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儿时的记忆
userphoto

2023.05.14 江西

关注

记忆中在我16岁离开家乡到省会城市上中专之前,一直生活在我的家乡,那个美丽的小山村,它是一个群山环绕的村庄。

现在的家乡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排排整齐的楼房,一条条宽阔的水泥马路,还有村民们光鲜亮丽的衣着,喇叭按得嘀嘀嗒嗒打招呼的小汽车,早已不见了昔日的模样。

每次陪父母回老家,我总是喜欢行走于每一个熟悉的地方,希望能找到一些往日遗留下来的痕迹,找回那印刻在骨子里的浓浓乡情。

1

记忆中,家乡离县城很是遥远,因为山路弯弯曲曲,村里的班车又要途经很多个更小的村庄,并且要停留载客,所以从村里进城一趟差不多要四五个小时。其实,按现在修好的路线走只有五六十公里。

那个时候村里只有一辆班车,每天早上6点左右从村里开出,下午2点返回,中间空留几个小时的时间给大家办事。因此,想进城办事的乡亲们天不亮就要起床,由家人握着手电筒或者是提着煤油马灯,再拎上大包小包送到村子中央的空地上搭车。

进城的人和送行的人都是兴奋地,大家早早地到了,聚集在班车前面的空地上,就着亮光互相打招呼,询问着进城干啥,之后就是胡乱地聊着。进城的人虽然心里和脸上显得很是骄傲,嘴上却满是谦虚,而自家送行的人也是兴奋的,有一种与有荣焉的感觉。那个时候进一趟城来回车费要14块钱,如果是过年的时候单趟也得10块钱,这可是不少钱呢,一般人家是一年到头都舍不得进城的。

待天微亮班车快开动的时侯,又陆续有勤快的村民或提着或担着自家地种的辣椒、茄子、黄瓜、苦瓜、绿豆等等,有的还沾着露水儿,显然是刚刚赶时间摘下来的新鲜着了,他们腼腆的笑着,到班车旁边询问有没有人要买。通常会有几个头脑活泛的从村民手里收购这些,拿进城里去卖,回来的时候又从城里贩些日常用品回村里倒卖给村里,来回倒卖折腾赚取差价。

好像我初中毕业之前就进过两趟城,一趟是在我很小的时候,有次过年去城里的大姨家做客。母亲的计划是只带我姐和我弟弟去的,我为了也能跟着去,半夜里独自循着微弱的月亮摸黑先到了班车前,等司机开了车门就抢先坐上去,后来车子开到半路上了母亲才发现我。对于这趟进城我本人是没有印象的,可是母亲经常提起我那次偷偷跟着进城的糗事,每次她说起来都言之凿凿,有可能是我当时年纪太小,记不得了吧。

另外一趟进城我倒是印象深刻的。那时我向初中一年级,班主任老师组织我们去城里的状元洲春游,让我们心怀敬畏地观看状元的石像,参观状元读书的地方——状元阁,为的是引导我们好好读书,激励我们这些农家寒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还记得,进村的路口是一片桔子树林,平常山上都是绿油油的,很漂亮,但是最好看的还是要数深秋季节。绿色的叶子下面挂满了一个个红红的饱满的桔子,藏都是藏不住的,满山满坡都是红红一片,深吸一口能闻到香甜的桔子味儿。

桔子熟了,最难捱的是我们这些半大的小孩,放学后,背着书包,三五成群的默契地不回家,偷偷往村口的桔子山赶。

我们先是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在桔子山靠近路边和靠近已经收割了稻谷的干田转悠,确定守桔子的人不在了,就赶紧分工合作,有负责来回走动观察守桔人动向的,有负责爬上岸堤上树摘桔子的,有负责在地面捡桔子装进书包里的。

每每那个时候,我们总是感觉特别的兴奋又刺激,当负责放哨的小伙伴们吹响口哨的时候,我们又像是猴子似的特别敏捷,先是从树上跳下,又连接着从桔树底下的岸上跳到下面的路面上或者是干田里,而后抄起书包就跑。

我们是不敢回头的,害怕打了照面会被认出来,但是身后还是会传来负责守桔子的大爷似气似笑地骂骂咧咧的声音,“呵呵,一伙小兔崽子,跑得倒是快。我记住你们了,下次敢再来,看我不告诉你们家大人去,让他们打断你们的腿。”我们才不怕了,每次去,大爷每次都这样说。至于他老人家倒底有没有真的认出我们来就不知道了,反正父母们从来没有因为这打骂过我们。一众小伙伴们跑回村子,围坐在学校操场的大肥皂树下的石桌前,嘻嘻哈哈地瓜分战胜品。

