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青螺老师临屏点评绝句(50首)

小渔村43绝句班练笔
以《初夏》为题写一首绝句,运用之前学过的手法和技巧。

♥两天时间,收到作品五十首,青螺老师跟踪点评,其深厚的底蕴和轻松愉悦的点评方式,让各位诗友大开眼界,受益匪浅。


1、七绝 夏日即景
作者:谁恋西风冷
春去芳菲歇未停,榴花翘首仿明星。
殷勤更是阶前草。三径悠然入眼青。

所谓的即景,就是即事,大家如果注意一下,很多写即事的诗,都是就景来叙述的。春去芳菲歇未停,榴花翘首仿明星。一二句用了流水句法,前后两句关联紧密。春去了,但芳菲并未停,所以有了次句,榴花翘首仿明星。春花去了,夏花来了,翘在绿叶之中,非常有特色,如明星弄姿一般。殷勤更是阶前草。三径悠然入眼青。

三四句也是用了流水句,不过,是单句式的了,草,前句里是宾语,后句里是逻辑上的主语,说阶前草目前作成了三径之草了,而且入眼的青青色让人流连。芳草萋萋是想用三径的典,但用的手法不能说妙,从初夏到三径,转的有点猛,与三径的这个典关联的不是很贴切。不过这种尝试很好,慢慢就用的更贴切了。我对一些大咖建议初学者少用或者不用典的建议,不认可,不用,将来如何能用?不学着用,就越来越不会用了。


2、七绝 初夏
作者:书瑶
无边暑气透南枝,蛙鼓频敲得字迟。
幸有荷风知我意,清凉几缕入新诗。

无边暑气透南枝,蛙鼓频敲得字迟。无边暑气,可能南方入夏了吧,炎热了,但南枝一词用的好,为何,因为几处黄莺争暖树,越鸟巢南枝嘛,南枝的花儿先发,如果是早春可能更好,这里用了,应该是想说南枝更热。蛙鼓频敲得字迟。句子本身不错,一个频,一个迟,形成转折相对,青草池塘处处蛙,应该也是仲夏了,细节上还是要注意这个初字,另外,得字,迟,意有点转了。

幸有荷风知我意,清凉几缕入新诗。三四两句,又转出了新意,又是一种意转,青蛙似乎在催我,而我脑子反应慢,写不出来,但晚上一阵荷风出来了,给我来了诗兴,一下子出来了哦。这样的写法,以意为主,景不多,但总体意脉还是顺畅的,不错。不足的地方,是景描的弱了,议论偏多,不够精炼。一般来说,七绝篇幅短,要求的是灵动,忌拖沓。这个我们一起慢慢提高哦。


3、七绝 初夏
作者/青坞
高阳数日门前据,每到出行汗湿身。
预报明天冰雹雨,寒霖一夜敛嚣尘。


这首写景时突出了个夏字,但初夏的初字点的不够。从三四两句看,似乎作者已经烦透了炎热,而盼一场冰雹雨的来临,这样就可一夜敛嚣尘了。总体看,这首写景铺陈时要注意主题,和命题;另外在渲染自己写作的主题时,在选景,造势上,需要安排得当。比如,你的主题立意,是想以寒霖来一夜敛嚣尘,但你前面铺陈的不是嚣尘啊,你铺陈的是热。还有,寒霖这个物象,一般是秋时的,不适合用在初夏哦。

为了能给大家在立意时做个参考,我选一首我的好友的作品,说明一下:

无题
作者:xxxx
今古离愁似两般,已非别后往来难。
柳身雁足无人系,都作寻常景物看。

这首七绝无论在遣词组句上都不错,在立意上更值得我们参考。离愁,是古诗中用烂了的情绪,我们一般作业也没能翻出新意来。但这首就巧妙的把古离别,带入了今时的新意了。首句,并列出今古离愁的不同来,次句进一步的点,今昔的交通差别了,同时暗示了今天的离愁有了新的内涵,不再是路远难达的痛苦了。三分句一转,点出了古人的,柳枝赠别,雁足传书,而我们今天把这两个意象已经作为寻常的景物来看了。这个立意就很妙,也是我们能够学的。


4、七绝·初夏
作者:傲雪飞鹰
水涨陂塘草渐肥,榴花艳艳斗蔷薇。
青虫无赖效庄子,也化蹁跹彩蝶飞。

飞鹰这首也写的很快,也很好。一二句点初夏景,水涨陂塘草渐肥,组句很漂亮,双主谓这样的句子写景时用的最多,因为可以在一个七言句中写出两个物象;春水,因地暖雪消而渐涨,至暮春时达到高峰,故用水涨陂塘,草生于春,至夏时更肥;次句点出夏花的代表,一个蔷薇,一个榴花,用一斗字,非常灵动哦。句子好在哪里?榴花艳艳,主谓结构,这个七言句子,榴花不但艳艳,而且斗蔷薇,动宾,这样,一个主语,发出了两个动作,连动词组哦。这样的表达,在组句上表现了两个物象,但句法和首句又有了变化,这个大家一定要学会应用哦。

青虫无赖效庄子,也化蹁跹彩蝶飞。三四两句继续写景,大家可能看出来了,是蝴蝶,由幼虫蜕变为蝴蝶了,但巧妙的,不动声色的用了庄子逍遥游的典:北冥之鱼变为大鹏,飞九万里而至南海,两个虫子说你为何要这么干呢?我们就很简单啊,吃饱了跑一圈回来还不饿。庄子说,你们这二虫知道个啥,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庄子的逍遥游涉及的较多,飞鹰这首只取其中部分意,但学会用典了哦。我理解是这样,不知飞鹰是不是用的这个部分。

关于用典,我多次说过,有很多不同的用法,有明用,直呼其名,有暗用,只用典事,有正用,尽量用的原典意,有反用,与原典意相反。还有就是只取复杂的典中部分意而用之,比如我们用巫山神女的典时,有取神女极美意,有取一夜情意,有取行雨之意等。但用典一定要与你的诗意贴切,这是最关键的,其它为次哦。

从立意上看,飞鹰这是以叙初夏景为主,情绪属于欢乐的,由于上下联分工不同,所以毫无堆砌罗列之感。是个不错的作品哦!另外还有一点,就是我们写七绝的景时,尽量把静景写活,加入动作。飞鹰的这首就包涵了这些哦。动词的应用,非常重要,所以很多诗论家,把句子里的巧妙的动词称作诗眼。


5、七绝·初夏
作者:曦春
一架蔷薇香满院,几回莺语啭枝头。
晴光不定槐阴下,约得闲敲棋子否?

