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枞阳文史|刘大櫆丛考:最辉煌的文学,最黯淡的人生


刘大櫆故居门楣

【提要】刘大櫆故居,是枞阳县境内仅存的历史名人故居。刘大櫆故居的修复,极为重要而紧迫,但修复工程所需资金庞大,所幸近期将有实质性启动……

刘大櫆(1698—1779),字才甫,又字耕南,号海峰,桐城派经典作家。“桐城派”与“阳湖派”是清代散文史上两个重要流派,刘大櫆与方苞、姚鼐为“桐城派三宗”(“桐城三祖”),同时又是“桐城派”与“阳湖派”之间的桥梁,刘氏在清代散文史上的地位之显与不可替代于此可见一斑。

刘大櫆故居

 刘大櫆家世 

刘大櫆著述等身,其文集清康熙时即有刊本,雍正时刻有《小称集》,后多次刊刻。《海峰先生文集》等初刊于清乾隆年间,诸作版本甚多,有清敦本堂刻本、清醒园刻本、日本书坊木活字本等存世。刘大櫆墓位于枞阳县金社镇向荣村刘家苕箕地,现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除此之外,有关刘大櫆的物质文化遗存屈指可数。

历史人物的物质文化遗存,是彰显地域文化的重要元素。姚鼐《刘海峰先生传》曰:“桐城东乡滨江地曰陈家洲,刘氏数百户居之,为农业,多富饶。” 学界据此认为刘大櫆是枞阳陈家洲人,其实并不足信,也影响地域文化的研究。

姚鼐《刘海峰先生传》,本不能解读出刘大櫆的里居。学界认识的偏差,在于简单地将其生活地与族居地的混同。刘大櫆的里居地,可由刘大櫆家世作出梳理。

刘大櫆行书八言联

据民国版《陈洲刘氏支谱》(下同)记载,刘大櫆为“陈洲刘氏”裔孙。其桐城始迁祖伯二公,于南宋德佑元年(1275年)自贵池黄龙咀迁桐城东乡觕牌洲,迄今700余年。枞阳方言用字,“牌”亦写作“排”,如“戈排墩”“木排洲”等,指的都是水中高地。觕牌洲,言指比较荒芜的水中高地。觕牌洲明代改称陈家洲,即今枞阳县汤沟镇陈洲地区。

觕牌洲旧为桐城县东乡,桐城东乡地域广大,涉及今枞阳县的周潭、陈瑶湖、横埠、金社、钱铺、项铺、白梅、老洲、汤沟、白柳、浮山、会宫等12个乡镇。觕牌洲时为东乡的江湖交汇处,基本地貌为泛滥平原,亦即水中高地。刘氏家族始迁觕牌洲后兴旺发达,再徙四方,其族人今达十万余众,广布除西藏自治区外的各省、市、自治区,但陈洲仍为该支刘氏最大的族人聚居地。

刘大櫆属陈洲刘氏大房,为始迁祖伯二公的十八世孙。刘大櫆出生时,其家族居住地早已不在族居地陈家洲。

据《陈洲刘氏支谱》,刘大櫆曾祖刘日燿(1588—1678),字南高,号弢伯,明末贡生。刘日燿出生地不详,或为陈洲刘氏族居地陈家洲,但陈家洲显然已不是刘日燿的主要生活地。刘日燿表侄左海《广文南高公传》载:“(刘日燿)甫八龄随诸父蕴环公读书龙眠内,历数期,名籍籍,噪里巷。(《陈洲刘氏支谱·卷十一·传》,下同)”出于求学的便利,刘日燿童年即居于桐城县城,待学业长进后,“乃筑墅西门之书院”,正式定居于明桐城县城。

刘日燿一生蹭蹬科场与官场,离开桐城县城后,生活地主要在其任职官所,直至明亡才回到桐城原籍定居,但居住地再次发生变化。《广文南高公传》曰:“公(刘日燿)归里,卜居合明之麓,构别业。莳花木啸傲其间,足不入城市者数十年,亦不乐与势位富厚者接。” 黄山书社1998年版《枞阳县志》亦载:刘日燿“明末诸生,官歙县训导,明亡后隐居合明山麓”。《枞阳县志》的这则记载,是经过认真考证的。

