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医养结合”如何打通健康养老“最后一公里”
                   本报记者 万君 实习生 林杨拂云
  “打造‘家门口的养老院’,让老人生活不离社区、感情不离街坊,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的养老服务,才是破解养老医疗服务难题,切实提高广大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有效途径。”4月26日,省政协召开月度协商座谈会,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养老服务业”为突破口,破解养老难题。
  3月初以来,省政协组织相关委员、专家、学者和有关党派、省直机关的负责人开展调研,深入到西安、宝鸡、咸阳、汉中、安康5市12个县区,对40多家医养结合机构进行实地走访、调研、座谈,并赴广东省和青岛市、南京市等省市的13家医养结合机构、社区进行实地考察。省政协医卫体委员会主任郭汉文介绍调研情况时说:“医养结合是解决老年人健康养老问题的系统工程,涉及政府管理部门多,社会参与人群量大面广,行业特殊性强,目前尚处于探索起步阶段。各市县政府高度重视、各方力量积极参与,发展前景较好。但实际工作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依然不少。”
  “政策体系不健全,主要是相关职能部门尚未形成工作合力。”省政协副秘书长、农工党陕西省委会专职副主委马鹏程就此问题建议,将分散在民政、老龄、卫生、文化、残联等部门的养老服务管理职能集中到民政部门,在保证其有充足的财权、事权和监督权的基础上,使其成为养老服务行业的真正管理者,改变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多头管理的现象,逐步把各级养老服务机构、居家养老服务和社区养老服务归口统一管理。
  预计到2020年,我省60岁以上老年人将达到690万人,老龄化明显加快,对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需求与日俱增。“居家养老服务组织和网络建设是有效提供养老服务的保障,也是工作的难点。”汉中市政协教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马迎春建议,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与市场力量专业性强、辐射面广、适应性与灵活性强的优势,将社会组织与市场力量引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领域。对城市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等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原则上都要无偿委托具备资质的专业服务机构托管运营,走专业化、市场化路子,有效弥补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站)服务能力的不足与缺陷。
  “医保与养老衔接不够,科技支撑相对滞后。”省政协委员、荣华控股企业集团董事长崔荣华提出,应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并与医保政策有效衔接。完善医保报销制度,探索实行按病种付费的医保付费方式。她建议:“建立社区卫生机构与老年人家庭医疗契约服务关系,鼓励医疗机构将护理服务延伸至居民家庭。鼓励与支持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安装智慧医疗服务系统,给予认证与补贴,通过远程医疗、在线医疗辐射社区与居家养老医疗服务。”
  省政协常委、民革陕西省委会副主委王春萍提出,针对老人支付能力不足的问题,应建立健全养老、医疗护理、商业保险相互合作制度,为老年人的养老护理提供社会保险。“借鉴外省先进经验,建立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社会保险是医养结合长效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王春萍说。
  “专业人才缺乏,服务能力严重不足。”安康市卫计局副局长刘芳霞建议,中省增设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养老医疗护理编制序列,核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养老服务机构康复护理人员编制,探索建立养老医疗护理专业技术人员培养培训及职称评定政策体系。省上应就社区、居家健康养老服务特别是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经费等方面制定政策,给予试点市资金扶持。
  省政协副主席冯月菊说:“医养结合的重点在于医和养的资源共享与整合,落脚点在于老年人养老过程中医疗资源有效的进入,确保养老期间的医疗服务和护理服务。”她提出,推进医养结合应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由政府统领、调动市场参与、鼓励多方协作,实现“两条腿走路,两条腿都要走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数字化不能抛下老年人 省政协委员支招关爱“银发族”
养老院设医疗机构 符合条件可纳入医保
津将优化资源配置 明年初步建医养结合标准规范
江西省将推行“医养融合”养老新模式
多地探索养老新模式 医养结合成关键
我国已有医养结合机构5500余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