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日本情报战秘史

2017年9月18日,

日籍人员樋口健

因涉嫌从事对华间谍情报活动

被我国检察机关批准逮捕。

据日媒报导,

从2015年5月至2017年,

有12个日本人

因涉嫌在华间谍行为被拘留。

作为世界上最重视情报的国家之一,

日本对华谍战更是历史悠久。

除了军人,近代日本对华谍报活动人员

还有身份隐匿或半隐匿的留学生、

商人、医生、船员等,

共同构成了庞大而严密的实施系统。

据载,早在一百二十多年前

甲午战争的时候,

清政府就破获了

数起重大的日本间谍案,

仅被公开处死的日谍就有十个人。

其中最早暴露的日本间谍叫石川伍一,被称为“甲午日谍第一案”。

那么石川伍一间谍案和

高升号的沉没到底有什么样的关系?

在甲午战争当中,

日本是如何展开对华间谍之战?

1

日本在近代对中国进行谍报工作,开端于鸦片战争之后。由于在鸦片战争当中,中国一个古老大国,居然被遥远的欧洲蕞尔小国给打败了,这点让日本也觉得非常奇怪。所以从那个时候开始,日本人就开始研究,中国为什么会失败?

1862年,日本派遣了商船“千岁丸号”赴华,除了贸易,不少日本官员也随船到中国进行考察。一个广义的谍报工作就此开始。1872年,日本明治重臣、号称明治维新三杰之一的西乡隆盛又派部下潜入中国东北,进行所谓的考察。这是日本官方向中国派出的第一批间谍。这些日谍在进行考察后,写了一份名为《满洲视察复命书》的谍报报告,细到辽河几月几号开始封冻、封冻了之后冰有多硬、上面可以走多大负重的车均有记载。

乐善堂刊登在上海《申报》的药品广告

随后,日本情报界成立了在华第一个间谍机构--汉口乐善堂,石川伍一成为其中的骨干间谍之一。不到二十岁,他就到过西藏、四川等地进行考察。在情报报告里,石川伍一写道:当中国有事的时候,我们可以效仿三国故事,在四川这个地方实行军事割据,建立一个亲日本的政权。

2

石川伍一

1891年,甲午战争爆发前三年,石川伍一又被派到天津,以英租界松昌洋行职员身份潜伏下来。天津是李鸿章的驻地,也就是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驻地,而石川伍一情报的刺探对象主要就是北洋大臣的衙门和北洋舰队。

在松昌洋行,石川伍一结识了一个叫汪开甲的小人物。通过汪的介绍,他结识了一位更关键的人物:李鸿章外甥张士珩的书吏刘棻。凭借与刘棻的关系,石川伍一把情报网编织到了一些清政府大员身边。虽然认识的都是大员的厨子、护卫等人,但这些人常常能接触到一些非常机密的事情。甲午开战前,石川伍一曾从刘棻等人处套取了清军各军营枪炮、刀矛、火药、子弹等数目的清册。

“高升号事件”

1894年,中日因朝鲜内乱,对峙朝鲜半岛。为增援驻朝清军,北洋大臣李鸿章租用英国商船“高升号”,向朝鲜运兵。没想到“高升号”出航同一天,三艘日本军舰也离开佐世保军港,赴大海上搜寻中国舰船,以伺机突袭。两天后,中日在朝鲜海域爆发了丰岛海战。正运兵途中的“高升号”被日舰浪速号击沉,近千名清军葬身大海。清军事后才查出,正是刘棻将高升号运兵的情报出卖给了石川伍一。

“高升号事件”后,日本撤退侨民时,驻天津的日本海军武官泷川具和等曾主动要求留下。但那时日本在天津尚无租界,若中日开战,他们只能躲进英国的紫竹林租界。然而英国公使担心,日本武官留下会影响英中关系,从而影响英国对华贸易。因此不准日本军人留在英租界,日方只好将无军人身份的人留下,石川伍一就是其中之一。

李鸿章(右)

1894年8月4日,石川伍一与刘棻被清军抓获。当时清军从刘棻家中搜出了记载“高升号”运兵数量、带兵将官姓名及携带物资的密函。石川伍一供认,日本截“高升”、“操江”二船,皆其先期电闻。然而,对于如何处理这名首位被抓获的日本间谍,清政府颇费了一番周折。由于同犯刘棻是李鸿章外甥的书吏,为此李鸿章的态度颇为暧昧。此外,李鸿章当时正为“高升号事件”与日本交涉,为留有余地,他将石川伍一案压下来。李鸿章的态度,遭到了一些大臣的质疑。时任江南道监察御史张仲炘就曾弹劾李鸿章“通敌”。这件事最终惊动了光绪皇帝,他密谕李鸿章:严刑审讯,如究出探听军情等确据,即行正法,不得稍涉宽纵。

1894年9月20日,即甲午战争爆发一个多月后,石川伍一与刘棻在天津被处决。

3

甲午战争爆发之后,为了配合日军攻占辽东半岛,日本大本营曾经派出了六名间谍,组成了一个特别任务班,赴大连金州一带来刺探情报。六人中有“三崎”:山崎羔三郎、钟崎三郎和藤崎秀。

然而自石川伍一间谍案后,清政府在全国加强了对日谍的防范,颁布了特别战地命令,要求战区的老百姓在串门、走动的时候,必须带有通行证。而由于当时在华的日谍往往剃发改装,装扮华人进行间谍活动。为易于辨认,时为两江总督的张之洞提出严禁日本人剃发改华装,否则按间谍治罪。

乔装成中国人打扮的日本间谍

“三崎”在大连金州一带登陆时,恰逢清军在当地严查日本奸细。在过碧流河的时候,“三崎”中最年轻的藤崎秀首先落网,原因是他根本有通行证,藤崎秀他是第一个出来的。

紧随藤崎秀穿越清军防线的,是三崎中年龄最长的山崎羔三郎。他乔装成一个老头,戴着卷耳帽,还拿了根长烟杆。但山崎羔三郎没想到,让他露出马脚的竟是日本人的生活习惯。在旅馆住的三天间,山崎洗了两次澡。这引起了客栈老板的注意,因为当时中国北方人在一般情况下,是不会那么勤洗澡的。而且山崎如厕时使用的是软白的好纸。很快,他也被检举了。

与前“两崎”相比,随后落网的钟崎三郎,则栽在了演技上。钟崎三郎混在难民,本来隐蔽得挺好。结果到了夜里,当日本人打来的消息传来,大家都惊慌失措之时,只有钟崎三郎不慌不忙,继续端着碗吃他的饭。于是,钟崎三郎也被检举了。

随苏军返回的第88旅战士

至此,清廷虽破获了石川伍一、“三崎”等间谍案,但日本间谍在战争期间对中国的危害还是非常大的。当时清政府一些要害部门,其实都混进了日本间谍,以至马关谈判的时候,李鸿章与国内的往来机密文电,都落入了日本人之手。战后一些清廷官员曾经说:“倭人唯事事先发,故能制我之死命,我唯事事后发,故始终为倭人所制”。

日本间谍之所以在甲午战争当中猖獗无忌,与日本战前多年对华的情报渗透有关系。

而其中汉口乐善堂,

以及一个叫荒尾精的人,

也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编辑:伊梵、蒙小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不是所有间谍都长得像马特·达蒙
清朝第一起间谍案,甲午战争的序幕
揭秘日本间谍石川伍一:甲午海战中最关键的人物
甲午战争风云10
清朝第一贪官并非和珅,此人留下巨额遗产,后代至今都是亿万富翁
日本间谍笔下的甲午战争:下属被清朝凌迟处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