根据左海诸文,刘日燿晚年的居住地在合明山。合明山古称樗浦山,在今枞阳县横埠、金社二镇交界处,面积数十平方公里。主峰302米,位于横埠镇育才村境内。宋《桐城县志》载:此山有“二石莹然,合则明”,故名合明山。合明山宋代建有合明寺,元代被毁,明初复建。日军侵华时,合明寺被日兵彻底焚毁,近年地方村民在原址重建。合明寺与合明山,刘大櫆在诗文中多有提及,皆为刘大櫆早年的生活地。

合明山与陈家洲直线距离10公里,中间为白荡湖。白荡湖旧称民湖,又称天镜湖,水域面积700余平方公里,汇罗昌河、钱桥河、杨市河等县内外诸水入江。1953年,因修建白荡闸而江湖分隔,再因围湖造田周边地貌今已大为改变。旧时的合明山与陈家洲,由白荡湖水域直接相连。刘大櫆曾祖定居于此,实际上是由白荡湖之南迁至湖北。

刘大櫆曾祖定居合明山后,其家族没有新的迁徙。刘大櫆祖父刘甡(1626—1680),字亚瞻,号林泽居士,县学生,以课徒为业。据《陈洲刘氏支谱》载方苞《亚瞻公传》:“(南高公)有疾,侍汤药昼夜不去。”“公死三年,柱梦立于合明双桂之间,一老人指山后示之曰:‘汝父他年,当于十二月葬此。’”

方苞书法

刘大櫆与方苞交往甚多,方文描述的细节应来自刘大櫆本人。方文中的刘大櫆之父刘柱,梦见父亲在合明的两棵桂树间嘱咐自己。刘甡逝后,果葬于合明山西的杨家市粉壁山(今枞阳县金社镇境内)。由此可见,刘大櫆的祖父与父亲,同样居住在合明山地区。

刘大櫆之父刘柱,字苏,号沧洲,县学生。刘柱以诸生终其一生,亦于合明山一带课徒为业。“桐城派”的传承路径与文章风格皆与“教师”直接关联,刘大櫆自其曾祖起家族历四代皆为“教师”,是为刘大櫆成为“桐城派三宗”的必然所在,也是“桐城派”地域因素的重要成因。

据《陈洲刘氏支谱》载左建钟《石庵公传》:“先生(石庵公)攻苦诵读至老不倦,尝与诸昆季读学于合明寺中。”石庵公即刘陈纪,字纪序,刘大櫆堂弟,二人的关系即文中的“昆季”。刘绳《叔曾祖海峰公传》则载:“(刘大櫆)事高祖父母终身如孺子”,“及高祖有足疾,公(刘大櫆)扶持抑搔不去左右。”从《陈洲刘氏支谱》诸的这些记述中,亦可知自刘大櫆曾祖一起,皆生活在合明山。

刘大櫆曾祖迁居合明山地区,在陈洲刘氏中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根据《陈洲刘氏支谱》记载,伯二公迁觕牌洲(陈家洲),其弟宁三公则直接迁居合明山地区。后陈洲刘氏中的大房与八房,均有族人迁居合明山地区,并且先于刘大櫆曾祖。刘日燿选择归居合明山,同样是传统社会常见的聚族而居。

刘大櫆家族这种居住地的改变,并不能据此排除陈家洲不再是 “刘大櫆故里”。以明清时期缙绅阶层的生活方式而论,刘大櫆家族或有可能在原族居地存有田产等,并在社会生活中发挥作用,甚至保留相应的“故居”。但刘大櫆祖父、父亲,皆课徒为业,兼事农作,与缙绅阶层存有一定的距离。刘大櫆《章大家行略》云:“大家垂白,吾家益贫,衣食不足以养。”

“章大家”为刘大櫆祖父的侧室,刘大櫆祖父去世时,其父仅八岁。刘大櫆及其父,均受章大家抚育,而这时的刘家显得较为贫寒。刘大櫆还自言:“家世皖江侧,薄田十亩余。”十亩余薄田应在其当时居住的合明山一带,在几十里外的族居地陈家洲可能性很小。由此推知,姚鼐《刘海峰先生传》中所言的“陈家洲”,指的是刘大櫆族人聚居地,刘大櫆应该在此生活过,而不是刘大櫆当时的居住地,况姚文也没有认为陈家洲是刘大櫆的居住地。换言之,“刘大櫆故里”在合明山,存于陈家洲的可能性很小。

刘大宾墓地

刘大櫆里居 

刘大櫆生活、居住于合明山,频见于刘氏诗文。刘大櫆《怀合明山》:“昔登合明顶,凉风吹素秋。”《观鱼》:“结庐负山麓,门外临重湖。”《江乡》其二:“连村树色千家拥,绕户溪流十里长。”《家在》:“家在寒山外,门前涧壑重。”《暮归》:“路分牛矢外,家在鹤巢西。” 《暮归》中的“牛矢”,即合明山西的牛矢岭。

