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面对衰老、死亡和告别,我们能做的只有爱和陪伴
戳蓝字“思维星球Star”关注我
前天晚上跟老婆回家,陪妹妹过生日。一家人热热闹闹,让我感受到极大的放松。
刚好,正值母亲节,原本出生和母爱会是一个极其治愈的话题。
然而,一篇文章却将我重新拉入死亡焦虑,引发我对生命的思考。
01
文章是群响刘思毅的公号推文,这个在我看来疯疯癫癫、行为怪诞的刘老板,虽然他流量创业很成功,但并不是我喜欢的风格,或许在他那里我是他私域流量的鱼,但他在我这里是单纯的段子手。
这是一篇在我看来少有的触达我心灵、产生共情的文章。
文章的大概内容是:
1、90多岁的外婆五一突然偏瘫了,外公打电话让孩子们都回去,或许见最后一面或几面。
2、家里人虽然多,但是每个人都在自己的故事里挣扎着,没有带一个帕金森+阿尔兹海+身体瘫痪的老人进行多重诊断,并跟进治疗的力气。这就是生活。
3、与亲人告别是最令人痛心的事。对于照顾老人或许问心无愧,但无论任何时候想起离开都令人心碎。
4、衰老是不期而遇,时刻相随的。一代又一代,生命不断消逝,不断告别,但我们不会忘记爱,不会忘记爱你爸爸妈妈。
02
我能理解,我能共情。
我的奶奶已经95岁了,其实早在几年前,我就已经做好了告别的思想准备。但是,那时候并没有而立之年的感悟。
如今,已为人夫、为人父,这种情感相比面对长辈亲人离别又更浓烈了许多。生老病死总是要经历的一环,但面对亲人逝去的痛心是伴随一生的。我可以想象跟奶奶、父母告别的场景,可以想象跟爱人牵手到老的场景。
但,无法想象有一天我会离开怀里这个小小的人,离开我的孩子。
如果有一天我自己已经无法行动,不爱说话,小便失禁、漏尿。只会拍手的时候,或许我也会对我的爱人和孩子说一句:“我不怕死,就是舍不得你们”。
不舍,让我害怕死亡。
03
作家冯唐曾经列举三件自己少年荒唐事:
1、读尽天下书 
2、想和初恋过一辈子
3、想超越生死
可见高手也不过是普通人逐渐成长起来的。
我曾经也是极度害怕死亡,最开始认为的死亡是进入一片漆黑的梦境。之后才想明白,漆黑的色彩也是因为有意识,死亡是这个人的躯体和意识全部消除,根本不会有漆黑这样的感受。
想明白之后,我深陷死亡的恐惧,泪流满面。
我是怎么克服的呢?
我在宇宙学中找到了答案,把自己深陷茫茫宇宙中,思考空间为纵,时间为横,的茫茫宇宙观。
就会发现一切的物质、生命都渺小的可以忽略。时间和空间这种概念就是笑话。
没有生命之说,不过是物质的不同组合。
这种纯物质论让我彻底解脱出了死亡恐惧。不再执拗于死亡,开始享受生存的意义。
04
不舍,又一次将我带入了对死亡的恐惧当中。
但是,关于衰老和离别,我们其实并没有任何的办法。
人生其实没有稳定平台期,从出生开始到20岁是上升期,20-30岁本来是生命最富饶的十年,但是更多的时候是在迷茫和探索。从30岁开始,身体和精神就开始走向抛物线的下滑阶段。40岁开始加速,50、60、70持续降低。
90岁就是秋日里的寒蝉,经不起任何一次霜降。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或许我应该学习告别了,通过妈妈与姥姥,爸爸和奶奶,甚至之后自己和父母。
这是一个唯一无法解答的命题,所有的不舍只能用爱和陪伴来浇灌。

既然看到这里了,如果觉得还不错,就随手点个赞和“在看”吧。最好加个星标,因为微信的规则改了太多,感谢阅读。

今天是我持续写作的第69/100天
持续输出,做你行动路上的陪伴者!
只要你需要,我会一直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最好的告别:关于衰老与死亡
趁还活着,见想见的人,说想说的话,做想做的事
孙女7年和爷爷合拍200张照片,记录下爷爷生命的最后时光,那些质朴的照片感动无数人
为什么小朋友不能参加葬礼等白事活动?
11岁哥哥牵手9岁妹妹跳楼:“死亡教育”,我们还要继续回避吗?
生命只有一次,惜当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