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继续除草

《资治通鉴》第二辑小摘录,继续除草。

1、吕不韦主持编写《吕氏春秋》,完成后将书稿放在咸阳市口向群众公开,无论是谁,只要能给书稿增减一个字,就赏赐千金,这就是成语“一字千金“的出处。

2、吕不韦服毒自尽后,但凡参加“临”这个仪式的,其他国的统统驱逐出秦,如果是秦国人,俸禄在600石以上的,取消爵位,迁离旧居。俸禄在600石以下的,保留爵位,迁离旧居。“临”是葬礼上的哭丧环节。

3、成语江郎才尽的江郎是南朝文学家江淹,少有文名,晚年诗文无佳句,人们都说他“江郎才尽”。

4、古代的四海是指除了王土以外的蛮族,不管有没有水,统称为“四海”,比如战国时的匈奴、百越都被称为“四海八荒”的地方,匈奴是指现在北方内蒙古一带,百越是指南方沿海一带,包括浙江、福建、广乐、海南、广西和越南北部这一带沿海。

5、秦国将军樊於期投奔燕国,太子丹冒着国危收留,在古代的贵族操守里,可以牺牲国家利益来捍卫道德,却不可以牺牲道德来捍卫国家。

6、燕太子丹找了荆轲去剌秦王,实际上荆轲游侠出身,剑术水平很一般,只是善于造势,在与秦王一对一且占尽优势的情况下被反砍八刀,陶渊明有一首《咏荆轲》中写道: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

7、荆轲面见秦始皇,献出地图,匕首藏于卷轴中,当秦始皇徐徐展开卷轴到尽头时,露出匕首,这就是成语“图穷匕见”成语的来历。

8、古代书写文字用的简牍,用竹片做的叫简,用木板做的是牍。

9、朕本来是自称,君与臣之间都可以用,直至秦朝建立后,这个字才垄断,成为皇帝才能自称“朕”,其他人没有这个资格。

10、在周朝,天子才有权利祭祀一切神灵,而诸候只能祭祀境内的名川,这叫“祭不越望”。

11、秦朝把十二月的祭祀名目“腊”改为嘉平,到了汉朝,这个词又改回去了。现在书画家给作品落款,有人嫌弃“腊月”土气,也有人写成“嘉平月”,在书画界比较普遍。

12、在秦朝被强制征兵的有三类人,一是逋(bu)亡人,是指脱离户籍和户籍所在地的灵活就业人员。二是赘婿,也就是上门女婿;三是贾人,也就是做生意的人。这三类人在当时社会地位极低,特别是赘婿,在魏国被视为贱民,被征发参军时,军官不会顾惜他们的生命,攻城时会让他们先去填壕沟。直至现代,赘婿依然不被人广泛接受,叛经离道的李白呀。

13、杜牧的《阿房宫赋》说得活灵活现的,五步一档,十步一阁的,还说“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其实现代考古发现,阿房宫根本没有建成,当时只建了前殿,项羽烧的是咸阳宫。

14、秦始皇曾下令在东海的朐(qu二声)立碑,作为帝国的东门,朐县就在如今的连云港海州区,有一座孔望山上,现在建有秦东门广场。

15、 候生和卢生两位术士,为秦始皇寻找长生不老药,尔后逃走,秦始皇一怒之下,坑了460多人。留给后世一个“焚书坑儒”的恶名,而事实上,秦始皇坑的多为方士,在离秦最近的西汉还没有“坑儒”这个词,进入东汉这个词才现身,事实上在秦朝时,儒术与方术也没那么明显的界限,孔子读易,可《周易》也有算卦的学问。总之所谓的“坑儒”是对人不对事,绝没有针对儒家学派的迫害。

16、古代官制里也有兼职,表达形式有两种,大官兼小官的事务叫“行”,小官代理大官的事务叫“守”。比如赵高跟随秦始皇最后一次出行时,官职是中车府令行符玺事。意思是一个管理车辆的小官,兼管理皇帝的印章。

17、《史记》记载李斯、赵高一连串的阴谋扶胡亥继位。但2009年出土的西汉竹简《赵正书》颠覆了这一说法,记载李斯和其他出游途中的大臣们共同商议,本着就近原则,以免节外生枝,当时扶苏在北疆。历史的谜团一团又一团,谁能说得清呢?