刘大櫆诗文中,或存居住地合明山的地理信息,或为合明山的地理特征,皆与刘氏族人聚居地陈家洲的平原地貌迥然相异。但刘氏诗文本身,尚不能作为其居住地具体所在的立论依据,只能证明合明山地区具有刘大櫆住所存在的合理性。

合明山地区同样方圆广大,刘大櫆当时的住所具体存于何处?《陈洲刘氏支谱》之“刘大宾小传”载:“公(刘大宾)同二孺人合葬周庄祖堂西首,山向壬丙兼亥巳。”

刘大宾(1693—1758),字奉之,号螺峰,雍正十三年(1735)中举,授山西徐沟知县,迁贵州普定知县,病逝于普定官所,其墓今存。谱中所载的刘大宾墓地“周庄”,即今枞阳县横埠镇周岗村刘家周庄。刘大宾墓碑,立于清咸丰三年(1853)。碑文显示,该墓为七人合葬墓,文曰:“敕授文林郎曾祖考刘公螺峯府君合墓”等,碑文与刘大櫆《伯兄奉之先生墓志铭》的记载完全一致。

依《陈洲刘氏支谱》所述,刘大宾墓在“周庄祖堂西首”。“西首”即枞阳方言中的“西头”,意指不远处,亦即刘大宾的祖堂在其墓东不远处。“祖堂”,旧时枞阳又称“祖宗堂”,用于供奉家族祖先牌位,也是家族祭祀祖先以及举办婚丧寿喜等重大活动的场所。根据清代枞阳境内诸家族的常例,枞阳诸家族的“祖宗堂”,与通常意义上的宗族祠堂等有所区别,一般为家族院落中的主建筑,或家族成员分居于“祖堂”周边。

刘家周庄位于合明山主峰东南,背倚合明山余脉,为月牙形村落:庄后岗丘略高,东西两侧低丘前伸,面朝白荡湖,“前有照、后有靠”,属枞阳地方传统理念中的“风水宝地”。该庄原名周庄,为周氏族人居住,故名。刘氏族人进入后,易名刘家周庄。刘家周庄今居有刘氏族人120余人,皆出自陈洲刘氏一脉,多为刘大櫆曾祖刘日燿的后裔,他姓极少。

刘大櫆墓,枞阳县金社镇向荣村

刘大櫆之父刘柱计有四子:长子刘大宾,次子刘大醇,三子刘大櫆,四子刘大兴。刘大宾的“祖堂”,亦即刘大櫆的“祖堂”。据《陈洲刘氏支谱·卷二》载《螺峰公葬周庄屋基契》:刘大宾墓地本为族人宅基,其曾孙刘希孟以“银四两五钱”购入,四至界线为“下至祖堂耳门横路为界”,即刘大宾墓地当时紧临祖堂。该祖堂今毁,但老年村民均皆知悉。据村民指认,该祖堂位于刘大宾墓东20余米处,向南纵深约10米左右,是为其祖堂之所在。原祖堂四周今皆为民宅,出于禁忌与对先祖的崇敬,原祖堂核心区域仍闲为空地。

该祖堂遗址,与刘大櫆住所的关系同样密切。据《陈洲刘氏支谱·卷二》所载“刘世珊小传”:刘世珊“葬周庄宅西,朝东南。” 刘世珊即刘大櫆后裔,其世系为:刘大櫆—刘介—刘符琢—刘芳—刘世珊。刘世珊墓今不存,村民口述该墓位于刘大宾墓东南侧的民宅下。刘世珊的“周庄宅”,当为其曾祖刘大櫆的故宅。现存的刘大宾墓、刘天祜旧宅、祖堂遗址组成的三角形区域内,当为刘大櫆当年的住所。

刘氏祖堂遗址东数米处,为今刘康宅。据其祖母述忆,其今宅与祖宅位置大体相近。刘康为刘大兴的后裔,其世系为:27世刘康—26世刘竹桂—25世刘长青—24世刘家盛—23世刘宝珍—22世刘堦—21世刘监—20世刘艾生—19世刘锦标—18世刘大兴。刘大兴为刘大櫆之弟,结合“刘世珊小传”可以看出,当年的刘大櫆、刘大兴兄弟的住宅是一种相邻关系,同时也印证上述刘大櫆住所位置的推测当为不谬。

