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的父亲之红得发紫
userphoto

2023.05.11 四川

关注

文革中,曾有军管会主任指着母亲鼻子说,王成高解放初期红得发紫,至今却不思悔改。

母亲装楞,问道:在解放初的新中国红得发紫,有问题吗?

军管会主任语塞,本意是想说文革前全是错误路线,在错误路线下红得发紫自然罪不可赦,没想到母亲拿新中国说事,一时不知所措。

不管怎么说,父亲在解放初的那几年的确可以说是红得发紫,那也是父亲一生中最为辉煌的几年。

在恢复生产期间,父亲是动力部主任,在恢复破坏最严重的动力系统方面做出了贡献。正常生产以后,父亲转为生产科长,开始介入工厂的主要业务,就在这个时期,父亲开始改行,放弃了自己所学的电机工程专业,改为主攻冶金,侧重于特种合金钢的冶炼。

中途改行看上去好像很难,但对于当时还不到25岁的父亲而言,并不觉得有多么困难,不懂就学呗,大学里学习的不仅是专业知识,更关键的是培养出自己的自学能力,有了这个,有何难哉。

父亲平时给人以谦和的印象,那是他的修养,内心其实是相当自信自负的,不过这一面大约也只有家人才能真正知道了。

文革后期,父亲对于自己贡献半生的二钢厂殊为失望,打算另谋出路,联系了广东一家化工企业,对方对父亲的资历很感兴趣,但提出需要的是一位总工程师,询问父亲半年内能否胜任。

父亲当时具体怎么回答的我不知道,但他在家里是这么说的:只要是姓'工’的专业,我都能够保证一个月入门,三个月独当一面,半年就能成为合格的总工程师。

这话听上去有点狂,其实不然,换个专业做总工,我都做得到,只不过需要的时间可能比父亲长一点而已,但也超不过一年。

同为工业分支,各个专业的基础知识其实是一样的,只是专业知识不一样而已,工程实践的基本经验也是一样的,只不过面对的具体问题有所不同而已,什么隔行如隔山,吓人的。当然了,如果你的知识视野过于狭窄,那就还真是隔了座山了。

果不其然,转行搞冶金之后,父亲很快就做出了成绩,这方面我没怎么具体听父亲说起,但从网上却查到一些,比如他用稀土原料代替当时稀缺的镍铬合金原料,炼出了无镍铬枪械钢,解决了军用急需;还有航空轴承钢,低碳不锈钢,高速切削钢等等当时急需的品种。

在我的眼里,冶炼合金钢有点像厨师做菜,主料是铁,碳元素的作用像盐巴,少了没味道,多了难以入口,需要掌握好分量,调味料就是各种各样的合金原料,比如镍铬锰硅等等,不同的组合比例,就对应于不同的钢材性能,就好比菜品的口味一样,最后,冶炼的工艺,比如冶炼温度和冷却方式等等,则好比做菜的火候,掌握的好,金属内部的金相结构就能够达到最佳,在同样的合金配比下得到更好的品质,就好比火候到位,食材的口感就会更好一样。

作为冶金专家,父亲肯定是特级厨师的级别。

取得这样的成绩,肯定是要付出代价的,代价就是时间精力,还有金钱。

大约是为了掌握第一手知识,父亲很少读中文书籍,书柜里基本上都是大部头精装版的外文原版书,俄文版占大多数,也有少量的英文版和德文版。

家里面积狭窄,只有一个书柜,里边放不下就堆在柜顶,一直堆到天花板附近,其实也没多少,估计也就百多本,这些书都是父亲自己掏钱买的,累计花掉一两千元,相当于父亲一年的工资。

临时自学俄文,还阅读了近百本专业书籍,需要多少时间?这个我都算不出来。

在书柜里,有一本蓝色封面的简装书,没有书号,是内部发行的出版物,那是父亲一生唯一出版的著述,《电渣重熔冶炼技术》,这是当时很先进的一门冶炼技术,用于冶炼高纯度钢的,40年代才在西方提出来的新技术,我就只知道这么多了,但我知道父亲在这个方面下了不少的功夫。

五十年代,国内很多方面学习苏联模式,包括在工厂里实施总工程师负责制,由厂长兼任总工程师,真正对技术和生产负责的,则是副总工程师。

1952年,在总工程师培训班培训半年后,父亲被任命为第二钢铁厂的副总工程师,时年25岁。说起这个总工程师培训班,我还想起父亲讲起的趣事,在培训班里,学员大多是四五十岁的老资格工程师,父亲是其中最年轻的,在宿舍里,父亲满以为自己和这些半大老头会没有共同语言,哪知道熄灯以后,不知道谁带的头,一群平时不苟言笑的老头子们居然集体比赛着讲起了黄色段子来。

回忆起这些时父亲忍不住笑道,不管是满腹经纶也好,德高望重也罢,男人们一说起女人,差不多都一个德行。

我很好奇父亲会不会也贡献三两个荤段子出来,不过没敢问。

担任副总工程师后,父亲还继续兼任生产科长职务,很难想象,一个职工上万的国防钢厂的技术、生产、乃至与生产相关的那部分财政开支大权,就这么落到了一个年轻人手里。

作为副厂级干部,父亲自然也成为了厂党委成员,这就算是进入了官场,对于父亲而言,这就是祸不是福了。

那几年是父亲最忙最累的几年,也是手握大权的几年,更是他为国家做出诸多贡献的高峰期。

按我的分析,当时的父亲之所以会那么红,仍然是'自己人’这三个字的原因,解放之初,国家自己培养的技术人才还挑不起大梁,技术方面主要还是依靠国民党时期的留用人员,而在这群人中,父亲作为可以信赖的自己人,他不挑担子谁挑?

人才其实都是逼出来的,没有那副担子在肩上,父亲估计也不会那么发奋拼命,同样的,没有那样的平台,父亲也不可能做出那么大的贡献,所谓时势造英雄,技术领域也同样如此。

也就在父亲担任副总工程师前后,国家开始在各高校调整院系,母亲就读的重庆大学医学院与华西医学院合并,成立了四川医学院,母亲也到了成都继续读书。

母亲在毕业后分配到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工作,在同济期间与父亲结婚,后来又因为院系合并之类的原因到了武汉医学院,一直到后来照顾关系调到重庆医学院工作,父亲和母亲经历了两三年的异地恋后又加上两三年的两地分居,才终于又在重庆团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师昌绪
狮子芋头《皮卷尺和钢卷尺》
钼铁的冶炼方法有哪些?
14NiCr18锻造-14NiCr18镍铬表面硬化钢
十三岁成副总的小天才——一位父亲给孩子铺路的故事
生产(采掘)副总工程师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