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仁义胡同的由来:董大人“让出两墙有何妨”

在山东省“江北水城”聊城市的老城区东大街,有一条名不见经传的小胡同——“仁义胡同”, 说起来还有一段故事哩:

原来这里住着只有一墙之隔的两家人,一家有儿子在京为官,一家是布衣百姓。为官的一家要扩建房屋,把两家共有的院墙推倒,在原址上砌起自己家的山墙。另一家对此大为不满,于是发生了争执。为此,为官的一家写信给远在京城的儿子,不料那个官儿子回信道:

千里来书为堵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于是家人主动退让三尺,另一家深受感染,也主动向后退让三尺,这样两家宅基之间出现了一条六尺宽的窄胡同。后来,清康熙帝由此路过听说了此事,就亲笔书写了“仁义胡同”的横匾以旌其德,一时被后人传为美谈。

还有一个几乎同样的故事——

明朝时,东鲁地方有个姓董的在京城做官。他为人正直清廉,办案公正,深受百姓的爱戴。在他老家和邻居家之间有一小块空地,双方都想在这里砌围墙时多占一点地方,两家人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闹得不可开交,墙也就没法砌了。

这时董大人的一个侄子出了个主意,他说:“我们怕什么!我们有亲戚在京城里做大官。我们写信去,只要他出面给我们撑腰,到时候,隔壁那家伙老老实实地会给我们腾地方出来。”

于是,家人们立刻写了一封信,托人送给在京城的董大人。

董大人很快就写了回信,请人捎了回来。家里人看到董大人这么快写来了回信,都十分高兴,以为有当官的亲戚出头帮忙,一定能斗败对方了。

谁知,家人拆开信一看,里面只写着四句诗:

千里捎书只为墙,不禁使我笑断肠。

你仁我义结近邻,让出两墙有何妨。

原来董大人规劝他们和邻居们要和睦相处,自己应该主动礼让别人。

开始家里人有点儿失望,心想自家人怎么不帮自家人呢?这么点小事,居然都不愿意帮忙!后来,家人平心静气地想了想,觉得董大人这几句话说得有理,大家都是邻居,砌墙既然是一桩小事,自己又何必大动干戈,双方伤了和气呢。于是,董家在砌墙时主动让出了不少地方来。

而隔壁邻居知道情况后,深感惭愧,别人作为大官家属,不但没有倚仗特权,反而主动先做出了让步,所以邻居也跟着立刻让出了一大段的地方。

结果,两家的围墙砌好之后,中间居然形成了一条八尺宽的过道。后来,人们就把这条过道称为“仁义胡同”,董大人“让出两墙有何妨”的故事也随之传开,被后人传为美谈。

【智慧点拨】

无论以德报怨,以直报怨,都只是一种暂时的公平,并不能化解恩怨之间的矛盾,真正的恩怨还需要人们用心去包容和化解。

【引申名言】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

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春秋)孔子《论语·宪问》

【名言释义】

有人对孔子说:“拿恩德来回报怨恨,怎么样?”

孔子说:“那又拿什么来回报恩德呢?应该用公平正直来回报怨恨,用仁德来回报恩德。”

【名言智慧】

恩怨是人一生当中不可避免的情感纠葛。在恩怨面前,人们都愿意去追求一种公平的状态。因此,“以恩报恩,以怨报怨”是人们最常有的心态。但是从中也引出了无数的事端。有人提出,“以德报怨”,孔子却给了我们这样的回答:本来恩德是用来回报恩德的,如果用恩德回报了怨恨,那又用什么来回报恩德呢?接着回答道:“比较理智的方法还应该是:用公平正直的态度去回报怨恨,用恩德去回报恩德。”“以直报怨”,我们不能再像别人伤害我们一样去伤害别人,但是我们可以用正义公平的方法去对待别人曾经给我们造成的伤害。这其实就意味着,我们不排除对恶人进行相应的惩罚。但我们一定同样要用恩德去回报恩人,这样善良的举动才会随处可见,而邪恶会得到遏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千里来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六尺巷的故事
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仁义胡同六尺巷的故事
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