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图文】煮茶时是用冷水泡茶还是用沸水泡茶呢?(附:最全的茶知识点)
《1》
最近降温,清冷的毛毛细雨,落在地上,一丝声响也没有。
寒风,还记得功绩。 下雨了,冬天更冷了。
房间里,已经开好了“小太阳”(一种取暖的小家电),它的热量,是从外向内的温暖,热量辐射的地方有限,只有一个小角落,在降温的季节里,显得有些杯水车薪。
中,烧茶,喝热茶汤,首先温五脏。 那是用火烤的像冰一样的感觉,是坚实的温暖。
很多茶友们也煮茶,并且时常煮茶。
大图模式
冬日里,光是看茶友们晒出那些迎着阳光的,金灿灿的煮茶汤,便觉得心情明媚。
过度煮茶的话,不仅仅是煮茶,还会有想煮茶的心情。
于是,在煮茶之初忽略的一些细枝末节,如今也会一一捡起。
煮茶时茶的比例一定吗?
煮茶时,用干茶,还是叶底?
是煮散茶还是煮煎茶
这些问题,都是茶友们所好奇的。
然后今天的报道讨论的是制作茶时是用冷水泡茶,还是用沸水泡茶,是茶的伙伴们关心的话题
大图模式
《2》
冷水投茶的定义
用冷水泡茶,就会显示出名字
在水沸之前的这段时间里面,干茶同冷水一块儿加热,茶叶中的咖啡碱、茶多酚等内质,在与水接触并不断升温的时间内不停歇的涌出。
水沸腾后,煮茶汤中已经有足够的内容,汤很醇厚,有足够的内容。
茶与水之间的接触时间,十分长久。
一瓶水根据季节不同,煮的时间完全不同。
大图模式
最近是冬天,常温水的温度原本就很低,用同样的水量、冷水泡茶的时间比初秋时长得多。
300毫升的冷水,冷水投茶,到将沸水倒出公道杯内,所耗费的时间是9分钟。
当然,根据冷水的最初温度,电陶器的电力因人而异,用冷水泡茶的时间不一定。
沸水投茶的定义
沸水投茶,投茶的顺序与冷水投茶稍有不同。
是在水沸之后,再将干茶放入,与冷水投茶相比,煮茶的时间,会更短一些。
大图模式
《3》
煮叶底
冷水投茶,茶叶与水之间接触的时间较长。
为了避免内质析出过多,一般是煮高山白茶提取的叶底。
前段时间,忽然想起好久没有宠幸的2017白露饼——《双语燕》,于是撬了一饼新的,冲泡了七冲之后,拿出煮茶壶,注上冷水,将5克冲泡过之后的叶底,全部放进了煮茶壶里。
等待茶汤,使叶底充分浸润后,盖上盖子,不必在意它。
之后的时间里,可以从书架上抽本书出来看看,或者低头想些其它的事情也好。
水壶里传来“噗噗噗噗”的暖水壶被蒸汽撬动的声音后,
可以看见赤金色的汤水中,已经有如连珠一般的水泡上升破裂。
水壶内的暖水壶慢慢地剧烈摇晃,暖水壶完全沸腾,暖水颜色也变成了明亮的红金色。
大图模式
此时,正好关掉火,把玻璃瓶从电陶器上拿起来放在旁边。
壶内汤水,从不断动荡中,转为平静无波,这时将煮茶壶里的汤水,倒出在公道杯里,阳光直射下,好似截了一段夕阳,掬在茶海里那般明艳。
用热水沏茶,煮叶底。
被冲泡七八冲之后的2017白露茶叶底,虽说不至于到风烛残年,但也走到了内质析出的下坡路。
用沸水煮叶底,投入叶底后,不久水就会沸腾。 这时,熄火倒茶汤的话,茶的内容还不够。
此时,就需要适当延长煮茶的时间,让汤水中的内质,继续析出一段时间。
