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刚刚赎回日本股份,商务印书馆创始人夏瑞芳就遭了毒手,谁干的?

作者:金满楼

清末民初时期,在张元济的带领下,商务印书馆由一个籍籍无名的小印刷厂变成了一艘出版业的巨舰,一时无两。

然而,在民国年后,一个新的、强大的竞争对手,也就是中华书局出现了。而后者的出现,也逐渐打破了商务印书馆独霸国内出版业的局面。

认真说起来,中华书局其实与商务印书馆的渊源颇深。首先,中华书局创始人陆费逵不仅出身于商务印书馆,而且曾做到馆内的中层管理者。

1908年时,在商务元老高梦旦的介绍下,陆费逵先是进入商务编译所。因为其年轻有为、大胆开拓、做事认真负责而深得张元济、高梦旦等人赏识。

不久,陆费逵很快升任商务出版部长,并兼任《教育杂志》主编。但数年后,志向远大的陆费逵决定自立门户,这就是后来同样名声大振的中华书局。

冯小刚扮演的陆费逵

陆费逵在商业上很有眼光,他深知,随着现代教育的逐步普及,教科书市场会越来越大,而这也是商务印书馆的命脉所在。正因为如此,陆费逵也把主攻目标放在了教科书上。

机运巧合的是,正当中华书局发力之时,辛亥革命爆发,因为陆费逵提前预知其结果,因而很快调转风格并迅速推出共和年代的新型简明教科书,一时风光无限。

中华书局的赢局,一方面是陆费逵眼光独到,另一方面也是公司新成立,规模不大,所谓船小好调头,一时抢占先机。

反观商务印书馆这边,因为反应稍迟,加上内部决策与处理系统复杂,结果之前印好的王朝时代的教科书大受损失,等到改换成共和时代的教科书时,中华书局不但抢走了风头,同时抢走了大半市场。

之后,商务印书馆凭借其资本规模和声誉逐渐夺回原有市场,但竞争的结果,商务印书馆最终占了百分之六十的市场,百分之三十市场被中华书局挖去。中华书局也由此奠定了同等量级对手的地位。

张元济

为此,很多人指责张元济、高梦旦等人当年不该提拔重用陆费逵,结果反被陆学去精华,成了自己的竞争对手。对此,张元济等也只能一笑了之。

当然,中华书局的崛起也是用了不少手段的,比如打出爱国牌。早在开创时期,商务印书馆就引进日资,日方的资金和技术在商务印书馆的发展壮大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在民国年后,随着中日关系的日渐交恶,商务印书馆带有的日系色彩也受到舆论的攻击。

为此,张元济未雨绸缪,其于1913年初决定公司增资三十万元,为收回日股做准备。

同年9月,商务印书馆董事会正式决议收回日股,并派商务创始人夏瑞芳赴日谈判。经过艰苦谈判后,双方于1914年1月6日达成了回购日股的协议。

中立者为夏瑞芳

1914年1月10日,商务印书馆在《申报》上刊登广告,宣布商务印书馆“为完全国人集资营业之公司,已将外国人股份全部购回”。

而极为蹊跷的是,就在当天下午,商务创始人、总经理夏瑞芳忽然遇刺身亡。

关于夏瑞芳的死,一向是众说纷纭,有说是陈其美勒索不成派人刺死(此说居多),也有人认为是日本挟嫌报复所致的。

总之,商务创始人夏瑞芳之死至今仍是个不解之谜而无定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夏瑞芳:商务印书馆创始人,事业如日中天时,为何会被陈其美暗杀
新刊 | 卢仁龙:寻找现代出版史的失踪者——记商务印书馆创始人夏瑞芳
历史上的故事——1897年2月11日,商务印书馆在上海成立
五集系列片《百年商务印书馆》<br>7月20日
出版丨商务奠基大手笔:合资金港堂
传统纸书已经走向灭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