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国际博物馆日 | 一起来看博物馆里的中国石油工业史!

今天,是国际博物馆日

博物馆里弥足珍贵的展品

都是历史的见证和记录

在中国石油工业历史发展长河中

一些珍贵的历史瞬间和老物件

诉说着曾经的故事

让我们难以忘怀

一件件充满回忆的老物件背后

是一个个感人至深的老故事

和一段段艰苦奋斗的创业史

今天

让我们通过博物馆里的老照片、老物件

共同回望历史

回忆那段峥嵘岁月——

大庆油田

松基三井喜喷工业油流。该图来自大庆油田历史陈列馆

1959年9月26日,在黑龙江省大同镇高台子地区打的第三口基准井——松基三井喜喷工业油流,发现了大油田。由于是在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前夕发现,时任黑龙江省委第一书记欧阳钦提议,将这个油田命名为大庆油田。

大庆石油会战万人誓师大会。该图来自大庆油田历史陈列馆

1960年4月29日,大庆石油会战万人誓师大会在萨尔图广场召开,标志着大庆石油大会战正式开始。铁人王进喜代表五万多名石油会战职工吼出了“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钢铁誓言。

大庆油田首车原油外运。该图来自大庆油田历史陈列馆

1960年6月1日,大庆油田生产的第一列车原油从东油库发出,驶向锦西石油五厂。首车原油外运,标志着大庆石油会战初战告捷,大庆油田的原油汇入了祖国石油工业的大动脉。

三刮刀钻头。该图来自铁人王进喜纪念馆

1960年4月19日,萨55井完钻,只用5天零4小时就完成1200多米的设计井深,实现了“3天上千,5天完钻”的目标,创造了当时最高的纪录。这个三刮刀钻头就是当年王进喜与队友们奋力创造新纪录的见证。

王进喜使用过的马灯。该图来自铁人王进喜纪念馆

1960年3月25日,王进喜带领1205钻井队日夜兼程赶到了大庆。当时,他们住在老乡家的马棚里。好心的房东送来这盏马灯,王进喜提着这盏马灯在井场夜间巡逻。在马灯的灯光下,他在值班房里填写报表、记录钻井进度、开会研究布置钻井工作、认真学习“两论”。马灯,陪伴王进喜度过了艰苦的会战岁月。

辽河油田

辽河石油会战誓师大会。该图来自辽河油田企业石油精神教育基地

1970年3月22日,兴4井场红旗招展,锣鼓喧天,辽河会战筹备小组在这里召开誓师大会,写有“纪念鞍钢宪法诞生十周年暨加速下辽河石油勘探誓师大会”的会标挂在3241和32145两支井队井架上,标志着辽河石油会战开始。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辽河油田职工使用的帆布包。该图来自辽河油田企业石油精神教育基地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辽河油田职工家庭使用的收音机。该图来自辽河油田企业石油精神教育基地

作为当时“三大件”之一,收音机是普通职工家庭接收党的声音和上级部署最主要的渠道,是不少家庭的“镇家宝”。

长庆油田

毛泽东签署的文件。该图来自长庆油田展览馆

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签署批准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九军第五十七师转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石油工程第一师”。从此,石油师的身影遍布中国各大油田,成为支撑中国石油工业发展的一支钢铁力量。

国务院中央军委文件。该图来自长庆油田展览馆

1970年10月12日,国务院、中央军委下发(70)国发文81号,批准成立了由兰州军区负责组织的“陕甘宁地区石油会战指挥部”。当时指挥部就驻扎在陕西、甘肃两省交界的长庆桥镇,“长庆油田”这个美丽的名字由此而来。

长庆油田“磨刀石”。该图来自长庆油田展览馆

长庆油田是世界上著名的“低渗、低压、低丰度”的“三低”油田,堪称世界之最,因其岩石孔隙十分致密,被称为“磨刀石”。

先进生产(工作)者奖章。该图来自长庆油田展览馆

上图为上世纪70年代,长庆油田工人获得的先进生产(工作)者奖章,这枚奖章是由甘肃省人民政府颁发的。

创业时期的查线机和老式电话机。该图来自长庆油田展览馆

上世纪70年代,创业者们的查线机和老式电话机,实物由长庆油田退休老职工捐赠,属于收藏展品。

新疆油田

克拉玛依一号井喷出工业油流,钻探队员在油池边合影。该图来自克拉玛依展览(博物)馆

1955年10月29日,克拉玛依一号井喷出工业油流,标志着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大油田的诞生,为新中国工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重要能源支撑。

