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黄慈宽:中共河源县委首任书记

2008-6-3 8:21:05河源日报田红秀我要评论(0)

 前言

   在中共东江特委的领导和指示下,1940年6月,中共河源县委员会在叶潭麦畲排和合屋正式成立,县委书记为黄慈宽,组织部长为张华基,宣传部长为蔡子培。

    黄慈宽成为河源县委第一任县委书记。

    1940年6月,受中共东江特委的委派,黄慈宽来到叶潭麦畲排找到蔡子培,传达了东江特委关于成立中共河源县委员会的指示。接着,首届县委领导成立会议在麦畲排和合屋召开,正式成立中共河源县委员会,县委书记为黄慈宽,组织部长为张华基,宣传部长为蔡子培。黄慈宽成为河源县委第一任县委书记。此外,他还先后担任过中共龙川中心支部书记、龙川县委书记、龙川中心县委组织部长、博罗县委书记、东江纵队司令部政治部统战科长、中共香港分局统战部科长等职。

      加入党组织
      成立龙川支部


    黄慈宽,又名黄志英。1914年出生于广东龙川县一个贫农家庭。

    由于家庭清贫,黄慈宽10多岁才开始上学。在家庭的熏陶下,黄慈宽自幼勤奋好学,爱憎分明。1936年借助祖堂津贴勉强完成中学学业,毕业于龙川一中。他初中毕业后,便回到家乡莲塘小学教书。

    黄慈宽教书时,积极宣传新思想、新文化,反对封建礼教。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便以莲塘小学为阵地,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他发动进步师生,捐款购买了《大众哲学》、《中学生杂志》、《列宁主义问题》、《世界知识》等500多册进步书刊,在校内“文昌阁”办起一个图书室。该图书室不仅吸引了全校师生和附近的知识青年,而且邻校的进步教师也经常来此借书阅读,寻找革命真理。

    黄慈宽擅长文艺。他利用这一长处,经常向学生教唱《大刀进行曲》、《延安颂》、《黄河大合唱》等抗日歌曲,还组织宣传队深入村镇,演出《放下你的鞭子》等戏剧,唤起民众抗日救国。

    经抗日救亡活动的实践和锻炼,黄慈宽逐步成长起来。1938年4月下旬,广东省委派麦文到龙川重建党组织。麦文在莲塘小学以教书为掩护,从事建党工作。5月,经考察后,首先吸收黄慈宽入党。黄慈宽成为龙川重建中共组织后最早加入党组织的人。

    之后,通过黄慈宽的推荐,麦文还吸收了莲塘小学邻校进步教师余丁运和刘春乾加入中共组织,并成立龙川支部,书记为麦文。

      组建抗先队
      开展抗日救亡运动


    1938年8月,黄慈宽参加中共广东省委举办的党训班学习回来后,向支部成员传达了省委关于大力发展党员的指示,并讨论筹建龙川青年抗日先锋队,培养抗日干部等事宜。他经常深入圩镇乡村,开展动员组织工作。1939年2月龙川抗先队总队成立时,他被选为总队的领导成员之一。

    1939年春,龙川抗先队在佗城老隆区、鹤市区和铁场龙母区分别建立了四个区队,抗先队员发展到近3000人。

    黄慈宽等人以龙川抗先队的名义,在全县各地普遍建立了“读书会”、“姐妹会”、“妇女夜校识字班”、“青年读书小组”等群众组织,将整个龙川的抗日救亡运动搞得有声有色,抗日的歌声响彻高山深谷,救亡的墙报、标语贴遍圩镇、乡村。

    在此期间,黄慈宽还主持了“龙川青年自我教育班”的训练工作。教育班从筹备到开办,从日常军事、政治训练到作战演习等,黄慈宽都身先士卒,成为学员的表率。通过办班考察,黄慈宽从中吸收了一批学员加入中国共产党,为后来龙川开展武装斗争培养了一批骨干力量。

    黄慈宽联系群众面广,善于做统战工作,团结了一批国民党上层爱国民主人士。爱国人士张化如就是其中一员。张化如信奉耶稣教,主张洋务,是“实业救国”论者,对修建龙川县内公路有汗马功劳。抗日战争爆发后,他主张抗日,拥护国共合作。当时,像张化如一样的爱国人士还有很多,黄慈宽抓住这一机会,并接受中共龙川县委意见,通过在医院内举办战时救伤班,培养了一批医务人员,并团结了一批爱国民主人士。当时的龙川日报社也设在平民医院内。这样,便有力地促进了抗日救亡运动的开展,团结了上层爱国人士,孤立了顽固派。

