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剑宗的中医和气宗的中医

编者按(一不留神写长了,敝帚自珍懒的删,不想看我碎碎念的可直接跳入李铭医生的正文):这篇文章是好友李铭医生写的,他写完发给我,说是让我感觉一下中医药大学本科生能看懂吗?我看完以后回答说我能看懂,而且很认可,但对于学生能否看懂真不知道,毕竟我也很少跟中医药大学的学生打交道。而且在我看来就这篇文章是否能够看懂的关键并不在于“是不是懂”,而在于“是不是信”——更是信念的问题,而不是知识储备的问题。关于这篇文章的产生,其实还有个背景。我们有个群,里面有五百人,大多是中医。这个群的状态可以用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形容,有时寂静似海水,有时喧腾如火焰,而那几天差不多可以算山火了,争论的焦点是“到底什么是中医?这个问题在群里几年来被一次又一次的提争论,同时也一次又一次的未果而散。这一次仍是如此,代表人物是刘主任和ruoli,刘主任的核心观点是气,或者说是中医的体;ruoli说的则是用,观点是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对于患者能治好病,对于医生有个谋生的手段,这就是中医。在讨论中体现了男性和女性的差异,台湾中央大学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洪兰教授在TED上有个演讲,说男人一天说七千个词,而女人要说两万个,我目测群里的男女对话比例应该比这个数据差异更大。

刘主任和ruoli都是我熟识而且相信的好医生,关于他/她俩的观点我认为都有道理,而且我不觉得自己讨好或骑墙。上一篇文章说到科学有两个层面,科学的精神和科学方法。其实中医也有两个层面,一个是体,一个是用。这个话可能不好理解,换个通俗易懂的说话,中医有气宗的中医,还有剑宗的中医。气宗的中医认为有无之间有一个东西叫“气”,它无形无质但真实不虚,而且决定着有形有质的世界,同时也被形形色色有形有质的事物反作用。这些事物,也可以叫“器”。树木山川,花鸟鱼虫,都是器,都是气形成的器。这些器,构成了不同气与气之间的边界以及交互的方式,中医说叫升降出入。同时,这些器的气也有一定的共性,否则很难回答为什么人、猪和鸡虽然外观差异很大但心肝肺肾的形状都如此类似。在有更好的解释之前我目前能接受的也就只有气了,就像福尔摩斯说的:把其他的排除,剩下的就算再难以置信那也一定是真相。可惜福尔摩斯很少,多数人既不相信也不理解,就更不容易学习了,所以气宗的中医之路周期长见效慢,寒窗苦读多年也难以行走江湖。这其中有一部分人不相信的原因是觉得气的说法不科学,但科学难道不应该是本质而不仅仅是外在的表述吗?如果把气换成波,把气的升降出入换成耗散系统,把同气相求换成同频共振,是不是就来的科学同时也让人容易相信一些了?反过来,相信和接受剑宗中医就要容易的多,剑宗的中医把存疑的地方先搁置,学一些实用的东西,解决一些问题——即便是短期和次要的问题——那也是解决问题,所以常常能行走江湖有所立足,甚至成名立万成为一代宗师扬名江湖。

气宗和剑宗,分别在于前者认为中医有其核心和本质属性,那就是“气”,对此没有认识和理解即使用的是中医的手段、方法、工具甚至语言都不能叫真正的中医,因为这些方法和手段都是外在属性,是会变化的,不是本质;后者则认为用的是当下约定俗成的中医方法和表达方式就可以算作中医范畴,先有一技之长解决生存问题,同时有个职业分类及属性。在我看来这两者都是中医,只是定义的方式不同。一种更接近从动机出发,是康德式纯粹理性的中医,而另一种则是从结果出发,是边沁式功利主义的中医。从定义而言前者是狭义的中医,后者是广义的中医;但从 在成长路径上我更能接受脚踏后者,心怀前者。