这首也是以写初夏景为主,尾句以招邀抒情。一二句,写初夏景,蔷薇,莺语,古人写初夏时都用过。比如,高骈的山亭夏日: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王维的积雨辋川庄作: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曦春的这首,一二句非常工稳的对仗,兼用数字对,一架,几回,当然这里的几字,是多的意思。

另外,三分句比较有特色,句法上,是个方位句,因为尾字的下,但在前六字里,加入了新的意象,晴光,和槐荫,也是夏日的景。另外,晴光不定,暗含风,因为夏日阳光比较丰满,照在树荫下,会随风而动,故不定,而且这个句子化用的李商隐的当句有对。尾句收结的很妙,因为前三主要是写景,为尾句招邀铺陈好了,从诗意看,是三一布局,但从句子结构看,三四是典型单句式的流水,所以又是二二了,这一点很新奇哦!


6、七绝 初夏
作者:鱼
似火榴花小院开,午阴深浅落莓苔。
沾香蝴蝶飞飞睨,忽入翩跹梦里来。

鱼的这首三句写景,尾句转合,典型的三一结构特点哦。首句依然是榴花。但句子很丰满的,榴花似火,状花了,小院开,带出了动作,次句由小院写到午阴光线的深浅照落在莓苔之处,依然是院子里的景,承接的很好。

三分句开始写蝴蝶,句子我仔细看了一下,很不错,因为用了占香二字来形容蝴蝶,暗示读者,它是在花丛中忙碌,而睨,有斜视的意思,所以句子给人影响深刻哦,蝴蝶一边飞一边在花丛中寻寻觅觅的;尾联一笔宕开了,说蝴蝶突然入我的庄生晓梦里来了。这个尾句和前面三句之间如何关联,我有两种猜测,供大家参考,一个是由蝴蝶飘飞而想起庄生晓梦了,用典了;一个是我前面三句都是梦境。具体如何需要和作者交流。总体是不错的作品!


7、七绝.初夏
作者:雪松
春归万物萎蕤生,似锦榴花照眼明。
布谷声声惊晓梦,青黄麦浪接乡城。

雪松的这首首句点春归,春归后,自然有节序万物萎蕤(茂盛)而生的状态,次句列出榴花,化用了韩愈的题榴花诗句: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同学们最近的进步非常突出,为何,因为大家坚持早晚读诗啊,我们绝句开班时间不长,但确实在大家的坚持下,读了非常多的古人作品了。

三四两句转变了手法,三分句用了布谷鸟,报耕的鸟,也是暮春初夏的景物,同时用了惊晓梦一词,就又引入了思乡了。大家可能记得有一联诗:胡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子规,就是杜鹃,布谷鸟。三分句用的好!尾句直接点出了思乡意了:青黄麦浪接乡城。老家的田园麦浪。这样,从布局上看,这首是一二句写景,三四两句流水,抒发思乡意。点赞哦!


8、七绝 初夏
作者:秋香
碧柳妆成向暑天,清荷待放榴花燃。
落英莫恨无情水,应把前程向远看。

秋香的,首句,碧柳妆成没问题,但是不是适合向暑天,值得推敲一下。贺知章的原句,是写春柳的,早春二月,妆成,是拟人,但重要的是写柳在冬天蔫歪歪的,一到春天,二月春风似是剪刀一般,把柳的容妆裁剪好了。

所以碧柳妆成应该最好写春柳,而夏,乃是柳阴为主。参考一下哦。次句还可以的,待放二字一般指荷花了,初夏一般主语是荷叶成了,荷花待放还是稍微要晚一点。榴花燃很好。清荷待放榴花燃。三四句宕开了,开始入情,是落英别恨无情之水把你带走,应该看的开一点,远一点。我们来细分析一下,落英,这里应该是指春花落吧?此时已经是初夏了,为何还去叹春花之落呢?稍微纠结了一点吧?

还有,三四两句作者是按流水句来写的,主语只有一个,落英,你别恨水,要远看,一个主语两个动词,连动,这流水句子本身没问题。但问题在起意上,首先,起意没能按一二句的铺陈来起,第二是你对落花的劝慰,究竟实际意义在哪里,人家老龚是说,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当然,你可以把落英比作你自己,没问题,你自己的失意,不去恨无情它物,要看的远一点,这个可以,但你放在落红上就不太合适了,你仔细看看龚自珍的那个,人家护花的,是落花成泥之后,这样的比兴,很有意义,你的稍微欠缺了一点哦。


9、七绝·闲趣
作者:清淡男人
晨起薰风飞柳絮,暮来微雨润初荷。
又逢一岁欣欣色,且备渔灯钓月波。

这次要求写初夏,命题诗,一般不能改题目,但从一二句来看,基本是符合初夏这个命题的。熏风,指夏风,东风是春风,西风为秋,冬风称北风或朔风。初荷用的不错,一二句作者用了对仗,是渔洋十二法哦。晨起,暮来,非常工稳,熏风对微雨,飞柳絮,稍微说一下,一般指暮春,但初夏因为是春夏交界,所以也可以的,只是柳絮不是初夏的经典物象。

三四两句入情了,说到了又一个夏了,这里作者用了岁字,不是不可,而是岁字一般多用在春,秋两季,因为春代指岁初,秋,代指岁末,这里以后稍微注意一点就可。尾句,似乎是进入秋了。这么看哈,上下联之间如果有季节的跳跃,可以的,但一般要有一些虚词过度一下,从这首看,次句是初荷,一定是夏,所以如果三四句写秋,就快了一些了。缺乏过渡,和牵引。谢谢作品哦!