综上所述:刘大櫆的里居地刘家周庄;刘大櫆住所在刘家周庄的刘大宾墓、刘天祜旧宅、祖堂遗址之间。

刘家周庄

  刘大櫆居所 

刘家周庄曾拥有大量古建,多毁于上个世纪。据村民追述,当年的刘大宾、刘大醇、刘大櫆、刘大兴兄弟,在刘家周庄拥有较大院落:刘大宾墓向南约60米,向东约70米,屋宇密布,并有长廊相连。院落正前方为门楼,正中走道可达祖堂。门楼今仍有遗存,而建于清代的该建筑群,现今仅存刘天祜旧宅。

刘天祜旧宅坐南朝北,位于刘大宾墓正南40米处,祖堂遗址西南侧数米处,门楼遗址西北端,刘家周庄正前方。刘天祜旧宅为清代建筑,为其先祖遗存。该建筑现存两进各三间,为木结构穿斗屋架的两层楼房。前檐宽三丈、高一丈二尺,山墙宽五丈、高一丈八尺,两进之间为一丈二尺的内走廊与天井,内隔墙为板壁。二楼为木板楼,配有木栏杆和花格窗。屋顶为片状弧形小瓦,前檐两侧存马头墙,外墙为青砖石灰勾缝,大门上方加有砖砌门罩,二层外山墙通风窗上方加有窗眉。

刘天祜奖状

刘天祜旧宅后世累有修缮,修缮时局部原样有所改变,但仍保存旧时江北皖派建筑的典型风格。依该建筑现状分析,外山墙当为邻屋拆除后修缮时添加,原墙亦应为板墙,现墙体建筑年代似为清后期。但房屋主体的木结构,建筑年代明显早于外砖墙。参照同类古建,刘天祜旧宅应始建于清代中、前期。就其单体建筑的三间、五梁制式分析,抑或隐含其主人为明代遗民。

刘天祜(1932—2015),原枞阳县供电公司职员,陈洲刘氏二十六世孙。据《陈洲刘氏支谱》,刘天祜的世系为:26世刘天祜—25世刘迎吉—24世刘朗—23世刘继彭—22世刘锡—21世刘彝翼—20世刘长颖—19世刘世支—18世刘绳向—17世刘玉举—16世刘林—15世刘日燿。据此谱系,刘天祜为刘大櫆曾祖父刘日燿三子刘林的后裔,并非刘大櫆直系裔孙。刘天祜旧宅,继承关系不明,就其世系本身而言,不能直接证明刘天祜旧宅与“刘大櫆故居”之间的等同,但也不能排除刘天祜旧宅同样为刘大櫆的生活场所。

刘大櫆当年的住所,刘氏诗文中多有诸多细节陈述。刘大櫆《一掌园记》曰:“余伯父以一掌之地为园,命余为之记。”刘大櫆祖父刘甡仅一子,即刘大櫆之父刘柱。刘柱生于康熙十年(1671年),刘玉举生于康熙元年(1662年),刘玉举长堂弟刘柱九岁,刘大櫆《一掌园记》中的“伯父”,或指刘玉举,即刘天祜的先祖。刘玉举之子刘绳向,生于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仅小刘大櫆十岁,为其堂弟,二人当有生活交往。“所谓物者无不亡,而独其名为可以永久欤”,刘文中的“一掌园”,今已辟为耕地,位于刘天祜旧宅前。刘大櫆当年的洗墨池,则位于刘天祜旧宅东10余米处。

刘氏诗文中,对自己的住宅还有一些更为具体的细节表述。其诗《姚大南菁将过访,止之以诗》云:“敝庐在东鄙,老屋百年存。” 其文《缥碧轩记》曰:“吾父读书於居室之东偏,右树以桐,左植以蕉。吾父兀坐其间,几席衣袂,皆为空青结绿之色,因命之曰缥碧轩。”以刘大櫆这些诗文中的信息分析,“缥碧轩”及西侧刘氏父子的 “老屋”“居室”,其父刘柱仅将其作了新的命名,距其时已有“百年”之久,约建于清顺治年间,即为其曾祖父刘日燿所遗。刘日燿是刘天祜、刘大櫆的共同先祖,今存的刘天祜旧宅,与刘大櫆厘清的止在权属,但曾作为刘大櫆当年的生活场所则是肯定的。