事实上,就刘主任和ruoli而言,他/她俩的分歧并没有群里看上去那么大,刘主任的路径更接近于直接走的前者,而ruoli则是走的后者。事实上ruoli从后者也已经走上前者的路,她在群里的话更多是为还在迷茫的中医人尤其是学生说的,ruoli觉得刘主任那条路对于很多普通人未必适合。医生当然是个对个人要求较高的职业,但我更希望大家能认识到医生作为普通职业的一面,不要说英雄不要说伟大不要说奉献,他们跟我们每个人一样都要面临鸡毛蒜皮柴米油盐的现实生活。孟子说人分为民和士,对于大多数人而言都是民,“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而作为民的中医路径最现实的是先通过剑宗中医实现恒产,进而有恒心,从而达到气宗中医的境界;对于士,则是“ 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这一类人可以直接走气宗的路。但要知道在任何时候“士”都是少数派,所以不太能作为一种大众选择的路径。

另外,想要说的是气宗与剑宗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可以互相转化的,令狐冲的吸星大法、段誉的北冥神功和张无忌的九阳神功就像是气宗,会了以后招式稍加演练自然威力无穷;张三丰教张无忌太极,问的是“忘了多少”,强调的是气宗。同样剑宗的招数,如果有了气宗的眼光、见识和根基,效果也是大不相同。对于有些人而言,如果起步就能用气宗谋生吃饭,那自然是再好不过的。所以李铭打算在课堂上对学生谈谈中医的气化思维,即使有些学生不一定能接受,但也想尽量用他们能懂的语言告诉学生,说不定这里面就有几个“士”,有几个气宗的苗子,有助于他们早一点走上适合自己的中医之路。

李铭主任这篇文章是写给他的学生看的,我狗尾续貂写了一些自己的想法,从一个跨界中医人的角度跟学生们分享一些东西,同时也分享给象我一样非医出身的朋友。当然,更是写给自己看的,希望我们都可以踏踏实实的低头走路,但也不忘记时不时的抬头看路,以及远方的北斗星。虽然我们大多数人都是“民”,但未必不能有一颗“士”的心。

以下是李铭医生正文,说的是中医外科。外科本来就是有形有质的东西,如果看不到背后的气,在强大的西医面前真是谈不上什么优势了。而这是李铭不愿意看到的,也是他写这篇文章的动机。

外科技术日新月异,中医外科有何意义?

——写给正在学习中医外科的同学

文/李铭

说实话,读书期间我并不喜欢中医外科。除了恶心的皮肤病,消托补大法也因为看上去太简单而令人兴味索然(相比之下,中医内科的辨证要复杂有趣得多)。另一方面,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外科技术如井喷一样飞速发展。君不见,二三十年前,显微手术,腔镜手术还是个稀罕事情,而到了现在,手术机器人都已广泛应用在各个外科领域。

既然如此,我们为何还要学习这些黑膏药,破故纸呢?

当然,我不想重复论述古代中医外科诸多世界首创的辉煌,因为躺在前人的成就里,是在享受最廉价的骄傲。对于我们的祖先接受中医外科诸多恩惠,不能忘本的论调,我也可以反驳:外国人没有中医外科,并没引起种族灭绝。而中医外科(尤其是外治膏药)中有很多宝藏值得挖掘的观点,我觉得完全可以非医存药,用现代科研方法慢慢去进行试验好了(甚至包括挂线、正骨等很多技术层面)。

不禁再次发问,我们为什么还要学习传统中医外科呢?

我像大家一样思考了很久,从我目前的理解层面来看,至少有以下三个原因:

1、体会有形之上的气化世界

方药中先生曾说过,“气化论为中医学的理论基础。”因此,脱离气化的视角讨论中医是一种不讲理的方式。众所周知,现在医学的发展与工业革命后科技发展,尤其是解剖学的发展分不开。如果把人体勉强分为神气形三大部分,现代医学着眼点一定是有形的层面,即使现在我们进入信息时代,主流医学的视角依然以形为基,向上推求,通俗一点地说,物质决定了功能,人体生命中生理病理现象都是物质基础决定的。而中医不然,中医的着眼点在“气”,以气为本,沟通形神。无中可以生有,气聚可以成形。当然,气是什么,如何感知和认知气,因篇幅有限,不在讨论话题。但是如果从气的视角看消托补,中医外科这三板斧则活泼起来。

