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乱世清流:一生不恋名利的布衣都督,至今令人民缅怀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任艳

1856年,中英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清廷的统治陷入危机之中,在这社会动荡不安的年代,汤寿潜出生在浙江绍兴府山阴县(今杭州萧山区)。

与社会的不安定相比,汤寿潜的幼年生活相对稳定。他出生在殷实的小康家庭,父亲是当地的私塾老师。在父亲的教育下,他从小学习四书五经,传统书籍没少读,不过他没读成书呆子,对社会有自己的看法,对水利尤感兴趣。而立之年后,汤寿潜成为山东巡抚的幕僚,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写出《分河》,对巡抚的治河方法加以驳斥,接着又写出《东河》《北河》等文章,有理有据地分析治河理念与方法,得到赏识,从而步入仕途。

▲ 汤寿潜

做幕僚以后,汤寿潜更加深刻认识到国家的积贫积弱,唯有以“变”才能寻求出路。于是,经过四年的潜心研究,著出《危言》一书,对当时社会弊端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建议施行精减冗员、改革科举、推广学校、修筑铁路等措施。此书一出,震惊朝野,上至皇帝,下到各级官员,此书成为必备“宝典”,甚至影响到几年后康有为等人公车上书所提出的维新主张。

1892年,36岁的汤寿潜参加科举考试,得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三年期满后,被派往安徽青阳县任知县。知县虽是芝麻小官,却是仕途必经之路,但汤寿潜不爱做官,只干了三个月,就以奉养双亲为由辞官回家。

辞官后,汤寿潜应聘于书院,投身教书育人的事业,先后与友人合力创办师范、铁路学校(浙江高等工业学校前身),培养人才。1904年,清廷提拔汤寿潜为两淮盐运使,这是多少官员梦寐以求的肥差,可汤寿潜不爱做官,对如此美差也无动于衷,以“母病不能远出”为由断然拒绝。

汤寿潜一生不爱为官,但在不得不为时,则尽全力干实事办大事,为国为民争取利益。

晚清时,各国势力把中国当成一块美味蛋糕,争相夺取,路权更是巩固和扩大在华势力的重要手段。1898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五条铁路路权的草约,其中包括《沪杭甬铁路草约》,双方约定英方出钱,并享有修筑权和管理权。后来英方一直没有动静,美国又开始觊觎这块“肥肉”。

为了不让路权落入英美之手,汤寿潜牵头联合一些在沪的浙籍商人,提出自办铁路,创立“浙江全省铁路公司”,后由清廷批准,任命汤寿潜为总经理。1906年,沪杭段铁路开工。汤寿潜制订各项章程,保证铁路的顺利修筑。他还创立银行以筹集调配筑路资金。

当看到中国人有模有样地自己修建铁路,英方不淡定了,忙着派人勘测路线,又向清廷施压以求签订正式合约。无能的清政府为了不得罪英国,一改原本支持的态度,表明“订约权在朝廷”。这激起了浙江商民的愤怒,汤寿潜主持浙路公司股东大会,表示反对政府借款,成立“浙江国民拒款会”,引来全国各地的声援,一场保路风潮轰轰烈烈地展开,迅速席卷全国,最终成为点燃辛亥革命的导火索

汤寿潜一边与清政府周旋,多次上书请求废约,一边总领修路事务。1909年,沪杭铁路终于全线通车。三年铁路而成,这是汤寿潜为官最长的一次,他“不受薪金,不支公费,芒鞋徒步”,往返于沪浙之间,艰辛备尝,却造出工费低、质量高的铁路工程。5年后,铁路收归国有,民国政府犒银20万两以补偿汤寿潜几年的劳苦,他却分文不取,全部捐给浙江教育会用来修建浙江图书馆

其间,清政府授汤寿潜为云南按察使、江西提学使,他都坚辞不受。1911年,汤寿潜因为领导浙江保路运动而被推举为浙江都督,但无意为官的他两月内三次请辞。晚年不理政事的汤寿潜回归故里,重拾早年兴趣——水利,并为家乡人民解决了遗患几百年的水利问题,至今被百姓思之念之。

不爱为官,是汤寿潜把名利看淡;留下美名,是他把百姓放在心间。汤寿潜辞世前,留下“竞利固属小人,贪名亦非佳士”,这也是他一生的写照——君子坦荡荡,佳士自风流。

史料参考:《汤寿潜史料专辑》

早早就辞职了的明朝开国元勋,为何也难逃朱元璋清算?

耿直的他总是得罪权贵,却在汉末乱世中,给了百姓一方净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原来白塔公园里的“闸口站”有这样一段往事!
杭甬线上叹杭甬
汤寿潜:布衣都督的传奇
杭州名人故居(25)——汤寿潜
徐定超对清末民初浙江局势的稳定作用
汤寿潜小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