刘大櫆与刘天祜旧宅之间的关系,并不仅见于刘氏诗文。刘天祜旧宅周边遗有门楼、饮马槽、上马石等,为一般平民阶层所不备。检索刘天祜的先祖,仅有其曾祖刘继彭为太学生,“蒙唐军门保奖五品衔(见《陈洲刘氏支谱》之‘刘继彭小传’)”。刘继彭生于咸丰元年(1851 年),“保奖五品衔”的时间不详,且为虚衔。刘天祜旧宅附近的遗物,无论以时间还是实际情形推之,当不为刘继彭所遗。

刘家周庄村民产权证

据村民口述,刘天祜旧宅旁的饮马槽、上马石等,本为刘大宾故居遗物。前文已述,自刘大櫆曾祖刘日燿之后,刘氏家族一度陷入贫寒,至刘大宾、刘大櫆这一代时得以回升。长兄刘大宾出仕为宦,刘大櫆以“文学”名世。刘大櫆任黟县教谕的薪酬虽不高,但其后他曾主讲多家书院。据民国四年《怀宁县志》:“(清乾隆年间)山长每岁束修、薪水既一切供应,约六百金。”真实的刘大櫆,并不仅仅是一介清贫文人。刘大櫆辈的居所为其曾祖遗物,刘大宾、刘大櫆时具有实力予以扩建,村民的口述当是可信的。

刘大宾与刘大櫆的关系,又并不仅限于同胞兄弟。《陈洲刘氏支谱》记载:刘大櫆之子刘介早逝,继立刘大宾长子刘云标次子刘符琢为嗣子。刘大櫆的继孙,实为刘大宾之孙。《陈洲刘氏支谱》中的刘大櫆后裔,实出自刘大宾一脉。刘大櫆晚年回归原籍,与嗣孙有过共同生活,其遗产实归于刘大宾一系。

刘大櫆其后的世系为:19世刘介—20世刘符琢—21世刘芳、刘众曾、刘宗翰、刘既曾—22世刘世珊—23世刘永靖—24世刘庆连。刘庆连生于清光绪八年(1882年),其后的后裔《陈洲刘氏支谱》未载,或无或外迁,情况不明,是为刘大櫆研究的一大憾事。

综上所述,刘天祜旧宅与刘日燿有关,或为刘日燿所建。至刘大櫆父辈时,刘大櫆叔父刘玉举居今刘天祜旧宅,刘大櫆之父刘柱与刘玉举相邻,刘大櫆与刘大宾等均在刘天祜旧宅生活过。

刘大櫆故居

  刘大櫆故居 

故居,指的是历史人物曾经的居地或者曾经的居所。从这个意义来说,刘天祜旧宅可视为“刘大櫆故居”,亦可视为“刘大宾故居”。这一珍贵的古建遗存,更为他邑企足而不能。

故居不具有唯一性,也不具有排他性。同一当事人之故居,可以为一处,也可以为数处,刘大櫆故居更是如此。刘大櫆一生游历复杂,刘大櫆门人吴定《海峰公墓志铭》载:“年二十九应举入京师,巨公贵人皆惊骇其文,而尤见赏于方侍郎。暨吴荆山阁学以为昌黎复出,已而两中副榜贡生以终。乾隆之初,邵开府、余京兆欲荐先生贤良方正,辞。会举博学宏词,方侍郎以先生荐。及试,为大学士张文和所黜,而文和后大悔。洎乾隆十五年诏举经学,文和独举先生,而先生旋去位,乃出为教谕于黟。”

应举之前、黟任之后,刘大櫆主要生活地是在家乡桐城(今枞阳)。而这两个时期,刘大櫆在家乡的生活地又并不相同。据《黟县志·职官·学校》记载:刘大櫆于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七月去黟县教谕一职,重归故里。刘大櫆归里的具体时间与地点,目前皆存有争议。孟醒仁《桐城派三祖年谱》言:“1767年乾隆三十二年丁亥,刘大櫆七十岁。大櫆归陈家洲(今属枞阳)后,主讲安庆书院,吴定又从之游,继续学习古文及经学。按:大櫆《赠大夫闵公传》:予以黟县博士,巡抚托闵公振武檄令主安庆书院。”

按照此说,刘大櫆归里后,其一是回到了族居地陈家洲,陈家洲当存“刘大櫆故居”。其二是“主讲安庆书院”,安庆亦当存“刘大櫆故居”。所以,除黟县、安庆可能存有“刘大櫆故居”外,今枞阳境内至少还有一处“刘大櫆故居”,并且是在陈家洲。