外科疾病的特点为肉眼可见,有形可征。在中医眼里,有形的背后,仍然是无形之气的集聚,但是,此时的气相对复杂,是不寻常道的邪气与正气交争而成。有同仁说得好:邪气与正气,一体两名。消托补作为中医外科疾病内治法的三大法则,正是针对成形邪气的处理及邪正关系的判断与施治法则。

所谓消法,为正邪相争初期,邪势可控,使之消散以改邪归正的方法。所谓托法,为形证已成,邪势相对强大,无再归正化可能,而托举正气一则防邪气扩散入里,二则借病势驱邪外出(必要时需采取手术方法驱除有形病邪),以减少正气进一步消耗或产生变证。所谓补法,为疾病后期,查漏补缺,防止正气漏泄,邪势再生。因此,中医外科独特的消托补治则正是符合了疾病自身的特点,而没有延续内科八纲加脏腑,以及气血津液辨证的思路。

这个视角高明的地方在于,更加敏锐灵动,而且对疾病的认知超越了有形层面,也就是说,在形证发生变化之前,医生可以提前预判并予以应对。举例来说,中医高手可以不拘泥于形,不拘泥某个肿瘤指标,不拘泥于影像学的可疑,而对于体内某个成形肿块是善是恶有自己的判断,并能见机行事,提前处治。不过说实话,这样的中医在当代来说,实在是凤毛麟角了。

2、认识中医辨病的特殊意义

很多人认为,中医的特长是辨证论治,因此,在中医的眼中只有证,没有病。随证施治,更能体现出中医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灵活性和个体化。而中医重视证,西医重视病,这是中西医的区别点。

其实不然,古代中医是重视疾病的,并且完全有在自己的思维体系中把控疾病的能力。

中医对疾病有成熟的认识,意味着对该疾病的病因,发展过程和预后有完整的把控,并能在此基础上高度凝炼出疾病的关键点,即病机。病机抓住了,才能“知机之道者,不可挂以发”,才能“若风之吹云,明乎若见苍天”!

我想,大家通过中医外科的学习,更能体会到中医辨病的特殊意义吧。

比如痈疽,《灵枢》列专篇论述。其实仅从病名我们就可看出内在的蹊跷:癰字内部为雝,是水流汇聚环绕城郭的意思,也通雍字,引申为汇聚、聚集。因此,痈这个病意味着气血聚集环绕,拥堵不通。而疽的声旁为“且”(ju)。含义为阻断、隔绝。因此,疽病意味着局部气血阻断,较痈则严重得多。故《正字通》云:“疽深而恶,痈浅而大。”

又比如课程结束时给大家出了一道思考题,为何医宗金鉴这本三百年前的教科书里暑疖主方为荆防败毒散,而我们课本强调清热解毒,用五味消毒饮或者清暑汤呢?

大家都知道癤字中间是节,本意为竹节,在此意味着病理状态下相对轻浅的气血聚集和正邪交争。疖无大小,脓出就好。对于如此轻浅在表的外科疾病,用消托补的思想,予以荆防败毒散加味解表散邪,不是挺好的么。可问题在于,现代医学的疖这个小毛病,在中医视角下却包含了疖和疔两个病。

疔这个字是中医特有,现代医学不用的词汇,其声旁丁代表了两层含义,一是天干配五行丙丁属火,二是其象如丁(钉)。换成中医的语言,一来这个病火毒盛,变化快,易走黄内攻脏腑,二来根脚深,坚硬如钉。

您看,这下就能体会到编写教材的老先生良苦用心了。要知道,三百年来从中医视角出发,对疾病的把控能力其实是日渐衰落的。如果把疖当做疔来治疗,相对短期危害较小,而反过来,把疔当成了疖,如果处理不当,控制不住邪势,很容易疔疮走黄,甚至危及生命。因此,老先生宁可把荆防败毒散换成了更为稳妥的五味消毒饮,清暑汤。

同样的道理,《外科正宗》里陈实功先生提到:痈疽发背怎生医,不论阴阳先灸之。如此符合《灵枢》痈疽篇病机的治疗方案,为何我们教材绝口不提呢?其实也是因为大家不会辨病,把握不住疾病的发展变化,故而宁求稳妥,实为不得已,避免培养出胡乱施治的中医误人性命!

