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川菜名厨轶事——宋驼爷、黄敬临、蓝光鉴、刘建成的百味人生

许多人都说:“食在中国,味在四川。”无疑,川菜是一种文化,这一文化的核心是厨师。一直以来,川派名厨代不乏人,高手如云。本文所列的几位,就是他们中的代表。

【一代圣手宋驼爷】

宋驼爷是贵州人,却对四川的烹饪文化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此人背有点驼,只知姓宋,不知其名,人称“驼爷”。他是四川总督丁宝祯的家厨,由于丁宝桢被封为太子少保,人称“丁宫保”,所以宋驼爷被称为“宫保厨师”。他做的菜具有“吃油不见油,吃红不见红”的特殊本领,异常的美味可口,丁宝祯几乎到了“非驼菜难以下咽”的地步。光绪十年(1884年),慈禧太后五十大寿,闻知丁家厨师的高超手艺,借用进京,主烹满汉全席中的汉席,宋驼背便大显身手,做了60多道菜。其中一道是用辣椒和油酥花生米烹炒鸡丁。鸡丁细嫩,花生米酥脆,慈禧太后吃得频频点头,竟然连续举了5次筷子(她平时就膳时对那些可口的菜肴每一样最多只动3筷)。她问这是什么菜,丁宝祯说:“这叫鸡丁”。慈禧笑着说:“我只听说过人丁,没想到丁宫保还有鸡丁,丁得好呀!”当即“赏紫禁城骑马,予优叙。”从那之后这道名菜便被称为“宫保鸡丁”流传至今,有人以“国菜”相称。

宋驼爷做的卤鸭子也是非同小可,丁宝祯最爱食用,还在他的书房中挂了副对联:“前世修积,水月松风卤鸭子;今生福分,白猫黑狗胖丫头”。那“胖丫头”是个苗族丫环,胖胖的,蛮头蛮脑,并不怎么漂亮,但是总督大人喜欢。丁宝祯是光绪二年(1876年)从山东巡抚调任四川总督的,有些下属官员讨好他,故意要求总督大人赏一顿卤鸭子来吃,他便幽默地说:“你们想吃卤鸭子,可以,想吃鸡丁也行,想要我的白猫黑狗也行,唯独不能想我的胖丫头!”

他说到做到,对于那些有功的下属人员,他的奖品便是宋驼背的卤鸭子一个,立大功者赏吃宫保鸡丁家宴一席,立了更大功劳的,准许派一个家厨向宋驼爷学习半个月的厨艺。那些学艺之人为了多学一些本事,往往半个月满了都还赖着不走,私下塞些银子给驼子师傅,要求多学一段时间。一些没有得到丁宝祯允许的人也偷偷地“开后门”。向宋驼爷送以重金,宋驼背只要有钱,眉开眼笑,来者不拒。丁宝祯明明知道当中的鬼名堂,却是睁只眼、闭只眼,假装不知道。使宋驼背挣了不少钱,收了不少的徒弟。四川后来的好些名厨,都是出自他的门下或是他的再传弟子、三传弟子,对川菜的发展推动很大。

【黄敬临的高雅做派】

“姑姑筵”的“姑姑”二字要念“家家”,四川方言,意为小孩子假装吃饭喝酒的儿童游戏。姑姑筵是一家庭式的餐馆,不大只能安排几桌客人。老板名叫黄敬临,举人出身,外放广东,未去。却到光禄寺(即御膳房)管膳食,享七品官衔。此人饱读诗书,学识渊博,平时爱看大学者袁枚著的《随园食单》和李调元专谈饮食文化的《涵海醒目录》,并身体力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做得一手好菜。他头脑灵活,善于创新。有一次慈禧太后到颐和园赏荷,池中的鸭子成群结队,游来游去,十分可爱。他灵机一动,叫厨师用福建漳州进贡的茶叶拿来熏烤鸭子,烤熟后产生出一种奇妙的香味,慈禧吃了连声叫绝,取名“漳茶烤鸭”,还用来赏赐宠臣和招待外国使节。

慈禧去世之后,黄敬临回到成都,囊中羞涩,便开了这别出心裁的“姑姑筵”餐馆。餐馆不大,却很典雅,到处都挂着对联和字画,充满了浓浓的书卷之气。在餐厅门口,他写道:“学问不如人,才德不如人,只有炒菜熬汤,才算我的真本事;亲戚休笑我,朋友休笑我,安于操刀弄铲,正是文人下梢头。”又在大厅内写道:“右手拿菜刀,左手拿锅铲。急急忙忙干起来,做出些鱼翅海参,供给你们老爷太太;前头烤柴灶,后头烤炭炉,轰轰烈烈闹一阵,落得点残汤剩饭,养活我家大人娃娃。”厅堂左边的对联是:“叹老夫无命作官,才租这大花园承包酒席;替买主下厨弄菜,好像是巧媳妇侍奉公婆。”右边厅堂的对联是:“提起菜刀,拿起锅铲,自命锅边镇守使;碗有佳肴,壶有美酒,休嫌路隔通惠门。”内堂也有三副对联,一是:“读了四十年诗书,还是个厨子;作得廿十省口味,没半点官儿。”二是:“统领伙计几十多,攻打甑子场,月月还须数铜板;可怜老汉六四岁,揭开锅儿盖,天天都在闻油香。”

