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马增祥诗点评
流 
2011年2月6日
云山舞罢出峡口,浩荡西风共水流。
布谷一声秋万石,离离原上稻花洲。
题解
阳武河发源于西部山区:北支出自白人岩,南支出自龙王垴,在马圈村东汇合,出阳武大峡谷,进灌区平原,入滹沱河。长72.6公里,流域972平方公里,灌溉面积19万亩,惠及12乡镇9万多农民。在漫长的农耕文明史上,阳武河域以米粮川闻名遐迩,有阳武流金、原平母亲河之美称。其中以十八村水地为最。所谓十八村,是历史上官方规定的必保灌溉区。明朝天启六年,山西巡抚院等三司衙门联合颁文,规定用水范围、次序、周期、水量。后有民谚概括之:“阳武起水两日半,施默沙林整两天,牛与申村共五日,大寺三吉一日半,唯有堡子十八厘,上下薛孤一六边,陈神魏南居一日,赵陀石封一般算。”  [布谷一声] 取其谐音,播谷一升之意。
 彭图点评:
       流金取自“阳武流金”,整篇都围绕这二字结构并展开。首句写“源”:阳武河源自西部云中山的千沟万壑,有“百川争流汇峡口”的壮观,由此开笔,气势不同凡响。“舞”字用得传神,风舞也狂,水舞也柔,自然引出“浩荡西风共水流”。承句写“流”:把风流、水流放在一起,以风衬水,写出阳武峡口、阳武河的独有风景,实情也,笔法也。同时暗含风水宝地之意,为下文伏笔。三、四句写“金”:“布谷一声秋万石”,这哪是播谷,简直是播种金子!虽夸张,却不荒诞。阳武流域土地丰腴,历来是原平粮仓,曾创造过辉煌的农耕文明,人称 “刮金板”。我与诗作者均系阳武子民,对本土的感情一如农民感同身受。阳武口是河谷,又是风口,每年冬天,浩荡西北风从阳武口刮来,带着刺骨严寒;西北风稍歇时,河冰开始融化,潺潺润入农田,带来融融春意,带来爽爽夏凉,带来金秋丰硕的收获。
       此诗以布谷写春,稻花写夏,万石写秋,二十八字,写尽一篇散文内容。“稻花洲”一句让人想起阳武河汇入滹沱河后,西岸河滩秋季时稻浪翻涌的景色。王国维曰,词(诗)以境界为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崞 
2010年圣诞节
 天赋雄姿万马屯,诸峰俯首我山尊。
黄沙横断三关外,戍守崞原天府门。
 笺注
[崞山] 位于原平西北20公里,西衔吕梁东指太行,北与雁门宁武偏头三关毗连。其主峰如勒马昂首之态,故俗称马头崖。原平旧称崞县,崞县因此山得名。山中有崞山寺,祭祀秦蒙恬将军。据明嘉靖版崞县志记载,该寺建于汉建安20年,宋政和5年修。
[天府句]天府,指原平阳武河流域。因有崞山作屏障而地肥水美粮丰,人称天府粮仓。是县由此确定为国家商品粮基地县。
彭图点评:
       崞山之“崞”,字有特色,一形一声,有山独享,据说,此字专为崞山而造。古人写崞山诗多以“崞山叠翠”立意,盖因山下有蒙恬庙,叠翠楼,为崞县八景之首。诗作者却独劈蹊径,专写崞山之独。首句“天赋雄姿万马屯”,以群山竞逐起,突兀其来,“万马屯”状山势尤如万马奔涌而于此屯息,比喻得当,亦符合“马头崖”之俗称。宋·胡仲参《读秦记》有“万雉云边万马屯”之句,“万马屯”虽与古人暗合,却因马头崖之俗称,比喻更合情景,反较胡句写实为好。次句紧承上句,极言崞山之独,原平古称崞县,即以此山而名,邑内山峰不管海拔如何,均以此为尊,一如泰山之于五岳。《崞县志》载曰:“县以此山为邑之主山。”所以“诸山俯首”,三句以其险要地形作转,明写地理暗含军事。有此山西北横亘,如阳武口之戍卫,既阻三关外强虏之进犯,亦阻塞外黄沙之漫入,方能政通人和,风调雨顺,方有阳武流金,天府粮仓之美称。诗人故乡即在崞山脚下,对崞山情有独钟,是以能有此绝句。正所谓诗歌不是无情物,赋得真情句便工。
《读秦记》(宋)胡仲参
万雉云边万马屯,筑来直欲障胡尘。
谁知斩木为干者,只是长城里面人。
 
