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盘棋引出的血案:汉七国之乱因汉太子棋盘砸死吴太子?

1
汉景帝和他的父亲汉文帝一样都是有为皇帝,盛世的开创和发展者,任内都奉行黄老哲学,励精图治,勤俭节约,发展生产,无为而治,不穷折腾,休养生息,还大养马匹(为汉武帝铁蹄横扫匈奴准备了良好条件),发展教育,最终成为了一个西汉盛世的承前启后的重要政治人物,完成了从汉文帝到汉武帝的西汉最强盛世过渡,甚至于和他父亲一样,也是一个盛年早逝的人物,不到50岁就为革命鞠躬尽瘁了。
说到汉景帝的“无为而治”,据说还有一个著名故事,史料有曰,汉景帝十分随和,对左右十分体恤,就比如他的医生周文,甚至于在皇帝和内人做房事时,也可以待立在侧,以备不时之需,可谓是和寻常百姓家几乎没有两样,也说明了汉景帝的度量是如何之大,没有什么架子,除了因为比较复杂的立储程序有点硝烟弥漫之外(是因太后的横加干涉),基本上都是以一个“笑面佛”示人。
而汉景帝任内最大也最惊险的历史功绩,就是有效地平定了“七国之乱”,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也有效地避免了大汉陷于分裂状态,以下我们就重点讲这次的平叛战争。
这是发生在景帝前元三年(公元前154年)的一次诸侯王大叛乱,是一次地方诸侯对抗中央的分裂活动,是王权和皇权对峙尖锐化的结果,经过十个月的恶战,最终汉景帝有效地镇压了这场声势浩大的王国造反运动,巩固了皇权,也为后来汉武帝实行“推恩令”,继续削弱诸侯势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为参与此次叛乱的共有七个诸侯王国,故称“七国之乱”。
要追寻这次王国叛乱的祸根,也可以一直追溯到汉高祖刘邦身上。因为在刘邦取得中央政府的控股权后,随着相继消灭韩信、彭越、英布等几大异姓王,却对西汉的广大地区的有效统治有点力不从心,为了巩固统治,除了大力剪除异姓王,还和大臣击掌明誓“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然后迅速分封九个刘氏宗室子弟为诸侯王。史料显示这九个人是:刘邦叔父之子刘贾为荆王、刘邦同父异母弟弟刘交为楚王、刘邦庶长子刘肥为齐王、刘邦次兄刘仲之子刘濞为吴王、刘邦少子刘长为淮南王、刘邦子刘如意为赵王、刘邦子刘恢为梁王、刘邦子刘友为淮阳王、刘邦子刘恒为代王。据百度百科资料曰:“这九个同姓王占据了全国的大部分土地。当时全国有54个郡,各诸侯国就占了39个,仅齐一国就占有7郡,而归西汉王朝中央政府管辖的只有15个郡;从户口构成上看,在全国277万户、1300万人口中,由中央政府统辖的只有97万户、450万人,仅是全国户口总数的1/3强。”
以各大刘姓诸侯王当时的人口构成、王国面积和所占郡县比例,都比中央统辖的多,也为叛乱准备了良好的条件,只差一个导火索而已。
况且以当初文帝、景帝等都奉行清静无为的休养生息政策,没有太多穷折腾的严厉限制措施,虽然生产力得到有效恢复和发展,却因为不干涉政策也使诸侯王割据势力趁机得到极大膨胀,这确实是一把两刃剑,稍为处理得不好,就会伤到了自己(后来的形势发展果然如此)。
因为在刘邦时代,刘姓诸侯王羽翼未丰,还没有对抗中央政府的实力,所以大家相安无事,该干嘛干嘛去。到了文帝,又为了宠络刘氏宗室,继续分封许多诸侯王,中央的地盘被瓜分得越来越小,从此前的数字就可以看得出来。那时候,先前分封的羽翼已丰,加上新分封的,可谓是家大业大,势力膨胀得足以和中央公开叫板, 一些大的诸侯王公然不用汉法,自为法令,有的还模仿皇室设置百官,俨然以天子自居,皇帝和地方诸侯王也摩擦不断,双方的矛盾日趋激化,斗争的结果,在汉文帝时代还酿成了济北王刘兴居和淮南王刘长的两次叛乱。虽然后来被镇压了下去,不过诸侯王的势力却没有得到有效限制,也最终酿成了西汉初期最大的一个内乱“七国之乱”,那是皇帝姑息的结果。
2
要说到这次大叛乱,既有远因,也有近因,叛乱“领头羊” 吴王刘濞和汉文帝、汉景帝就有解不开的心结,怨念颇深,说来好笑,居然是缘于一次偶然的“棋盘砸死吴太子”事件,在尊贵无比的皇家发生如此血腥的事,那么大家抄起家伙兄弟相残也见怪不怪了。
那么这是怎样的一桩怪事呢?