但是,《桐城派三祖年谱》为当代之作,其说失之严谨,存有商榷之处堪多。姚鼐《刘海峰先生传》曰:“(刘大櫆)年逾六十乃得黟县教谕,又数年去官归枞阳不复出。”吴孟复《刘海峰简谱》则言:“乾隆三十六年(1771)辛卯,刘大櫆七十五岁离歙回桐城枞阳。诸生送至城外河桥,有泣下者。海峰纂修《歙县志》刊印。其后吴定亦多次渡江来请益。”

“巡抚托闵公振武檄令主安庆书院”一事,当发生在刘大櫆辞去黟县教谕之前。据民国四年《怀宁县志》:“(敬敷书院)山长由巡抚聘定,如刘大櫆、王宽吾、(全)祖望、姚鼐,皆卓然经师之选也。”刘大櫆主讲的安庆书院即敬敷书院,清初名“培原书院”,乾隆初改名“敬敷书院”,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改为“安徽大学堂”,是为“安徽大学”“安庆师范大学”的前身,250年间在安庆三易其址、三易其名。

据吴孟复《刘海峰简谱》:“(刘大櫆)自黟去官,应聘至歙,主讲问政书院,金榜、吴定、吴绍泽等从受业。在歙纂修《歙县志》《黄山志》。” 刘大櫆有《至安庆书院》诸诗,证实其确实去过“安庆书院”。“巡抚托闵公振武檄令主安庆书院”的“主”,本身即有多重解读:可指讲席(主讲),也可指山长(主持日常事务)。“刘大櫆主安庆书院”之事,详情已不可考,似指前者。综合相关史料,刘大櫆辞去黟县教谕后,实则由歙县直接回到了“桐城枞阳”。

姚鼐《刘大櫆传》手迹

文中的“枞阳”,时为滨江集镇,而不是今枞阳县全境,大致位于今枞阳县城正大街一带。所以,刘大櫆晚年的居住地,不在刘家周庄,也不是陈家洲,而是现在的枞阳县城。据李光炯《论桐城文化起于枞》:“枞阳山水妙天下,邑中文化起于兹”,刘大櫆晚年以生平积蓄于枞阳营造“四望亭”,取《楚辞》:“登昆仑兮四望,心飞扬兮浩荡”之义。该亭为两层构筑物,刘大櫆居此并讲学,时间为九年,这也是刘大櫆对枞阳地方文化影响最为显著和深刻的时期。

四望亭位于今枞阳县城凤凰山南,商业商场后山之巅。姚鼐《刘海峰先生传》中的“屡见之(刘大櫆)于枞阳”,即指该处。刘大櫆逝后,姚鼐于嘉庆二年(1797年)再至枞阳,拜谒刘大櫆故居四望亭,诗云:“枞阳山市枕江濆,何陃廛阛只看君。此日羊昙重下泪,百年端木永离群。霜风激激团亭水,天日昏昏大泽云。正是平生停棹地,招魂当复细论文。”

时事沧桑,太平军占领枞阳时,四望亭被移作瞭望之用,后毁于战火,今仅存遗址。近年该遗址复建新亭,无亭名。

世界匆匆

-END--

来源:文乡枞阳

图文均系原创

转载请注明出处,侵权必究

主编/统筹:文乡燕子

诗词编辑:圆中老虎

版式编辑:小小盒子


推荐阅读

区划与名人:“枞阳出人,桐城出名”的史学命题

文乡采风|真爱流淌在行动中

文乡随谈|阴安古城的湮灭

先睹为快|【视频】大型原创黄梅戏《家风》排练花絮

墨池书影|文化,就是蒙人

文乡情怀|闲不住的我

文乡诗苑|【无根的风】诗词专辑

文乡采风|心中有爱,一路向阳

文苑新苗|【中考日记】二十一万六千秒

文乡采风|我为白柳赋新词

青藤说茶|闲味


温馨提示:凡在文乡枞阳微信公众平台刊载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平台与作者共有。本平台享有作品处置权。作者投稿本平台,即视为同意。感谢您的认可及支持!

更多精彩推荐,请关注我们
把时间交给阅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将军、外交家、艺术家黄镇传4
【精华】张寅:枞川河
白荡湖大闸蟹好吃吗 枞阳大闸蟹介绍→MAIGOO百科
“枞阳文史资料”连载 (一)
图文:明山宾诚实不欺
安徽省刘氏宗祠堂大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