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84年贺子珍临终前,提出欲安葬于北京,邓小平得知后连下两道命令

你们怎么都来了,是不是怕我不行了?”1984年,贺子珍临终前天,刚从手术中醒来的她,看到了不少昔日老友前来探望,笑着说道,“放心吧,我的身体还硬朗着呢。”

然而,这句话说完没过多久,贺子珍就陷入了昏迷。

18日晚上,她的病情忽然加重,就连医生们也是束手无策,只能尝试为其进行了抢救,结果仅仅过了一天时间,贺子珍的情况就急转直下。

19日下午,贺子珍永远离开了人世,这位陪伴毛主席走过十年风雨的老人,最终还是没能走过这个鬼门关。

众人不由得为贺子珍感到万分悲伤。

然而此时又一个难题困扰着他们,贺子珍毕竟是毛主席的前妻,对国家又有着颇多的贡献,她的身后事要如何安置呢?

上海市政府的工作人员不敢轻易处理,只好一纸报告,将这件事上报给了中央。

这件事兜兜转转,最终还是递到了邓小平手中。

而邓小平明白这件事在人们心中究竟有着怎样的分量,因此他当即下达了两道指示,这才确定了贺子珍的身后事。

邓小平下达的两道指令究竟是什么呢?

和毛主席的十年风雨

1927年,大革命失败之后,毛主席在一片仓促之中,匆忙登上了井冈山,在这里,他第一次见到了被称为“永兴一枝花”的贺子珍。

刚见面的时候,贺子珍还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姑娘,她虽然没有上过几天学,但是心存大义,有着极高的奉献精神,就连毛主席也为贺子珍的精神有所动容。

日复一日的相处中,毛主席和这个年轻漂亮的姑娘终于生出了好感,并于1928年在众人的见证下,结为连理。

刚结婚之时,他们两人有着共同的目标,贺子珍和所有传统的女性一样,坚定的支持着丈夫的工作,甚至在必要的时候,会亲自出面协助毛主席工作。

他们的情感在革命的艰苦中显得越发珍贵。

没过几年,红军漫长的长征就开始了,这一路上,贺子珍不顾自身安危,始终坚守党组织的命令,遵守党的纪律。

有一次,国民党的空军发现了他们的行踪,对他们进行了大范围的轰炸,有一名腿部受伤的同志因为行动不便,无法及时找地方掩护。

贺子珍见状,不顾自身安危,冒着被炸弹击中的风险跑过去,将他扶起来,想要带着他一起转移。

然而贺子珍还没能将他背起来,一枚炮弹就落在了他们附近,贺子珍眼疾手快,当即将这名战士护在了身下,结果这名战士安然无恙,贺子珍却被炸弹炸晕了过去,背后更是一片血肉模糊。

毛主席得知后心疼不已,当即赶过来看望她。

而由于当时缺医少药,医生们只能为贺子珍进行简单的消毒清理后,将最表面的一些炸弹碎片捡了下来,至于扎进身体深处的,就连医术最好的医生都不敢在没有麻药的情况下轻易处理。

为此,他们给出的方案是,等到了延安之后,再行对贺子珍的伤口进行手术。

就这样,这几枚碎片就一直留在了贺子珍的身体中。

后来因为这些碎片,贺子珍一度病重不起,远远赶不上红军赶路的速度。

她不愿意因为自己的原因,拖慢整个队伍,便主动提出要留在老乡家中。

这个时候国民党正在身后紧追不舍,稍有不慎就是万劫不复之境,如果贸然将毛主席的妻子留下,一旦被国民党发现,后果可想而知。

毛主席知道了贺子珍的打算之后,心疼的要紧,坚决不同意将妻子单独留下,为此他特意找来一副担架,就这样,贺子珍被将士们抬出了出来。

值得一提的是,在长征期间,贺子珍为毛主席生下了5个孩子,只可惜这5个孩子因为国民党的紧追不舍,只能留在了老乡家中,最后找回来的只有李敏一个孩子。

贺子珍心中虽然不舍,但是为了家国大义,她还是选择了大义。

说到贺子珍在长征路上生孩子这件事,就连毛主席也不由得感慨,贺子珍受的苦确实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最惊险的一次是国民党就在身后几十里的距离,随时有可能追上,而在走到半山腰的时候,贺子珍忽然感到肚子一痛,当即就要生了。