待到桔子山上的桔子熟得差不多的时候了,村里就会组织大人们上山摘桔子,每家每户都会出两三个劳动力。摘下的桔子先统一堆放在村里,待全部摘完后,将桔子全部过称,然后根据全村的户头总数来分桔子,记得我家每年可以分得两三箩框。母亲舍不得让我们全吃了,用洗干净了的缸装上一部分留着过年吃。

但是,每年过年都没能吃上桔子,因为我们几个馋了,会时不时地趁母亲不注意的时候顺几个来吃,顺着顺着缸里留着过年的桔子就顺没有了。到现在都记得那个时候的桔子特别甜也特别香,小时候还做过梦里与小伙伴们望着桔子山上熟透了的桔子留口水的梦呢。可惜,几年前那片桔子山就被挖掉了,种上了银杏树,靠路边上还建起了房子。

3

还记得那个时候村里的小学校是孩子学习的乐园,也是孩子们玩耍的天堂。我刚读书的时候,学校只有一栋很旧很旧的楼房,两层楼的,白泥砖的墙面,二楼的楼板是木头的,上楼的扶梯也是木头的,人走上去“吱嘎吱嗄”地响,有些瘆人。我向来胆小,不敢到楼上去,还好我们一、二级年在楼下读书,三、四、五年级的才要上楼学习。

后来听说有学生课间休息的时候在走廊上追打戏闹,他们不小心把楼板踩烂了,露出了一个窟窿,人也与碎了的楼板一起掉了下来。于是大家都安静了,上楼都抓紧扶梯小心翼翼地,再也没有人敢在上面跑了,我是更不敢上楼了。不过,三四年后来村里终于筹到了钱,在老教学楼房边建了个新的教学楼。这个是三层的水泥楼房,我们终于可以不用担心掉下楼了,可以安心上课了。

那时候读书不像现在的孩子,有的这么多东西学。我们那时候的是边学习边玩,也可以说边玩边说习。上课的45分钟时间,我们会配合老师安静地坐着,认真地听着,在老师们的教导下一笔一画工整的写着。

但是只要下课铃一声,整个学校都热闹非凡,有追追打打的,有踢毽子,有跳绳的,有爬树的,有爬竹杆的,还有一些我不知道用文字描述的玩法的。年轻的老师们也会与我们一起玩,年纪大的老师就在一旁笑呵呵地看着,偶尔也有几个年轻的老师喊他们过来一起玩。

老教学校楼大门前面的空地,一左一右各有两颗高大的皂角树,要三四个孩子手牵着手才能抱住,树的底部周围有裸露在地面上的树根,很粗大,很多孩子喜欢坐在树根上玩。孩子们经常会在放学后,在树下捡皂角带回家给妈妈们洗衣服用。

两棵大树的中间有一排十来个台阶下去又是一个平坦的场地,穿过场地再下去十来个台阶就是学校的食堂和老师们的宿舍。场地连接台阶的边上,两边各有一棵高大而笔直的梧桐树,因为树太粗,孩子们爬的时候抱不住,老师们在两棵梧桐树旁边各栽了几根竹杆,竹杆的上头稳稳地固定在梧桐树枝上。胆子大的孩子们可以顺着竹杆往上爬,到达梧桐树上,在树上灵活跳跃。下课或者是放学的时候就会有老师在竹杆旁边守护着。

我随意地在乡间小路走过,看着这个曾经熟悉而又变成陌生的村庄,这里有我太多的记忆与情感。

虽然很多人,很多事,很旧日的场景都已经不在了,但是它们并没有因为时间的久远而模糊,反而在我脑海中愈加清晰明朗。我想关于儿时的记忆,儿时的家乡应该会是我一辈子不可磨灭的记忆吧。

人总是要向前看的,旧的总是要被新的所取代,落后的也应该由先进的所替换,那些美好的过往珍藏于心就好。家乡啊,你永远是我的根,我的母亲,你的孩子不论在何时何处,都会永远祝愿您,越来越好,越来越美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想念准格尔山沟沟
陈剑锋《家乡的河》
【河北】侯利旺||故乡在童年那头
《我和我的家乡》:我哭着看完,笑着体会什么是真实的爱
被出租车司机改变命运的女孩
“门前有三树,家兴富三代”,说的是哪“三棵树”,你家种对了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