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他任省委一把手,没实际工作,声明:自己讲得不算,要听宋任穷的

黄火青,不仅是一位铁肩担道义的革命老战士,更是我国政法战线的佼佼者。

从红军时期担任师政委,到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再到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他的身影贯穿了中国七十多年的风风雨雨。

他的性格豁达,作风深入,勇于开拓创新。无论是站在战场的最前线,还是坐在办公室的主座上,他总是能机智地解决问题,深得人民的爱戴。

有趣的是,他曾在任省委一把手时声明:自己讲得不算,要听宋任穷的。

投身革命洪流

新式小学堂的诞生给了黄火青更广阔的视野。

在那里,他不仅学习了文化,还了解了中国的现实困境。一块一块被切割的国土,就像被分食的西瓜,这一形象描绘让他铭记终生。

黄家的经济日渐紧张,但对教育的执着从未动摇。大哥毕业后教书供弟弟读书,黄火青也继续求学,走入师范。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黄火青和同学们挥舞着小旗子走上街头,参与了这场反帝爱国运动,爱国主义情感在他心中油然而生。

生活的困苦和现实的不满积压在黄火青心中,但也正是这一切塑造了他的革命情感。

1923年,弟弟考上了师范学校,带回了革命的火花。黄火青开始感受到希望的曙光。

次年,已婚的黄火青放弃了温馨的家庭和教师职业,走上了全新的生活道路。

他考取了省立第二师范,一个全新的篇章即将展开。旧社会的不满,渴望寻找新的出路,一切促使他迈向未知的未来。

学生运动的激流中,黄火青如一片火焰跃然而起。学校刚发生驱逐反动校长的风潮,黄火青不仅积极参与,还闹出了一场规模宏大的抗议浪潮。这场运动闪耀了一年多的时间,像星火燎原般,在鄂西北掀起了反帝爱国热潮。

1925年,黄火青的思想迅速成熟,先后加入了国民党和共青团。

惊险的一幕出现,他与同志赶到报名点时竟错过了时间,然而这个错误让他走上了另一条道路。

被组织安排留在枣阳开展工作,他如一把利剑,在地方化身小学教师,秘密开展党的工作。

黄火青,一个无所畏惧的革命战士。1926年,他成为了共产党员,成立了以他为书记的中共支部。他的大哥、五弟、八妹也加入了革命洪流,一同为国共合作的大革命推波助澜。

高潮来临,1927年的5月1日,武汉市纪念国际劳动节群众大会上,黄火青第一次站在了成千上万的工人中,看到了笑脸,感受到了力量。一种奇妙的力量在他体内沸腾。

然而,危机接踵而至,大革命运动陷入困境。黄火青和妹妹黄海明被选送到苏联学习,几经周折,他们终于在1927年的8月抵达莫斯科。

黄火青被分配到东方大学学习军事,以适应革命战争急需的军事干部。

一段时光过去,黄火青在学习中刻苦努力,先后担任连长、支部书记。1929年,他按照安排回国,准备参加土地革命战争。

一位革命战士的坚持与智慧

1937年五月,黄火青以黄民孚之名,随军进驻迪化(今乌鲁木齐)。在新兵营,他与其他指战员一同精进政治学问,磨砺军事技巧。不久,他被盛世才看中,协助其工作。

1938年,黄火青出任新疆反帝联合总会秘书长,按照陈潭秋的指示,重新改组反帝会。

黄火青调动了全新疆的党人力量,加入反帝会,发挥作用。

全新疆反帝会分会如星星之火,普遍开展社会活动,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推动新疆经济建设,发展各民族的文化教育,成果丰硕。

反帝会经常组织训练班,许多公务人员和学生参加了训练,学习马列主义和六大政策。反帝会还积极发动抗日募捐,黄火青在领导下,从1938年开始,反帝会的抗日捐献成为常态。