18、胡亥赐死蒙恬,蒙恬先是辩白,无果后,于是自己找了一个说服自己的理由,他说:我确有罪的,修长城,建直道万余里,免不了发生过截断地脉的事情,这就是我的罪过。就在现在的大型工程里,也有截地脉要祭拜的说法。

19、1964年在西安阿房宫遗址出土一个秤砣,上面记录清晰的铭文,记录了时间,地点,人物,比较重要的三位:一个是工师,一个是丞,一个是工隶臣。这个秤砣完美的体现了秦朝传承了商鞅变法的精髓:量化,标准化,可溯源,可追责

20、“中国”一词最早出现在战国,但那时候的“中国”与今天的含义不同,是指”中原列国“,主要是三晋,即魏、赵、韩

21、屈原如此闪光的人物,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只字未提,学者推论,可能屈原的才干和职场经历太像王安石了,所以司马光不愿意让读者产生这样的联想,当然只是推论。

22、古代负责君主房间打扫的人,有一个官职叫”中涓“,中是指宫中,涓是指清洁,打扫卫生。后来中涓”也被指宦官,毕竟宦官本质上也是宫中的私人服务员。

23、成都和重庆最早的城池是秦相张仪修筑的,成都的规划借鉴了咸阳,成都现在还有张仪楼。

24、司马光推崇的儒学前辈是扬雄,而朱熹推崇的是孟子。在儒学谱系的确立上,朱熹打赢所有儒学派系,于是才有了”孔孟之道“,如果司马光赢了,也可能就是”孔扬之道“了。

25、行百里者,半于九十。意思一百里的路程,走完九十里并不是快了,而仅仅相当于一半,因为往往越往后的路越难。

26、深衣在秦汉时就失传了,一代代人费心考证深衣的形制,这份热情直到清朝也没有消亡,“复兴汉服”并不是现代的新生事物,至少在宋朝就已经风风火火了,司马光和朱熹都曾经是领军人物,说尽了深衣的好处。

27、纨是指高级丝织品,绔是穿在深衣里面,只能露出一点裤脚的衣服,如果一个人连绔都穿得那么讲究,那就是纨绔子弟了。

28、战国时代的烛,不是蜡烛,而是火炬。蜡烛要到汉朝才会出现,是外国进贡来的奢侈品。到了晋朝可以国产了,但仍然是稀罕之物。往往点一支蜡烛都得众筹平摊,不出资,借一下也可,另就有“借光”一词。

29、邵雍是司马光的邻居,北宋五子之一,他很欣赏司马光,曾评价司马光是脚踏实地的人,给我们留下了”脚踏实地“的这个成语。司马光曾说:我以著书为职业,为君偷暇上高楼。意思我把写作当成职业,枯坐书斋,足不出户,今天为了你,我忙里偷闲,陪你一起上楼看风景。

30、邵雍夸奖司马光脚踏实地,他自己偏偏不是脚踏实地的人。他也曾搞过一部编年史,不但给历史编,还给未来编,一直编到世界末日,根据的是一些民间易学。所以邵雍虽然贵为”北宋五子“,但实际对儒学贡献不大,反而是民间的算命先生常常打着他的易学旗号招摇撞骗。

31、古人把天穹一分为四,称为四象,分别是:东方青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

32、我们都知道唇亡齿寒”,原本还有上句:辅车相依,辅是指面颊,车是指牙床,都是唇齿相近的部位,只不过辅与车看上去象是车辆的零部件,久而久之,就只有后半句的”唇亡齿寒“单独使用了。

33、在司马光的时代,孟子不算有多大的权威,只不过是先秦诸子之一,他的书属于可读可不读的闲书。发掘并推崇孟子的代表人物是王安石,觉得孟子瑕瑜互见,离谱观点太多的代表人物是司马光。随着朱熹的学说一统天下,孟子的地位才变得无可撼动。

34、在春秋战国至汉朝,武士道精神很受推崇。日本的武士道精神就可能缘于中国,梁启超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分析为什么中国的武士道精神没有延续,百忍成金,唾面自干反而成为美德。大概是后来的皇权独大,中国人习惯了顺从强者,也就没有了血性,百炼钢化成绕指柔。

35、《论语》有一段说孔子拿两个弟子作比较,说子张做事过头,子夏做事又不到位,那么子张就比子夏更出色吗?并不是的,孔子的结论是:过犹不及,这个成语里的不及,说的就是子夏。

36、魏国派乐羊攻打中山国,而乐羊的儿子在中山国,所以中山国以此要挟,乐羊毫不理会,后来中山国撕票,将他儿子炖了汤送给他喝,乐羊喝了儿子的肉汤,继续打。三年灭了中山国,这种“食子殉军功”的是一道伦理难题,对与否与当时的价值观有关。