等待茶汤的颜色,已经变成红金色的时候,可以倒出热水喝。
煮叶底的时候,比较冷水煮叶底,还有沸水煮叶底,其实前者更为方便适宜。
不要盯着茶色的变化,只要在水开了之后,自然地倒出茶汤就可以了。
大图模式
《4》
煮干茶
不建议用冷水制作品质优良、内容丰富的高山白茶。
冷水煮茶与沸水煮茶,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冷水煮茶,茶叶干茶与水的接触时间更久。
内质丰富的高山白茶,就像吸水的海绵一样,不必太用力,只需轻轻按一下,水分就会涌出来。
而与之相对的,内质不够丰厚的白茶,就像是只有零星水分的海绵,要用大量的气力,才能够拧出一些水。
因此,不推荐高山白茶、冷水煮。
内质的析出时间,太过漫长,会有很多的营养物质,被提前消耗。
大图模式
提前消耗的内质,浓缩在有限的汤水里,会让茶汤的滋味变得过于浓郁,过量的咖啡碱与茶多酚带来的苦涩感,会让汤水的滋味变得涩麻。
味道不好是一个原因,另一个原因是这样的汤里放出过量的茶,另一个名字是“浓茶”。
浓茶,不仅在口味上,散失了白茶应该有的香清甘活,而且对健康有害。
某茶友说自己以前喝茶的时候,心跳很快,有手抖。
其实,这很有可能是出现了醉茶现象。
喝太多酒的话,会喝醉。 但是,关于醉茶,我想有很多茶友,第一次听说。
醉茶,其实就是摄入了过多的咖啡碱所导致的。
大图模式
虽然少见,但未知的恐惧,更令人不知所措,一旦遇上还是会觉得很可怕。
醉茶具体表现为呼吸快、头晕、手颤等症状,非常不舒服。
高山白茶,确为好茶,但也要用正确方式饮用,否则适得其反。
内容不是丰富的白茶,在茶中的营养成分天生不足或者后天制作的过程中,受到不好的技术减弱。
单纯的沸水冲泡,无法将深藏内里的单薄内质逼出。
也就是说,有些茶友说自己买的白茶没有味道,但是煮了也能喝。
冷水投茶的方式,恰好能够给茶叶内质足够的析出时间,
内质丰富的白茶,煮干茶时不推荐冷水,内质不丰富的白茶可以试试。
大图模式
日常抽取时,总是喝茶。
高山白茶,更是茶桌上的不二人选。
但是,如果想煮暂时起来的茶,不想等待多次提取后,该怎么办呢?
其实也简单,沸水煮内质丰厚的高山白茶干茶就好。
这个时候,因为即使煮茶也不煮,所以沏好茶后,同样等待水再次沸腾,关掉电陶器。
将侧把壶移开,放置在茶盘或者是垫子上止沸。
在实际的煮茶中,玻璃瓶一离开电陶器就不会停止沸腾,而是经过一定的时间,水瓶水面沸腾的波澜逐渐停止。
等到水壶内的水停止波澜之后,就可以将茶汤倒出,所需时间,左右不过20秒左右。
非常快,可以说是喝茶汤的方式。
大图模式
《5》
煮茶的时候,是冷水投茶,还是沸水投茶,当真是个特别简单的问题。
不论好坏,可以自己煮两杯茶,摸摸看。
煮茶,只要记住两个大点就好。
首先,煮好的茶不要太浓。
以这个目标为原则,不论是投茶比例,还是冷水投茶,沸水投茶,自己心中都有一个尺度,可以把握。
第二,煮茶很好吃。
在不违背第一个原则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口味,将茶煮的浓淡适宜,适口为佳。
最全的茶知识点(纯干货)建议收藏!