这些对联都写得很俗,但俗不伤雅,很是幽默风趣。七品官下海开馆子,本身就是稀奇事,再加上这些妙趣横生的对联,很快就在成都城轰传开了,前来就餐的食客蜂拥而至,但他不卖零餐,只办筵席,并且每天只办十来桌,就餐者要提前预订,订单上还要写上各人的名字、年龄、籍贯和社会地位,他便因人而异,安排菜肴。他的菜绝大部分都是下面的人做的,他本人很少亲自动手,只是在旁边指导调度而已。他要求极严,那些菜都是精工细作,十分可口,好些人都是吃了头回又想吃二回,每天都座无虚席。

后来为了满足零星食客的要求,他又在陕西街开了家“不醉勿归小酒家”,以葱烧鱼、蒜泥肥肠、豆泥汤等时新菜肴为主,又是好评如潮。他去世之后,由他弟弟黄保临继续营业,餐馆改名“哥哥传”,表示黄敬临的烹饪技术已经传给他了。他的菜也确实像哥哥一样,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因而生意仍然很好。于是有人仿黄敬临的风格,给黄保临题了副对联:“烹鲜治国姑姑筵,厨艺高招哥哥传”。

【川菜宗师蓝光鉴】

蓝光鉴(左一)与成都知名记者、美食家车辐(中)。

“芳香四溢荣乐园,独领风骚蓝光鉴。”这是清末四川警察总监周孝怀为著名餐馆荣乐园题的词。荣乐园是由蓝光鉴、蓝光荣、蓝光壁三弟兄和他们的师叔戚乐斋合伙开办的。这4人都是满族人关正兴、宝贵书父子开的“正兴园”餐馆的厨师。辛亥革命后满族人失去了权势,正兴园一落千丈,无法继续经营而自行解体,便由戚乐斋出资300块银元做本钱,与出力不出钱的蓝氏兄弟共同开起了荣乐园,由厨艺高超而又善于交际的蓝光鉴任经理。大家齐心合力,生意出奇地好。1918年,四川靖国军总司令熊克武督军在成都,驱逐刘存厚的庆功会上,举办了100桌的大型鱼翅宴会,由荣乐园承办,蓝光鉴亲自指挥调度,搞得有条不紊,应付自如,饭菜也美味可口,赴宴者都很满意。熊克武更加满意,当即亲笔题写了“川味正宗”四个大字做成金字招牌,赠给蓝光鉴,以表谢意,使得蓝光鉴和荣乐园更加身价百倍。荣乐园的特色名菜是鸡皮鱼肚、龙凤火腿、玻璃鱿鱼、红烧雪猪、翡翠虾仁、金钱鸡塔、清蒸鹿冲、坛子肉、竹荪肝羔汤等。其中须特别一提的是泡菜,是由蓝光鉴专门请的一个女厨师制作的。她腌制的泡菜分为甜、咸、辣3种,按一年四季的时鲜蔬菜分别加工,用特殊方法保鲜、保味,使之透明、醇香,吃起来脆生生的,既鲜嫩滋润,又消腻化食,其妙无比。

解放前夕,荣乐园因法币贬值、开销过大等多种原因而宣告破产。蓝光鉴的弟子们分散到四面八方,成为成都餐饮业的中坚力量,杰出人物有曾国华、张松云、刘建成、毛齐成、孔道生等,都是厨艺超群的特级厨师。建国之初,蓝光鉴被四川医学院聘请到保健营养系任教,又培养了一批新的烹调人才。

【当代高手刘建成】

我国有关饮食文化方面的书籍有《随园食单》、《涵海醒目录》、《蜀语》等,但都是文人学者撰写的,真正由厨师来写书的只有刘建成一人。

前一:川菜一代宗师、泰斗——刘建成

刘建成是蓝光鉴的高徒,在荣乐园干了20多年,解放后在红旗餐厅主厨。1979年他领队到香港表演川菜烹饪艺术,获得“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高度好评。1980年四川省蔬菜饮食公司与美国纽约健康食品公司合资经营,在纽约开了家“荣乐园”餐厅,派他任厨师长。他先后做了80多种川味名菜。在美国引起轰动,十多个国家的首脑人物和外交人士都到那里宴请宾客,美国许多上层人士和各国驻联合国代表、华侨和外籍华人更是那里的常客。

刘建成是四川省第一批获得“川菜大师”称号的高级厨师,1978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特级烹调师、2006年又被国家商务部授予“餐饮终身成就奖”,2007年4月还荣获“全国餐饮业特殊贡献奖”。他先后担任过全国烹饪协会副会长,1982年与胡康泉合著了《四川菜谱》,成为专业厨师著书立说第一人,后来又陆续撰写了《中国烹调百科全书》和《药膳》。有人将他誉为当代的川菜宗师、泰斗,这是理所当然、当之无愧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百年川菜传奇(1860-2010)之七:开宗立派荣乐园
【方志四川•音频电台】《舌尖上的四川》第24集 川菜历史上当之无愧的第一“男神”
​全国四大名厨罗国荣大师烹坛传奇——罗楷经访谈之二
川菜是怎样练成的
煮酒说川菜【11】
经典回顾丨川菜制汤巅峰之作—开水白菜,国宝级川菜大师为你揭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