1938年10月,黄火青召集会议,建立了募集寒衣委员会,组织“抗日救国献金运动”。

各方群众慷慨解囊,无论是机关人员还是贫困农民,都纷纷踊跃捐献金银首饰、枪支和现金。

在他的努力下,到1940年5月,全疆共捐款折合大洋322万余元,支援了抗战。黄火青还在反帝会发行了多种刊物,推广革命思想,教育群众。

然而,随着黄火青在反帝会的影响力的扩大,盛世才的疑惧也随之增长,他把黄火青调到阿克苏专区任行政长,希望限制中共在新疆的影响。

然而,尽管盛世才在迪化制造各种阴谋,黄火青仍积极开展工作。1940年9月,根据党的安排,黄火青回到了延安。

1948年11月,辽沈战役的硝烟刚刚散去,东北的土地再次迎来了和平的阳光,一支百万大军挺进关内,凛凛战意铺天盖地而来,将平津困得水泄不通。

随后,1949年1月15日,天津终于攻克,黄火青等一批无畏的战士们,踏着硝烟的余温,肩负着民族的希望,迈进了这座城市,统一全市的接管工作就此展开。

天津,这座华北的经济中心,曾经的繁华,拥有三万七千余家工商业户。

但是帝国主义和国民党的贪婪搜刮,让这座曾经光彩照人的城市几乎陷入了崩溃的边缘:工厂门前的闲散工人、街头的游民、空荡的商铺、紧闭的大门,到处是失落和绝望的面孔。

工业停工,通货膨胀,民不聊生,一切都在默默地述说着那段艰苦的岁月。

人们战战兢兢,紧锁的眉头、蹒跚的脚步都流露出对未来的迷茫和恐惧。但随着解放军的到来,那张张期待的面孔,那双双盼望的眼睛,都在等待着新的变革,等待着生活的希望重新点燃。

黄火青站在那座承载着历史的城市之上,他的眼睛里闪耀着坚定和希望。他知道,前方的道路还很漫长,充满了未知的挑战和困难。

但他坚信,只要人民同心协力,天津这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一定能够再次焕发出勃勃生机,再次展现出属于她自己的光彩与魅力。

当时接管天津,如同接手一块破烂摊子,却是一场对共产党人的严峻考验。黄火青和同志们,伴随着天津解放的欢庆,快速布置工作任务,力图加快恢复社会秩序。

全城分财经、文教、市政三大系统,进城第二天下午,黄火青就召开地下党负责人大会,亲切感谢,强调执行党的政策,努力重整秩序。

时光跃至1958年2月,天津由直辖市变为河北省辖,河北省会迁到天津。6月,黄火青离开了天津,投入新的工作岗位。

来到辽宁省后,黄火青关注城乡问题,提出了“市管县”办法,即让大城市领导相邻的农村县。这一设想在1959年得到了国务院的批准,成为了80年代全国推广的行政体制。

黄火青还是位“帅才”,总是抓大事,把具体工作交给下属,目标明确,责任清楚。同志们在他的领导下工作得心应手。

至1965年,辽宁在全省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国民经济逐步恢复。辽宁,如同天津,经历了一场硝烟中的华丽转身,焕发新的活力。

1965年9月,黄火青被查出胃癌。但医生和家属为了他的情绪,只告诉他是“胃溃疡”,让他在北京开会时顺道复查。

卫生部的副部长郭子化不放过这个机会,成功说服他做手术。

做完手术,黄火青只能在北京饭店住了几个月休养。术后,他才知道自己到底怎么回事。医生说,他要休养两年。

一旦身体好转,黄火青便急匆匆回到沈阳。此时,东北局的工作已有新的分工,宋任穷书记直接掌握辽宁和黑龙江的工作,黄火青的手下马明方抓吉林。

沈阳对于黄火青来说是个不太好办的地方。虽然他正处于休养期,却有许多老部下每晚上门谈工作,让他陷入两难境地。插手工作不合适,不插手又感觉对不起老部下。

于是,黄火青决定离开沈阳,到丹东休养。这是他的策略,离开后,一切都会好些。

再三声明,工作上的事情找宋任穷和黄欧东,黄火青就这样躲开了政坛的纠缠,迈入了一个平静的休养时光。

法治建设的坚定先锋

1978年,78岁的黄火青被选为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再次站到了革命的最前线。同年6月,黄还被任命为政法小组副组长,12月被增补为中共中央委员。