37、接上一条的主人公乐羊,在他身上还有一个成语“盈箧谤书”,乐羊攻下中山国,难免有点骄傲,魏文候要解决一个管理学的问题,下属立下大功,在领导面前说话就大声,如何才能让他老实,于是搬出一个大箱子,里面装着很多人说他坏话的检举信,乐羊马上老实了,说能够攻打中山国,不是我的功劳,都是魏王您的功劳啊。

38、周瑜的音乐素养很高,听到有人弹错了音,就一定会扭头看眼乐手,于是有一些对周郎心坏爱慕的女子,常常故意弹错,唐朝诗人李端就写了一首浪漫的诗: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39、宋与辽用“澶渊之盟”换了几十年的和平相处,宋朝给的钱也不亏,既节省了军费开支,还增加了贸易。而跟西夏之间就一直摆不平,当时司马光的十六字方针是:待之以礼,结之以恩,高其墙垣,威其刑法。

40、古汉语里,贫和穷是两个概念,贫是没有钱,穷虽然也是没有钱,另外还指穷尽,尽头,到了走投无路的地步。

41、西门豹治邺时说过一句话:民可以乐成,不可与虑治。大意是说当把一件事情办成了,老百姓可以陪你一起开心,但当你筹划做这件事情时,如果和这些人商量,那事情指定办不成。这就象如今组织活动,要是群里公开讨论,往往论着论着就黄了。

42、魏国的李悝,秦国的商鞅,所施行的变法都相当的暴行,任何国家的法令是不允许议论的,哪怕说风凉话也跟杀人一样的罪过,所以变法能顺手,而王安石变法却时时处处不顺手。

43、卢浮宫有一幅油画,画的是拿破仑去雅法城的瘟疫隔离点探望一批感染的士兵。而事实上,拿破仑不仅没有亲自探望,有50多人被强制服下毒药,这事情传得风言风语,为了挽回形象,才请画师画下了与事实不符的画作

44、儒家礼制里很讲名分,不同身份的人,连死都有名分上的差别,天子之死叫“崩”,诸候及天子亲眷之死叫“薨”,大夫之死叫”卒“,士之死叫“不䘵”,平民之死才叫“死”。天子的死相当于巍峨的大山崩塌,所以叫”崩“,山崩时会发出”薨“的声音,借用山崩的音效但不等于山崩本身,大夫的死是一场庄严谢幕,表示终结。士人领取俸禄,死了就领不到了,所以叫”不禄“,平民百姓身份低贱,死也不足惜,就不需要什么名分的词了。

45、周朝封爵有五等,从高到低分别是:公爵、候爵、伯爵、子爵、男爵。而欧洲也有五等爵位,是欧州学我们的吗?

其实中国与欧洲的五等爵位都是独立发展的,两者之间没有任何联系,各成体系,只不过在晚清时代,中西方交流加深,互相之间翻译的文献越来越多,为了取巧,就直接套用中国的爵位,同样的,中文文献翻译到西方也用了这个方式,所以造成了一样的命名。

46、周天子封爵基本按照核心区从近到远的原则,分为五服:甸服、候服、宾服、要服、荒服。级别越低,对天子的义务越少,基本逢年过节进贡点土特产就行了。

相应的,越远爵位也就越低,比如当时,宋国就是公爵,齐鲁就是候爵,秦郑就是伯爵,而南蛮之地的楚国就是子爵了。遇到天子召开大会,名单上相当于写着:宋部长、齐厅长、秦局长、楚科长了,而我们脚下的苏州大地,在战国时就是楚国,如今算是咸鱼翻身了吧。

47、天道酬勤,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楚国有了一点实力。于是找个理由打弱国的随国,意即让随国向周天子递个话,再封个级别高点的爵,结果周天子轴啊,断然拒绝。楚国气坏了,说出一句“我自尊耳”,这就是“自尊”一词最早的出处。就这样熊通也不要什么伯爵、候爵了,直接自封为王。当然高傲的华夏诸候并不认可这个王位,有的照旧称楚子,有的直接称呼为楚人,傲慢与偏见,古来有之。

48、宋徽宗宣和元年,就有关于日食现象的科学成因描述,能推算出日食的时间,朝廷并做一些仪式准备。既然知道是自然现象,但仍然希望通过迷信来巩固政治,属于揣着明白装糊涂。

49、升米恩,斗米仇。说的是恩惠给的太多,对方往往不会感恩,反而怨你没有给得太多。

50、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而《中庸》是一个当时只有16岁的少年写的,他的名字叫子思,是孔子的嫡孙。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孟子》尽心上
如丧考妣
孟子集注【朱熹】
孟子集注(南宋)朱熹
为什么孔子、孟子、老子的名字后面都有子?
小学语文基础知识复习资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