10、七绝·初夏
作者:云儿
人生开启新航路,地铁无司享福中。
若是一轮皆协顺,青蛙聒噪也欢融。


云儿的这首也有明显进步,格律韵没问题。首句平起仄收,由于七言首句平收比较常见,所以被认为是正格,因为仄收是首句不入韵的,一般来说不入韵的首联,要做成对仗;不对仗,那一般要用流水,这是声律上的和谐要求,五言正好相反,首联以仄收为主,所以正格,五言首句不入韵者为多。云儿的一二句,是属于半对半不对,但可以是流水,因为首句意不完整,需要两句一起来看。意思是,我的人生在初夏里要开启新航路了,因为上下班是坐无人驾驶的地跌了。

三四句是从次句顺延下来的,转意不明显,但属于起意了,是抒情了,所以也是情转。意思是,如果这个新航路顺利的话,即使有夏日的蛙声鼓噪,我也不烦了,因为有了新工作,新航路,心情好了,一切就都好了。我们在讲移情时提过,杜甫在春天回不去老家,心情不好,就把情绪发泄给桃花和柳絮:癫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云儿学会了如何运用情绪的表达了,很好!不足的地方主要是遣词造句还是弱了些,比如,享福中,一轮皆协顺,欢融。这几处还有提升的空间。


11、七绝*初夏游湖
作者:小筑
堤湖如画雨初晴,风动荷钱玉露倾。
一叶小舟分影处,娇莺时唤故人名。


小筑这首也很好,语虽淡,但情深。关键是学会了,句和句之间用词的相互关联,和开合。比如,一二句之间都是写湖景,首句是双主谓的句子,堤湖如画雨初晴,前四是泛写湖,一句如画包括了很多,同时后三交代了气候,是雨初霁,等于交代了一个游湖时的背景;首句是泛写,次句呢,以一个具体的物象来承接,荷叶。荷叶写的栩栩如生,是个具象,具体的物象的意思。

这种布局,在律诗里,是由首二联来完成的,如果两联都写景,那首联一定是泛写的,概述的,所以颔联就以两个具象来承接。七绝嘛,当然就是首句泛起,次句具体的承接。另外关于关联,前句是雨霁,后句是荷叶上的玉露,雨珠对吧,风一吹,雨珠就在荷叶上滚动了,这个一二句之间的关联。另外就是,起句的雨晴,为开,后发的玉露为合,一联中前后句之间可以开合,首尾二联之间也可以开合,或称为前后呼应。这个概念,是我们写诗时,尤其需要注意的地方哦。

一叶小舟分影处,娇莺时唤故人名。三四两句也非常好,为何?一二句点题中的游湖所见景,三句就把题中的游字点出来了,自己乘着一叶小舟泛湖,自然是水中有倒影,而湖边时时听到黄莺的鸣叫声,这种鸣叫,在作者看来,是在呼唤故人,暗用了戎昱的名句: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从结构上看,三四两句是单句式流水,三分句为状语拆分句。总体布局看,一二句写景,三四句入情。


12、七绝 初夏
作者:镜子
榴花小院着红装,莺啭枝头日影长。
老妪闲来三两聚,树荫底下话家常。


镜子的这首,以平常语写出了浓浓的小区老人的生活味道。一二句写景,榴花,黄莺,加夏日的长影。造境还是很不错的。三四两句叙事,由叙事中抒情,我们前面讲过多次,有一种抒情,是通过叙事来表达的。这里,表达的就是一个小区里老人的日常初夏生活,很不错!


13、七绝 初夏
作者:男子非鱼
燕育蝉生蛙鼓频,榴红杏小雀还春。
芳菲无尽随流水,菡萏冰肌别样新。


非鱼的这首,是试图用四句四景的写法来描绘初夏的。基本做到了。比较有特色的是一二句的句中自对,燕育=蝉生;榴红=杏小;从 蛙鼓频,雀还春,的加入,是三主谓结构了。所以说,一二句之间的对仗结构非常好。稍有商榷的地方是,燕育的育,一般暮春初夏是大燕带小燕子飞了,这个是不是用育字,还是要斟酌一下,古人用的多的,是将孺子,以将,来指带飞。雀还春,我没理解你想表达什么。

三分句,芳菲无尽随流水,如果你想表达芳菲落尽,可以,但无尽这个词,比较有争议,到底是没消尽,还是全消尽了,再斟酌一下。四句是写荷花,句子不错!关于四句四景,乃杜甫独创,后人用的很多,只要你表达出了情绪或乐,或悲,就可,而且四句之间一定得是和谐的,不能景隔。


14、七绝 初夏
作者:静茹
麦穗青青一望赊,乡村四月绿无涯。
儿童放学闲归后,小径槐荫遍落花。

静茹的这首,参考了翁卷的乡村四月,高鼎的村居,还有杨万里的初夏。总体来说还可以的,我们初学者学写诗,参考古人的好句,是个方法之一。先看看起承两句:首句点出麦穗,初夏之景;次句点出地点和时间,乡村的四月农家都很忙,如宋人翁卷的句子: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静茹化用的还是不错的。一二句就初夏的景点题。三四两句宕开,写儿童放学,步入小径后,见槐花落,而又加入了景写。这样的布局,特点是,三句写初夏景,第三句引入儿童的动作,算是入情的一种了。这样就使得景描,不至于单调,是一种变化。

高鼎《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一》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翁卷〔宋代〕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15、七绝 初夏
作者:笑笑
一树榴花云髻燃,斜屏搁笔蹴秋千。
忽闻墙外小娃语,青杏犹酸捉柳棉。

一看首句就知道笑笑化用了杜牧的句子:一朵佳人玉钗上,只疑烧却翠云鬟。化用古人句子当然是好事,但需要注意你自己诗的语境的。杜牧用了四句来咏山石榴花,自己可以比喻,榴花如果带在佳人的云鬟上,自己可以说在云髻燃,但你写榴花作为初夏一景时,就不能说,一树榴花云髻燃了,因为你写的是满树上的榴花,如何能在云髻燃呢?

