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贤寓调
贤寓调因产生于定兴县贤寓村而得名,属于评剧剧种的分支,既有评剧韵味,又有其独特风格。代表剧目有《法门寺》、《借女吊孝》、《珍珠衫》等。该剧种最早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1927年春节,定兴县南旺村同一天邀请三道花会在该村演出,其中贤寓村的一道为了赢得观众,登上了南旺戏楼,唱起一种自由小调,边唱边舞,很受群众欢迎。花会回村后,管事人赵兴福、赵文斌很受鼓舞,受村东头小车会启发,遂联系赵洛巨、郭洪勋等人商议组建起了业余戏班。唱腔是在蹦蹦的基础上,吸收民间小调,由戏班人员互相拼凑而成的,后来不断改革发展自开一派,被人们称为“贤寓调”。它不同于评剧,又和梆子有很大差别,风味别具一格。该戏班初学《借女吊孝》,继学《马红眼上当》、《李桂香打柴》、《花为媒》、《夜审周子琴》、《因果美报》、《还阳自说》、《三世休》、《恶婿遭遣》、《继母打孩子》、《打狗劝夫》等20余出戏,在本村及附近村演出,人员增至五六十人。当时表演水平较高的有郭洪均(大青衣)、郭俊(青菊花)、郭振芳(一洼水)。先后到本县20余村及保定、易县、徐水、高阳等地演出,广受欢迎。

解放战争时期,贤寓调积极配合宣传工作演出,1948年在高里举行的全县文艺会演中,被授予“大众文艺冠军”红旗一面。同年,该村东、北两头戏班合并为业余京剧团。

1980年,原贤寓调爱好者王世中等人,倡议恢复贤寓调,积极组织排练,并发展了几名女演员,排练出《借女吊孝》、《告扇子》、《法门寺》等原有传统剧目,春节在本村露天剧场演出,此后还断续有过演出。1984年春节后,贤寓调停止活动,只是在贤寓村老年活动中心还有老年人自娱自乐地演唱。现已列入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评剧白派剧团演出《朱痕记》2019
村艺人高栓江唱灯影戏,年年有新意
白玉霜:14岁上台演出,美貌遭人妒忌,年仅35岁就被他人折磨致死
60年代毛主席接见新凤霞,突然发问:跟在你身边的三仙姑怎么没来
解放前后宋河镇的戏班、剧团和幻灯放映
清丰县演出习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