 
 梨乡三月
2010年4月23日
 民谣:代州的鼓楼应州塔,三月崞县看梨花。
香风瑟瑟乾坤白,云卷云舒青帝裁。
三月梨乡春最好,梨花如约一时开。
 题解
原平同川地处丘陵,漫山遍野皆植梨树,历史上曾为山西著名的四大梨区之一,至今长有唐梨。上世纪八十年代,酥梨获全国金奖,遂被确定为全国酥梨基地。每年四月下旬梨花盛开时节,省内外的游客、文人雅士纷纷前来观光采风,十分热闹。
发表于山西《黄河》2011.1.193。
彭图点评:
       黄巢有咏菊诗:“瑟瑟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写得极有气势,不平之气俨然,境界自非一般。而增祥此诗无肃杀之气,却有温柔敦厚之道。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再现了原平梨乡特有景致。起句有味有色,味者,香气袭人,蔚然成风。色者,漫山遍野,花的世界,粉的海洋。从大处着眼,大气、恢宏,极尽铺陈。而次句则连续用比,以云卷云舒状其神韵,以青帝手裁喻其精妙。三、四句就表现手法而言没什么新鲜,但淋漓尽致地抒发了诗作者对梨乡的偏爱、自豪,如江河东下,奔腾而出。好,明年梨乡梨花正当时,且与一二同好赏梨花去!若再有一二红颜相陪,岂不妙哉!
 
 
枫叶亭
2010年3月15日
 一角灵山枕玉流, 滹沱水绿百花洲。
撩人春色无穷碧, 枫叶亭中一扫愁。
 题解
枫叶亭位于五峰山西麓,崞县八景之一的地角枕流之上。因山坡上的枫树而名。其上有一洞,洞中四季常春,故名仙洞藏春,每年3月15日为庙会。是年应诗人王保国之约赶庙会,遂作此诗。发表于山西《黄河》2011.1.193。
彭图点评:
      枫叶亭在五峰山,五峰山在滹沱河东岸,因山的一角伸入河中,叫做地角枕流,列入崞县八景,历来为文人漫游原平时所歌吟。增祥此诗专写枫叶亭,避开大流,立意新巧。首句“一角灵山枕玉流”平实叙来。一角,地角也;灵山,五峰山寺也;玉流,滹沱河也。次句“滹沱水绿百花洲”,承上,写出了地角枕流之妙处;启下,使“撩人春色”顺势而出。“撩人”与“春色”组合,把春色写活了,写媚了,正是诗的手法,奇句!结句结在枫叶亭上,因有“无穷碧”,方可“一扫愁”,篇末点题,激扬全章,可谓妙矣。诗之好处,在于以少写多,每一字皆有安排,每一句皆相联属。角度选得好,则境界全出,角度选不好,则“可怜无补费精神”矣!余也曾两游五峰,只见山青可爱,水秀爽神,无限风景,诗意汹涌,惜未能纪游。读此诗,恍然有悟,事不能全,以小见大,盖此之谓欤!唐朝是中国诗歌的鼎盛时期,有位唐刺史叫雍陶的,曾两游五峰山并留下诗章。正好与此诗同一山水,一古一今,各有千秋,录来共赏:“每忆云山养短才,悔缘名利入尘埃。十年马足行多少,两度天涯地角来。”
 
 
           秋日白石游
2009年10月15日
山环秋色半黄红,碧绿小畦二月葱。
溪畔白石颜似玉, 纷纷独立塑城中。
 题解
白石地处原平东北紫金山麓。深秋时分,山峦已浓抹重彩。沟壑河谷中满是千姿百态的白色巨石。名符其石,每一块都是一枚当地名片。或许哪条石缝冒出汩汩泉水,养育着一方精灵。静寂的山坡上时有久违了的灰毛驴,草丛深处会突然惊起一两只雉鸡。山里人向往山外的现代文明,而城里人更倾心山里无边无际的绿,当然,还有这白银谷。
 彭图点评:
有绝景写绝句,固是诗中高手。崔灏黄鹤楼诗在前,李白退避凤凰台,方有“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之句。而白石,石则白矣,无多绝景,官迹少至,“红杏枝头嘤青蜂,未见官家到此行”。诗却从何入手呢?他却偏就写石,遍野秋色黄红,河畔小畦碧绿,黄、红、绿,都拿来衬石之白。前些时与增祥兄游太行,车进长治,增祥兄大赞长治城中路旁草丛树下间或耸立侧卧之石,认为有石则增城市山野之气,方成园林景致。“纷纷独立塑城中”,今日读来,恍然领悟其意。白石有情,必以诗人为知己也。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诗贵清新,秋色半黄红,清,小畦二月葱,新,二句大得清新之妙。
 
