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丝路新语:河西走廊的“前世今生”|敦煌|文化

原标题:丝路新语:河西走廊的“前世今生”

中新社敦煌5月28日电 (记者 韩晨)张骞出使西域,开启了古丝绸之路两千余年辉煌,驼铃声声,商贾往来,位于甘肃省西北部的河西走廊是联通古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和战略要地。经贸往来留下了多国文化与宗教在此生根发芽,枝繁叶茂。经历了数千年的洗礼,古老的河西走廊如今散发出新光彩。

“半城芦苇,半城塔影”,地处河西走廊咽喉地带的张掖,是古丝绸之路上的枢纽。西魏时期,张掖成为国际贸易城市;隋代,隋炀帝在张掖主持有西域27国使臣、商贾参加的“互市”。如今,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中,张掖正在打造宜居宜游的城市。

“张掖要紧抓‘丝路机遇’,建设辐射联动周边区域的旅游大景区”,张掖市委书记陈克恭表示,张掖将重点发展旅游文化等第三产业。2013年,张掖全年接待游客人数750万人次,2014年预计突破千万人次。张掖将通过建设大景区、商贸流通的大“互市”、展示丝路文化的大博物馆、赛事承办和户外体验的大运动场,走生态文明发展之路。

丝绸之路赋予了河西走廊独特的文化底蕴,沿线城市因生态环境不同而各显特色。拥有莫高窟、玉门关、汉长城等历史古迹的敦煌,曾是中西使者、商旅、僧众东来西去的必经之路。古丝绸之路在这里纵横交汇。途经阿拉木图、君士坦丁堡的北线,串联塔什干、撒马尔罕的中线,通达白沙瓦、马什哈德、巴格达的南线,通过敦煌的连接作用,形成了丝绸之路。

千百年来,河西走廊最西端的敦煌汇聚各种文化和宗教并传承演进、流传至今。历史留下的痕迹吸引游客络绎不绝,敦煌境内现存各类文物景点241处,2013年旅游接待人数412万人次。如何在发展旅游文化产业的同时,并加大文物保护力度成为敦煌多年来努力的方向。

敦煌研究院研究员杨秀青对记者表示,国家对保护莫高窟文物的资金投入较大,研究院也在不断创新敦煌文物数字化保护技术。敦煌研究院与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间的学术交流不断推进。他相信,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沿线国家将共同组建民间协会,进行人才培养与技术交流。(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西行漫记 访古河西走廊(组图)
长安、苏杭之后中国古代第三繁华地—河西走廊| 列国志
光彩绚烂的丝路文化 【溯源甘肃文化】... 李并成
2017同行丝绸之路 河西走廊(六)
在千年简牍中读懂“汉风”
纪录片《河西走廊6》解说词—丝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