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他一生致力复原宫廷鸟笼,个个价值百万,国博都收藏着他的鸟笼

他的鸟笼做工精致,饰品豪华,价值百万,曾有人出价200万购买他做的画眉笼,但他没有答应。他的一生致力于复原古代鸟笼,花费二十年做出了十六个宫廷鸟笼,每一个都震惊世人,他是江苏省非遗大师扬州雀笼制作技艺的第七代传人王玉生。

讲述匠人故事,品鉴独运匠心,传播华夏文明,本期子牙童趣匠人观察就为大家介绍这位雀笼大师王玉生的故事。

王玉生,江苏扬州人。从小他就对木雕非常感兴趣,后来他来到了冶金厂工作,但是仍然没有放弃这门手艺。

由于在工作中他接触到了一些明清时期宫廷残存的鸟笼图纸,他就将它们收集起来。随着时间的流逝,图纸收集得越来越多,然而都是一些残缺不全的部分,由于心中觉得非常可惜和遗憾,所以他就决定将这些图纸以及鸟笼全部复刻出来,将这些精美的失传的鸟笼重现世间。

在王玉生29岁时时候,他正式踏入制作雀笼的行业。问题随之而来,他对这方面一无所知,只好从头学起。

没有工具,他就自己制作。技艺不精,他就去拜师学艺。在经过了长达十年的苦心求学之后,他终于成为一名雀笼大师。

每天早上六点起床,七点就开始工作。一天工作至少近10个小时,从来不会给自己放假。并且只要有时间,他就会用自制的器具制作鸟笼的零部件,到目前为止,王玉生已经制作了上万件。

整天地面对一堆木头,在外人看起来非常枯燥,然而王玉生却乐在其中。没有图纸他就自己画,仿照原来的版本。可是这些图纸总会有些部分丢失,此时他便需要自己去琢磨,自己去研究。

别人做一个鸟笼可能只需要几个月的时间,可他做一个鸟笼至少需要一年的时间。由于他对自己制作的东西要求非常高,容不得有半点瑕疵,稍微不满意就从头再来。

他的每一个雀笼都要经过一百多道工艺,每一道都是由他自己纯手工制作,正是他这种精益求精的态度赢得了我们的认可。

正所谓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省物力。名贵木材、烫金工艺、清代瓷器都是他鸟笼的装饰品。

为了复原这些雀笼,他需要买昂贵的材料。家中上好的红木家具被他拆掉用来制作雀笼,甚至把妻子的金镯子当成提环。由于全部身家都搭了进去,家里一度到了无米下锅的地步。

不同鸟笼的外在形态和雕刻花纹也都大相径庭,然而无论图案怎么改变,那精湛的技艺却还是一如既往得让人惊叹。

除此之外,他还会将一些破碎的瓷片打磨光滑镶嵌在鸟笼上,成为了别具一格的标牌。并且在笼定和挂钩上面也有着别致的设计,上面刻着各种历史故事。

无论是制作木材的选择,还是内部配饰的搭配,无一不展现出雀笼大师匠心独运的设计风格。

王玉生从来不做重复的笼子,正因如此他的每一个鸟笼都是孤品,都是独一无二的。对他来说这些笼子就像自己的孩子,倾注了自己全部的心血和精力。

所以在这二十年间,他做出了十六个清代宫廷鸟笼。可是每一只鸟笼都各具特色。

在2008年杭州西泠秋季拍卖会上,他的第一件作品象牙雀笼被国家博物馆收购珍藏,成为了珍品,他也成为国内第一个拥有这一殊荣的雀笼工艺师。

在2012年的拍卖会上,他的一只红木雀笼拍出了120万的高价。曾经还有人想要以200万的价格买下他的老红木画眉笼,可是被他拒绝了。

有一次他托运了十只鸟笼去香港参展,等回来时却发现有7只都损坏了,这让他心疼了半天。

王玉生的宫廷鸟笼之所以卖出百万高价,主要是因为他所制作的鸟笼既秉承了古代宫廷雀笼的风格,又取材考究、做工精细,所以成全国收藏家争相收藏的热门艺术品,常常会被误以为是从清朝流传下来的。

然而很多人对王玉生的行为感到疑惑,在他们看来鸟笼这种东西比比皆是,根本就不需要这么辛苦地去做,而且价格还如此昂贵。

可在王玉生看来自己制作的鸟笼并非普通的鸟笼,而是一些古代失传的鸟笼。每一件宫廷鸟笼都蕴含着一段历史、一段记忆,修复它们也意味着修复了中华文化以及清朝宫廷鸟笼制作技艺。

为了能够更好地发展,王玉生对扬州雀笼研究了很久,以绣眼鸟笼和画眉鸟笼为主,多用象牙、金银以及紫檀、红木、酸枝等珍贵木料制成。

本着继承创新的理念,王玉生在继承古代雀笼技艺的基础上,还加入了自己的想法和设计,使它更加受到人们的欢迎,能够不断地发展。

如今的王玉生年纪也大了,他说自己准备做一个三层的鸟笼子。这是一个大约高一米的鸟笼,仅仅是购买材料就要花100万元。

由于这个作品要花上很多年,所以他将整个作品作为他的封门之作,此后就不再制作了其他鸟笼了。并且他还打算自己办一个鸟笼展览。

岁月催人老,英雄已到了迟暮之年。王玉生打算把自己毕生的技艺和成果都写成一本书,将他收集的以及自己设计的图纸做成一本图册,留给后来学习这门技艺的人。

对于王玉生来说最大的问题就是时间不够用,由于每只鸟笼耗费的时间非常多,所以他必须和时间赛跑。

他之所以能够在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支撑他的是强大的抗压能力,是不求回报的奉献精神,不要把它们看作是金钱的来源,把它们当作是精神寄托。

王玉生常常对他的徒弟说的一句话就是要耐得住寂寞。因为这个行业是比较枯燥无味的,整天就和木头打交道。很多年轻人无法坚持下来。

幸运得是王玉生已经收了十几名的弟子,自己的匠人精神终于能够传承下去,这项技艺也后继有人。

如今他的鸟笼已经成为当地的一个特色文化,许许多多的外地游客纷纷来到扬州只为了亲眼目睹这200多年前清代宫廷鸟笼的风采。而他的作品,也成为了宣传扬州非遗文化的一张实物名片。

对我们来说再名贵的木头也只是价钱不同,可是在王玉生的手中它却可以变成一个精美的鸟笼,一个精致的手工艺品。在经过了时间的流逝,汗水的浇灌,细致的打磨之后,在王玉生手中变成了一个个文化气息浓厚的收藏品。

王玉生花了几十年的时间只为了这独一无二的十六个鸟笼,它的价值是无法估量的,也或许只有收藏才配得上它的身价。

纵然这个雀笼很美,可是也要独具匠心的人才能够制作出来。王玉生正是这样一位老人,十年磨一剑,他的大半生都在专注于这件事。

因为热爱,所以才能持之以恒,因为执着,所以才能不惧风雨。他修复的不仅仅是一个价值百万的鸟笼,更是一个民族的智慧结晶,是我们的历史文化。听了他的故事,你对这位老人有什么想说的话吗?你们觉得匠人精神是什么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扬州匠师复原“宫廷鸟笼” 一只鸟笼拍出120万
【非遗传承】宫廷鸟笼第一人 | 影像
王玉生:江苏省非遗大师、扬州雀笼制作技艺第七代传人
出家、还俗、技工、大师,传奇的人生,百万难求他做出的1个雀笼
红木嵌螺细鸟笼1对
古典家具三大流派(京作、苏作、广作)的渊源与传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