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甘肃民间民俗美术 1
甘肃民间民俗美术
第1章(本章免费)
历史悠久多姿多彩的甘肃民间民俗美术
甘肃地处中国西北部黄河上游,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秦巴山地交会地带,是我们伟大祖国的文化发源地之一。早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繁衍生息,“武山人”头骨化石距今3?郾8万年;华池赵家岔遗址是我国旧石器出土最早遗址。新石器时代的秦安大地湾遗址早于半坡文化已为世人注目。特殊的地理位置,为甘肃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民族交融的舞台。兼容高原农耕、牧猎文化为一体而形成的黄河文化,为周、秦文化发祥更具广博的包容性;古代许多古老民族,在这里聚散、停留、迁徙和生息,使甘肃成为汉族文化与各少数民族文化之间的交融荟萃之地,孕育了丰富多彩的多民族文化;甘肃又是古丝绸之路的繁荣通道,以经济贸易为载体,东西文化在这里交流并蓄,留下了种种优秀文化遗迹。以黄河文化、多民族文化和丝绸之路文化为三大源流,形成了甘肃独有的文化形态和内涵,并以博大精深,雄浑多姿的主体内涵,包罗了中国西部文化的种种素质,成为西部文化的典范。
甘肃民间民俗美术,是甘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精髓。它标志着甘肃文化的主体(劳动者)面貌,体现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程度。
甘肃民间民俗美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肃北大黑沟等地的岩画,画面内容多为射猎、放牧、练武、乘马作战和各种动物,留下史诗般牧猎民族粗拙恢宏的民间美术;秦安大地湾的地画,距今7800年,是目前我国发现最早的农耕民族绘画资料。彩陶文化遍布黄河、泾、渭、洮、庄浪等河流流域及全省境内。最大的陶器发现于甘肃,齐家文化和辛店文化中的彩陶人头器盖和人体雕塑是世界最早的雕塑品。彩陶艺术,在甘肃境内整个新石器时代处于高度繁荣状态,以其精美的造型和斑斓的图案,甘肃被誉为彩陶之乡。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三坪村出土的小底、圆腹、大漩涡纹彩陶被专家称为“彩陶王”。吹奏乐器陶埙最早出土于玉门火烧沟;永登县东山坪出土的彩陶鼓,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种打击乐器。武威县出土的舞蹈纹彩陶盆是继青海上孙家寨出土舞蹈纹彩陶盆之后又一重大收获。彩陶艺术集雕塑、绘画、音乐、舞蹈为一体,反映了新石器时代甘肃民间艺术的成就。武威雷台的东汉铜奔马,代表了青铜器艺术的最高成就。以莫高窟、麦积山、炳灵寺为代表的石窟遍布全省,集绘画、雕塑、建筑艺术之大成,横跨1500多年的历史。发现于张掖的金代四美图民间木版画,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堪称中国木版画史上的稀世珍品。藏传佛教六大寺院之一的拉卜楞寺,是藏传佛教艺术宝库;被誉为中国“麦加”的临夏市,集中国伊斯兰教建筑艺术之精华。