据《资治通鉴》记载,这事发生在汉文帝时期,砸死人的主角居然是后来的英主、脾气很好的汉景帝,当时他还是太子。
有一次,吴国太子进京朝见汉文帝,大家都是玩得很熟的至亲,所以见完皇帝之后,吴太子又兴致勃勃地和自己的堂兄弟皇太子刘启饮酒作乐、捉棋博弈。因为当时吴国的势力大,也养成了吴太子的骄横跋扈性格,甚至于在博戏过程中还洋洋得意地不把皇帝接班人放在眼里,态度十分嚣张,经常悔棋,输打赢要,惹得好脾气的太子也恼了,在我的地盘你也敢公然耍赖,这还了得,传出去我还有面子吗?于是太子一时冲动,就不顾后果地拿起棋盘猛砸吴太子,原本只是想出口恶气教训这个没大没小的小兄弟而已,不巧这一砸就把人给砸死了(吴太子够倒霉啊),这就是轰动大汉的“一盘棋引出的血案”的来龙去脉。
这下,就惹出了大麻烦,而且这一砸,也最终砸出了本来就有心另立门户、富可敌国的吴王刘濞非把皇帝拉下马的雄心壮志,我不反他娘的我就改了刘姓,因为自己的太子被活生生砸死,居然最后皇家连一个道歉也没有,就这样白白屈死,吴王当然十分光火,心结就这样结实地结下了。
这据说就是远因,因为皇家确实是欠强悍的吴王的一个正式道歉,如果你不给,那么就用武力来讨个说法吧,到时候别怪兄弟翻脸无情,你皇帝确实是欠我一条人命,怨念也。
总之,人死不能复生,也不能让未来的皇帝一命还一命,这本身就是失手,吴太子也有挑衅成分(谁叫你们吴国家大业大连皇太子也不放在眼里呢),最多也就是过失杀人,所以皇家也只是派人送一命呜呼了的吴太子的灵柩回去安葬,皇帝是九五至尊,当然不会就此发个正式诏书来道歉,你吴国也只能是打掉牙齿往肚子里吞了,太子你也敢不敬,打死没命陪也。
当吴太子灵柩运达吴国时,失去了嫡长子的吴王刘濞抚尸痛哭(子不孝,父之过也,嚣张的代价),然后越想越不是滋味,当众恼怒地发泄道:“天下本来就是刘氏的,现在刘氏子弟既然死在长安,就葬在长安好了,何必送回吴地安葬呢!多此一举。”发泄一通之后,有心让皇帝难堪的吴王,又把太子的灵柩原封不动地送回长安安葬,也好告诉皇家人,我们不是好惹的,得罪了吴国,肯定跟你没完,咱们走着瞧,蛮横之情溢于言表。
从此以后,吴王就已经有了反心,也想等到血债血偿的那一天。反正就是渐渐不守臣子的礼节,皇帝召见,也经常托病不去,看你能把我怎样,算是公开势不两立了。
要说这个刘邦兄弟刘仲的儿子为什么这么嚣张?就因为他得文帝厚待,又可开矿又能铸钱(这个待遇好像还没多少人享受得到的,据我所知,皇帝的男宠邓通算一个),还能煮海盐,设官市,富可敌国,钱包涨得像猪头一样,身板也开始“硬朗”,皆因有钱撑腰。有了钱,连人也变得不老实了,总是惦记着弄个龙椅坐坐,于是政治野心也开始膨胀。及至自己的大儿子被皇帝儿子无端打死,却好像没事发生一样,更加刺激吴王的神经,如果我是皇帝,谁敢把吴世子活活打死呢?于是此时想当皇帝的心更加急切了。
吴王如此大不敬,连皇帝也坐不住了,以皇帝的灵敏政治嗅觉,感觉这背后有点阴谋的成分。
