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香飘千年 时代香风——礼序香和

由北京香文化促进会、中国国际教育电视台、云南民族大学香文化研究院联合主办的“香飘千年 时代香风——当代香文化主题会展”将于12月19日在北京民俗博物馆开幕。

正礼学堂、馨生命健康管理中心作为协办单位承办2018年1月8日主题日,以“礼序香和”为主题,带领人们重温香与礼的不解之缘,并探讨当下生活香与礼如何互为载体,重归人们的礼乐生活。



《礼记》有云:“礼者,天地之序也。……序,故群物皆别。”礼,体现天地自然秩序。井然有序,就能使万物有别各安其位。早在六千多年前的石器时代,中国先民便找寻与天地神明对话的媒介。

香的甲骨文形似用器具盛着散发热气的熟食黍禾。香在最初的时候指的也是禾苗散发出来的那种味道。祭祀礼仪的形成也源于此。我国现存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记载了一种香草和油脂混合物质,焚烧以祭祀上天的礼仪,人们认为在袅袅上升的香烟中,神明就会出现并收到祈求,风调雨顺,庇护苍生。

甲骨文 香


周人升烟以祭天,称作“烟”或“烟祀”,这种祭制始于周文王。古人用燃烧香草的方式祭天求福,是想通过香气的上升来表达对上天和神明的敬意。所以在各种先秦礼仪中,也有对香草的应用。

甘肃灵台县古灵台,周文王祭天昭德处


后世的用香不仅祭礼更是广泛于人们日常生活、婚禧寿宴等礼仪活动,南宋淳熙三年(公元一一七六年)皇太后圣诞,从十天以前,皇后、皇太子、太子妃以下至各级官员,及宫内人吏都要依序进香贺寿。中国的宴会也讲究礼仪,在南宋官府的宴会中,香更是不可缺少,如春宴、乡会、文武官考试及第后的“同年宴”,以及祝寿等宴会,细节繁琐,因此官府特别差拨“四司六局”的人员专司。

以上,中国香与礼的结合历史久矣: 礼天地之用香曰“上香”,可通天感地、感召神灵; 修身养生用香曰“中香”; 祛病疗疾用香曰“下香”。无论是建房、婚丧、得子、出征的各种礼仪到生活的起居点滴,再到今时今日,从奠基开业、出海竣工等各种典礼活动,到婚姻烟火、祭祀先祖等都要有仪式,这诸多礼仪中无不用香。


香在礼仪中的运用,大概可以分为:

1、仪式前用香

仪式前,要上告天真、下达地府、平传四方,点香的过程将有形实体的香焚烧而变成无形,古人认为以此而打开了三界之门,烟可以将信息传递而带走。

祭祀的序幕主要是“迎神”,祭祀时一般是向牌位行礼,但古人认为牌位仅仅具有一种象征意义,因此要进行一种礼节将受祭者的魂灵迎来,使其“依附”于牌位之上接受祭祀。以孔庙的释奠礼举例,此项程式一般是乐生奏乐、舞生起舞,祭祀者行礼,或于乐舞中在牌位前上香,完成“迎神”。

丁酉年六月大暑,祭祀彭祖


       2、仪式中用香

        仪式中用香,成为祭祀者与神明沟通的的媒介,传递着祭祀者的祈愿,营造诚敬的仪式氛围,另外还要满足对仪式现场环境的保护和维持,比如环境周围有不适宜的气味或者有蚊虫等问题。

丁酉年六月,奉香、进香,祭祀彭祖

 

3、仪式后用香

在仪式结束后,需要计时和仪式意愿的持续,还会有用香。


        中国传统节日多种多样,是我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远古先民时期发展而来的中华传统节日清晰地记录着中华民族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中国的传统节日,承载着神话、传说、天文、术数、礼教等人文与自然文化内容。

        战国时期,一年中划分得二十四个节气,节气为节日的产生提供了前提条件。大部分节日在先秦时期,就已初露端倪。最早的风俗活动是和原始崇拜、生活禁忌有关;神话传奇故事为节日平添了几分浪漫色彩;还有宗教对节日的冲击与影响;一些对历史人物永恒的纪念渗入节日,所有这些,都融合凝聚节日的内容里,使中国的节日有了深沉的历史感。

        到汉代,中国主要的传统节日都已经定型。节日发展到唐代,已经从原始祭拜、禁忌神秘的气氛中解放出来,转为娱乐礼仪型,成为真正的佳节良辰。从此,节日变得欢快喜庆,丰富多彩,许多体育、享乐的活动内容出现,并很快成为一种时尚流行开来,这些风俗一直延续发展,经久不衰。

        在中国诸多的传统节日,或家人团聚、或祭拜先祖、或祈求安康,都寄予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愿,而香往往便是人们祈求沟通的媒介。

癸巳年七夕节,汉服同袍焚香拜月


       《礼记·学记》有云:“大学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中国人尊师重道,乃久远之传统。

        '鼓无当于五声,五声弗得不和;水无当于五色,五色弗得不章;学无当于五官,五官弗得不治;师无当于五服,五服弗得不亲'。《学记》中这段话的意思是“鼓声不在五声之列,而如果没有鼓声则五声就没有谐和之节拍;水的颜色并不是五色中的某一色,而五色如果没有水调和则不能分明;治学的人并不在于学会做五官中某一官,而五官不经学习就不会治理政务;教师不属于五服中的任何一种亲属关系,但没有教师教导,则五服之情就不和亲了”,可见老师的作用之重。

        传统的师徒关系仅次于父子关系,即俗谚所谓“生我者父母,教我者师父”,建立如此重大的关系,自然需要隆重的风俗礼仪加以确认和保护。唐代《通典》“礼典”强调:“天子拜敬保傅”,说天子也要拜师。该书卷一一七《开元礼类籑·皇太子束修条》就详细记录了皇太子拜师的过程与礼仪。

乙未年三月,大观园女儿节拜师礼香礼


        香象征了生生不息、象征了传承延续。在古代,人们相信香可以携带信息,可以把心念传递到先人那里。一代代的子孙给祖先烧香,如果断了子孙就没有人给祖宗烧香了,故有了香火传承的说法。在后世的婚礼仪式中,人们也有敬香开礼,传递香火的环节设置。

癸巳年五月婚礼,敬香开礼


        香文化发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围绕各种香品的制作、炮制、配伍与使用而逐步形成的能够体现出中华的精神气质、民族传统、美学观念、价值观念、思维模式与世界观之独特性的一系列物品、技术、方法、习惯、制度与观念。

制香人杨显闻

师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沿袭古法制香


        香文化渗透在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最初的祭祀与祈福,注定香与礼前世相携,今世随着国人回归自己的文化,香与礼将更加相映生辉。

        《尚书》所言:“至治馨香,感于神明。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如果礼是一种有形的仪序形式,那么香就是生和于仪式之上的明德之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古代中国4
礼仪的概念
“告别童年,感恩立志”成童礼传承中华礼仪
培养知行合一儒雅少年
论传统社会平民礼俗的文化特征
论语连载(57)《八佾篇》第17章,“子贡欲去告朔之饩(xì)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