特别值得重视的是,近年我们在考查民间民俗美术的同时,又在甘肃庆阳发现了黄帝庙塑像。另外,此庙墙上也绘有黄帝在天宫率领群神壁画,它们和秦安的女娲像如出一辙。这些也证实了甘肃陇东是中国远古人类活动最早地区之一,这里的文化是先秦文化的荟萃,也是中国民间民族文化的源头之一。
甘肃民间民俗美术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甘肃人民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民间艺术,同样也创造出了辉煌的现代民间艺术,使甘肃民间民俗美术在祖国文化宝库中熠熠生辉。
民俗美术
民俗美术是人们在直接用于生产、生活、民俗活动的器皿上有意识地加以一定的装饰工艺及造型加工,使其不仅可以用于生产、生活及民俗活动,作为工具或藉此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而且给其赋予了精神寄托,即人们的审美情趣。
生产劳动工具和交通设施,较突出的有水车、风车、织机、织锦带和握桥等。
兰州水车
据传源于明嘉靖年兰州人段续仿云南筒车所创。兰州水车比筒车结构复杂,工艺更加精细,造型更加优美,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风格。兰州水车大的直径达23米,车轴直径就达一米,双层辐条,内外三圈横辐,最外两圈横辐间用木条制成矩形,横笠间格,既加固了水车外圈,又增加了工艺造型,可带48个长方形提水木斗,水车主体全用木料卯榫结合。这一生产工具,以它精巧的工艺,独特的造型,成为兰州的象征。
握桥
亦称伸臂木梁桥。是甘肃独有的一种交通设施,现存握桥结构精巧、建筑宏大者有渭源的灞陵握桥和兴隆山握桥。在陇南文县一带白水江上随处可见。桥体为弧形,纯木结构,无桥墩,桥上建桥亭长廊,两边设木栏杆,桥头有桥亭,飞檐纵横,雕梁画栋,亭壁彩绘飞禽走兽、花卉山水、人物、神话等各种图案,典雅壮观。
风车
是分离粮食与杂质的生产工具,全木结构,其造型近似蜗牛,左侧为半圆弧形封闭,中间有一轴,上有四木叶片,轴柄在前,是风轮,风轮前有一活动叶片,可控制风力。右侧方口为草料口,上部有一漏斗形方口为进料处,前后各有一下斜方出口,前出净粮,后出石土等杂物。摇动风轮,控制活动叶片,就可以根据不同的粮食,进行清理。风车构思巧妙,造型奇特,有的还配以雕刻或彩绘,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
织机、纺车、锤
在甘肃主要用于纺织棉、麻、毛、丝物。陇东、陇南,以纺织棉麻织物为主,纺车基座多兽头浮雕,织机系坐卧式,顶部是具有弹力的木弓,织时只要拉回,则可自动弹回。甘南藏族织氆氇机与其略异,无疑是汉藏文化交流的结果。肃南裕固族褐子织机是更为古老的腰织机,可织出简单的条格图案。舟曲藏族的织锦艺术堪称一绝。织机为小型腰机,织时把织机用带固定在腰前,双腿平伸顶住织物另一端形成张力,边织边将织成品卷到腰前。织锦多用七彩棉、丝线,可任意织成各种图案、文字,主要以各种几何图形和变形劳动工具、房屋为基本图形,宽从2.3厘米至60厘米,长度可不限。主要用于妇女的头饰、腰带、靴带,和姑娘嫁妆、信物及送给要人礼品,近年来已引起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重视,曾赴日本东京等几个城市展览演示,在国内大型展览中层览演示,受到人们的热烈欢迎。
民居
民居是人们美化生活的天地。甘肃民居因地域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特色,依附于民居等建筑的砖雕、彩绘是甘肃民间民俗美术的组成部分。