再看你的次句:斜屏搁笔蹴秋千。次句你开始写女子荡秋千了,这个一般用在春时,但这里不是不可以,问题是,你写的是初夏,为何,一二句都在写一位佳人呢?再看三四句:忽闻墙外小娃语,青杏犹酸捉柳棉。句子用的流水,还不错,一边荡着秋千,忽然墙外传来了小孩捉柳棉的声音,收结全篇了。这里知道你又化用了,花褪残红青杏小;还有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总体来说,笑笑的进步很大,读诗用功,很不错。但你这首似乎加上初夏即事,稍微贴切一点。这首不足之处在于,上下联之间的关联,过于平淡,尤其是三四两句,给人感觉没能收好,还没说完的。


16、七绝 初夏
作者:悠然人生
新荷叶小未田田,似雪桐花落砌前。
时有蝉声杨柳上,香风飘送蝶翩翩。

这首写了初夏的四个景致,不错。初夏荷叶刚刚生,自然未田田,桐花清明时节开,初夏落是自然的,三句写夏蝉,只是四句的香风,来的有点突兀,夏日有很多花,蔷薇,榴花,都可以啊。注意你的前三都是实景,蝉声,声虽然也是虚,但有个蝉字在前,香风这里就都是虚了,虽然后三有蝶翩翩,但主语是香风。这样的话,四句四景就没弄好了。另外,如果你不是按四句四景,三四两句关联不好。


17、七绝 初夏
作者:惠昕
落花逝水太匆匆,一段凝眸一段空。
春去休伤物华减,枝头看取石榴红。

这首读了很顺畅,一气贯注式的下来了。但感觉重点不在写初夏,而是惜春。如果标题是惜春,那写的真是不错,一二句伤春,三四情调一转,就有了秦观的那首诗意了: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但如果你注意一下这首的标题就知道了,他是在写三月的最后一天的晦日《三月晦日偶题》。所以,很好的一首诗,就是稍微偏题了。


18、七绝·初夏
作者:乡音未改
熏风吹得刺蘼昌,恰似繁星缀粉墙。
课蜜游蜂频耳语,篱前鹿韭又喷香。

乡音的这首一二句写荼蘼花,切合初夏,很好。三句引入蜂,四句写牡丹。这种写法,不多,总体看,一二就点熏风,荼蘼,次句是就首句来延伸的,等于二句一物,这种写法在咏物诗里比较多,因为咏物诗里只咏一个物象的,所以一二句都是状此物的,但如果你写初夏景,用二句写忆物,就显得啰嗦了,不精炼了,显然不如一句一物的写法,前面友友的作品里,有一句两物,甚至三物的。可以参考一下不同的写法。关于牡丹,各地季节不同,可能有别,但一般是作为暮春来写的,只是提示一下。


19、七绝 初夏
作者:步珂月
昨夜南风上小楼,春妆卸去又添愁。
身姿未减惊肥燕,一柜罗裙暗自羞。

这首更适合初夏即事。因为初夏在这首诗里只是一个引子,重在写女主人翁对身姿的忧愁。不过,一二句之间衔接的很妙,以春妆卸去双关,既指春归去,又指天气热了要换夏装了,愁,自然是一个冬春下来,体重又如肥燕了,去年的裙子,都穿不了了,把个女士们的敏感话题写的非常风趣。我觉得这首是成功的!布局上看,一二句一起一承,非常紧密;三四流水,一因一果,此为解释次句愁的原因。很好。


20、七绝 初夏即事
作者:云中鹤
​行来一路翠深深,云在青天鸟在林。
​许是东君喝醉了,春光遗落到如今。

我们的命题是初夏,所以诗中要有体现的是一个初字,​行来一路翠深深,云在青天鸟在林。即事,是一种诗体,属于即事一类的诗,古人很多,意思是即时所见景也好,事也好,写出自己的感慨。所以他的这首一二句,是说自己行路所见,看见没,翠深深,就是所谓的绿肥红瘦了,是由春到夏的转折期景色的特点哦,第二句是视觉和听觉的概述,见晴天白云,闻林中鸟声,扣的是首句的行字。是所谓的即事,然后三四句开始起意抒情了:​许是东君喝醉了,春光遗落到如今。

三分句起意比较新颖,说东君醉了,所以春光渐衰了,因为东君司春嘛,眼前所见的景已经见不到了,体现的是初夏的初字。很好的一首七绝作品哦。唯一的不足是三分句的后三,更像是词语了。还有就是尾句的,春光遗落,可以在推敲一下,因为你一二句表达的已经是初夏了,尾句用遗落,可以再斟酌。我看了,不少同学的写的没有紧扣那个初字,所以先说鹤的这首,提醒一下大家哦。


21.七绝 初夏
作者:玉子
樱桃初熟已先尝,田麦虽青暗饱浆。
绿树新阴街巷里,白槐交映紫槐香。

玉子这首也是用的四句四景,但景中带了动作,以动写静物,可以显得比较灵动。首句樱桃已经熟了,而且也尝了,这样的句子,比如特别,写景,确实写了樱桃初熟了,点的初夏,已经尝了,是人的动作了,带有叙事性质;次句:田麦虽青暗饱浆。写景吗,当然,田间的麦子青了,还暗暗的胞浆了,但组句时用了句中转折意,虽然麦穗目前还是青的,但已经暗暗有麦胞了。我们知道,句子,有句中的前四后三转折,也有前后句之间的转折,也有一联上下的转折。句子中的转折,我们讲过,但大家用的不多,以后应该在写句子时多留心一下。

