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考古泰斗,为何不为人所知?

提起中国考古,大家脱口而出的必然会有殷墟遗址,殷墟遗址发现了大量甲骨文、青铜器、铭文,这些发现直接将中国历史向前推移了数百年。然而,却很少有人知道是谁主持了这两次考古挖掘。那么,是谁主持了这次考古发掘,又是什么原因导致此人少为人知呢?

李济(1896~1979),字济之,湖北钟祥人,清华毕业后留美,获哈佛大学人类学士学位。中国考古学

李济有个梦想:“要是有机会,还想去新疆、青海、西藏、印度、波斯去刨坟掘墓、断碑寻古,找些人家不要的古董来寻绎中国人的原始出来。”这一年,李济22岁,即将去哈佛攻读人类学。后来,他果真去“刨坟掘墓”,但不是新疆、印度……而是在中原的河南、山西、山东。

李济是中国的第一位挖掘考古遗址的学者。1926年,他主持了山西夏县山阴村遗址的发掘,它是中国考古学者主持发掘的第一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也是中国人首次独立主持的田野考古工作。

1929年春,由李济主持对殷墟的正式发掘。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共进行了15次科学发掘,找到了商王朝的宫殿区和王陵区,证实了《竹书纪年》关于商代晚期都邑地望的记载,使得殷墟遗址曾经是商代晚期都邑成了不可动摇的结论。

可以说,李济在中国考古界的位置是不容撼动的。李敖评价他:“李济三十一岁起就做学阀,八十四岁才在武侠小说中死去。他垄断学术,自己不研究也不给别人机会,‘安阳发掘报告’有始无终,‘中国上古史’计划拖延不做”,又称李济是“最后一个迷人的学阀”。

但是,李济犯了一个当时很多文人学士同样的“错误”, 1948年,底随中华民国政府迁居台湾,并于隔年创立国立台湾大学考古人类学系。

1959年,以《考古》杂志为代表的大陆考古学界对李济发起了猛烈的“围剿”李济。李济的儿子李光谟甚至还收藏了当年的一期《考古》,整整一期都在批判李济。此后,和许多政治上选择错误的著名学者一样,这个名字逐渐消逝在我们的阅读视野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何殷墟中有黑人和白人的头骨?学者:三种猜测
被人遗忘的“中国考古学之父”
“中国第一位考古专门学者”——梁思永
王世民:李济的生平及其学术贡献
这些已故的考古学家“动”起来了!
李济:发掘殷墟第一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