临夏砖雕
是民间美术的一颗明珠,尤其回族砖雕艺术更为精湛。它源远流长,明清之际,更趋成熟。临夏砖雕有“捏活”、“刻活”之分。“捏活”是将泥巴用手和模具捏塑而成,用“塑”的手法;“刻活”是用烧成的绵砖,刀刻而成,用“雕”的手法。砖雕多用于寺、庙、园林、民族建筑和住宅之中,用以装饰山墙、影壁、墀头、看墙、须弥座等部位,既有一种建筑结构功能,又具建筑物的装饰作用。从民间美术角度考察,雕刻流派有两种。一是以图案为主,兼用绘画构图方式,是在民间艺术基础上生长起来的,又给民间美术以提高升华;一是以吸取传统中国画构图技法为特点,又不失民间美术朴拙、典雅的特点,以绘画为主,更及书法、图案,使砖雕艺术更适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
近年来临夏砖雕艺人足迹遍西北,活跃于甘肃、青海、四川、宁夏、新疆等地,承建了不少园林建筑和寺庙观庵等宗教建筑以及别致典雅的民居,深受各族人民的欢迎。
临夏民居
临夏民居因地理、气候条件不同而分为三种形式,干旱地区多窑洞,一般依山前削壁、凿洞加固,安门开窗,临窗盘热炕。山阴地区多草棚,一般选通风高平处,筑墙起架,主柱上梁,搭檩挂椽,坡式屋顶依鱼鳞式层层压苫山草或麦草,流水快,通风易干燥,适应山区多阴多雨气候环境,川塬地一般修建瓦房(屋顶覆瓦)或土棚(屋顶墁草泥)。瓦房又有“抱屋”和“厅房”之分。“抱屋”房顶为单坡式,俗称“撅屁股”即所谓“房屋半边盖”,“抱屋”又有进深三架梁、四架梁、五架梁之分。“厅房”屋顶取双坡式,俗称“两流水”。进深也可分为“抱屋”形式。无论“抱屋”和“厅房”,以隔断分为“穿廊”(前檐留廊),“出檐”(又称虎抱头),三间中两边间前墙与檐柱齐,中间一间在金柱下安门,即成为凹字形。以装修分为“板装裹”、土门土窗。土棚建筑格局如瓦房,唯屋顶平缓,墁草泥防水,不用砖瓦。
建筑彩绘
彩绘亦称彩画,在甘肃全省园林、公衙官署、寺庙观庵均以彩画装饰。彩画不仅有审美作用和价值,更是保护建筑木构件的重要方式。从兰州、河西、陇东、临夏的古典建筑考察,可分为三大流派。陇东地区古建彩画,接近西安画风,构图疏密相间,用色简练,红紫为主,间以青绿,气度宏大,意境高远,以平凉崆峒山、庆阳公刘庙为典型;兰州和河西地区形式基本一致,构图疏朗简括,着色大方,毫无繁琐之感,多用青、蓝、绿三色,间以大量白粉,给人以素雅安定之感。以兰州城隍庙、武威文庙、张掖大佛寺为典型;临夏地区彩画在吸收传统和玺彩画、旋子彩画、苏式彩画的基础上,融汇和吸收了汉族构图大方、色彩和谐的特点,形成回族构图饱满、纹样素雅的格局,藏族用色多比较强烈和大红大绿的风格,以旋子彩画为基本格局,以苏式彩画和京式苏画的基础为主要表现形式,用色热烈大方,红、绿、蓝、黄、青五色俱备,别成一格。
甘肃建筑彩画主要有四种形式:
青妆。基本上倾向于清代旋子彩画,颜色的运用比较单纯,以青、蓝、绿等冷色为基调,图案采用退晕之法,庄重素雅,多用于寺庙古典建筑。
五彩。基本格式倾向于京式苏画,颜色比较浓艳。富丽堂皇,多以红、橙、黄等暖色为基调,多用于园林建筑。其形式有“大五彩”,多用大红热烈之色,旋子、云子等图案用青、蓝、绿三种颜色层层退晕。色彩华丽,因用金量多少又有金琢墨、烟琢墨、大点金、雅伍墨等区别。“中五彩”,蓝、青、绿三色中只用其中二色,云子、旋子等图案只退晕二次,不沥粉,不点金,不勾龙,比大五彩构图用色较为素雅,做工也比较简单。“小五彩”,蓝、绿、青三色中只用其中一种颜色,云子、旋子等图案不退晕,不分深浅,不勾龙,不沥粉。较之中五彩施色单纯,做工更简。