第三句,绿树新阴街巷里,前四写的绿树叶茂盛了,另一景,没问题,后三是个方位词,街巷里,我看了,大家的争议比较多,有人认为这第三句是状语拆分,但我仔细看了,这个后三的方位应该是修饰的前四,意思是,在街巷里的绿树刚刚枝叶茂盛了,点的初夏,应该没问题的。白槐交映紫槐香。尾句是夏日的另外一景,槐花,有紫的,又白的,相互交映,很好。一二句写果实,三四句写花,树,安排的挺和谐。


22. 七绝*初夏
作者:红尘如梦
桃蹊暗碧莺声老,花事一场今化尘。
莫学骚人徒感慨,欣看池上小荷新。

红尘如梦的这首与惠昕的布局类似,都是前三叹春惜春,最后一句点出初夏,所以可以参考一下第17位惠昕的那首点评。但这首首句的桃蹊暗碧,暗示草,三分句乃是议论,所以三四句是流水句,劝人莫学骚人空叹春归,而要欣看池上的小荷新。还是有特色的,只是没把重点放在初夏上。


23.七绝·初夏
作者:微笑
碧水粼粼动日华,小荷出浴自清嘉。
才将此景藏心底,又得塘中一处蛙。

微笑的这首写初夏之景,重在写夏日荷塘,首句化用了朱熹的两句: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作者浓缩为了一句,很有创意。三四句转写青蛙,也很有特色,化用了两位的典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作者也是浓缩了典句,加以第三句的写意,才将此景藏心底,然后引出尾句:又得塘中一处蛙。四句连起来倒也朗朗上口,有景有情。唯一的不足是觉得单薄一点。


24.七绝·初夏
作者:竹影和月
湖堤杨柳覆阴长,荷叶田田带露香。
最是淹留栏槛处,薰风迎面一襟凉。

和月的这首很好,首句写湖堤上的杨柳,柳阴来的很自然,初夏的物象,次句由湖堤,写到湖中的荷叶并且带清露的淡香;起承两句写景后三四入情,以单句流水收结全篇。不足之处,淹留二字,与通篇的情调不偕,淹留一次,一般指,羁留。而流连在阑干处不舍离开,不用这个词的。建议改为:最是凭栏留恋处,薰风迎面一襟凉。


25.七绝 初夏
作者:情如水
熏风轻点绿茵茵,碧水调弦引贵宾。
阵雨淋淋催菡萏,谁嗟初夏不如春?

情如水的这首很好,看完了上面的,突然发现了与惠昕、和红尘如梦两位的不同了,如水的是扣题来写的,前三句都是初夏景,最后一句转合,其实也是收束前三句,指出,这么美好的夏景,谁说不如春呢?这句问的好,初夏,大部分地区并不炎热,有绿草茵茵,有流水如秦,有小荷尖尖,多美啊,对诗人来说,是胜过春了。这首需要说的说,前三既点题中的初夏,又是为尾句的起意铺陈的,结构上是三一布局,非常好。

与惠昕,如梦的两首不同之处再于,那两首,以惜春为主,只是尾句轻点了一下初夏。扣题不如这一首哦。但这首有一个小瑕疵需要指出来:首句的,绿茵茵,本是形容词,意思是绿草茵茵,或绿草如茵。但句子中,是做点的宾语的,所以建议改为:熏风轻点草茵茵。


26.七绝·初夏
作者:茅斋听雨 
池畔榴花次第开,阴阴夏木浅莓苔。 
昨宵询问门前杏,老嫂晨言暂别来。

听雨的这首,一二句写初夏景;但三四句比较好玩,我看了几遍最后才明白,原来是用一段对话,来表达青杏尚小的意思。很好玩,倒是第一次见。作为风趣,这样写,也可以吧。首句池畔榴花,诗里这样写的不多,山石榴移栽在池边的确实不多。但我亲眼在天津的闹市区一处大桥下,见两岸的石榴花开的非常好。所以也可以吧。次句化用了王维的句子,还可以的。谢谢作品哦!


27.七绝·初夏
作者:玲珑悦
小园草木渐荫浓,池上荷花一点红。
锦鲤叶间娱自得,可知万象已熏风。

这首特点一眼可见哦,首句写小园的初夏景,草木渐阴,次句以池上荷花承接。这一点首句泛写次句细承我们讲过,但用可以并列写景,这首便是。这首与他人不同之处在于,二三句之间是顺承关系,直接从次句延伸过来的,因为已经荷花已经是锦鲤,既是实景,也是暗用了典句,鱼戏莲叶的意。为3尾句来收了,意思是,水中的鱼儿,你光知道在戏莲叶,可指世间的万象已经是夏日了哦。很有特色的一首小诗哦。


28.七绝·初夏
作者:采菊东篱
山歇群芳莫叹欷,蔷薇架上正芬菲。
堂前更喜往来影,乳燕啾啾欲试飞。

首句从春归去发端,次句点出经典的夏花蔷薇,三四句用一流水写老燕带乳燕试飞的镜头。从布局上看,不是四句四景法,而是二分法,一二句写两种物象,代指春去夏来,点初夏,此为静静;三四两句来叙述往来的燕子,是动景。山,远景,蔷薇,近景,也是地上,而堂前燕子,是高景。所以全篇高低远景搭配的很完美哦。


29.七绝·初夏
作者:夜火
恣意杨花杳迹踪,暇闲岸柳愈从容。
游人兴致虽无减,晌午晴云亦倦慵。


一二句点初夏,以柳来言事,但稍显单薄了。三四两句用了流水,用的是游人无减,和亦倦慵,其中省略了两个虚词,虽然,但是。这首虽然没大问题,但通篇的情调有点消极,作者并没有表达出什么样的原因使得这样。读者,只能从诗句中隐隐感觉到,但想象不出是什么。关于这一点,还需要和作者交流一下。