 
 咏于家沟红杏花赠内人
2010年4月18日
风姿摇曳媚无声, 细雨芳菲客自倾。
更喜琼林飞雪后, 山川着意润苍生。
题解
于家沟是内人老家,也是原平市著名的红杏之乡,有数百年栽培历史。满山遍野的黄土沟壑中杏红叶绿,煞是好看。其果实殷红、硕大、甘甜,名扬一方,是杏中珍品。这些年,每到杏花盛开和采摘时节,许多商客、游人、文人雅士纷至沓来,渐渐形成一个新的旅游观光节。     
发表于山西《黄河》2011.1.193。
彭图点评:
这首诗写杏花之美,起、承、转、合,结构严谨,一句一进,环环紧扣。首句从杏花自身写起,正面铺陈;次句以背景烘托而承接,写客实为写花;三句从诗作者直接感受转笔,由“琼林飞雪”拓宽视野境界;四句以其社会和生态效益作结,写红杏的奉献。通过“风姿摇曵”、“细雨芳菲”、“琼林飞雪”、“山川着意”等形象词语,构建出优美的诗的意境,再现了杏花时节的美景。颇具唐人诗风。于家沟,余亦曾去过,却是在杏熟时去吃杏,题解中所写,恰是那般好处。那杏树漫坡遍梁,红杏皮薄汁甜,我等边吃吃摘,一个个满载而归。当时亦曾对人言,若在春三月来此看杏花,不亚同川赏梨花。可惜未能去成。杏花别具妩媚之美,是花中素衣仙子。少年时,每当杏花开时,常折来一枝,酌清水,插于绿色玻璃酒瓶中,茅屋顿时生色,馨香满室。吟赏增祥此诗,不禁又心旌摇荡矣。
 
 
 天涯山
2010年1月15日
 道是天涯未必涯,   一瞥远眺乃天牙。
会当新雨空山后,   淡色芙蕖半放花。
 题解
天涯山,位于原平市区城东10里许,海拔1100米,属太行山系。其重峦叠嶂,山势险峻,奇峰怪石,峭壁耸峙,山尖似箭,直插云霄。西北山麓,还有一妙峰,也形似莲花被称为莲花山。[芙蕖] 即莲花。
彭图点评:
       写天涯山诗很多,都道天涯是天涯,莲花是莲花。到天涯山常不解天涯之意,此处怎么会是天涯呢?增祥此诗破解我心中之疑。诗贵新奇,有发现方能有新意。诗人的第一发现“乃天牙”,元好问论诗曰:“眼处心生句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因为天涯山就在诗人所居之地,每日近睹远眺,方能眼处心生,有此发现。或许天涯本即天牙,是人们嫌天牙不雅方改天涯吧! “会当新雨空山后,淡色芙蕖半放花”,两句极传神。“新雨空山后”。山色经雨润湿才略显淡红,且需雨后天朗空明,“空山”无遮无碍,才得以一见。此亦为眼见心生,除非眼见方可心生,不然“淡色芙蕖”怎能养在深闺几千年而人未识呢!
       增祥兄近来颇学老杜“晚节渐于诗律细”,斟词酌句,细究平仄,“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誓不休”。大有“衣带渐宽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之概。而诗亦渐入佳境,大有与唐宋人一较高下之雄心。是以录元遗山:“纵横诗笔见高情,何物能浇块垒平?老阮不狂谁会得?出门一笑大江横。 ”诗见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原平天涯山
山西原平五峰山多宝佛塔(当代)
11.11.26揭晓:山西省原平市“天涯地角”杯楹联大赛获奖作品
原平天涯山视频 2013.08 网络视频中拍摄最全的一次
原平天涯山掠影(组图)
专刊‖原平天涯山书画创作团队及贾艳雨作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