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梁漱溟,敢让毛泽东道歉的人(2)

前言

他自18岁起就想要结束自己的生命,但最终活到了95岁。一生中数次出世入世,寻找着“中国向何处去?”的答案,他就是被人们称为“中国的脊梁”以及“最后的儒家”梁漱溟。

01

1953年9月8日至11日,全国政协第十九次常委会扩大会议在北京举行。会上周恩来作了“关于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报告,传达了毛泽东最近一段时间关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思考,强调中共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就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基本上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梁漱溟以全国政协委员的身份出席了这次会议。

9月11日午后,梁漱溟在会上作了较长时间的发言,其中有这么一段话:“过去二十年的革命全在于发动农民、依靠农民。依靠农民革命所以成功在此,而农民在革命中亦有成长,但进入城市后,工作重点转移到城市,成长起来的农民亦都随着到了城市。一切较好干部都来做城市工作,此无可奈何者。然而实在……今建设重点在工业,精神所注更在此。生活之差,工人九天,农民九地。农民往城里跑,不许他跑。人力财力集中都市,虽不说遗弃吧,不说脱节吧,恐多少有点。然而农民就是人民,人民就是农民。对人民照顾不足,教育不足,安顿不好,建国如此?当初革命时农民受日本侵略者,受国民党反动派暴虐,与共产党亲切如一家人,今日已不存在此形势。”

但遗憾的是,当天的会议毛泽东并没有参加,没有第一时间与梁漱溟交流意见。发言经过一夜的发酵,意义就有些不同了。

在9月12日的扩大会议上,毛泽东不点名地回答了梁漱溟的发言:有人不同意我们的总路线,认为农民生活太苦,要求照顾农民。这大概是孔孟之徒行仁政的意思吧。然须知有大仁政,有小仁政,照顾农民是小仁政,发展重工业是大仁政。行小仁政而不行大仁政,就是帮助了美国人。又说:有人竟班门弄斧,似乎我们共产党搞了几十年农民运动,还不了解农民。笑话!我们今天的政权基础是工农联盟,工人农民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这一基础是不容分裂,不容破坏的。

毛泽东的这番话,梁漱溟也不服,觉得主席误解了自己。他写信给毛泽东辩解,说他没这个意思。还说,你说得不对,请你收回这个话,我要看看你有没有这个雅量……

第二天,梁漱溟又缠着毛泽东说,请你收回这个话。毛泽东也生气了,说不收回。(想想这个场景,像不像两兄弟闹别扭?)

梁漱溟的行为在当时引起一片哗然。所幸,在毛泽东的指示下,梁漱溟的问题定性为思想问题,不是政治问题。他的政协委员照当,工资照发,也没有受到任何正式的处分。只是自这场争论后,梁漱溟与毛泽东两个相交多年的好友不再往来。

梁漱溟与毛泽东的相识还得从梁漱溟任教北大时说起。

1916年,23岁的梁漱溟写就了《究元决疑论》一文,这篇文章从印度佛教来探讨人生的意义,讲述了很多有关印度佛教的道理。

蔡元培从欧洲回国接任北大校长时,梁漱溟的《究元决疑论》正在上海商务印书馆办的《东方杂志》上连载。梁漱溟听闻蔡元培对哲学很有兴趣,很想当面向他请教,于是就请教育总长范源濂写了一封介绍信,带着这篇文章慕名去见蔡元培。当他见到蔡元培并拿出这篇文章时,蔡元培说:“我知道你,我在上海时已在《东方杂志》上看过这篇文章了,很好,你到北大来教印度哲学这门课吧!”蔡元培的不拘一格降人才倒让梁漱溟意外了,他说:“我仅仅是对佛学有兴趣而已。要我教印度哲学,怕不能胜任。”蔡先生反问:“你说你教不了印度哲学,那么,你知有谁能教印度哲学呢?”梁回答不知道。蔡先生说:“我们也没有寻到真能教印度哲学的人。横竖彼此都差不多,还是你来吧!