既然如此,那么敬酒不吃你就吃罚酒吧。于是朝廷就拘留审问吴国的使者,让其招出吴王意欲何为。吴王知道后,开始恐惧,也知道皇帝有意针对自己了,所以更是急切地起了谋反的念头,和皇帝对磕。
当然,和皇帝斗,吴王当时也掂量出了自己的斤两,如果没有其他诸侯王的军事支持和技术支持,即使他富可敌国,要打败朝廷,那也是鸡蛋碰石头的事,根本没有多少胜算。
所以,为了腾出一点缓冲的时间和空间,尽管使者被皇帝扣查,后来吴王还是继续派使者代自己到长安去朝见皇帝,即使知是假装行礼,也只能如此表演了,而文帝每次都是只见使者不见吴王,这态度本身就非常恶劣,你当我皇帝老儿是可有可无的“透明人”,于是越想越气,便声色俱厉地追问吴王为什么不自己来朝见,而让人替代?这病也不能没完没了地装下去,看到不能再糊弄过去,吴使臣也只能实话实说:“报告皇上,其实吴王没有生病,只因为朝廷拘留了几批吴使,还治他们的罪,吴王心中恐惧,怕有去无回,所以才托病不来朝见的,情有可原。依臣子愚见,要吴王来朝见也不难,只要皇上能原谅吴王的过错,继往不咎,吴王一定会悔过自新。俗话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望皇上明鉴。”
这使者果然会说话,能抓住皇帝与人为善的心理,脾气好、做人厚道的汉文帝最终大度地全都释放了吴国使者,让他们顺利回到吴国。为了给吴王定惊,还特意御赐吴王几案和拐杖(据说茶几、手杖是汉朝敬老的物语),意思也就是说,你既然老了,也只能照顾你年事已高,准你老人家不用朝请了。吴王见朝廷不治自己怠慢最高领导的罪(这事可大可小,大的可以处死),所以暂时谋反之心也没有那么强烈了,因为外部环境已经有了变化,不过因为皇帝的“格外开恩”,也给人以一种软弱可欺的感觉,没有了反心的吴王倒是变本加厉地骄横起来,做起坏事来更加凶狠。
事实上,当时的吴国也可谓是独立王国,王国享有独立的财权、物权,既能冶铜、制盐,又能铸钱,为了笼络本国人,还免赋税,用公款代役金,或出钱雇人应役;与此同时,为了吸引贤才,给了很多优厚赏赐;甚至于其他王国的官吏要来吴国抓人,吴国也不把罪犯交出,可谓是古代的“行政特区”。
等到宽厚仁爱的汉文帝鞠躬尽瘁,汉景帝即位,因为汉景帝正是杀死吴太子的凶手,所以曾经短暂消除反心的吴王刘濞也知道大家心存芥蒂,双方难免有场恶战,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此时反迹当然又明显起来。
于是,七国之乱便水到渠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释读中国历史140:汉初“七国之乱”:因一盘棋引发的血案?
【帝王轶事】汉景帝是怎样博弈灭吴的?
清蒸汉朝(17)-煮酒论史-文化纵横-搜狐社区
汉朝最富的地方,经济发达,百姓都免税,却是皇帝的心腹大患
博弈杀人:一盘棋为何引发了后来的“七国之乱”?
“乱七八糟”:源自历史上著名的两次叛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