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宁夏回民马元才:秦腔唱红甘宁两省,把铁杆粉丝“唱”成了好婆姨

米缸里没有马元才

——戏码头靖远 秦腔史话(12)

(西部黄河文化走笔丛书·文史卷)


作者|武 永 宝


一、秦腔名旦唱红靖远城

1.马元才,爱情事业双丰收。秦腔名旦马元才先生于解放初,在靖远唱戏,因演技超群,将青衣旦、花旦的各种角色从心理到扮相均演绎得十分细腻、到位,从而征服了观众,引来观众好评如潮,曾红极一时。

更值得称道的是,马元才以自己出色的演技和个人魅力,还深深打动了靖远县城青年女学生王玉英的芳心,二人遂互相爱慕、吸引,最后,喜结良缘……演绎了另一幕皆大欢喜、大团圆的喜剧。成为靖远秦腔史上的一段佳话。马元才在靖远的演出,可谓收获多多,事业、爱情双丰收。

《诗经·郑风》有诗句曰:

野有蔓草,

零露漙兮。

有美一人,

清扬婉兮。

邂逅相遇,

适我愿兮。

野有蔓草,

零露瀼瀼。

有美一人,

婉如清扬。

邂逅相遇,

与子偕老。

马元才和王玉英的爱情故事,七十多年来,一直为人们所称颂、传扬……笔者所著《黄河远上》,这部长篇小说,2010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发行。书中就曾引入了这一故事。想必,读过小说的朋友,早有洞察。只是,细节没有本篇文章详实罢了。

2.秦腔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个故事发生在刚刚解放的1951年左右,是现代版的一出典型的才子配佳人,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奇缘故事。此后,二人一生琴瑟和鸣,鸾凤相随,白头偕老。他们的故事一直是靖远城乡的人们街谈巷议的热门话题。如今,马元才夫妇均已故去,斯人随风而逝,但他们的故事却留在了人间。人生,无论是谁,都不过是匆匆过客而已,百年之后,能有丁点故事留存于世,让人缅怀,那已经就很了不起了。马元才夫妇能够青史留名,真是很值得庆幸的一件事情。

马元才夫妇的故事,从另外一个侧面,也反映了当年靖远秦腔戏剧业的发达,以及秦腔在民众中的非凡影响力。

马元才岳父母合影照。(拍摄于靖远罗家湾)


二、马元才其人


1.与李发明联袂唱戏。马元才,宁夏固原人,回族。约生于1930年左右。自幼热爱秦腔艺术,刻苦学艺,主工青衣旦、花旦。终成一代名角。解放前后,马元才与李发明多次往来于兰州、靖远、中卫等地演出,曾唱红兰州城、靖远城和中卫城。马元才与李发明的关系,极为密切,二人几乎不可分割。二人经常联袂演出,亦师亦友。

李发明,陕西人,为陕、甘、宁一代秦腔巨擘。《下河东》的赵匡胤、《三换衣》的杨延景、《金沙滩》的老令公、《寇准背鞋》的寇莱公……都是他的拿手好戏。他当年唱红兰州,名声与演技都与麻子红的徒弟黄致中等不分伯仲。尤其是《斩韩信》,系其代表作。半个小时的独唱,几百句唱词,历数自己的征战功劳及冤屈……据说,能将其唱完整者,唯有李发明。此人肚子里装着有百本戏,是个出色的导演、教练。同时,也是个全才人物,生旦净丑皆在行。故,名气一度火爆陕、甘、宁三省。

李发明与马元才搭档演戏,互相配合默契,一路走红。据说,李发明曾给马元才教戏不少,尤其旦角戏,可谓受益匪浅。

当年,宁夏中卫县秦剧团有这样的顺口溜:

怪骨头挂牌,曹麻子吹箫,万大个子挨刀。白干板的《卖布》,殷疙瘩的鼓板,金傻子的花脸,万生金的可怜,马元才妖怪(男旦),李发明干喊……

这则顺口溜里都提到了李发明和马元才。将他们各自的演技特点都表述得比较到位。马元才作为男人将女角演得具有妖气、妩媚之气,极其细腻逼真,故有此说。再者,李发明号称:铁嗓子,唱腔优美,韵味悠长,故而,一旦乱弹唱起,立即在戏场周边震荡不已……

