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士禛视书法为文人余事

山东是儒家文化的发祥地,曾孕育出许多著名的学者。这些儒家学者大都谨遵先贤的教诲,以“修齐治平”为人生的主要目标,追求立德、立功、立言。他们把文学创作、文史研究当作要务,视书法为从政、治学的辅助工具和文人余事,以“游于艺”的心态对待书法。南北朝时期,山东琅玡的颜之推就是这些儒家学者的代表。他工于书法,却在《颜氏家训》中告诫子孙们说:“王逸少风流才士,萧散名人,举世惟知其书,翻以能自蔽也。……王褒地胄清华,才学优敏,后虽入关,亦被礼遇。犹以书工,崎岖碑碣之间,辛苦笔砚之役,尝悔恨曰:'假使吾不知书,可不至今日邪?’以此观之,慎勿以书自命。”颜之推“不以书法自命”的书学观得到了后代学人的广泛认同。

王士禛亦是如此。他自幼好书、擅书,在书法实践和书法理论方面,他都颇有建树。可是他却不愿以书名世,只把书法当成文学创作的工具和业余的消遣,很少为他人作书。王士禛虽官至刑部尚书,但在本质上他更倾向于文人而非官僚。王士禛一生宦游大江南北,每到一处,他都非常留意当地的书法遗迹,并详细记录这些书迹的藏地、时代、名称、书法风格等。在他的各种笔记中,涉及书法的资料共有一百三十多条,短者数十字,长者逾千言。此外,王士禛还辑有《草书字汇》六卷,共收录部首二百一十五个,草书单字一万四、五千个。他先逐个摹写历代名家的草书,然后标注楷书释文,再把这个草书和释文一并剪下来,粘贴在空白的书页上,这样集腋成裘,全凭手工编成了一部“百衲本”的草书大字典。如果不是深爱书法之人,是绝对完不成这样一项大工程的。

在长达七十年的笔耕生涯中,王士禛书写了大量的文稿、尺牍和书法作品,这些书迹内容丰富、风格多样,不仅是珍贵的文学和史学资料,还具有很高的书法艺术价值。有清一代的许多学者、书家都很看重王士禛的书法。科学家、诗人齐彦槐曰:“阮亭先生书略似元人仇山村。虽不以书名,而气格高古,迥非近日书家所能及。盖蕴蓄甚深,胸中又无作书之见存,所以不可及也。”浙江布政使、书画家继昌曰:“余酷嗜阮亭先生笔墨,以其无尘俗气。尝见其寄甥书,尤潇洒可爱,因以仇十洲美人易之,今藏箧中。”可见,王士禛的书法格调高雅、技艺娴熟。但他却从不以书家自居,遇人索书时常请他人代笔。王士禛的好友、清初诗人宋荦《资政大夫刑部尚书阮亭王公暨配张宜人墓志铭》曰:“(阮亭)书法高秀似晋人。雅不欲以此自多。人以绢紭求书,辄令弟子代,惟二三同好问答,书必亲作,其手迹多藏弆之”。晚清学者、书家梁章矩曰:“先生不以书名,凡题识多属门人代之,吉人、香泉二先生手笔为多。”吉人、香泉分别指王士禛的弟子林佶(一六六0—一七二二)、陈奕禧(一六四八—一七0九),他们是王士禛的主要代笔人陈奕禧,字子文,号香泉,出于浙江海宁望族陈氏。他诗宗王士禛,书学董其昌、米芾和晋人。陈奕禧最擅行草,亦工楷书,因受康熙帝的赏识而书名远播,曾这样评价王士禛的书法:

褚河南《枯树赋》,今人惟新城总宪学之极得其神。先生海内大儒,不肯以一艺名,有求书者,必命门弟子代作,从不轻出。门弟子欲得先生书,辄假问学奏记,先生随意落札,便藏弆以为至宝。或稿纸传写,即涂抹点勘者,得之皆装潢成册,重若颜平原之《争座位》,先生见之亦殊喜。因临此,偶志其概。知大人品大文章君子,如韩昌黎、颜鲁公、司马温公、欧阳文忠,未尝不善书,若欧阳、司马则不以书显也。

陈奕禧不仅称赞老师的书法,也指出了王士禛不轻易为他人作书的原因,即“不肯以一艺名”。作为“大人品大文章君子”、清初文坛领袖和政坛高官,王士禛自然不愿因擅书而被人役使。他的一些弟子欲求其书法亦不能得。只有当他们持文稿登门求教时,王士禛才不吝笔墨为之修改,弟子们遂将这些涂乙文稿当成书法作品珍藏起来。


王士禛的另一位代笔者林佶,字吉人,福建侯官人,清代著名藏书家、书法家。林佶工诗文,文宗汪婉,诗学王士禛、陈廷敬。在书法方面,林佶最精小楷和篆、隶,亦工篆刻。林佶的小楷古雅圆润,曾用于写刻书籍,其中最著名的“林佶写刻本”是汪琬《尧峰文抄》、陈廷敬《午亭文编》、王士禛《渔洋山人精华录》和《古夫于亭稿》,被称为“林佶四种”。林佶亦参与了《渔洋山人精华录》的编纂。在编纂期间,王士禛曾致书林佶曰:“适为尤悔菴太史题《梦游三山图》长句一首,欲得法书为重,唯拂冗命笔,明日陪祀归即往领”。尤悔菴名侗,少时与王士禛同学,二人终生相契。王士禛在信中请林佶抄写自己为尤侗所作的题跋。又,王士禛致林佶书曰:

秋暑更酷,当以晤言消之。十三日果成行耶?二篆章古雅,二卷题句词翰双妙。谢教之辱看云图,久成二诗。适子文户部见过,即烦在此书之,午余可送上。

从“篆章古雅”“词翰双妙”二句可知,王士禛对林佶的篆刻、文笔和书法赞赏有加。王士禛对陈、林两位高徒的书法评价颇高但也有学者认为他们的书法水平皆不及王士禛。如嘉庆、道光年间的大儒程恩泽“渔洋先生不以书名,遂以题识付门人林吉人、陈香泉。其实吉人失之峻,陈香泉失之逋,转不若先生具沓拖风气也。”林佶专工正体,有时难免刻板,所以程恩泽说他“失之峻”;陈奕禧的书法秀丽妍美,但有时流于软弱、浮滑,所以程恩泽说他“失之逋”。程氏认为王士禛的书法“具沓拖风气”,即用笔有迟重、沉涩之意,所以要胜于陈奕禧和林佶。

作为一位文学家,王士禛坚持重诗文、轻书艺的价值取向是很自然的事情,此种文化观念亦为中国古代很多文人所秉持,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书法艺术向纵深发展,实为一大憾事。

注:本文为发表于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9-2020)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中国书法》2018年22期,第130-135页,《王士禛书学思想析论》的部分内容。

(本文编辑:逯梦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书法六性
宋代书法
陈奕然谈自己学习古人书法的一些体会郁高峰兮偃盖,如万岁兮千秋
陈奕禧《行草书七绝立轴》
王根权品评书谱第33讲 匪无乖互
王献之的草书名帖,很多草书大家对这些字帖都临摹得非常到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