雄黄玉。多用于民居建筑,其方法是将建筑木构件和装修板满刷黄丹,在枋心、楞心、板扇等处,用白粉勾出简单装饰图案,再以墨线或深香色绘出图案细部,然后再髹以桐油和清漆,装饰效果比较素雅。
青妆带彩点金。用色上糅和青妆和五彩,以青妆为主,辅之以五彩,沥粉贴金,庄严肃穆,富丽堂皇,是彩画中的最高规格。
舟曲藏族木楼
生活在林区的舟曲藏族,民居多为二层楼。一般住房分上房、下房。开间三间至五间不等。除山墙、后墙为土墙外,其余全用木料卯榫结构。上房为家庭起居、活动和老人居室。上房正中为火塘,左右分隔一间或两间为居室。上房二楼为客室或贮藏室。下房一层为牛马圈,二层为儿女居室。居室四壁均用木板装饰和建成壁橱,间以雕镂彩绘。上房、下房面墙及门窗,多用结构复杂的格扇窗,楼上檐廊及栏杆,多饰以木雕。房顶为双坡式,用杉木薄板纵铺横压几道用石块固定。藏族木楼大量吸取了汉族雕饰艺术,是藏汉文化交流的结晶。
帐篷
甘南牧区藏族多住帐篷。特别到了夏季,牧民帐篷多用白布缝制,边沿和顶端用蓝布缝贴各种图案,蓝白相间,显得古朴庄重,而又富丽堂皇。帐篷图案多用鹿、狮、龙、花、鸟、鱼、虫、云朵、山水八宝及各种几何、吉祥物图案;也有贴缝彩色图案或刺绣图案的。充分体现了牧区藏族民居的特色。
服饰
是人类追求自身美的直接结果,是一个民族的标志和这个民族经济文化发展的反映。甘肃民族众多,民族服饰琳琅缤纷,独具特色。
裕固族服饰
裕固族是甘肃独有民族之一。其服饰以妇女服饰为代表,并分为东、西部裕固两部服饰。这两种服饰大同小异,主要区别在于“颈饰”。裕固族服饰吸取了蒙藏服饰文化,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即裕固姑娘头饰珠宝流苏,戴圆形高顶毡帽,身穿大襟长袍,腰扎绸带,前胸披挂两条宝石和银饰镶嵌的飘带,足穿绣花帮鞋。东部妇女头戴尖顶裕固毡帽,身穿对襟长袍,腰扎绸带,前胸披挂两条镶嵌宝石的飘带,后背披挂一条同样的银饰飘带,足穿绣花布靴。裕固族男子,基本上运用了藏蒙袍服,但在袖、领装饰上有自己的特色。
东乡族服饰
东乡族的衣着大方整洁。在清末民国初年妇女一般上身穿领圈、大襟的绣花衣服,袖口宽大,袖口绣有花边,下穿套裤,裤管滚两道绣花边。裤管后面开小叉,用丝带束裤脚管。逢喜庆日子,穿绣花裙子,这种绣花裙东乡语称之为“过美”;足蹬后跟高寸许的木底绣花鞋。当时不戴盖头只戴包头巾,发髻上插簪、钗等银饰,胸前亦佩戴银饰件。当时妇女的上衣还流行假袖。用数段各色布缝成,并在假袖各段绣有花边。后来妇女的服饰逐渐发生了变化。妇女一般都戴盖头,盖头有黑、白、绿三种颜色。少女和新媳妇戴绿盖头;结婚一二年后成中年妇女戴黑色盖头;老年妇女戴白色盖头。衣服也因年龄而有变化。老年和中年妇女均着青色和蓝色的衣服,青年妇女和少女可穿红着绿。衣裳格局,分为两种:一种是介于清代和现代之间,一般为大襟,长袖,长摆,外加齐膝长坎肩;另一种是新潮时装,管长头肥。
在清末男子多穿宽大的长袍,束腰带,腰带上挂有小刀、荷包、鼻烟壶和眼镜之类用品和饰件。冬季多穿光板“一裹沿”羊皮袄,短者及膝,长者及踝。无论何种年龄均戴白色、黑色平顶无沿号帽。中年和老年人均喜穿直领对襟大皮袄,东乡语称之为“仲摆”。另外,东乡族男子足穿用牛皮缝制的“罗蹄”,冬季喜戴耳套。年轻人则喜穿无袖无领绣花裹肚。
保安族服饰
保安族在清末时期非常讲究服饰和衣着。一般来说,妇女梳盘髻,戴盖头。上身穿宽袖花边的偏襟袄衫,下身穿花裤,足穿绣花布袜和绣花鞋。男子喜戴绒礼帽,身穿改装加工了的藏袍,腰系红布腰带,下穿大裆裤,脚穿皮靴和牛皮“罗蹄”。青年人讲究留胡须。现在保安族服饰基本上与回族一样,男子号帽,夏天穿白布汗衫,青布坎肩,蓝色和青色裤子,足穿圆口布鞋,腰带上佩挂一把保安腰刀。冬天穿斜襟或对襟棉袄,白荐子羊皮袄。妇女喜戴花线织的帽子,丝绒盖头。衣服多为红、绿、紫色,结婚着绣花绸缎旗袍。姑娘们头戴线织带球形穗的花帽,身穿色彩鲜艳的衣裤。
