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突厥的掘墓人张仁愿

——史料摘译——

原文:

初建三城也,不置壅门、曲敌、战格。或曰:“边城无守备,可乎?”仁愿曰:“兵贵攻取,贱退守。寇至,当并力出拒,敢回望城者斩,何事守备,退忸其心哉!”后常元楷代为总管,始筑壅门,议者益重仁愿而轻元楷。——《新唐书·张仁愿传》

译文:

起初建筑三城,没有设置壅门、曲敌、战格等守备设施。有人问道:“边城没有防守设备,行吗?”张仁愿说:“兵贵在攻取,不宜退守。如果敌人打到这里,应当全力出战抗击,敢回头望城的人都该斩杀,何必设置守备,养成退守的习惯呢!”后来,常元楷接任朔方军总管,开始修建壅门,议论之人更推重张仁愿而轻视常元楷。

1

北方的游牧民族一直是中原王朝挥之不去的噩梦,匈奴、鲜卑、突厥……你方唱罢我登场。

强盛的时候,他们烧杀抢掠,虚弱的时候,他们或者奴颜卑膝,或者悄然远遁。

即使在中原王朝占压倒性优势的时候,他们依然像韭菜一样,割了一茬,很快又长出一茬。

有这样一位名将,其实也没有打过什么特别了不起的仗,只是一力主张修了三座城,限制了游牧民族的活动空间,并最终导致了这个为患很长时间的游牧民族走向灭亡。

这个名将就是张仁愿,这三座城就是著名的三受降城,走向灭亡的游牧民族是突厥。

2

张仁愿本来不叫张仁愿,而是叫张仁亶(dàn)。

因为一个叫李旦的家伙当上了皇帝,虽然音同字不同,依然需要避讳,只好改名。

避讳皇帝的名字例子很多,比如李世勣、虞世南为了避李世民的讳,成了李勣、虞南,韩擒虎为了避李虎的讳,成了韩擒。

避讳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

古代避讳的总原则是“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

除了皇帝的名字要避讳,其他的还要避讳长官、贤人、长辈,甚至要避长官。

北宋时,凡是读书读到“丘”字的时候,都应读成“某”字,同时还得用红笔在“丘”字上圈一个圈,这是避孔子的讳;

杜甫写了一辈子诗,就没有用过“闲”字,也没有写过有关“海棠”的诗,这是避他爸爸杜闲、他妈妈海棠的讳;

“只许州官放火,不准百姓点灯”就是避长官田登的讳。

3

张仁愿是个很正直的官员,眼里不揉沙子。

他在朝中担任文官的时候,一帮马屁精无所不用其极地向武则天献媚,有的说武则天是弥勒佛转世,有的提议立武承嗣为皇太子,为了让马屁更有气势,这些官员还到处找人签字,联名上书,就差摁手印了。

张仁愿一概拒绝。

名将王孝杰在指挥与吐蕃的素罗汗山大战时,因为准备不足、指挥失当,导致唐军大败。当时在王孝杰军中担任监军的张仁愿,没有搞官官相护这一套,而是在总结报告中,详细列举王孝杰的过错,结果王孝杰被一撸到底,削职为民。

监察御史孙承景虚报战功,骗过了武则天,但张仁愿在审核的时候,详细询问作战经过,孙承景支支吾吾,露出了马脚。张仁愿果断弹劾孙承景欺君犯上,孙承景被贬成小小县令。

4

张仁愿是个文武全才的官员。

在名将凋零的武则天时代,张仁愿也只得披挂上阵,从担任监军到充当统帅,过渡很自然。

在这个时期,西面有吐蕃,北面有突厥,唐朝更多地处于守势。

张仁愿在担任幽州地区的防守时,面对突厥默啜可汗的入侵,主动出城迎击敌人,激战中被冷箭射中手臂,依然带伤指挥作战,突厥人看见很难取胜,主动撤退。

虽然算是胜了,但突厥人也没败,他们对我朝太祖的游击战十六字方针领会很深。

张仁愿也曾经主动出击,在宁夏唐军防守失利的情况下,领军救援,虽说追上了已经撤退的突厥人,夜袭敌营,但也只是揪住了人家的后卫部队,小有斩获罢了。

5

时间长了,张仁愿也看明白了,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敌人来去如风,在漫长的边境上疲于奔命的防守,实在是太被动了。

公元708年,突厥可汗西征反叛的部落,大本营漠南地区兵力空虚,张仁愿看准机会,上奏朝廷,请求在黄河北岸修筑三座城池,将防线推进到突厥人的家门口。

虽然有人提出反对意见,认为这是劳民伤财,但在张仁愿执意请求之下,朝廷还是同意了张仁愿的设想。

筑城需要人手,张仁愿要求服役期满的士兵延长服役一段时间,有二百多咸阳籍士兵集体逃亡,被铁血的张仁愿全部抓回,直接在筑城工地上砍了脑袋。

杀鸡有了效果,军民都老老实实赶工筑城,只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就把三座城全部修筑完毕。

6

三座城池中,中受降城,位于今内蒙古包头,西受降城,位于今内蒙古巴彦淖尔,东受降城,位于今内蒙古呼和浩特。三城相距各有四百多里,直接面对北面的沙漠。

不仅如此,张仁愿还在三受降城的北面设置设置烽火台一千八百所。

这样,以三受降城为核心,唐朝的防御线不仅北推了数百里,而且形成了稳固的体系。

张仁愿在修筑城池的时候,并没有修建城池上的防守设施,事实上,把城修到人家家门口,这三座城更多的作用是作为进攻发起地、进攻支撑点和进攻补给点。

三座城像三颗钉子,严重限制了突厥人的活动空间,突厥人再也不能随心所欲南下抢掠。

后来,后突厥汗国被唐朝与回纥联合攻灭。研究者认为,后突厥的灭亡,三受降城起到的限制和威慑起了很大的作用。

7

其实,受降城名不副实,虽然是用“受降”作为城池的名字,但却不是为了接受突厥贵族投降而建的。

历史上,真正意义的受降城其实只有一座,是汉朝时公孙敖在公元前105年建造的。

汉朝的受降城大致在内蒙古乌拉特中旗石兰计的狼山山口,被唐朝的三受降城更北一些。

当时,汉朝为了接受匈奴左大都尉投降,专门修筑了一座城池,以夸耀赫赫武功。

8

张仁愿后来还当上了宰相,更是在退休的时候,“特全给禄俸”。

要知道,古代官员退休是没有退休工资的,就算给,也不是100%,一般有一半就很好了,但这也仅限于高级官员。

像张仁愿这样,退休了还有全工资可拿,历史上很少见,也足见张仁愿在皇帝心目中的分量。

9

《全唐诗》中有一组诗,名字都是《奉和幸望春宫送朔方军大总管张仁亶》。

这是公元707年,张仁愿回京述职之后,再度离境北上,在送别时,一帮文人墨客命题作诗,包括李峤、李乂、李适、郑愔、苏颋、刘宪等多位诗人都留下了自己的作品。

大嘴印象最深的一句是当时称为“苏、李”的李峤诗中的一句:方销塞北祲,还靖漠南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唐朝的一代名将,坚持在敌军地盘建造城池,几十年后才发现高明
宁折不弯,御史台上愣头青;深谋远虑,受降城外月如霜——张仁愿
张仁亶:巧修受降城、固边二百年的盛唐名将
唐代契丹人李尽忠与孙万荣反唐始末
匈奴人和突厥人有什么区别?
唐吐战争史2|武则天代唐建周,吐蕃无反手之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