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民间艺人捏泥塑还原夏收 让孩子们知道粒粒皆辛苦

泥塑细节栩栩如生

李进虎创作的《粒粒皆辛苦》泥塑 记者 黄亚平 摄

李进虎的泥塑作品 本报记者 李宗华 摄

原标题:民间艺人捏泥塑还原“夏收” “目的是希望孩子们知道粒粒皆辛苦”

李进虎家有一张大长条桌,上面摆放着刚完成不久的泥塑。犁地、播种、收割、碾麦、扬麦……泥人们“辛勤耕作”,热热闹闹“夏收”。 

他给这组泥塑取名为《粒粒皆辛苦》,希望通过还原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农民种粮的不易,提醒年轻人养成勤俭节约爱惜粮食的好习惯。 

捏泥塑再现关中农事

57岁的李进虎是西安市长安区杨庄街办北佛沟村人,在家乡是个小有名气的民间艺人。昨日,他在家中向三秦都市报记者介绍这组泥塑作品里展示的种种场景。 

“现在科技进步,播种、收麦甚至干燥都可以用机器完成,这里面有些农活场景估计年轻人都没见过。农民种地前都先要上农家肥,再犁地、耙地,然后播种。收麦时男女老少分工明确,把麦捆往回拉的、脱粒的、扬场的、晒好了装袋子的,程序多得很,一个人都闲不下来。” 

根据李进虎的讲解,记者看到,这些泥塑作品里,有农民推着装满农家肥的推车,来到地头施肥;有男人们忙得顾不上吃午饭,妇女、孩子挎着竹篮,去地头送饭;人们干劲十足,仿佛能听到言谈之中丰收的喜悦。 

盼晚辈懂得“粒粒皆辛苦” 

李进虎向记者介绍,这组泥塑作品整体长2.1米,宽1米,共有82个人物,每个人物约10厘米高,还有牛、马、羊、驴等一些家畜,他足足花了两个月时间才完成。 

“其实我早就有做这组泥塑的想法,只是一直没有时间。今年6月初刚好闲下来,就开始做了。”李进虎从小生活在农村,对于农民种粮、收粮的场景最熟悉不过。“我们这一辈人,都是干着农活长大的,我娃这一辈就已经干得少了,啥都机械化了。到了孙子辈,估计他都不知道从种到收还有这么多农活要干。”李进虎认为,社会发展、时代进步是好事,但不应该忘了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美德,比如勤劳致富、勤俭节约、爱惜粮食等等。 

“我家一些小辈吃饭每次都洒一地,吃不完还会偷偷倒掉,我看着很心疼,希望孩子们知道粒粒皆辛苦,爱惜粮食。” 

曾用泥塑展现“丝绸之路”风貌

记者了解到,多年来,李进虎完成的作品远不止这一件。他曾用泥塑再现“老油坊”榨油的场景,也用泥塑展现心中的“丝绸之路”风貌。 

“老油坊系列,我是凭小时候的记忆完成的。从送菜籽到油坊收菜籽结账,以及对菜籽进行筛拣、上磨、笼蒸,打瓷实后压榨,菜油流入油槽等等,每个步骤都有。还原‘丝绸之路’则是查了不少资料。”李进虎向记者展示了他手机里留存的一些照片,“丝绸之路”上,驮着货物的骆驼在沙漠中前行;热闹繁华的集市中,行人熙熙攘攘;还有西域风情的人物舞蹈泥塑……栩栩如生,活灵活现。而这两组作品已被一些私人展馆收藏。 

说起自己与泥塑的这份不解之缘,李进虎说:“我七八岁时就爱捏泥人耍,没想到长大后成了我这辈子吃饭的手艺。这可能就是常说的‘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吧。”本报记者 张晴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国粹艺术名家——李进虎
一把黄泥玩出一个艺术大师
逼真可爱的民间泥塑
7 民间泥塑
陕西忒别忒
玩具的历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