3、探索超越疾病的经典视角

有了气化的概念,初步认识到中医思维下的疾病,就可以更上一层楼,尝试去体会中医经典中超越疾病本身的视角。

拿大家正在学习的《金匮要略》来说,金匮的视角在于邪气层层深入,在此基础上,正气逐渐退守,衰弱。每个篇章,甚至每个条文都有完美的联系。但困难之处在于,仲景不是直接干巴巴地告诉你阴阳的状态,正邪的关系,而是用特有的病机、病象语言体系,用一种白描的手法,将这幅画卷一点一点展现出来。因此,书里看上去杂乱的一个个疾病其实是项链上一颗颗珍珠,如果你只看到珍珠,那就视而不见这根光彩照人的项链了。

《金匮要略》里卷中之末十八十九篇列举的都是外科疾病。在此之前,卷上诸疾病前后特点为:邪气逐层入里,正气节节与之交争,此时各层次正气可从脏腑借力以抗邪或改邪归正,恢复健康。至卷中:邪气侵入脏腑,继而脏腑被邪气充斥,内部正气放弃抵抗,以维持正常生命功能,此时于脏腑之外,局部残存正气仍有正邪交争,仍有星火燎原可能。

以第十八篇为例,从正邪局部交争形成疮痈,到正气退守与邪气交争于肠腑形成肠痈,再到正邪交争散漫形成浸淫疮,处处不离全书的主线。甚至为何薏苡附子败酱散条文在前,大黄牡丹汤条文在后,也是有严密的内在联系,不能胡乱变动的,很多医家写论文用两方联合治疗阑尾炎如何如何,明显是没读懂经典,仅仅是岳美中先生所说的“用药医生”而已。

超越了疾病本身,你才能放到一个更大的格局之下去思考。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疾病的表现其实是人体的自身调节。我们应该学会倾听身体的声音,去思考人体想通过这些症状告诉我们什么?

比如患者长了一个疖,究竟是感受外邪,局部交争,还是邪气强盛,正气微弱,只能局部打游击,又或者邪气充斥,正气逼越,咬紧牙关打起了背水一战?因此,我们究竟该怎么去治疗,如何去顺应人体真实的目的而不是为了掩盖症状呢?因为有时候“治愈”当下所见的疾病,反而给人体带来了更大的危机。这样的结果往往医生自己不自知,反而以治愈疾病为功沾沾自喜。这些难道不是值得我们每一个医生去思考的吗?

我想,这不仅仅是我们学习中医外科的意义。也是我们在学习各科疾病的基础上,不断研读经典的目的。

最后还想说几句,由于中医外科疾病的特点是有形可征,因此很容易让人把关注重点放在形的层面,而对于有形层面的处治恰是现代医学不断发展的长处,如果视角不能回归,中医外科衰败甚至消亡的大势不可避免。另一方面,正是因为外科疾病的特点,我们才有机会体会中医视角下的以气治形,这也是明显与中医内科学习的不同之处。

现如今,很多人认为气化只是中医的一部分,而且很难入门,不如一招一式简单上手来得痛快。我对此持保留意见。记得老先生曾说过,十三科一以贯之。这个贯之的“一”就是中医思维,而气化是中医学的理论根基。借用一句禅语: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成为气化高手不是一步登天的事,需要在经典和临床中勤学苦练,拿中医外科来说,更要我们一个一个疾病去细化,去落到实处。不过有了这个概念,并且带着这个概念去学习思考,你才会真正明白中医很多概念并不是割裂的散沙,而是圆融通透的一个整体,才能看懂各个流派在中医体系中扮演的角色,才能真正灵动敏锐地把控疾病的发生发展,超越疾病站在生命的视角看问题。

当然,我的意见不一定正确,仅供参考!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我更想做一名接引者,自己提高的同时也能给别人指一个可能的方向。希望大家都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成为有中医思维的医生!


<华丽丽的分割线>


接下来,继续赤裸裸的广告,不需要的可忽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什么是中医里所说的正气?
中医病因学的再认识
形气之辨,对话中西
《中悘自然论》阴阳引斥和(十)④
天天读中医,中医是怎么治病的呢,第一点 ...
扶正固本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