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道德经》第二章——万物对立统一,圣人无为功成而弗居





01
道德经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解语

01
个人释义
天下所有人都知道美为什么是美,既然分辨了美的事物,那么丑就自然显露了。人们都知晓善被称为善的原因,既然分辨了善的行为,那么不善的行为就显而易见了。由上述可知有与无相互生成,难和易在现实感知之中互相对立而产生,长与短在外形的比对下一同生成,高处倾临下方,下方凸显高处,音和声在唱和之中一同显露,前与后在次序之中互相跟随,这些都是恒定不变的基本道理。因此圣人善于用无为处理无为的事物,不用言语就能教化万物,那么万物自发作为而无从拒绝,自由生长中不会有强加的影响,即使圣人有所作为也会像没有作为一样,那么功业成就后圣人也不会说有自己的功劳。正是圣人不自己居功,所以不会因功劳而患得患失,还会在无为的功劳中获得更大的功劳。

02
个人理解
天下一切对立之物都来源于人对外部事物的感知比对,正因人有了美的标准,还会用这个标准去衡量一切事物,所以就有了未达标准的不美和丑,然而每个人对美的标准是不同的,有些人认为丑的事物在一些人看来是美的,有些人认为美的事物在一些人看来是丑的,虽然每个人对美丑的标准不同,但还是以美丑来统称描述。
善的行为是对人有益的,不善的恶行是有利一方而损害另一方的,人之所以分清善恶的不同,是为了趋利避害。事物的矛盾总是对立统一的,虽然矛盾有对立的形式,但还是有统一存在的时候,比如困难复杂的事物可以用简便容易的方法来解决,简单容易的事物可以变得困难复杂。
圣人用无所作为来作为,用无所言语来言语,万物在无所作为下自然作为,在无所言语中自然言语,正因圣人没有作为和言语,所以无可反驳,也无从拒绝,即使圣人有所作为和言语,也如同没有作为和言语,所以不会将万物的功劳说成自己的功劳,故而圣人没有功劳就不会失去功劳。

03
现实联系
人的三观来自自身对外部事物的价值衡量和比对选择,然而每个人的价值衡量标准是不同的,比对选择的事物也是不同的,但描述的词汇是相同的,故而人的争执根源就在这不同的标准和价值。自律从根本而言就是约束自我以达成自定目标,这是自发的行为,是不需要外部催促的,故而自律的心思是无为的圣人,当然人还可以在无形的比对中来激发自律的心,只要人的心中都有一位无为的圣人,那么天下就可以达到无为而为的境界。

结语
知美而恶自显,知善而知不善。万物相生相成,相形相倾,相和相随,此为恒。圣人无为而无不为,无言而无不言,不有不恃于生为,万物自作而难辞,则功成无功,无功可失。
关注我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子《道德经》解读:第二章美之为美
正解老子||《道德经》第2章 处无为事,行不言教
(13)[转载]《老子》破译第2章
《道德经》第二章 处无为事,行不言教
我读《道德经》2
道德经第二章:老子连用8组反义词,就为说“弗居不去”一个道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