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79岁河北“鬼手”:仅用3个球2个碗,就赢走了霍英东3亿投资

河北省沧州市的吴桥县,曾经出过无数早年间名动全国的杂技艺人,其中就有“江湖八大怪”之一的王玉森。

而这个王玉森与王保合,恰恰是一家人。

王保合师承家学,以“三仙归洞”和“缩骨软功”这两手绝活儿而出名,吸引了国内外无数人慕名前来观赏学习,更是为吴桥当地的招商引资工作带来了不小的帮助。

那么,“三仙归洞”和“缩骨软功”究竟有什么样的奥秘?如今的传承情况又怎么样呢?

“冬练三九 夏练三伏”

1944年,王保合出生的时候,国家还处于动乱之中。当时从祖父到父亲那一辈,都是靠着走街串巷摆摊卖艺为生,祖父王玉森更是凭着一身的绝活被人们称为“江湖八大怪”之一,足以可见技艺的精湛。

由于当时社会动荡摆摊卖艺的生意不好做,王保合早年跟随父母走南闯北的生活也颇为贫穷艰苦。好在一家人在一起日子总还是能够凑和着过。

王保合三岁那年,母亲就因为种种原因去世。

小小的王保合在刚经历了丧母之痛没有多久,就跟随父亲开始了学习杂技的生涯。

他第一个开始正式学习的,是世界闻名的中国绝技“缩骨功”。

“缩骨功”这门功夫最讲究从童子开练,练习时候的痛苦程度也是最难以忍受的。

王保合的缩骨功,其实是通过双臂脱臼、肩胛骨习惯性脱臼的方式来改变身体骨架的结构,同时再通过其他骨骼关节的移动来达到缩小身体的效果。

这种功夫在刚开始练习时需要承受巨大的痛苦,也正是因为小孩子的骨头软,形成习惯性脱臼,带来的痛苦相较于大童和成人要更小的一些,所以才更讲究童子的时候就开始早早练功。

1950年,社会形势平稳下来,王保合也开始随着父亲前往天桥地区卖艺。

彼时年纪尚小的他还无法独自完成表演,因此只能做些扔盘子之类的基本演出,一边积累经验一边继续练功。

王保合十来岁那年,开始学习其祖父的一项绝活儿——“深喉纫针术”。

这个深喉纫针术其实就是表演者先吞下几根针到喉咙深处,随后将线放进去,等到过上一会儿,就能够吐出来穿好了的完整针线。

这个表演看起来非常迅速,只需要几分钟的时间就能完成,但其实难度非常大。

需要依靠于十分强大的喉部肌肉,通过灵活的肌肉运动完成针线的牵引以及吐出。

而只要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错误,这个针就可能会戳伤器官甚至于直接进到人的胃里。

如此残忍而精巧的杂技,对于王家人来说却是谋生的绝活。

但后来随着新中国的成立而渐渐改善的王保合,表演这个绝活的时候相对比较少。

而随着坚持不懈地练习与精进自己的杂技功力,王保合也渐渐开始从默默无闻开始走向世界舞台。

从默默无闻到名扬世界

尽管一直在走街串巷地表演,王保合却始终都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杂技演员,并没有多少忠实观众,也一直没什么关注度。

一直到三十多岁的时候,王保合才开始接触自己的成名绝技“三仙归洞”。

所谓的“三仙归洞”,原理看起来其实并不难懂:

表演者凡是要将球拿在左手,实际球已经拿在右手了,他不会直接用左手去拿球,一定要通过右手转递球。

假如表演者让观众看到球被碗盖住,那球就一定没有被放进去,碗中什么都没有。而事实上,球都是在盖碗的瞬间被放进碗的。

这几个要点,每一个看起来都不难实现,真正做起来却需要表演者具有极为高超的手法,想要表演得出神入化,少了点儿手上的真功夫还真不行。

而要想达到观众看不出破绽的程度,就需要千百次的练习手上的“活儿”,直到使用任何东西都能表演出“三仙归洞”而且不露一丝破绽。

1992年,是王保合厚积薄发、改变命运的一年。

当时,河北省的慰问团前往吴桥考察,吃饭的时候王保合也以杂技艺人的身份被邀请前往了。

当时,为了热络气氛,王保合随手表演了在自己眼里已经是习以为常的“三仙归洞”。

没想到的是,这一手出神入化的绝技,让现场前来慰问的领导都看呆了。

而在慰问团在吴桥逗留期间,观看了不少杂技表演,偏偏其中最为出彩和最令人惊叹的就是王保合的“三仙归洞”。

在地方媒体的大肆宣传之下,王保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火了。

这下,他原本的小杂技摊变成了门店,本来寥寥无几的观众更是突然暴涨,每天门庭若市,不少人从外地赶来观看王保合的绝活儿。

好在,王保合也并没有让人失望,一次又一次的表演让观众拍手叫好。

其实,让观众拍手叫好的,还真不仅仅是王保合的手上功夫。

在多年的演出中,王保合琢磨出了自己的一套“三合一”式表演法,非常具有吸引力。

所谓“三合一”,其实就是侯宝林的口,赵本山的“忽悠”以及自己的手法。

如此一来,观众在表演的时候不仅眼睛能看,耳朵能听,精神上还能享受极大的愉悦,自然显得整场表演丰富又颇有层次,不会像有的杂技那样让人感到无聊。

不过,“三合一”虽然有趣,最重要的部分却还是王保合的手法。

从北京中央电视台再到辽宁卫视,这些节目组的镜头和观众竟然没有一个能够看清王保全“三仙归洞”的操作过程。

当时王保合已经表演过一次,主持人表示自己刚才没看过瘾,还想再看一次王保合老先生的“三仙归洞”。

王保合也不含糊,干脆叫着周围的观众全都站了过来近距离观看自己的手法。

这一次,有的观众把脸贴到了桌子上,也有观众的手在桌子上铺着的红布上摸来摸去,大家都试图找到王保合表演中的破绽——比如是否将东西藏在了衣服里?红布下面是不是藏了别的球?

