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峰 | 走向自由王国
||艺术家简介||

李峰

1959年生于武汉。湖北美术学院二级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理事,中国重彩画研究会顾问,湖北省中国画学会副会长;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任湖北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画系主任,湖北省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主任,湖北省工笔画学会常务副会长。

1984年  《围墙》参加 “第六届全国美展” (文化部 中国美协)
1989年 《桃花源记》参加 “第七届全国美展” (文化部 中国美协)
1989年 《桃花源记》获“第七届湖北省美展”铜奖 (省文化厅 湖北美协)
1994年 《心原》获“第八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展”大奖(最高奖)(文化部、中国美协)
1994年 《心原》获“第八届湖北省美展” 银奖 (省文化厅 湖北美协)
1998年 《香蕉园》获“第四届中国工笔画大展” 银奖 (中国美协)
1999年 《南风》获“第九届全国美展”优秀奖 (文化部、中国美协)
1999年 《南风》获“第九届湖北省美展”银奖 (省文化厅 湖北美协)
1999年 《我的画》获“共庆澳门回归祖国——中国艺术大展” 优秀奖 (文化部)
2001年  《家》获“庆祝建党八十周年全国美展”优秀奖(最高奖) (文化部、中国美协)
2001年 《家》获“庆祝建党八十周年湖北省美展” 金奖 (省文化厅 湖北美协)
2003年 获第五届湖北省文艺明星奖 (省文联)
2004年 获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湖北省委 省政府)
2009年 《在水一方》参加“第十一届全国美展”  (文化部 中国文联 中国美协)
2009年 《在水一方》获“第十一届湖北省美展” 银奖 (省文化厅 省文联 湖北美协)
2012年 《在水一方》获“首届湖北省艺术节文华奖绘画奖” (湖北省政府)
2014年 《唯韵清扬》参加“第十二届全国美展”  (文化部 中国文联 中国美协)
2014年 《唯韵清扬》获“第十二届湖北省美展”金奖 (省文化厅 湖北美协)
2015年 获第九届湖北省屈原文艺奖 (省委宣传部)
2015年 《工笔人物画教程》(排序1)获“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湖北省政府)
2016年 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国务院)
2021年 《青岁润华实》、《旅途》参加“首届中国工笔人物画学术邀请展”中国工笔画学会
2021年 《高原絮语》参加“第十一届中国工笔画大展” 中国美协 中国美术馆 中国工笔画学会
2021年 《我家的桔园》入选“湖北省美术创作重点项目扶持工程”   湖北省文化厅
2022年 《新绿》参加“喜迎二十大 壮美新画卷——乡村振兴·美丽乡村主题美术作品展”
(湖北美术馆)  中国国家画院、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

走向自由王国

李峰

    当代写实工笔人物画是一个承前启后、内涵丰富的中国画研究领域,具有兼收并蓄、生命力旺盛的新时代特征。结合自己三十余年的创作经验,笔者以为:不为物累、物为我用、我在物中,这是目前写实工笔人物画创作中最应关注的三个方面,也是创作规律和品评画作的基本要素。

《心原》
获第八届全国美展最高奖 
中国美术馆收藏
1994

《遠芳》
1997

    “人为物累,心为形役”形容的是思想不自由,人为外部事物而奔波,心被外物所驱使。因此,要“不为物累,方得大自在”,这是为人处事的道理。
“不为物累”运用到当代写实工笔人物画实践中具有同样的意义。当代写实工笔人物画——这里“写实”是指科学造型法原则下的写实造型绘画,而非写实主义绘画,由于“写实”一词的冠名,往往产生误导,因为“写实”的基本含义是指如实地描绘事物,以此为定义,在创作过程中就应该忠实地服务于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诸如造型、透视、色彩等方面都应该在客观规律下进行。如此一来,人的主观能动性被放到次要地位,创作活动在被动描摹客观事物的过程中失去了灵性,容易导致艺术创作这一极具创造性的精神劳动,在客观事物的局限下普通化、庸俗化。换言之,创作者在客观事物面前失去了主动性,变成客观对象的奴隶——“人为物累,心为形役”,这显然是有悖于艺术创作规律的。

《香蕉园》
1998年

《南風》
1999

《家》
2001

《母子》
2002


    当代写实工笔人物画源于西画的科学造型法、焦点透视法及科学色彩观的影响,这已是人们的共识。常言:中国画是表现,西画是再现,所谓再现,就是“如实地描绘事物”。但是,就笔者观察,西方的写实性绘画和写实性雕塑也并不是一丝不苟、一成不变的忠实于客观对象的,无论是波提切利,还是罗丹,或者其他更具写实意味的优秀西画家和雕塑家,他们作品中的造型特征都充分的反映出作者在客观事物面前所具有的主观调度精神,而不是简单的描摹和再现。所以,既要“如实地描绘事物”,又要“不为物累”,科学辩证地运用写实手段,是当代写实工笔人物画创作研究中十分必要的课题。

《晚風》
2004

《落霞》
2007


《愔愔版纳》
2007

《南园木叶下》
2008年

《在水一方》
2009

    在艺术创作中,“不为物累”是建立在对客观事物——包括客观事物本身及反映客观事物的艺术规律的充分了解和熟练掌握的基础之上的,由此才能既不为物累,又在尊重客观事物的表象和本质中,做到物为我用。这是艺术创作者走向自由王国的基本途径,所谓“不为物累,方得大自在”,这个“大自在”就是“物为我用”、“万物皆为我备”,就是在写实原则指导下,根据作者的立场、情感、好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有目的、有选择、有取舍、有加工的对待客观对象,从而达到符合艺术规律的“如实地描绘事物”。

《记忆中的那年夏天》
2011

《凝思》
2012

《静》
2012

    在中国古典绘画中也有写实性因素,但其内涵是完全不同的,古代画论中所渗透的“意象性”思维模式和艺术作品中展示的造型规律都充分反映了中国古典绘画从一开始就不是如实地描绘客观事物(指造型)。

《唯韵清扬》
2014

《苗家少女》
2017

《闲看庭前花开花落》
2018

    “写实性”造型和“意象性”造型是两个不同的造型领域,前者侧重于主观尊重客观,后者侧重于客观融汇于主观,两种不同的造型观形成两种不同的艺术面貌。它们不同之处是主客观的侧重点不同,而共同点都是主客观相结合的产物。优秀的艺术创造从来都是心物交融、物我两忘的,创作者的思想、意趣能够自由的游弋于客观形态之中才能进入羽化之境。

《高原絮语》
105×167cm
2020

《白露》
45×55cm
2020

《我家的桔园》
2021年

《新绿》
纸本
84cmx174cm
2022年



    因此,在当代写实工笔人物画创作研究中,不仅要“不为物累”、“物为我用”,还要致力于“我在物中”的天合之趣。




        图片来源 |艺术家本人

         学术策划 |郝孝飞 方正

                            肖蓝 熊明非

 编辑\排版|程雅嘉

      校审|肖蓝



湖北美术学院中国工笔画艺术研究所
成立于2010年
以推动新时期工笔画艺术的发展为目标
致力于工笔画的教学、创作及理论的课题研究
欢迎大家来稿交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美术]全国美术院校中青年小幅工笔画作品展(第五届)特邀艺术家作品欣赏
工笔画王鹏工笔人物画
「美术评论」:感人可以很简单——评新工笔画《儿女情长》
大美不言,气度雍然--浅议洛阳李兰(李春兰)的画 (洛阳丁一)
多元探究工笔意蕴——南开画院首届工笔人物画网展
「工笔画」王鹏工笔人物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