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年100万张油画,年出口创汇3000万,这个油画村实在不一般!

导语

他是无数文艺青年趋之若鹜,顶礼膜拜心中的艺术偶像。一个生前只卖出一幅作品,靠弟弟供养的社会“loser”,最终亲手了结自己短暂的生命。他绝想不到在164年后的今天,他会成为全世界的超级“IP”,21世纪的今天无数人会以他为“生”,博物馆、纪念品、复制油画……

而另一方面,世人可能并不知道,在荷兰梵高博物馆旁的纪念品店里售出的仿制油画,大部分都来自中国深圳的一个偏远小乡村:大芬村。

1

大芬村本只是个穷困的客家小村落,

占地0.4平方公里,

原住村民300余人。

上世纪80年代村民仍靠种田为生。

但因杂草从生、污水遍地,

这里被俗称为“大粪村”。

但在1989年,

“大粪村”的命运被从此改写。

一个名叫黄江的香港画商因房租高涨,

带着20多位画师从黄贝岭移师大芬村,

从复制和出口西方的知名油画起步,

而就是这次偶然的机会,

使得大芬村成为了“中国油画第一村”。

大芬村距离深圳布吉镇只有三公里,

被两条交叉的主干道裹夹,

周围挤满了商铺、餐馆和旅舍。

马路边的建筑上挂着张巨幅海报:

“世界油画,中国大芬”。

而村口的巨型画板上则写着“大芬油画村”,

一座手执画笔的雕塑会让你误以为到了798。

村子里除了三条短街,

便是横纵分列的小巷,

到处都是绘画工作室和画廊。

沿着狭窄的街巷溜达,

不到2小时就能逛完整个村子。

很难想象,

在中国的这个偏远村庄。

会展现出另一种腔调的西方艺术。

而就是这样一个地方,

画出了全世界将近60%的油画。

每年生产和销售的油画达100多万张,

年出口创汇3000多万元。

大芬村用了20年的时间,

终于不再是那个贫瘠穷困的“大粪村”了。

2

一个小学文凭的农民,

半天时间可以画出一幅世界名画。

你可能会难以置信,

但这却是大芬村每天都在发生的事情。

黄江最初收了几十个学生,

都是进城打工的农民,

没有任何绘画基础,

艺术对他们来说很遥远,还有些神秘。

他从调色、用笔开始教,之后是临摹,

培训一到两个月就开始上手画了。

这些学生熟练以后,

有的叫上家人和老乡来一起学画,

有的后来还收了徒弟,继续传播。

到现在可能有六到七代画工,

形成了一个有几十万人的油画工业。

一幅名画通常几人分工完成,

每个人都只专职画其中一部分。

比如最受欢迎的《梵高自画像》,

由五人完成,眼睛由一人承包。

这种流水线模式使工人画得很熟练,

而一幅《梵高自画像》在职业画家手中,

至少要一天多的时间完成,

但在大芬村的画工手里,

一天可以画出十几幅。

而这样一幅“行画”,

售价通常只有几十块。

这里约有万名画工,

夜以继日地赶制着世界名画,

销往全国各地,全球各地,

而他们画的最多的就是梵高。

你可能也很难相信,

在阿姆斯特丹博物馆的广场中,

摆放在玻璃橱窗内的《向日葵》仿作,

同样出自这个偏僻村庄的画工之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有2万个梵高,却没有一个是真正的画家!这部无人问津的国产纪录片,道出了生活的残酷真相…
8000农民工一起“造假”?
流水线上的世界名画,从月薪一千到月薪10万,这位农民临摹梵高画20年
这里有8千个中国梵高,有人20年画了10万张名画,却连画家都算不上
中国农民画工,临摹梵高20余年近10万次,终在见到真迹后觉醒
当“中国梵高”回到大芬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