为了验明真身,王保合十分干脆地将身上的红色罩衫脱了下来,桌子上的盖布也扯了下来,问身边的观众道:“这下看清楚没有,什么都没有吧?”

紧接着,王保合更换了道具,不再使用自己带来的小球,而是随手结果了观众递过来的三个活的小乌龟!三个小乌龟都生命力十分顽强,其中一个更是十分活泼,在桌子上面爬来爬去。

而就是这样的三个活泼好动的小乌龟,被王保合攥在手里之后,仍旧是说到哪个碗里就到哪个碗里去。

更重要的是,就连高清摄像机都没能拍出来,王保合到底是怎么将手中的小乌龟以极高的速度送进了碗里的。

也难怪王保合的这双手,不仅被评为“天下第一快手”,更是有着“鬼手”的美誉了。

“鬼手”称号名不虚传

说起来“鬼手”这个称呼,还是1999年的时候,香港特首董建华给的。

当时,王保合在国内已经有了些名声,因此受到河北省劳动厅推荐,前往香港九龙艺术中心演出,这一演就是几个月——香港人民对于王保合的杂技十分推崇,当时几乎场场爆满,王保合的表演更是博得满堂喝彩。

巧合的是,当时的香港特首董建华也在台下,看过表演后十分惊讶,连连称呼王保合为“鬼手”,随后被《大公报》等诸多媒体连番报道,并很快传回国内,王保合也因此在吴桥拥有了他独有的“鬼手居”,并在国内愈发知名。

成名后的王保合,对自己的家乡始终心存感恩,在吴桥的招商引资中,贡献了不少力量。其中最为出名的,就是三个球两个碗和霍英东的三亿投资。

当时,王保合在香港表演,台下坐着香港富商霍英东。霍英东过去没见过“三仙归洞”这个杂技,因此很感兴趣,表示想猜球。

这本来就是王保合与台下观众的互动,但对于观众来说,其实带了一些“赌”的成分。

眼见霍英东跃跃欲试,王保合表示想和霍英东赌三个球,“输一个球就给吴桥投资一个亿,能成不。”

玩心大起的霍英东当然是跃跃欲试。

谁知道,在王保合的一番手法下,霍英东三次全部猜错了!

台下的观众没有一个人看出丝毫破绽,纷纷拍手叫好,霍英东自然也是豪爽地投资三亿,而王保合分文不取,实在是为了家乡尽心尽力。

而王宝合也借着这一轮“赌球”警醒了一波观众:“不要轻易赌博,因为其中的很多手法是看都看不出来的。”

当然,王保合在地方招商引资中做的努力还不止于此,也因此成了吴桥当地的“宝藏老人”。

多年致力传承非遗文化

吴桥,作为我国比较著名的杂技之乡,国内外不少知名杂技艺人都是出自于此。只是可惜,由于历史及各种原因,这些过去的知名杂技艺人的后代,已经很少有人仍旧留在吴桥了。

根据不完全统计,吴桥目前光是流落在海外的杂技艺人及其从事杂技的后代、学生就达到了数千人。

这些人流亡海外,一方面使得我国不少传统杂技项目面临失传、丢失,另一方面也对中国杂技、吴桥杂技走向世界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杂技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同样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值得传承保护。

正如同王保合老先生所说的:“我们中国,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你只要想学,我就教给你。可是有一样,你们得能吃苦。”

“我最大的心愿,就是把我身上的这些东西,教给后来人,一代一代的传下去,不能失传。”

但是,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的今天,愿意吃苦的年轻人是越来越少了。

虽然身边的弟子和自己的儿子都能把“三仙归洞”这项绝活儿练得有模有样,但王保合所精通的“缩骨功”和“深喉纫针术”,现在却很少有人能够吃得了那份苦,坚持学下来。

特别是“深喉纫针术”,由于难度极大,一不小心就会造成生命危险,所以如今已经完全没有人学习了。

79岁的王保合自己也表示:“这种功夫危险性太大了,是过去民间艺人为了讨生活才无奈琢磨出来的戏法,现在时代变了、生活好了,这些技法不再流传也是一件好事。”

参考资料:

[1]《辽宁卫视》:三球以碗一身诡 眼疾手快变幻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魔术 鬼手 王宝和
“缩骨功”唯一传人王宝合:用三个球两个碗,赢了李嘉诚4亿
【视频】比刘谦更快---鬼手王保合的“三仙归洞”
吴桥杂技
河北“鬼手”王保合:年近70岁,用2个碗3个球,拿走了李嘉诚4亿
缩骨功唯一传人王宝合,宁愿失传也不教人,他说:世道变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