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尚书大人的穷亲戚

想要认识、理解王渔洋,一定绕不开一位人物,他就是王渔洋的外从兄弟、清初著名的遗民诗人徐夜。王渔洋与徐夜因追慕阮籍、嵇康,一号阮亭,一号嵇庵,这既是两人精神世界交融的见证,也是两人深厚友谊的体现。


徐夜出生于1612年,比王渔洋大了22岁,三岁时因为丧父,便随母亲住在了外祖父王象春家中。他在少年时期,聪慧显露,诗作受到众多前辈的推崇,前途充满无限光明。但一个人的命运抵不住时代的洪流,屠城之难、壬午之难、明朝灭亡……国破家亡让徐夜痛不欲生,便毅然决然放弃了仕途之路,隐居家乡,过起了穷困潦倒的生活。


年幼的王渔洋喜好诗文,对于诗才飞扬的从兄徐夜自然心存敬仰。到了王渔洋20岁时,两人的文学才华都已十分突出,便决定订交,在订交诗中互相表达了对彼此才华的赞赏。

王渔洋诗坛成名之作是24岁时在济南大明湖畔写下的《秋柳四章》,写成之后,上至诗坛前辈,下至闺中秀女纷纷唱和,众家唱和中,王渔洋独推徐夜之作:“余少时在明湖赋《秋柳》,属和殆数百家,推东痴为擅场。今四十年矣,重读此诗,不啻攀条折柳,泫然流涕。”可见在王渔洋心中,从兄的诗才是无人能比的。


平时,王渔洋经常与徐夜一同游玩,他们曾经游览长白山,走过柳庵、上书堂、醴泉寺等风景名胜,一路且行且吟,联诗唱和。一直到了徐夜晚年,王渔洋在生活上仍旧十分照顾他,王渔洋曾请求县官为徐夜造草舍十数间,给水田几十亩,免掉徭役等等。


徐夜去世后,王渔洋难掩心中悲痛,不仅整理刻印了所藏徐夜诗作,还专门写了一篇《东痴先生传》表达自己对徐夜的怀念与敬仰。回忆起徐夜的样貌,王渔洋觉得他“貌癯而神清,望之如溪松露鹤”。可能在渔洋先生心中,徐夜的形象会一直如青松般挺拔,如白鹤般清雅。

(本期责任编辑:荣若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揭秘!“贵族”唐伯虎到底是何方神圣?
关注桓台首次发现徐夜手稿
人间同样清奇色,先识梅花后识君——三人行
姓徐的名人都有哪些?(古今不限,多多益善.)
魏晋•「徐干」诗词全集(9首)
徐登峰诗七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