喝茶,是一种生活方式。
有些人提及茶总是小心地说:自己不懂,即便是喝茶,也是随便喝喝。
很多人喝了那么多茶,面对茶的类别,还是一知半解,比如六大基本茶类:绿茶、白茶、黄茶、乌龙、红茶、黑茶
下面小编告诉你,最全的中国茶知识,建议收藏哦~
- 01 -
发 酵 篇
六大茶类的划分基础是在制作中,由茶叶发酵的不同程度决定的。
发酵程度同时影响着茶的口感和功效,这就是为什么你要了解它的原因所在。
发酵程度越高的茶,茶性更温和,比如红茶、黑茶;相反,不发酵或是轻度发酵的茶,茶性微寒,适合降火去燥,但脾胃较弱的人应适量。
大图模式
- 02 -
品 类 篇
绿茶:叶绿汤清,清香、醇美、鲜爽
白茶:色白隐绿,汤色黄白,清香甘美
黄茶:叶黄汤黄、金黄明亮,甘香醇爽
青茶:也叫乌龙茶,青绿金黄,清香醇厚
红茶:香高色艳味浓,叶红汤红,浓厚甘醇
黑茶:茶色粗大黑褐、口感陈香醇厚
口感不重要,最重要是亲自体验,才能感受茶的美妙有趣之处。
- 03 -
冲泡篇
不同的茶叶有不同的茶性,顺应茶性泡出来的茶,才能最大发挥茶的口感、香气、汤色。
六大茶的冲泡方式多种多样,没有特定的冲泡手法,别人告诉你的方式不见得适合你自己,只要你自己喜欢就好。
大图模式
- 04 -
储 存 篇
虽然是干茶,为了保持茶叶的活性和口感,储存起来也是稍稍需要讲究一些。
茶叶储存三大原则:干燥、避光、密封。
绿茶、黄茶:密封后,放冰箱冷藏
白茶、乌龙茶:常温密封保存;长时间不喝,放冰箱冷藏
红茶:常温密封保存,切记防潮
黑茶:常温保存,阴凉通风、切记日晒
大图模式
- 05 -
功效篇
绿茶——六大茶类之首
零发酵,茶多酚最多。
性微寒,微苦,回甘。
清热祛燥,提神醒脑。
不适合肠胃较弱的人群。
白茶——茶中珍品
轻度发酵,茶性清凉。
滋味清淡、回甘。
富含茶多糖,适合降糖需求人群。
黄茶——中国独有茶类
汤色杏黄清澈。
轻微发酵,口感清爽香醇。
富含茶多酚等。
提神醒脑,消食化滞。
大图模式
乌龙——绿叶镶红边
又叫青茶,属半发酵茶。
绿茶和红茶之和,
提神醒脑,不宜空腹饮用。
红茶——世界人民最爱
茶性温润,口感甜醇,
提神消疲,生津清热。
黑茶——红、浓、陈、醇
后发酵茶类,微生物发酵。
香气独特,口感醇厚。
改善肠道环境,调节脂肪代谢。
大图模式
茶,不是功课,不是束缚,不是只有“懂”的人才有资格爱茶。
茶文化博大精深,每一种茶,都有自己的特性,宛如芸芸众生,有谁敢说:能看懂每一个人?懂茶?不懂茶?有那么重要么?
其实懂不懂茶,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每天喝茶。
“须知道茶之本,不过是烧水点茶”。一款茶入了手,多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去尝试。喝什么茶也不重要,适合自己的茶才是好茶。
大图模式
茶在手,一人得幽,二人得趣,三人成品。于尘世偷来闲暇时间,不乏人生之乐趣。都说,“茶品可清心”,那么喝茶时,把身份放一边,把虚荣放一边,把贪欲放一边,“心清可品茶”。
以平常之心,喝盏中清茶,尝惬意时光。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尘梦。喝茶,真的,只是一种生活方式。
不同季节或一日之中不同的时间,对应着不同的茶或茶道具,像极了生命中或凉或暖的时光。
不同的是,生命中的平淡时光占大多数,而心静下来,茶里,却总有滋味。
https://www.360kuai.com/9467c05bc0d89e001?djsource=ZF90WY&refer_scene=0&scene=2&sign=360dh&tj_url=9b2fbfa8226f7b75b&uid=4c6aa79a1e74d054f68559405c9da904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关于冲泡和饮茶,应该注意什么!
关于中国六大茶类,一次性讲透你关心的几个问题!
哪种茶最耐泡,第几泡最好喝,一篇文章就够了
如何掌握六大茶类的冲泡方法?专业茶艺师总结的秘诀
绿茶、红茶、黑茶、白茶、黄茶、青茶,图解6大茶类冲泡方法!
学会这个冷泡茶,什么饮料都被我打入冷宫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