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鸡年说“鸡”:驯养家禽距今已有七八千年的历史
六朝红陶鸡房 南京博物院藏(资料图片)
考古挖掘出的陶鸡(资料图片)

  农历2017年是丁酉鸡年。自古以来,鸡为六畜(马、牛、羊、猪、狗、鸡)之一,在十二生肖中,排第十位,而与十二地支相配属的“酉”时,为下午的五点至七点,正是“鸡时”。“老南京”开辟“鸡年说鸡”专栏以来,很多文史专家和普通读者积极投稿。高淳的文史专家濮阳康京先生就为“老南京”撰文,介绍高淳历史民俗文化中的“鸡”。

  鸡被驯养,据考证距今已有七八千年的历史。1997年,考古工作者在高淳薛城遗址的地层灰坑内,发现了鸡腿骨与鸡翅骨,据鉴定,距今已有6000多年,这充分说明高淳训养家禽(鸡)具有悠久的历史。

  在距今近2000年的高淳东汉墓葬中,发现了陶制的鸡和类似屋形的鸡笼,并有一只看上去想进鸡笼而立于门口的陶鸡,这说明汉代时人们已有保护家禽、免受伤害的意识,养鸡管理达到了一定的水平。而地名与“鸡”相关的有固城遗址内的“鸡鸣议事堂”、薛城遗址东的花台“公鸡地”等。

  鸡为避邪、护生,驱虫、正阳,大吉大利的象征,以及凤的替身。公鸡因有高冠、花羽毛和金嗓子而成为吉祥、兴旺、压邪、扶正的瑞禽。

  千百年来,高淳民间形成了一系列的“鸡俗”。喜庆、营造、祭祀,要用活鸡祛邪纳祥。男女结婚,跟随新娘的轿子也带上只大公鸡作陪,谓之“纳吉”。新娘随轿到了新郎家门口,轿子停在房屋大门的“青龙”上首,男方家用一只啼过的大公鸡前来轿前斩杀,用鸡滴血祭谢轿神,新郎朝轿子正面叩拜轿子。

  新娘快生小孩前,娘家用鸡蛋来“催生”。小孩生后,女婿用七个红鸡蛋去丈母娘家报喜。如生男,隔日“洗三朝”,丈母娘就送上一只大母鸡;生女,送上大红公鸡,杀后煮熟,将整鸡祭请“庚申婆婆”。

  高淳民间曾有用活公鸡代替新郎与新娘拜堂的陋俗。新中国建立前,高淳淳溪镇有位邢姓女子与崇仁街张姓男子订婚,因男子在外当兵,未能按约定的婚期回来与新娘拜堂成婚,后来就捉来一只大公鸡代替新郎与新娘举行了拜堂仪式(如今当事人已近百岁,仍然健在)。

  高淳的西面是湖泊水汊。水上运输、捕鱼离不开船,船民为求财源兴隆,顺利安康,每年在新年之初得祭请“玄坛”和船神。请“玄坛菩萨”(黑虎玄坛)时,先备一只大红公鸡,将鸡杀后用血滴于船头。有的庙宇还用鸡毛沾血贴于庙门额,谓之驱污、禳灾;继而拔少数鸡毛粘于滴血处,象征凤毛,以图吉祥。

  此外,演戏、“打水浒”、“跳五猖”之始,为求平安,都要用公鸡血驱逐邪恶,这已成为祖祖辈辈遵循不变的约定习俗。

  过去,古建筑如出了白蚁,高淳民间常常养只白公鸡。传说白公鸡喜食白蚁,是治白蚁的天敌,相传它每叫一声,白蚁死一千。有民谚:“大红公鸡好找,遇到纯白公鸡是宝。”

  鸡在民俗信仰中为“家堂六神”(门神、灶神、仓神、床神、家堂神、鸡公鸡婆神)之一。高淳旧俗遗风,正月初一为鸡的生日,不杀生、尤其不可杀鸡。过去农户人家,大门内侧砌一鸡笼,上砌烧茶水的小炉灶。而厨房土灶壁侧设一小龛,叫“灶芯堂”,作冬季烘焐鞋用。富户人家如找了帮忙的长工,每天长工换下的鞋子侧放在灶芯堂。到了年终腊月廿三“送灶”后,来年如果主家不再留用长工,就将长工的鞋子放于鸡笼头上,以示不再继续留用的回辞。

  腊月廿八,家家用腌好的咸鸡、猪头、鲤鱼三牲请年菩萨。三牲是猪头(含尾、猪爪)象征龙,咸鸡必须将尾部羽毛保留,象征凤凰,组合起来意为“龙凤呈祥”。

  高淳传统的阳腔目连戏是以高淳弋阳高腔为独特唱腔的宗教剧。相关演员出场以鸡冠调朱砂往身上掸水,以图吉祥。整场戏还有两段涉及到“鸡”的内容,即《黄婆骂鸡》和《捉叉鸡婆》。

  乌骨鸡血调桃花末,是民间女性美容的方法之一。农历三月初三取桃花瓣晒干、碾末,夏天用石灰块放于中,防止霉变,到农历七月初七,取乌骨鸡血调和,涂面及身,两三天后,令面肤色白中泛红,身光如素。此方据说来自唐代太平公主的美容方法。

  高淳水网地区冬季常在湖河中捕鱼,长期与水接触,易受寒冻,致关节疼痛、着凉等。为防寒冻,当地积累了祛寒的土方法,进入寒冬后,用公鸡一只杀死,洗净,加适量酒、生姜一起,煮熟分两顿吃完。此方主要起舒筋、发汗、避风寒的作用。注意事项是:该方吃后两天汗毛孔开,注意不可受凉。

  青少年发育阶段,高淳传统的方法是到中药店抓服“鸡药”,待家中饲养的小公鸡始啼(开金口)时,杀鸡与鸡药同煨熟,分三次服下,有助良性发育与个子长高。如不慎被蜈蚣蜇伤,用雄鸡喉部口涎涂于伤口,效果较佳。自古至今,鸡在药理古方与治疗疾病方面,有着独特风采。难怪常言道:“鸡是农家宝,日常少不了。”

  经过岁月的磨洗,高淳留下了许多与鸡相关的民谚、歇后语、警句,例如“鸡叫忙到鬼叫”、“落毛凤凰不如鸡”、“生来的相,恶来的将,偷鸡的毛病不改相”、“鸡喳鹅叫”、“惯鸡上灶,惯子不孝”、“手里没米,呼鸡不理”、“狗急跳墙,鸡急上房”、“晚鸡不入笼,雨在两天中”等。也有一些和鸡有关的歇后语,比如“公鸡打鸣——调门高”、“天亮公鸡叫——白啼”、“鸡窼里戳拐棍——捣蛋”、“野猫拖鸡——越拖越稀”、“鸡吃黄鼠狼——怪事一桩”等等。

  鸡年说“鸡”,尤其民间与“鸡”相关的谚语和歇后语,充满了智慧,富有人生哲理和生活气息。(濮阳康京 高淳文物保护与文博研究工作室)

(责编:小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怪兽出笼!家禽之王来了,别给你吓一跳
老王养鸡
不发威当我是病鸡? 小女孩赶鸡进笼不成反被公鸡追
公鸡不识路
李奶奶养了3只公鸡,15只母鸡。(1)母鸡是公鸡的几倍?(2)6只鸡住一个鸡笼,一共需要多少个鸡笼?
鸡飞狗跳?黄狗稳胜公鸡却要落荒而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