他们只能找了一个茅草屋,幸运的是,这件屋子的主人虽然不在,却有着满满一壶热水,贺子珍这才勉强将孩子生了下来。

只是她只来得及匆忙看孩子一眼,就被将士们匆忙抬走了,只留下了一张纸条和30块银元作为交代。

这一路上受的苦,对于常人来说,或许只是史书上的匆匆一笔,但是对于贺子珍来说,却是她真实的痛苦。

红军长征结束后,贺子珍和毛主席都以为,自己能够过上一段和平安稳的生活。

但是因为毛主席每日忙于工作,贺子珍心中虽然明白丈夫是为了党和国家,只是面对众多的学生,她心中感到了一种深深的自卑。

肚子里没墨水,又因为战争和生孩子耗尽了精力的自己,如何能够继续站在毛主席身边呢?

想到这里,贺子珍心中越发的痛苦,在1937年的时候贺子珍带着自己所剩不多的行李,去往了苏联。

她原本以为,只要到了苏联,借助这个机会好好提升自己,就能够以更好的面貌回来,重新面对丈夫。

可她万万没有想到,这一去就彻底断了自己和主席之间的缘分。

到了苏联之后,贺子珍意外发现自己竟然怀孕了,这对她来说是一个意外之喜,她只好一边打工一边养胎。

结果不久之后,苏联内爆发战争,贺子珍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了波及,匮乏的物资和连绵不断的炮火一度令她感到万分惊惧,可是一想到肚子里还有一个小生命,贺子珍就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