2.马元才的代表剧目。据王兴隆先生提供信息,马元才当年唱红靖远的代表剧目有:《五典坡》、《王桂英哭杀场》、《火焰驹·黄桂英祭桩》。马元才分别饰演这几出剧中的王宝钏、王桂英、黄桂英,表演精准到位,被观众所认可。旧社会,唱戏没有女旦,一般都是男旦,男旦要唱得出彩,把女性演活了,得到观众赞许,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据说,马元才中等个头,一表人才,长相清俊,有演旦角的先天条件。马元才扮女角儿,扮相逼真,唱功和表演功夫也是极出色,故,能走红一时。

王兴隆先生评价:在当年众多男旦中,马元才的演出,可谓一绝。另有一篇文章《漫话中卫的大秦之腔》,介绍马元才:演女性角色情感细腻感人……演《李双双》中的纳鞋底老太太,几近传神,让观众过目不忘。演《游西湖》中的李慧娘,走鬼步,缥缈虚幻,情感缠绵,曾让上海的某越剧名家看了,都叫绝。并表示要向马元才学习唱戏……由此可知,中卫观众将他呼做:妖怪。是不无道理的。

3.马元才的最后归宿。马元才跟随李发明,曾唱红兰州、靖远一带。为两地观众所熟悉。马元才因为妻子和岳父母家在靖远,曾一度定居靖远。唱戏为生。可是,到了1954年,原来位于靖远欧化远家店的新戏班子(相对于解放前的老戏班子而言)散伙。这年秋天,李发明与马元才一行人坐着羊皮筏子离开靖远城,经历了黄河红山峡、黑山峡无数“塞头”之险,到了宁夏中卫。早有好事者报告县里主官,二人率领的唱戏同行,受到官方和戏迷粉丝们的热烈欢迎,遂不顾路途辛苦,当晚演出,各献绝技……如此一个月,又唱红中卫县城。故,李发明、马元才被当地强行挽留,随后加盟中卫县秦剧团。正是由于二人的加入,中卫县秦剧团于此,才正式走向正轨之路。此前,中卫的秦腔演出,基本处于零星散班子的状态,随演随散。中卫县这个时候,有了固定的专业秦剧团。

展学昌先生说:马元才和我很熟,五十年代来靖远和我演过《游西湖》,那时。我十八九岁。1961年,马元才又来靖远演了好多天。前几年,马元才还和我在白银氟化盐厂,一同演了多天戏。他很佩服我唱的戏。並说让他儿子来向我学习《哭祖庙》。马元才,李发民,五十年代,经常和我共同演戏,这两人我都要叫老师,比我年龄大得多。李发民和我都是振兴秦腔学会的会员……

很可惜,李发明于1955年肃反中,被捕入狱,判刑……1957年底,出狱,又返回剧团。马元才基本终老于中卫。后来,还曾做过中卫的政协委员。十几年前,马元才夫妇去世。

展学昌先生,靖远人,1941年生,秦腔郗派三代传人。当代闻名大西北的须生名家。也曾是李发明、马元才的学生


三、王玉英其人


1.青年学生 马元才的铁粉。王玉英,乃是这篇文章的另一主角儿。她是马元才的妻子。王玉英有姊弟五人,她是三女儿,约生于1933年。娘家在当时的靖远县城西市,位于今关家壕、仓门一带。当年这里是一个大市场,米、面、油商品样样具有。而且,所开饭馆众多。王玉英出身商人家庭,读过几年书。1951年,她十七八岁的年纪,情窦初开。时,靖远城里风靡唱大戏,马元才成为大家热捧的人物。人们街谈巷议,无不在议论马元才,说他的表演有多好。又说,马元才真是一表人才,帅锅一枚……王玉英受人们的影响,遂奔走观看马元才的戏。结果,这一看,竟大受感染,她不仅成了他的铁粉,还爱慕上了马元才其人……从此,朝思暮想,几乎得了相思病。

2.妈,米缸里没有马元才。这句话,出自王玉英之口。自此,也造就了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由于她日日思念马元才,神情恍惚。有天,家里来客人做饭,锅里水开了,母亲让她去库房的米缸里取米下锅。结果,王玉英发现,米缸里无米,底朝天……于是,给妈喊话:妈,妈……米缸里没有马元才……母亲和客人听此,颇诧异:马元才一个大活人,咋能蹲在米缸里?而王玉英,猛然觉察自己失口,竟尴尬之极。后来,人们才弄清原委,原来是这个姑娘迷上了戏子匠马元才……