于是从1917年起,年仅24,且从未上过大学的梁漱溟站到了最高学府北京大学的讲台上,在哲学系先后讲授“印度哲学概论”和“儒家哲学”。

梁漱溟在北大任教时,毛泽东也正在北大图书馆担任管理员。只不过两人并没有太多交集。

1938年1月,作为国防参议会成员的梁漱溟前往延安访问。梁漱溟没想到与毛泽东见面的时候,毛泽东第一句话就是:“梁先生,我们早就见过面了,您还记不记得?民国七年在北京大学,那时您是大学讲师,我是小小图书管理员。您常来豆腐池胡同杨怀中先生家串门,总是我开的大门。后来杨怀中先生病故,我也成了杨家的女婿。”

毛泽东惊人的记忆力,唤起了梁漱溟深藏在脑海中20年前的往事。他吃惊地向毛泽东频频点头,连声说:“是的。好记忆,有这事,有这事。”

这一次延安见面,两人前后共交谈了八次。有两次时间较短,一次是毛泽东设宴招待;另一次是梁漱溟临走之前,毛泽东来送行。其余六次,每次时间都在两个小时以上,还有两次彻夜长谈。

谈到抗战前途问题,梁漱溟眼见时局崩溃,不免悲观。毛泽东从国际方面,敌方,我方,三下分析给他说:“中国的前途大可不必悲观,应该非常乐观!最终中国必胜、日本必败,只能是这个结局,别的可能没有!”毛泽东接着分析了国内,国外,敌、我、友三方力量的对比,强弱的转化,战争的性质,人民的力量,等等,最终又回到中国必胜,日本必败的光明结局上,梁漱溟感到悲观见解转换了不少。

二人畅谈时,毛泽东问他遇到了什么问题,梁漱溟说在乡村建设上,最大的问题是“农民动不起来”。毛泽东脱口打断了梁漱溟:“你错了!农民是想要动的;他哪里要静?”

1938年从延安回来,梁漱溟便辞去国民党参议员的职位。与黄炎培、晏阳初、李璜等共商组织“统一建国同志会”后改名为“中国民主政团同盟”,以增强第三方面力量,为调解两党纷争努力。

解放前夕,有人来请他去香港,他的回答是“我作为一个生于斯、长于斯,并自问为中国的前途操过心、出过力的炎黄子孙,有什么理由跑到香港去呢?”

梁漱溟不愿去香港,除了对国家的爱,也有他对毛泽东的信任。

1950年,梁漱溟应邀从重庆来到北京,毛泽东对他的工作、生活、居所作了妥善安排,并派车接他到中南海。梁漱溟进了颐年堂的第一道门,毛泽东已经在里面迎他了。

到了开饭时间,毛泽东传话开晚饭,梁漱溟忙说自己是食素的,有一两样菜就行了,但你们吃什么自便,不碍我的事。毛泽东笑着大声说,我们也统统吃素食,因为今天是统一战线嘛!在席上,毛泽东告诉他说:梁先生,我也吃过素,那是在长沙,路过一个小馆子,看见宰羊,其状甚惨,从此吃素,不过后来回湖南又吃荤了。

也许,正是因为与毛泽东多年相交,梁漱溟一直把毛泽东当成一个可以畅所欲言的人,才会出现1953年全国政协会议上的一幕幕。

1983年,90岁高龄的梁漱溟谈及此事,曾意味深长地说:“当时是我的态度不好,讲话不分场合,使他(指毛泽东)很为难,我更不应该伤了他的感情,这是我的不对。他的话有些与事实不太相合,正像我的发言也有与事实不符之处,这些都是难免的,可以理解的。那件事后,我的政协委员照当,生活待遇照旧,也没有受到任何组织处理,我知道那是毛泽东的意思。他已故世了,我感到深深的寂寞……”

念你冷暖,

懂你悲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53年,大儒梁漱溟与毛在会上争吵被赶下讲台,结局如何?晚年唏嘘
1953年梁漱溟公开顶撞毛主席,结果遭众人轰下台,发生了什么?
可笑的文人风骨?梁漱溟公然顶撞毛主席,晚年却又为何后悔不迭?
民国文人篇:06梁漱溟——敢和毛主席会上硬刚的“最后一位大儒”
梁漱溟:考大学落榜的当代大儒
蔡元培发现梁漱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