30.七绝·初夏
作者:飞鹰
封姨执笔绿遮红,烈日初炎替暖融。
渐长浓荫春去也,枝头叶重始身躬。

飞鹰的这首首句用风神的典,取其残花之意,而点题春归初夏,次句以烈日初炎承接;三分句与首句之间,虽是关联,但用意稍重复了,尾句,以枝叶茂盛而出现垂下的姿态,继续点初夏。通篇意脉尚是顺畅的,但句意间,没能宕开,没有起伏,出现了典型的粘滞情况。这个是我们讲七绝布局时一直强调的,四句之间,或起承转合;或二分,上联写一事,下来写一事;或前三铺陈,尾句转合,或相反;或四句四景。这首一,三,四句,都是写绿肥浓阴的,确实过于粘滞在一意上了。期待下次的好作品哦。


31.七绝·初夏
作者:一池清凉
春红落尽子规啼,火样榴花小院西。
微雨池塘烟淡淡,小荷初露碧波齐。

首句化用李白的句子,杨花落尽子规啼,杨花换为春红,也可以的;次句点出榴花,三四句写荷塘,带出微雨,碧波,用的很好。从句子看,三分句是状语,点明是小荷才露尖尖角的地点,两句前后融合的非常巧妙,前句中有后句,后句中有前句。有人把这个称作互体。很好哦。布局特点和前面一位的类似,一二句以并列的方式,点出两三个初夏物象,三四句再以流水句综合写一个物象,这样上下联的方式就不同了。


32.七绝·初夏
作者:庄楚
梅子黄时绿荫浓,浅深莺啭小桥东。
海棠谢尽春归去,换取榴花一树红。

庄楚的这首,一二句点初夏景,首句梅子渐黄,绿荫渐浓,次句点出黄莺,三分句我仔细看了看,初看觉得重复了,但应该是借海棠句,收束一二句的初夏景,并明点出春尽,而三四分句本身又以流水句带出了,海棠和榴花,一为暮春,一为初夏。这样四句有五个物象,句子结构呢,上下又是不同。很不错哦。


33.七绝·初夏
作者:美好生活
芍花退去忍冬香,荷弄微波小柳塘。
几雀啼鸣荫木里,爷孙含笑捉虫忙。

美好的这首进步也很大,首句点题中的初夏,芍药花谢了,但忍冬花(花期4-6月)却开了,看见了吧,七言句的前四后三转折,也是时间的推移,很难得哦;次句,荷弄微波小柳塘。荷主语,弄微波,动宾,小柳塘,地点状语,一个七言句弄的非常好哦。化用的,名联: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记住哦,堤柳,荷花,两个意象,非常和谐的。三四句呈现了两个动作,一个是雀啼,一个是捉虫,所以三分句的尾字里,还是修饰雀的方位词,不是为尾句拆分的状语。所以,她是按四句四景来写的,首句芍药花,忍冬花;次句荷花堤柳;三分句雀啼,荫木,四分句爷孙,虫子。美好生活能写出这样的作品,很好了哦,进步惊人哦。


34.七绝 初夏
作者:秋韵蘭菲
庭院深深日渐长,红墙绿树雀飞忙。
忽然一阵黄昏雨,三俩孩童檐底藏。

秋韵的这首七绝自己觉得没写好,我仔细看看,一二句还行,从庭院写起,日渐长,本是指春日迟迟的,日渐长,也是初夏的一个标准,因为不但是春日迟,而实际的夏,在夏至之前一直是更长,但诗里这么表达的却不多,我们可以稍微留意一下。次句,红墙可以代指蔷薇,绿树,自然指绿荫,雀飞,可以的。三四两句提示了一个夏雨的特点,来得快,去的快,所以孩童临时躲雨在屋檐下,可以理解。不足之处在于,立意稍淡了。总体还可以的。


35.七绝 初夏
作者:南栀
春花开尽柳荫长,满架蔷薇衫袖香。
雀鸟声声深翠里,红尘五月遣人忙。

首句前四从春末发端,后三柳荫长点出初夏;次句蔷薇满架,化用高骈山亭夏日句,满架蔷薇一院香。但衫袖香,不如用:盈袖香,建议改一下。三分句引入雀声,带出深山翠微,尾句以五月遣人忙收尾,乃是入情句,所以这首的布局是前三铺陈,尾句转合,三一结构。大家现在组句,布局,都进步很大,祝贺各位哦。


36.七绝·初夏
作者:木秀玉林
芳草盈盈枕野塘,荷钱点点换新装。
小蛙正试玲珑鼓,鸂鶒惊飞潋滟阳。

玉林的这首,也用了四句四景的写法,首句很好,一个枕字,属于炼字哦,芳草萋萋的布满堤岸,由于是水边,故可用一枕字,句子就灵动起来了。顺便说个成语:枕石漱流,本意是在水边生活,以石作枕,以溪流漱口,后遂作隐居意。但《世说新语·排调》有一段记载:一位姓孙的要归隐,本想说:枕石漱流,但一急,说反了,成了枕流漱石了,此时皇上问:'流可枕,石可漱乎?’孙曰:'所以枕流,欲洗其耳;所以漱石,欲砺其齿。

这样,枕流漱石,倒成了常用的了。继续看诗:荷钱点点换新装。次句开始荷塘了,荷叶点点,很形象,出自,杜甫的诗句:点溪荷叶叠青钱。作者化用的很好哦。三分句继续写水中景,引出蛙声了,四句点出水中一种类似鸳鸯,但稍大的鸟,杜甫用过:无数蜻蜓齐上下,一双鸂鶒对沉浮。总体不错,你的这首四句都是和野塘有关,岸草,荷叶,蛙鼓,鸂鶒,物象选择的不错。但尾句有个小瑕疵:鸂鶒惊飞,可以,但惊飞的原因是,潋滟阳吗?月出惊山鸟,因为鸟已宿,突然月亮出来由于光线的原因,把鸟惊着了。白天也惊到鸳鸯了?单纯的蛙鼓应该不至于,你乘船了?细节处以后多注意哦。


37.七绝·初夏
作者:威尼斯
频频阵雨浥鹅城,水稻青青蛙鼓鸣。
最喜乡间穿小径,欲黄芒果满园呈。

惠州市别称鹅城,是广东省的一个地级市,因苏轼待过,非常有名。威尼斯原来从惠州来滴。首句以夏雨发端,次句以当地特产水稻承接,化用了,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很好,水稻青青蛙鼓鸣。用了标准的双主谓结构;三分句用了递进词,最喜,为何可以用最字,因为前面说了,雨洗后的鹅城一尘不然,水稻,蛙鼓,都是铺垫的,故三分句就可用最字了,注意,如果前面什么都没说,就不好用最了,因为太突兀了。尾句是最喜之物,芒果,所以三四又是一个流水句的做法,最喜后的,乡间穿小径,欲黄芒果满园呈。都是喜的宾语,只不过,乡间穿小径,是修饰尾字呈字的,意思是,芒果园那里需要穿一条小径方可见到。很好!


