突起。体实,质略软,断面皮部黄白色,木部黄色。气微,味微甜后苦涩。

槲寄生,顾名思义,是一种寄生植物。


寄生植物可以从宿主吸取所需的水分和养分,自身甚至不需要进行光合作用。比如常见的菟丝子。


但身为寄生植物的槲寄生,还是有那么一些不同之处。


槲寄生是桑寄生科中的一种灌木植物,由于多寄生在槲树上而得名。除此外,枫、榉、柳、水杨等树也是槲寄生的寄生乐园。槲寄生自身含有叶绿素,能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所以寄生在宿主上的导管主要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相对于其它植物直接从土壤中吸收水分无机盐,槲寄生近水楼台易得月。制造的养分可以保证自身一年四季常绿,还可以结出鲜艳的浆果,但对宿主却是一种负担。


早春,槲寄生叶间分出小梗,着生小花,淡黄色、单性、雌雄异株,叶如细柳叶而肥厚,茎粗短,多开黄色小花,十月结出浆果,入冬后成熟。


颇为有趣的是,不同宿主上的槲寄生所结果实颜色也不同。如寄生于榆树的槲寄生果实为橙红色,寄生于杨树和枫杨的果实呈淡黄色,寄生于梨树的则呈红色或黄色。


在万物萧瑟的冬季,槲寄生鲜艳的浆果对鸟类具有很强的诱惑力。成群鸟类聚集在结有果实的槲寄生丛周围,边嬉戏边取吃果实。而天下从来没有免费的午餐。槲寄生果肉富有粘液,这种粘液甚至可以粘住小鸟。鸟类吃的过程中不得不在树枝上蹭嘴巴,这样就使种子粘在树枝上。即使果核被吞进肚子里,也会随着粪便排出,粘在更远的树枝上。


如果有槲寄生种子落在槲寄生枝上,结果就是槲寄生寄生在槲寄生枝干上。同是槲寄生,相煎何太急……


槲寄生在西方被称为“生命中的金枝”,但在北欧神话中槲寄生制成的飞镖却是夺去了Balder的生命,这个传说最终演化成了西方圣诞节的风俗之一:槲寄生之下,必有一吻。

41期主角介绍:槲寄生

【拉丁名称】 Viscum coloratum

本品为桑寄生科灌木,高达80厘米。茎、枝均圆柱状,二歧或三歧、稀多歧分枝,节稍膨大。小枝节间长5-10厘米,径3-5毫米。花期4-5月,果期9-11月。入药部位为干燥带叶茎枝。

【性味】苦,平。

【归经】归肝、肾经。

【功能】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安胎元。

【主治】用于风湿痹痛,腰膝酸软,筋骨无力,崩漏经多,妊娠漏血,胎动不安,头晕目眩。。

【用量】9~15g。

【性状】本品茎枝呈圆柱形,2~5叉状分枝,长约30cm,直径0.3~lcm;表面黄绿色、金黄色或黄棕色,有纵皱纹;节膨大,节上有分枝或枝痕;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皮部黄色,木部色较浅,射线放射状,髓部常偏向一边。叶对生于枝梢,易脱落,无柄;叶片呈长椭圆状披针形,长2~7cm,宽0.5~1.5cm;先端钝圆,基部楔形,全缘;表面黄绿色,有细皱纹,主脉5出,中间3条明显;革质。气微,味微苦,嚼之有黏性。

大抵文人墨客对时令美味都情有独钟。


苏东坡诗云: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明朝诗人宋钰则钟爱龙眼,有诗:

外衮黄金色,中怀白玉肤。

臂破皆走盘,颗颗夜光珠。

又撰文:圆若骊珠,赤如金丸,肉似玻璃,核如黑漆,补精益髓,蠲渴肤肌,美颜色,润肌肤,种种功效,不可枚举。一口气写了龙眼的形色味效,对龙眼推崇至此。


想必可以比肩苏东坡不辞长作岭南人之喟叹。巧的是,苏轼还写过一首《廉州龙眼质味殊绝可敌荔支》,开篇便是:

龙眼与荔枝,异出同父祖。

端如甘与橘,未易相可否。


一句话,龙眼美味不输荔枝。


除了美味,龙眼如上文所说:种种功效,不可枚举。


龙眼俗称“桂圆”,是我国南方热带名贵特产,历史上有南方“桂圆”北方“人参”之称。龙眼果实富含营养,自古受人们喜爱,更被视为珍贵补品,其滋补功能显而易见。

下面来看一看龙眼的本草角色。

42期主角介绍:龙眼

【拉丁名称】 Dimocarpus longan

本品为无患子科常绿乔木,亦称桂圆。高常10余米,间有高达40米、胸径1米、具板根的大乔木。小枝被微柔毛,散生苍白色皮孔。花期春夏间,果期夏季。入药部位为假种皮。

【性味】甘,温。

【归经】归心、脾经。

【功能】补益心脾,养血安神。

【主治】用于气血不足,心悸怔忡,健忘失眠,血虚萎黄。

【用量】9~15g。

【性状】本品为纵向破裂的不规则薄片,或呈囊状,长约1.5cm,宽2~4cm,厚约0.1cm。棕黄色至棕褐色,半透明。外表面皱缩不平,内表面光亮而有细纵皱纹。薄片者质柔润,囊状者质稍硬。气微香,味甜。

龙眼之后,来谈荔枝。


两者同为南方佳果,又同属无患子科植物。在我国的栽培和使用历史,都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汉代。龙眼与荔枝向来密不可分。

有诗为证:龙眼与荔支,异出同父祖。

                             —苏轼(“支“同“枝”)


李时珍曰:资益以龙眼为良,食品则荔枝为贵。


荔枝,在我国的古籍中最早称为“离支(枝)”。自古以来,荔枝一直被奉为珍果。“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名句不朽,荔枝的美名随诗人杜牧这一名句传遍古今。

最早关于荔枝的文献是西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文中写作“离支”,割去枝丫之意。唐朱应《扶南记·荔枝木》释“离枝”名曰:“以其结实时,枝弱而蒂牢,不可摘取,必以刀劙其枝,故以为名。对此,明代李时珍也认可。《本草纲目·果三·荔枝》:“按白居易云:若离本枝,一日色变,三日味变。则离支之名,又或取此义也。”大约东汉开始,“离支”写成今名“荔枝”。

43期主角介绍:荔枝

【拉丁名称】 Litchi chinensis

本品为无患子科常绿乔木,高达10(-15)米。树皮灰黑色。小枝密生白色皮孔。花期春季,果期夏季。入药部位为干燥成熟种子。

【性味】甘、微苦,温。

【归经】归肝、肾经。

【功能】行气散结,祛寒止痛。

【主治】用于寒疝腹痛,睾丸肿痛。

【用量】5~10g。

【性状】本品呈长圆形或卵圆形,略扁,长1.5~2.2cm,直径1~1.5cm。表面棕红色或紫棕色,平滑,有光泽,略有凹陷及细波纹,一端有类圆形黄棕色的种脐,直径约7mm。质硬。子叶2,棕黄色。气微,味微甘、苦、涩。

上期回顾(点击跳转)

素材部分由中药通友情提供


中医在线

中医互联网传承教育与学术直播第一平台

花之本草系列每日首发于微信号zyzxtcm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龙眼肉的鉴别方法
补血药:龙眼肉
本草易读 卷六龙眼肉二百五十六
治疗失眠的12种妙方
中药知识必学:药食两用的龙眼肉
这么吃龙眼上演“冰火两重天”|本草图经辑校本•龙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