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涿州横岐调:500年音韵不绝的“戏苑奇葩”
本报讯(王宁 郑微微 葛西劝)“忽听谯楼起二更,西院探亲走一程。迈动金莲走的快,弟妹家门面前迎……”讲述包拯断案故事的横岐调传统剧目《大降香》,剧情起伏跌宕,唱腔高亢幽婉,演员们的精湛演出不时赢得热烈掌声。这是涿州市孙庄乡横岐调剧团演出时的一个镜头。
    据了解,被称为“戏苑奇葩”的横岐调,又名出盛会,是民歌与民间说唱相结合的民间小戏,始于明朝万历年间,近500年来音韵不绝,在涿州、涞水、定兴、徐水和北京房山等地广为流传。2006年横岐调被成功申报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横歧调虽只是地方小剧种,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同样具备生旦净末丑各个角色;曲谱复杂多变,调式多样,曲风独特,有悲调、平调、老调、尖调、反调各四种;还有头板、二板、反倒板、快板等调式。在当地,素有“九腔十八调”之称。
    横岐调的行头均为手工刺绣制成。最珍贵的是一件清朝咸丰年间制买的女莽,至今仍保存完好,被誉为镇村之宝。横岐调的道具均是横岐老艺人亲自制做,小到茶杯茶壶,中到罗汉脸谱、刀剑兵器,大到龟蚌造型,多达上百件。南横岐戏台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后经几次重建修葺,既不失古朴庄重,又融进了许多现代元素。
    横岐调大小剧目多达 240多个,善唱以生、净为主的袍带大戏,尤其以取材于《封神演义》、《西游记》等的神话戏居多。演出时,扮演精灵鬼怪、鸟兽鱼龙的演员个个头戴面具,在大锣、大钹、大铙的敲击声中,于烟火弥漫的舞台上下翻腾,场面甚是红火。随着时代变迁,还先后有《兄妹开荒》、《刘巧儿》、《野火春风斗古城》等剧目上演。
    近年来,涿州市以落实《涿州市历史文化资源挖掘、保护与利用规划》为载体,积极做好文化传承,使这一古老的戏曲艺术之花又重获新生。南横岐村重新组建了横岐调剧团,拿出专项资金购置了无线话筒、音箱等设备,并将老艺人请出来,吸收了29名年轻的男女学员。演出费用除政府支持一部分外,基本靠本地公司赞助,每年2-3万不等。现在全团达到老、中、青、幼四代人,70人左右。75岁的老艺人胡文江说:“目前传承横岐调心有余、力不足,如果能有稳定的经济来源,我们有信心把横岐调传承好”。”
    横岐调剧团团长张树春介绍,剧团常年走南闯北外出演出,以戏会友,还与北京房山区长沟镇、大石窝镇、张坊镇、涞水的楼村、大赤土、涿州市松林店等数十个村结成友好大队,也扩大了横岐调的影响,使横岐调远近闻名。目前平均每年都要组织演出20余场,当地群众百分之九十五以上都会唱几段曲调。
    横岐调先后参与了民政部主办的《千年古县》的拍摄和河北电视台的专题报道,并在涿州市众多重大活动中进行汇演。为防止失传,该市还将9部心口相传的横岐调形成了文字资料进行保存。
    如今,横歧调在南横歧村民的心中已不只是一个简单的剧种,这一百姓喜闻乐见、地域特色明显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逐渐成为展示涿州传统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上党梆子
楚调秦腔不应绝—— 沅澧音韵系列·澧州荆河戏
从“戏窝子”黄陂走出的当代名媛-视频、图文
罗圈戏
建湖吕氏与淮剧文化
歙县有个叫绵潭的村子,那里的古戏台,一直唱到如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