38·七绝·初夏
作者:小小
河堤老柳碧丝长,款款清风递嫩凉。
最喜蜻蜓飞落处,半开菡萏暗浮香。

小小的这首,一二句稍弱,为何?老柳碧丝长的;老字,意义不大,放在这里,这里需要的一个是柳阴,因为入夏了,柳叶柳枝都非常丰满了,要的是这个,所以,描景,不是单纯的拍照,是按你的诗意情调来写的,你如果刻画人生,用老柳发新枝可以,这里要突出题中的初夏的初字,还有,如果你写夏日炎炎你要一个纳凉处,次句这样写可以,但与初夏不太协调。

三四两句非常好的化用了,小荷才楼尖尖角,早有蜻蜓落上头。这个句子,而且也用了两句,并且完全翻出新意了哦。流水句法也用的非常娴熟了,三四,单句式的流水,三分句状语拆分。从目前看,你这两句好在,用了两个动词,一个是蜻蜓飞落,一个是菡萏浮香。不比原句差哦。


39·七绝·初夏
文:盛夏绿荫
绒桃如核竹枝长,俏艳蔷薇上架忙。
谁惹榴花红似火,三分雨露七分阳。

这位友友名字是盛夏,写初夏有些委屈了哦。首句从桃实,竹枝发端,很好,古人伤春者常以桃花落而悲,又以花落但有子成而宽,子成,与竹枝长,一起表达了时间的推移,所以首句很棒!次句以夏花蔷薇承接,很自然地把首句的时间延续到初夏了,一长,一忙字,又赋予了景句的动感,很好哦。三四两句更妙:谁惹榴花红似火,设问,我们刚刚讲的渔洋三法;三分雨露七分阳。

尾句是王渔洋式的回答,不是直接的回答,但对前句是一种补充,修饰和景结。意思是,是谁在一大早就把榴花弄的这么红颜,如火,而且带着三分雨露,和七分朝霞之色哦。总体看,四句诗,描写了很多物象,有桃,竹,蔷薇,榴花,雨露,晨阳;但被作者安排的错落有致,条理清晰,而且句子结构变化多端:首句,双主谓,次句,俏艳修饰蔷薇,上架忙,谓语动作;三句,榴花红似火,主谓宾,并且句首加谁惹设问,尾句,巧妙的用了数字自对。第一次见这位友友的作品,卧虎藏龙啊!


40.七绝.初夏
作者.梅雪
竹影摇风夏日长,树阴翠翳入池塘。
小桥幽径亭台处,时有渔戏荷散香。

四句四景,很不错。首句的,竹影摇风,用的很好,意思是风在吹动竹子,影自然就摇晃了,这样倒装一下,乃是诗语的常用手法,比如,杜甫的,水荇牵风翠带长。其实就是风吹水荇而已,但一颠倒,诗的味道就出来了。次句,描写岸边的树荫,倒映池塘,两句扣的是初夏,三四句写荷塘景,手法与上面几位的类似。这次我们有好几位的第三句都是尾字有处,里,等方位词,但用法不同,在诗中的作用就不同了。

梅雪的这第三句,大家注意一下,小桥幽径亭台处,有动词吗?没有,小桥,幽径,亭台,三组名词,其实都是修饰那个尾字处的,这样,三分句就是个状语句了,为哪句服务的,当然是尾句,时有渔戏荷散香啦,两句其实是单句式流水,两个诗句,语法上是一个句子。前面一位诗友的:绿树新阴街巷里,这句的街巷里,修饰的是本句的,绿树新阴的,这样就不是状语句了哦。


41.七绝.初夏
作者:春山芳树
熏风摇荡麦花香,柳岸荫浓钓线长。
水面清圆荷叶浅,珍珠跌落小池塘。


这首也是以描景为主,但句句暗带的情绪非常明显,就是一个欢快的初夏景色,句子也都非常漂亮,一二句是一句一物的写法,熏风摇荡麦花香,熏风是夏风,摇荡麦花,而麦花的香味自然四溢,比如杜甫的句子:风含翠筱娟娟静,雨浥红蕖冉冉香。因雨而竹净,因风,故可闻荷香。

次句,柳岸荫浓钓线长。把个荷塘岸柳写的栩栩如生,阴浓,夏柳的特点,钓线长,柳枝拂水如钓丝。一句一物的写法,优点是可以把一物写的很细致,双主谓或三主谓的句子,可以使句子很丰满,并带多个物象,各有千秋哦,我们作为学生要各种都会哦。三四句,是流水句,互体互融,水面荷叶,叶上水珠,是荷塘的佳境。而且也是流水句的两句一意的特点。

43.七绝 初夏
作者:婉霞
满地落红铺夏床,小荷初绽赤蜓抢。
谁将续奏别春曲,布谷声声正绕梁。


婉霞的这首也是扣春夏交替来写的,首句,满地落红铺夏床,很好,似无理,但很妙,因为春末,初夏,本就没有明确的界限,而落红铺夏床,很有王湾的句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的味道,咱们同学能写出这样的句子,需要点赞哦。次句以荷来承接,小荷初绽,点出初夏;赤蜓抢,意思是红色的蜻蜓乱飞。抢,有两读,意基本同,而且同属阳,庚两韵部。三四两句用了流水,也是设问句,尾句做了回答,奏别春曲者,布谷鸟也。婉霞进步很快哦。