几个月后,这个孩子出生了,是一个男孩儿,孩子的到来令贺子珍的内心感受到了一丝慰藉,她用尽身边一切能够利用的资源,精心照顾孩子。

结果因为没有医生和药物,这个孩子竟然感染肺炎离世了,贺子珍心中万般悲痛,只好亲手将这个孩子安葬了。

可是最令她心痛的不是孩子的离世,而是毛主席结婚的消息。

到了苏联之后,贺子珍并非不关心国内的消息了,她时常通过广播和报纸能一切能接触的东西,默默的关注着国家的发展。

无独有偶,在一次广播中,贺子珍听到了毛主席和夫人江青一起迎接外宾的消息,这个消息对贺子珍来说如同五雷轰顶一般,她当即呆在了原地。

无法相信这个消息的她亲手写了一封信,寄回了国内。

不久之后,她就收到了毛主席的回信,只是这封信中,“同志”二字深深刺疼了贺子珍的双眼。

此时的贺子珍终于明白,她和毛主席已经不可能了。

好在后来主席担心她在苏联的日子太过孤单,将两人的女儿李敏送了过来,再加上毛岸英和毛岸青的陪伴,贺子珍在苏联的生活才重新有了指望。

和毛主席相伴10年,在苏联蹉跎10年,贺子珍20年的时光就这么过去了。

1947年,在王稼祥夫妇的帮助下,贺子珍终于重新回到了国内,住在了哈尔滨。

只是这个时候,贺子珍的身体已经大不如前,精神也出现了问题。

但即便如此,贺子珍心中依旧牵挂着毛主席,她希望能够重新回到毛主席身边,只是毛主席身边已经有了江青,贺子珍就算要回去,恐怕也是困难重重的了。

新中国成立之后,贺子珍又有了一个愿望,那就是去往北京,就算不能回到主席身边,但是只要能够到首都看看新中国的面貌,待在一个距离毛主席最近的地方,贺子珍也就知足了。

这个愿望贺子珍确实差一点就实现了,有一年贺子珍被带到了天津,在这个入京门户的地方待了三个月,因为她听说中央已经同意她进京,甚至可以见到毛主席。

结果因为种种原因,这个愿望还是没能实现。

贺子珍和毛主席的最后一次会面,是在1959年,这个时候的她精神状态明显出现了问题,见到毛主席之后,贺子珍哭得上气不接下气,想说的话也没说出来。

毛主席看的心疼不已,只是自己也别无他法,只能在送她离开的时候,叮嘱工作人员对她好生照料。

好在他们的女儿李敏还在,这个孩子成了父母之间的传话筒,有一次贺子珍身体不舒服,就是李敏把毛主席的书信带过去,才让母亲转危为安的。

他们时常会互相让李敏赠送礼物,比如贺子珍会准备一些毛主席喜欢吃的蔬菜送过来,而毛主席也会准备贺子珍需要的药品,叮嘱她照顾好身体。

李敏结婚前,去南昌看望母亲的时候,主席亲自准备了两筐水果,让李敏带了过去。

可见贺子珍虽然没有和毛主席在一起,但是他们的夫妻情分是一直都在的。

1976年,毛主席因病离世之时,贺子珍一直想要到北京看主席最后一眼,但是由于各种阻碍,还是没能成行。

此后数年,贺子珍就抱着对主席的思念,艰难度日,只有女儿李敏和女婿孔令华会在闲暇的时候,带着孔冬梅回来看望她。

在日复一日地等待中,贺子珍鲜少和别人说起自己的真实想法,毕竟不少人认为,她想去北京无非是希望能见见毛主席,既然主席已经离世了,再去北京又有什么意义呢?

可是贺子珍却不这么想,去北京看看早就已经成了她心中的一部分,不只是为了毛主席,她也想看看新中国的首都,在主席的治理下,究竟发展成了什么样子。

一直到自己身体瘫痪,时日无多之时,贺子珍担心自己再不说以后恐怕就没有机会了,这才对李敏说出了自己多年来的心愿。

李敏心疼母亲的隐忍,当即给中央写了一封信,希望能够带母亲到北京走走看看,实现母亲最后一个愿望。

邓小平对于这名贺子珍这名老革命家十分尊敬,虽然贺子珍和毛主席已经离婚,但是她对新中国的贡献却是不可磨灭的,不能因为感情问题就辜负了一个老红军。

因此邓小平当即派遣专机去将贺子珍迎接到了北京。

在北京的这几天,李敏一直陪伴着母亲,走过了北京的大街小巷,还带她去了毛主席纪念堂,看望了父亲。

再次见到主席的时候,贺子珍始终不发一言,也没有掉眼泪,只是她浑浊的眼睛中,依旧有着一份悲伤,她对毛主席的情谊始终是无法忘怀的。

1984年4月19日,贺子珍终于也迎来了生命的终点,临终前,她向女儿传达了一个愿望,那就是希望能够将自己安葬在北京,这一生中她只去过一次北京,她希望死后,能够离毛主席近一些。

但是没有中央的指示,谁都不敢轻易的下决定,最终这件事还是辗转到了邓小平手中。

邓小平见状,当即下达了两个指示:一、将贺子珍的骨灰放在一室;二、中央的领导人都要送花圈。

4月25日,贺子珍遗体的告别仪式在上海市龙华革命公墓举行,邓小平、陈云、邓颖超等人纷纷献上花圈,为她送行。

告别仪式结束之后,贺子珍的骨灰就在贺敏学等人的护送下,被运往了北京。

一些没能到达告别仪式现场的亲朋好友,也纷纷到现场,为这位革命女战士表达了最终的敬意。

至此,她的遗愿,才终于得以实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84年贺子珍病逝,骨灰中出现“异物”,邓小平得知后下达一命令
1984年贺子珍病逝,葬礼安排规格成了难题,邓小平:骨灰送往一室
1984年贺子珍病逝,上海市委请示中央葬礼规格,邓小平一句话定调
“铁娘子”贺子珍74岁因病离世,她的6个子女,现状如何?
历史|1984年贺子珍在上海病逝,葬礼规格邓小平用一句话定调
1984年贺子珍病逝,后事安排成难题,邓小平一句话定下葬礼的规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