藏族服饰
甘肃藏族由于族源不同,自然环境的差异等原因,服饰风格多样。生活在草原的牧民,身穿白荐羊皮袍,经济条件宽裕者穿缎面羊皮藏袍,右臂外露。藏袍领边饰以豹皮,下摆边饰水獭皮。饰边以宽为美。腰系绸带,足蹬牛皮藏靴。男子头戴狐皮“一联鹰”帽;妇女喜用白羊羔皮帽。男女服饰略同,男式较短,女式较长。在色彩上,男式服装颜色偏深,女式尚鲜亮。男女均佩戴珠宝项链,项链多玛瑙、珊瑚、绿松石、米腊石、象牙佛珠等,一般男女均佩戴三五串。妇女喜戴金银镶宝石,做工精巧的藏式耳环,男子喜戴银制大环耳环。男子腰间佩戴藏式腰刀,以显示其男性美。妇女前胸后背披挂镶宝石饰挂,视经济情况,质量和数量多寡不同。妇女腰间常系一牛皮缀银镶宝石皮带,上挂奶钩,原为挤奶时挂奶桶用,现以银与珠镶成为装饰品。男女胸前常挂银制佛龛,内藏护身佛或自尊信的佛像、神物。
生活在洮河、白龙江、白马河流域的藏族,适应气候和农耕、狩猎等生产条件,其服饰接近中原地区,比较合体,多用棉麻布和氆氇等布料。
卓尼藏族服饰
男子服装用布、呢料,样式同草原牧民的服装。妇女服装为左袵长袍,紧裹腰身,腰系宽羊毛带,足穿绣花鞋,头戴“山高帽”,其帽为尖顶护耳形,帽前部绣花,后缀彩色布花,形似汉族童帽。服装用各种颜色的布料镶边,或嵌有绣花图案,或再套坎肩。
博峪藏族服饰
妇女服装很有特色,一般胸系肚兜、肚兜上部缝以数排小红珊瑚珠,下部为绣花图案。外穿对襟无领上衣,长近膝,外套坎肩,衣服坎肩的边缘及袖口都用色布、花布或绣花装饰。腰系红或蓝黑色羊毛宽带,外系织锦带。色布长裤,腿上缠绑腿,脚穿绣花双鼻鞋。肚兜左侧系口弦琴和绣花针线包,右侧系白色手帕。头顶青布,用宽约3厘米的织锦带系于脑后。喜以黑色羊毛绒续发,线长丈余,有数百股,续发坠至脚后跟再缠回腰际,折两折后以坎肩包起掖入腰带。胸前戴一颗直径20厘米的镶有宝石、玛瑙或红珊瑚的银盘。耳坠银镶蓝宝石耳环,戴银镯或玉镯。男子服装如牧区藏族,但用布料制作,以适应气候。
八楞藏族服饰
妇女着无领对襟长衫,袖端饰10厘米左右宽绣花圈,腰际以下开三衩,前两片,后一片,边饰绣花或色、花布条。内穿肚兜,上部以红黄色缎或绣几何图形装饰。长裤,钩鼻绣花布靴,靴带为织锦带,腰系红、黑或蓝色的羊毛宽带。头缠八尺青布头帕,两端向后作角状。长衫前两片一角别入腰带中。其余银饰同博峪藏族。男子着掩襟高领长衫,腰系绸带,头缠青布头巾,一端左耳部下垂少许,一端右上部稍露一角。亦喜戴毡礼帽。足蹬自制牛皮布靿靴。
文县白马藏族服饰
妇女头裹青或红布巾,身穿宽袖对襟无领绣花短衣,袖口、肩前、领口饰绣花或色布嵌花外套,系宽袖毛织短外套,背绣几何形图案。下穿由各种色布、花布制成的百褶长裙。足穿软腰绣花靴。女性头饰八片鱼骨圆片,中串彩线与发盘于额上。戴青布长头帕,也戴沙尕帽。即白色绣边圆顶毡帽,前装饰锦鸡翎毛,并插三支白鸡尾羽。男子身穿镶红或蓝边交襟长袍,足蹬软底靴,头带沙尕帽,腰系色布腰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民俗彩画选
摩天岭白马人的文化,凭什么惊艳世界
佛教万字图“卍”和“ 卐”读音,代表什么意义?
藏族服装介绍
【方志四川•风物】《木里藏族自治县风物志》第三章 直面灵魂的生活方式——民俗(七)
【古建常识】沥粉贴金是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