44.七绝·初夏
作者:明月
田田圆叶巧新裁,菡萏含羞将欲开。
雨霁塘平乱蛙鼓,谁移红伞画中来。

从诗意看,题目其实是初夏荷塘,更确切一点,因为四句都是围绕荷塘来的。一首小诗,非常的清丽,首句荷叶田田,次句菡萏将开,扣初夏二字;三分句化用了,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只是两句化成了一句,以雨霁代指时间,荷塘水平静了,此时蛙声遍起,一个乱字用的好,如果去过农家,其实夏天里就是这样。前三句荷叶,荷花,荷塘蛙鼓,写景,尾句一笔宕开,人物出来了,但场景依然是荷塘啊,红伞,这里可以引发遐想,可以是游人,可以是采莲女,当然也可以是蜻蜓,所以很妙哦。我最近说过,梅尧臣有句名言: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这首至少是一种尝试吧,谢谢哦。



45.七绝·初夏
作者·泠崖
红渐稀疏绿渐浓,莺声蛙鼓听从容。
吟情未逐落花去,诗兴更添一万重。


泠崖的这首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因为一路读下来四十多首了,毕竟大致的思路类似,这首写作角度变了,来细看一下:红渐稀疏绿渐浓,首句其实就是绿肥红瘦的意思,春归去了,次句,莺声蛙鼓听从容。这里,莺声蛙鼓,是并列的主谓结构,但在句子的词性属于宾语,并且是前置的,因为是听的宾语,位置颠倒了一下,诗语特征之一哦。

三四句一转,开始入情了,吟情未逐落花去,诗兴更添一万重。这种是递进式的流水,前句意在春归,后句意在初夏。言外之意,这里用的非常巧妙,诗兴为何更添了?因为初夏了呀,没有直说,但表达的非常明确,这就是我们写诗所追求的境界哦。总体来看,首句春归,同时为次句暗埋伏笔,次句初夏景。三四句,分扣一句,和二句,这种手法和布局我们前面讲过,大家可以复习一下,三扣一,四扣二。


46.七绝.初夏
作者:宁静的夏
青桃结满瘦枝丫,槐柳长荫莺语哗。
野菜明知春已尽,忙生一地小黄花。 

四句四景,大家都喜欢用哈。一二句读来很顺,桃花落,结子满枝,瘦字,此处主要是烘托子多;次句也用了双主谓,槐柳的长阴,其实是两意,一是枝长了,一是叶子茂盛了。三四两句流水,两句一意构成的流水,以两句合写野菜花。也是与一二句的句式形成一种变化。手法上来看,三分句属于移情之法,也是拟人哦。把诗人的情感转移在小黄花上,意思是,春花虽去,但有野菜花来替补,写的很好!


47.七绝 初夏
作者:云湄
香雾红云别日情,游人去后蔓草争。
东君犹解相思意,飞絮无声伴一程。


云湄的这首,写的比较特别,通篇以拟人的手法,描慕了春归与夏临。首句以香雾红云代指落花,别日情,指离别,春的归去。次句的游人,此处是第三者了,指来踏青赏春的游人,人去而草萋;三四两句以流水句入情,属于两句一意的流水,因为初夏一般还会有柳絮,所以云湄就以这个来起意的,说东君还是有心的,让柳絮陪伴着春,慢慢的归去。诗本身很好,如果题目改为惜春,就非常贴切了,但问题是,初夏基本没有提到。希望以后再写命题诗时,要注意审题哦。


48.七绝 初夏
作者:皓月
熏风吹过日初长,麦浪层层正溢香。
菡萏亭亭水中立,榴花含笑沐朝阳。

皓月的这首四句四景,是我们这次练笔大家写的比较多的类别。首句写南风,夏日,但日初长,要留心一点,引出初长不确切,春日迟迟已经开始长了;次句写麦浪,三句荷花,四句榴花。句子很通顺,不错的一首七绝。优点是,每一句里都有带情感的词语,比如长,香,亭亭,含笑,朝阳,等。这样四句四景,情感就已经带出来了。但不足的地方是造句的方式过于单调了,可以参考一下前面几位的句式变化。记得有几个变化比较多的,我都细细的讲解了。


49.七绝 初夏
作者:清风明月
沙沙一夜雨初晴,犹喜叶间珠露盈。
时见榴花依似火,又闻布谷两三声。


清风明月的这首,一二句写雨,三四两句分述两个初夏景物,一个榴花,一个布谷。首先上下联之间注意了手法的变化,一二句之间相互关联紧密,一句夜雨,一句雨霁后的玉珠;三四各述一个景物。但还是要主语组句的变化,学习如何运用双主谓,或并列主语式的组句法,可以使得物象更丰满一些。因为你都是写景嘛。好,继续加油哦。


50.七绝 初夏
作者:高山流水             
乡间六月尽芬芳,豆蔓蜿蜒串上墙。
莜麦葵花翻绿浪,满枝青杏泛微黄。


注意,六月不能算初夏了,另外我们还没到六月啊。古诗词,一般以农历为准,一般说乡间四月合适一点。因为有,翁卷的《乡村四月》,白居易的山寺桃花。次句,豆蔓蜿蜒串上墙。不错,三四两句也都是初夏农家景。这首诗好在遣词造句漂亮,读起来朗朗上口。赞一个!唯一的遗憾是三四句本来是很好的对仗句的,但前后两句的前四没弄好,莜麦葵花,是两个物象,而且是句中自对,但,满枝青杏是偏正词组了,所以没对好。满枝换成另外一个物象,与前句区配,就非常好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6012)群园学诗抒情怀(3482)(16012)
【诗海选粹】雅苑诗社(44)期
七绝第五讲~如何写好流水句(一)
【对联临屏1092期】联题:二十四节气之——立夏(主评:宁世宽)
常见的修辞手法(2)
七绝▪九月榴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