四、马元才与王玉英成婚


1.有情人终成眷属。据王兴隆先生提供信息,王玉英看马元才的戏很痴迷,凡有其演出,必看。早晚看,天天看,台前看,台后看……有时候,马元才卸妆,她还和其他粉丝走近马元才,和他面对面对话。俗话说,眉目传情,言语生情。久之,两人都读懂了各自的心……最后,二人明媒正娶,终于走进婚姻殿堂。元代戏剧大师王实甫的大作《西厢记》里有句名言: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于此,他们二人的爱情故事,修成正果,也为秦腔史增添了一段佳话。此故事,乃是典型的才子配佳人的现实版……戏剧里理想的爱情故事,竟然能变成眼前活生生的事实,也是旷世罕有的奇缘。

图说:王兴隆先生,1941年生,老右派,老秀才。曾任平川区政协教文委主任。平川区秦腔自乐班班主。给笔者讲述马元才的故事。2022年五一期间拍摄于平川区向阳路寓所。


2.去县政府领结婚证。二人领结婚证的时间,大约是1951年冬。二人一前一后,走向靖远县政府大门。街上有好事者围观之。王兴隆这个时候还是11岁的孩子,他和其他孩子,有一二十个,冲着马元才与王玉英二人起哄……王兴隆说,马元才此时20多岁年纪,王玉英17岁年纪。在县政府民政科领取了结婚证后,二人又走出来。王兴隆发现,二人所领结婚证系一张纸,卷起来,二人各自握在手里……王兴隆等孩子起哄:马元才唱一段,快唱……马元才说:娃们,甭瞎闹了。走路呢,没有弦索嘛,咋个唱法?快回去,甭闹了……这一幕,王兴隆记忆深刻。

确信,马元才和王玉英二人婚后,曾安居靖远县城隍庙巷子数年。后来,才迁居宁夏中卫。

马元才和王玉英的爱情故事,当年,曾轰动一时。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笔者幼小年纪时,就常常听到大人们反复谈论这件事儿。近年,这一故事几乎要被历史尘埃湮没了,不再有人提起。今兹,笔者重新披露于此,流传后世,成为美谈。亦一大功德事也。

3.家人的回忆。笔者昨日走访了马元才的小舅子王得民先生。笔者于此方知,其子王爱成,乃笔者糜滩中学初中时的同班同学。即,王玉英系其亲姑姑,马元才系其亲姑父……天下事,竟这般巧合。王得民说,三姐当年跟了马元才随了回族宗教。他们俩的故事,自己多少知道一些。但是,因为自己是老小,对家族历史几乎失忆。父亲去世较早,母亲也未曾告诉过他家族的来历情况。母亲去世也较早。自己的前面,父母生了四个姐姐,无子。父母有点急眼,遂大讲迷信等活动,才生下自己这个宝贝儿子。自己的名字:王得民。就含有幸运得到的意思……他只听说父亲是外地人,具体是哪里人?不清楚。

笔者推测,秦安人的可能性较大。因为,那个时候,秦安人来靖远谋生、做生意者,甚多……旧社会,靖远种大烟有名,王得民的父母来靖远赶烟场子、做生意,遂落户于此。先在县城西市卖锅盔、干粮,甚至开饭馆……1958年,公私合营完成,无业可做,王得民遂被安排进了靖远县机械厂,直至1996年退休。1963年,有下放市民回农村政策,因妻子娘家在糜滩三道湾,妻子和子女遂落户于此。其老伴儿党氏,竟是笔者糜滩中学初中同学党玉静的亲姑姑。这,又是一个巧合……

王得民说,父亲去世较早,当时,母亲还在,想阻挡三姐与马元才的婚事,未果。又说,马元才生前常年来靖远走亲戚……记得1982年代,马元才来靖远,和一帮秦腔同行在风雷厂唱戏、买票……其余事,包括父母等人的名字,都不记得了……

王得民,1941年生。马元才的小舅子。2022年6月5日拍摄于靖远罗家湾。


2022年6月6日写于陇上平川陋斋


作者简介:

武永宝,汉族,1963年出生,甘肃靖远人,1985年7月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学士学位。曾连续四届任甘肃省白银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著有网络长篇小说《独石记》,在起点中文网推出。长篇小说《黄河远上》,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发行。中篇小说《虎豹口》、《西部国风》等,发表于《飞天》《大家》等杂志。创作取向以反映西部黄河文化、黄河人生为主。近年,创作了二三百万字的西部黄河文化题材的论著、散文、随笔,以及纪实文学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秦腔折子戏《断桥》马友仙 李娟 王新仓
秦腔 《十五贯 》马友仙
秦腔《三击掌》马友仙
秦腔《挡马》精彩!
王二妮唱《秦腔》!
[秦腔曲谱]谁是牵马拽蹬的人(《五典坡》王宝钏唱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