    从1938年下半年至1939年5月,黄慈宽成为中共龙川党组织的主要领导人。那时,龙川抗日救国政治形势十分喜人。在上级党委领导下,黄慈宽卓有成效地做了三件事:一是办好中国共产党组织的地下联络站。用公开合法名义创办《龙川日报》和“青年书店”,还帮助地下党员叶惠南在老隆镇开办“均益”杂货铺。一方面公开合法经商,为地下党组织提供活动经费;另一方面接待上级党组织的领导干部、情报交通员往来吃宿,确保党的各项指示、方针和政策畅通无阻。二是坚决执行了中共广东省委关于扩大和发展共产党组织的指示方针,先后建立了三个党的区委会、几十个党支部和小组,使全县党员由重建党组织时的3人,增至130多人。三是批准和安排了一批共产党员参加国民党的乡、保长的竞选,建立了“白皮红心”的政权,从而使莲塘、涧洞、永和等国民党乡级政权掌握在共产党组织手中。

      做好隐蔽工作
      保存革命力量


    1939年冬至1940年1月,国民党反共反人民的面目日益暴露。龙川县长邓鸿芹下令停办《龙川日报》,解散龙川抗先队,强令中山大学战地服务团和东江华侨回乡服务团龙川分团撤离龙川。

    面对反共逆流,黄慈宽主持中共龙川党组织工作,作了两项应变的决定:一是坚持斗争,以“快邮代电”的形式,发表了《告龙川各界人民书》,公开揭露国民党反共反人民的罪行,有力地打击了国民党的反动气焰。二是有组织有计划地撤退、隐蔽。一方面将抗日团体撤退到抗日前线的敌后坚持活动;另一方面将身份已经暴露的共产党员转移到邻县工作,未暴露身份的共产党员则就地分散隐蔽。由于黄慈宽坚决执行上级党组织的指示,采取了上述果断措施,为共产党保存了一大批优秀干部。

    1940年6月,中共河源县委员会正式成立,黄慈宽奉命任中共河源县委第一任书记。

    任职期间,他在河源黄村小学以教师为职业,在女教师共产党员严慧玲(黄慈宽妻子)的掩护下,秘密开展革命活动。一方面努力搞好教学工作以取得群众的支持,另一方面秘密指导各区委和基层党支部开展工作。

      强忍失妻之痛
      继续为革命奋战


    1941年下半年,黄慈宽调任中共博罗县委书记,妻子严慧玲则负责县委妇运工作,夫妇俩并肩战斗,深入石湾地区抗日前线,组织群众、武装群众,给日军以沉重打击。

    1943年至1946年,黄慈宽夫妇调到东江纵队工作,黄慈宽任东江纵队司令部政治部统战科长。
    1945年夏,黄慈宽和严慧玲奉命随东江纵队邬强部队从罗浮山向粤北挺进,途中与国民党顽军等遭遇。由于日夜行军打仗,部队面临重重困难,士兵有时靠吃野菜、喝山泉水充饥,伤病员日增。后来,严慧玲在战斗中身负重伤,光荣牺牲。妻子牺牲后,黄慈宽强忍悲痛,继续英勇战斗。

    1946年春,东江纵队司令部派黄慈宽率电台组到九连山工作,并向坚持武装斗争的九连山人民自卫总队传达国共双方会谈纪要《双十协定》。黄慈宽到达佗城老家时,由于身体非常瘦弱,关节炎发作,双腿红肿不能走动。这时,佗城又驻满敌军。危急之际,黄慈宽便派人与地下党员叶惠南联系,找到地下党员刘振光,带电台组人员暂时安顿下来。第二天,黄慈宽待腿稍有好转,便雇一顶轿子,坐轿率电台组人员平安到达目的地。由于黄慈宽的平安到达,九连山人民自卫总队才得以通过电台与粤北指挥部保持联系。后来,除留下部分人员坚持斗争外,部队由彭沃率领与粤北兄弟部队会师,6月30日北撤山东。

    东江纵队北撤后,黄慈宽调到中共中央香港分局统战部任科长,具体负责工运工作。1947年夏,他因长期为革命夜以继日地忘我工作,积劳成疾,患了胃瘤,在香港玛丽医院医治无效,于1947年8月病逝,时年33岁。

    为了表彰与缅怀黄慈宽对党和人民解放事业所作出的重要贡献,1957年,龙川县人民政府决定,并报请上级部门批准,追认黄慈宽为革命烈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全面抗战初期的中共赣东北特委
中共洛宁县委第一任书记韩达生
周少波 | 清明节忆英烈—缅怀烈士王志贤
东江各属行政委员公署的“东江”指什么?在那里?
震惊蒋介石的“湘西事变”
刘同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