一位年逾古稀的老革命,再度挺身而出。

那时正是“动荡”后的百废待兴时期,重建最高人民检察院的任务险峻而艰巨。没人、没地方,但黄火青毫无惧色。

他请来原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张苏等人共同筹建。短短几个月时间,在中央组织部的大力支持下,新的检察机构初步建立。

重建的不仅仅是一个机构,更是一套符合我国实际的检察工作基本原则。原来的原则并不适合我国国情,而新宪法也未能摆脱苏联影响。

黄火青参与起草新的组织法,提出许多重要意见,确立了新时期的工作方针:坚持党的领导,实行群众路线,限制检察机关的管辖范围,等等。

1978年12月,第七次全国检察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黄火青强调了新时期的方针,讨论了人民检察院组织法修改草案,并形成了修正草案。

1979年2月,中共中央强调必须加强检察机关的工作,使之保持独立性。在最高人民检察院的推动下,全国各级检察院迅速建立。

截至1979年6月,全国97%的县以上单位建立了检察院,配备检察干部2.5万余人。

高检初成立时,全国冤假错案繁多,地方检察机构建设尚未完善。众多申诉信堆积最高人民检察院,一时成为“积压山”!

1978年,黄火青英勇挺身而出,借调20多名干部,率领三个调查组,开展了一场积压信件的“扫荡战”。

结果?一个多月后,信件基本处理完毕,全国冤假错案开展工作也随之推动。

黄火青还揭露了名为“学习班”的变相拘人行为。他果断提出:“这样的'学习班’必须立即解散!”此决策成为制止此类违法行为的决定性一击。

1981年,年事已高的黄火青想要退位让贤,不过,他的检察长工作任期未满,身体尚能胜任,因此中央未批准他的申请。

1983年,他终于如愿以偿地将重任交给了年轻同志杨易辰。此后,虽进入宁静晚年,但他的心仍旧跟着改革和四化建设。

黄火青,一位铿锵铮铮的老革命家。革命事业的忧患意识让他从未松懈。'不能到八宝山去'是他的座右铭,言出必行是他的人生态度。

记得1991年6月的一天,当全国著名的'刀具大王'金福长以顽强的毅力将多年经验写成书却束手无策时,黄火青闻讯后立刻写信给总工会主席,提议将老工匠们的智慧宝库印成丛书。

他关心的不止此处,还有那传统的中医和中草药工作,他的80年代的调查报告成了中药界的经典文献。

黄火青对青年人的关爱更是体现在每个细节里。

1995年,他在住院期间孕育了一首《奔向新世纪》的歌词。

那是一首对青年的呼唤,是对新世纪的憧憬。歌词里充满了前进的力量,风雷迅疾的描绘,宏大的画面,无不在鼓舞着新一代。

作为一个世纪老人,黄火青的人生已与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紧密相连。

尽管他不愿过多回忆自己,但为了总结历史经验,他还是将自己的回忆口述了下来,整理成三十余万字的《一个平凡共产党员的经历》一书,成为留给后人的精神财富。

1999年11月9日,黄火青在北京与世长辞,享年99岁。

参考资料:

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编. 中共党史人物传 第七十五卷[M]. 2000

黄火青在天津的岁月_李秉刚

反帝会中的精神领袖:黄火青 党史博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他是第二任天津市委书记、辽宁省委书记,第三任最高检察长享年99
忆述黄火青出任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14)
他靠边站13年,中途想工作没实现,任命省革委副职,为何不去上任
岁月光阴 |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我敬重的革命老人王青青
最高人民检察院直属单位一览
最高人民检察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