摄影作品《冰塔冰人》。该图来自克拉玛依展览(博物)馆

1955年12月,独山子矿务局1219青年钻井队队长陆铭宝受命带领队员们进行克拉玛依二号井钻井施工。1956年初春,二号井发生井喷,当时最低气温达到零下30多摄氏度。喷出的油水冲上井架天台,数小时内,30多米高的井架变成了一座冰塔。危急时刻,陆铭宝带领队员奋不顾身冲上去。

经过3天3夜抢险,井喷被控制。在天寒地冻的荒原上,巍巍屹立的钻塔旁,抢险队员被喷出的油水包裹,溅满油泥的衣帽已冻结成冰甲,像一个个身穿“冰盔冰甲”的勇士。这是当时克拉玛依人艰苦创业、为油拼搏的真实写照。

1956年国庆节,首都人民抬着“1956年发现的大油田——克拉玛依”的模型通过天安门广场。该图来自克拉玛依展览(博物)馆

新中国第一支女子钻井队。该图来自克拉玛依展览(博物)馆

1958年,克拉玛依油田进入正式开发阶段。石油工人在“没有水,没有草,连鸟儿也不飞”的戈壁荒滩上忘我奉献,新中国第一支女子钻井队也在其中。

骆驼运水队。该图来自克拉玛依展览(博物)馆

克拉玛依油田创业初期,戈壁荒漠环境特别恶劣,缺乏水源,用水十分困难,油田生产生活用水要从几十公里以外的地方用骆驼队运来。为节约用水,现场工人每天洗脸、刷牙、洗衣服只能用一脸盆水。

西南油气田

朱德副主席视察正在建设中的四川石油管理局南充炼油厂。该图来自西南油气田公司档案馆

1958年9月,新中国石油工业史上第一场石油大会战——川中石油会战拉开序幕。

1960年3月12日,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朱德来到四川,视察了正在建设中的四川石油管理局南充炼油厂,并为川油人打气鼓劲。


朱德题词。该图来自西南油气田公司档案馆

最后,朱德副主席亲自提笔,为四川石油管理局题词:“鼓足干劲,把川中石油迅速大量地开采出来。”他还表示,无论多困难,国家都会给予川中的油田开采尽可能多的政策和财政支持。

在中央领导的关怀下,四川石油人不畏艰辛、苦干实干,至1961年会战结束,找到了蓬莱、桂花等6个油田,结束了四川和大西南无油的历史。

玉门油田

老君庙老一井用顿钻钻探。该图来自玉门油田展览馆

1939年8月11日,玉门油田钻至115.51米时发现K层,日产原油10吨左右。由此揭开了老君庙油田开发的序幕,也揭开中国现代石油工业的序幕。

从延长运抵玉门的动力为25匹马力、可钻200米深的顿钻机。该图来自玉门油田展览馆

顿钻(一比一复制品)。该图来自玉门油田展览馆

钻探老一井时,周恩来同志批准从陕西延长、永坪选配两部钻机运往玉门油田,其中一部钻机连续钻凿了四口井,井井喷油,证实了玉门石油资源确有工业开采价值。

岁月如梭,时光荏苒

一张张珍贵的影像

一件件记录历史的藏品

见证了我国石油工业的沧桑巨变

回望历史 致敬奋斗者

前行的脚步更坚定!

编辑 | 隋英琦

素材 | 张卫红 杨雪 铁人王进喜纪念馆 雷凤颖 罗前彬 徐佳 王琼 宋鹏 杨楚怡 彭刚 张丽 周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11大石油城GDP最新排名,看看低油价下,你家能排第几?
长庆之后,谁将成第一大油田?中国六代最大油田盘点
中国各大油田真实年龄一览,最年长的竟是长庆
父辈的旗帜| 激情燃烧年代的石油大会战
中国交通5部曲之管道4:中国10大油气田(2018年版)
2017各油田生产概况出炉,中国石油行业稳健发展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